八年级下册语文《回延安》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延安
【课文背景知识】
贺敬之(1924—),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人。
1940年到延安,入鲁艺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被选为中国作协和戏剧家协会理事。
曾任《剧本》月刊和《诗刊》编委等职。
主要创作有歌剧《白毛女》(集体创作)、著名诗篇《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等。
粉碎“四人帮”后,发表了长诗《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
【字词综合运用】
1.字音
糜子méi 峄 yì
2.方言词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词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
本诗中的“几根根”、“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是这个意思。
【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本文五个部分是按什么线索组织起来的
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难点:体会诗中作者真挚炽热的感情,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升华过程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时,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知识延伸检索】
什么是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类曲调的总称,一般是两句一节,短的只有一节,长的接连数十节,每节单独押韵,也可许多节押同样的韵;句子以七言为基础,可长可短,灵活自如。
【课文阅读指导】
这是一首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诗。
诗中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叙事线索: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一条是感情线索:激动——感激——真挚——喜悦。
阅读时,要体会诗人流露的真情,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课文结构分析】
按课文自然划分,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感情。
1层(第1节):写行近延安。
2层(第2节):写踏上延安土地。
3层(第3、4两节):抒写到达延安的感情。
4层(第5~7节):写亲人相见。
第二部分:回忆当年延安生活。
1层(第1节):亲人送、迎。
2层(第2~4节):写当年延安生活。
3层(第5,6节):收结本部分,抒发离开延安后一直未忘延安的深挚感情。
第三部分:描写亲人团聚情景
1层(第1、2节):描写团聚场面
2层(第3至8节):描写团聚情景
3层(第9节):收结本部分
第四部分:描写延安新貌
1层(第1节):抒发看不够延安的情感
2层(第2—4节):描写延安新貌
3层(第5节):歌颂延安的巨大变化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光辉历史
1层(第1~4节):忆写延安光辉革命历史
2层(第5节):展望革命前程
3层(第6节):抒发永远不忘延安的感情
【课文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描写回到延安的经历,展开回忆和展望,塑造出了回到延安的诗人自身激动欢喜、情思翻涌的形象,创造出了热烈深远的意境,抒发了歌颂延安、歌颂延安人民的感情。
【课文写作特色】
语言通俗,感情真挚;运用了“信天游”的民歌形式、比兴方法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词句品味鉴赏】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这两节描写团聚场面。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是从视觉描写:富有地方色彩的物品和坐状,描写出团聚场面的亲切气氛。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是从听觉方面描写:用“不透风”这个补语形容“围得”,表现出来的人已经是密密麻麻,用“脑畔上”这个状语修饰“还响着脚步声”,进一步表现出人们还在继续到来,描写出了团聚场面的热烈。
【课文难题解答】
练习一参看本课【课文结构分析】
练习二1.象征如“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借“大明镜”之在心中照出延安城,象征看到延安城的新貌。
2.排比如第五部分的前三节,运用排比概括出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几十年的战斗历程。
3.借代如“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以“延河”借代延安革命精神,表明了延安革命精神将统率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4.拟人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等人的到来,体现了诗人故地重回的无限喜悦感情。
5.夸张及比喻如“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的夸张,“母亲”的比喻,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无限欢喜激动的感情。
【同步达纲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 )
②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 )
③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 )
④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 )
⑤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 )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达的情感。
①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②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③团支书又领进新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④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创新能力训练】
课内文段阅读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树梢树枝树根根,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亲山亲水有亲人。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天南海北想着你……
1.这是《回延安》中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 每层的大意是什么?
2.分析第1节在诗中的作用。
3.下列句子都运用了比兴手法,试具体分析。
①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②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③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种的书。
④试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不超过六个字)。
【学科渗透训练】
晚唐的袁郊写了这样一首咏物诗:
嫦娥窃药出人间,藏在蟾宫不放还。
后羿遍寻无觅处,谁知天上却容奸!
①神话传说中的嫦娥是个什么人?
②世人对“月里嫦娥”一般是什么态度?
③袁郊诗中的嫦娥是个什么形象?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④这首诗的标题应是( )
A.嫦娥
B.后羿
C.月
D.蟾宫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①拟人②夸张、比喻③反复、夸张④比喻⑤借代
2.①前句“满心话”与“说不出”的矛盾,后句用“一头”修饰“扑”字,表现了满心激动,不可言传的炽热感情。
②表现了母子般的亲密感情。
③“放羊娃”一词的使用,在表明后辈的成长之中体现着亲切喜悦的感情。
④反复使用“千万”和“不够”两个词,高度夸张,抒发出急欲看延安和看不够延安的感情。
【创新能力训练】
1.第1层(第1节):写亲人迎送
第2层(2~4节):回忆当年延安生活
第3层(5、6节):收结这部分
2.第1节追溯当年相送,写出今日相迎,引到忆写当年延安生活,在诗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
①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起并喻写出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
②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起并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③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④忆写延安生活。
【学科渗透训练】
①据说是后羿的妻子,她因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仙药而奔到月宫。
②世人常用“月里嫦娥”来夸赞旷世绝色的美人,在文学作品里对嫦娥更是倾注着一腔赞美、同情和怜爱之心。
③在袁郊的诗中,嫦娥不再是令人艳羡的翩翩仙子,而简直是一个作奸犯科的“窃”犯,仅仅由于上天的庇护和纵容,她才能逍遥法外,深藏于月宫。
作者生活于晚唐那样一个封建王朝的衰落时代,洞悉当时宦官专权、姑息养奸的时弊,因此他在这里的奇思异想,借题发挥,是有着现实的依据的。
④C
再别康桥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赏析】本诗借杏花言志。
前两句写花开,一水相护,得天独厚,花事繁盛。
后两句写花落。
如果说前两句写花之形,则后两句写花之
神,宁肯飘零天涯,也不甘受屈辱遭践踏。
该诗是作者一生的写照。
前两句象征作者早年知遇于神宗,仕途春风得意。
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自请解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畔(pàn):1.(江、湖、道路等)旁边;附近。
如:湖畔。
本文取此义。
2.田地的边界。
荇(xìng):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葫果椭圆形。
笙(shēng):管乐器,常见的有大小数种,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
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二、词语识记
漫溯:随意地在水中溯流。
斑斓:(书)灿烂多彩。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三、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为什么要写《再别康桥》?
中心表达:诗歌用柔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也表达了寻梦时的怅惘、落寞的情怀,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难言的苦闷。
结构完整:整首诗诗行长短错落、舒缓有致,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
开头用“轻轻”,最后用“悄悄”,使得诗歌语言既无重复之感,又严谨完整。
写作借鉴:语言优美洗练,生动婉丽,如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把晚上划舟倘徉说成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同学们要学习借鉴的。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如何理解“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该诗句是诗人当时内心的真实流露。
在诗人眼里,柳阴下波光潋滟的清泉,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似的绚丽迷人的梦,可是梦能寻吗?不能!对理想生活和感情的追求受到挫折,而又不愿让人知道。
诗人悲伤、忧愁、苦闷,只好在沉默中听几声透着淡淡哀愁的笙箫,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惆怅气氛。
Ⅳ.当堂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2.如果当年徐志摩在康桥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那么他的诗作的感情该是怎样的呢?
【同步达纲练习】
Ⅴ.课后巩固练习
(60分钟80分)
一、基础题(12分)
1.填空。
(4分)
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
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
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
四、类文阅读题(10分)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给加粗字注音。
(2分)
翩( ) 麓( )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
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2分)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4分)
五、中考题(18分)
雨巷戴望舒
1.给加粗字注音。
(4分)
颓圮( ) 彷徨( )( ) 寂寥( ) 彳亍( )( )
2.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
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
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
3.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5分)
4.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
(7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2020
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
大自然赐予我们阳光、雨露,也有风电乌云,请任选一个自然景观,从一个角度进行描写。
250字左右。
Ⅵ.合作探究题
徐志摩是我国诗坛上一位多情诗人,虽英年早逝,但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其实他最初并不叫徐志摩,请搜集资料探究一下,缘何改名?另有哪些诗作,试写出2~3个诗的题目。
参考答案
Ⅱ.三、1.因为作者在1920200月至1922年8月在康桥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时光。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归程中写了此诗,故为“再别康桥”。
2.不是桥,是英国的一个城市,靠近康河,著名的剑桥大学就在此城。
3.首尾呼应,结构基本相同,字句稍有变化。
Ⅲ.一、金柳新娘艳影荡漾青荇招摇柔波水草一潭清泉虹浮藻沉淀
点拨:对诗歌一定要记牢。
二、(二)1.万千离愁2.描绘情感3.呼应惆怅悲伤
Ⅳ.1.略点拨:抓住作者的情感,掌握诗句的舒缓节奏。
2.清丽、亢奋、乐观,对生活充满撞憬。
点拨:此时的感情应和课文中表露的形成对比。
Ⅴ.一、1.长篙漫溯挥一挥一片云彩
2.①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②把星的光辉装满船舱,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夜色的美好。
点拨:要真正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3.C 点拨:A项中“飘”应为“漂”,B项中“锭”应为“绽”,D项中“生”应为“声”。
4.B 点拨:要结合具体语境揣摩词的意思。
二、1.三个即金柳、青荇、潭水
点拨:“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物。
2.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
点拨: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三、1.写景抒情2.悲伤、遗憾、苦闷点拨:要抓住诗人在诗歌中贯穿始终的感情。
3.昔日
4.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
清泉潭底的浮藻间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
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
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
诗歌景中有情、音调柔美,被人称道。
点拨:解答此题,要把景物描绘的内容写出来,同时把寄寓的情道出来。
四、1.piān lù 2.自由、美好点拨:要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3.坚定、欢快、轻松自由点拨: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来。
4.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
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点拨:抓住“溶入”一词来理解。
五、1.pǐpáng huáng liáo chì chù
2.B 点拨:本诗并没有让人达到肝肠寸断的程度。
3.首尾运用反复的手法,内容大致相同;不同处是,开首表明希望逢着,后面则是希望飘过。
4.如诗的第二节,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充满了意境美,在这里,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丁香姣好,但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
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因此,作者又把她置于雨中去哀怨、彷徨,更突出姑娘的凄清、迷茫、叹息,增强诗歌的惆怅、清丽的意境。
点拨:要认真体会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感情,才能领略诗歌的意境。
六、作文思路:自然界是变化的,平时要注意观察周围景色,要选取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观来写,写出它的特点,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文:
雨点儿越来越急,打在我身上的雨点也越来越多。
……地上湿的已不再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而是一块一块的,继而又汇成一大片一大片……这地上便再也找不到一小块干土了。
(点评:写雨由疏而密,由小到大。
)
从“哗哗”的雨声中不难听出,这雨点儿很大,很重,它们击在路上,溅起朵朵小银花,皇冠似的,然后迅速消失,紧接着又有千万朵雨花开了。
(点评:运用比喻,形象、贴切。
)
雨声渐渐小了,雨花渐渐稀了,雨点渐渐轻了,雨帘渐渐消失了。
雨后的天空格外纯净,空气格外清新,树木格外翠绿,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
(点评:运用排比,写出雨由小到无,雨后景色的美好。
)(桂明)
总评:本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一次下雨的过程,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更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微,把下雨写得形象具体,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