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重要知识异同点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异同点的比拟
1.洋务派与鸦片战争中的反抗派的比拟
反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1〕从目的上看:鸦片战争中以林那么徐为代表的反抗派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西方的长处以增强国防,反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洋务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同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熟悉到西方船炮的威力,便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之中虽不乏反抗侵略的有志之士,然而他们的头面人物搞洋务的根本目的还在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对抗,力主“借师助剿〞,而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妥协退让.
〔2〕从内容和实践上看:反抗派和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都是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反抗派由于受到种种压抑和打击,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洋务派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其主张付诸实施,在中国掀起了长达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
〔3〕从作用上看:二者主张学习西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的近代化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反抗派没有提出一条改造社会的有效方案,洋务派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
〔4〕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开展.
不同点:
〔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锋利;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2〕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3〕政治根底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
〔4〕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
〔5〕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后者是党外合作,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和地盘,即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两党都成认的正式的政治纲领.
〔6〕合作的阶级根底有异: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7〕中共对领导权的态度和斗争策略不同:前者不重视甚至放弃领导权,以退让求团结;后者坚持领导权,以斗争求团结.
〔8〕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推开工农运动开展,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3.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
相同点:
〔1〕战略设想: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2〕发动群众:都是着眼于到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3〕根据地建设:都是通过开展生产、政权建设、武装民众等方式稳固和建设根据地.
不同点:
〔1〕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
〔2〕斗争对象: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顽固派、伪军.
〔3〕分布地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4〕政权性质:前者是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后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5〕武装力量:前者是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工农红军;后者是经国共协议按国民革命军序号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
〔6〕最后结果:前者因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根据地大局部丧失,红军被迫长征;后者在抗击侵华日军和伪军的剧烈斗争中,得到壮大和开展.
4.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的比拟
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两次重大调整,二者发生的背景、内容、影响有明显差异.
从背景和原因来看:
〔1〕1953-1956年底,我国在农村进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当时我国经过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新政权得到稳固,国民经济根本好转,党和人民面临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迫切任务,需要把开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同时,农村土地改革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开展的需要,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和剥削现象.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把个体农业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实现农业合作化.
〔2〕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我党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左〞倾错误开展的结果.1958年,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开展,因此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从过程和内容来看:
〔1〕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根据积极开展、稳步前进的方针,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过程实现;其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由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转变为集体经营.
〔2〕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一哄而起的,其核心内容是扩大公有化规模、提升公有化程度,其显著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即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公社范围内,贫富拉平,甚至实行平均主义供应制,刮“共产风〞.
从结果和影响来看:
〔1〕农业合作化的实现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五亿多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历史上是巨大的进步.它使个体小农经济成为集体所有制经济,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开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人民公社化实现了政社合一.因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没有生产责任制,分配平均化,严重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造成了农村经济陷入混乱状态和长期停滞.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比
〔1〕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根底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2〕农业生产的经营治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治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根本建设;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那么,表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4〕开展后果迥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而合作化之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开展.
6.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东西德问题的区别
第一、问题的产生不同:后两者是二战和冷战的产物,它们是根据二战期间或二战以后的一系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