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课文原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课文原文
《老王》课文原文
引导语:《老王》这篇课文想必很多人都学过,那么有关《老王》的课文原文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老王》课文原文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
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

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
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1923年,随全家迁往苏州,进入振华女校就读。

1928年,进入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同年前往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了钱锺书。

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

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

1944年,创作的喜剧《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1970年7月,下放至“五七干校”。

1978年,出版《堂吉诃德》中译本。

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

1987年5月,出版散文集《将饮茶》。

1988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洗澡》。

2003年7月,出版散文集《我们仨》。

2007年8月,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说《洗澡之后》。

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人物经历
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父母籍贯江苏无锡。

辛亥革命后,迁居上海宝昌路。

1913年,举家迁居苏州大石头巷。

1914年,举家迁居杭州保倜塔附近。

1915年,在贝满幼儿院上幼儿班,后迁居西城东斜街,在西单牌楼第一蒙养院上学前班。

1919年,在大王庙小学上学。

1920年,随大姐三姐前往上海启明上学。

1923年,考入苏州振华女中。

1928年,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失败,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

1933年,前往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

1934年,获得清华优秀生奖;同年,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

1935年,在苏州庙堂巷家中大厅与钱锺书举行婚礼;同年夏季,与钱锺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1936年,与钱锺书同到瑞士出席第一届“世界青年大会”。

1938年,随钱锺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39年秋,任苏州振华女校(沪校)校长兼高三级英语教师。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振华女校(沪校)停办。

1942年,任工部局半日小学代课教员,业余写剧本。

1943年至1945年,创作的剧作《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游戏人间》《风絮》等相继在上海公演。

1946年秋季,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任外文系教授。

1948年9月,出版译作《1939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得清华大学聘书,兼任教授,教大三级英国小说。

1950年4月,出版英译本转译的西班牙名著《小癞子》。

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结束后,调入文学研究所外文组;同年10月16日,举家迁入新北大新建宿舍中关园26号。

1956年,译作《吉尔·布拉斯》第一版经大修大改后出版。

1957年,《论菲尔丁(H.Fielding)关于小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在《文学评论》第二期发表。

1958年,“拔白旗”运动期间,《论菲尔丁》文成为四面“白旗”之一,遭受错误批判;10月,下放至太和庄进行改造;12月底,返回北京,开始自习西班牙文。

1959年,发表研究萨克雷(W.M.Thackeray)的论文《论〈名利场〉》,后因全文欠“红线贯穿”而受到批判。

1960年,任全国文代会代表。

1962年8月14日,迁居干面胡同文研所宿舍。

1965年1月中旬,《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1966年8月9日,被“揪出”,在外文所所内扫厕所;同年8月27日,交出《堂吉诃德》全部翻译稿,并于晚间在宿舍被剃“阴阳头”。

1967年4月24日,被外文所免去劳动。

1970年6月1日,《堂吉诃德》译稿由前组长张黎索还;同年7月12日,下放至“五七干校”。

1971年4月4日,随干校迁明港“师部”。

1972年,重新开始翻译《堂吉诃德》。

1973年,返回北京;同年12月23日,迁入北师大小红楼,翻译《堂吉诃德》工作暂停。

1974年,迁入学部7号楼西尽头一办公室居住,并继续翻译《堂吉诃德》。

1975年4月5日,《堂吉诃德》初稿译完。

1977年,完成小说《大笑话》。

1978年4月底,译作《堂吉诃德》第一、第二部出版;9月8日—18日,任第四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妇女代表;11月9日,完成小说《玉人》。

1979年6月5日至28日,随代表团访问法国;同年10月,《春泥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0年5月,发表论文《事实—故事—真实》;同年7月,短篇小说集《倒影集》手稿由李国强带到香港交刘以鬯出版。

1981年初,《倒影集》年在香港出版;5月,散文集《干校六记》在香港出版。

1983年,《喜剧二种》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11月2日至12月5日,随代表团访问西班牙马德里、英国伦敦。

1986年,获“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11月,出版《关于小说》;同年,作品《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钟书与围城》出版,《丙午丁未纪事》在《收获》第6期发表,《失败的经验》在《中国翻译》第5期发表。

1987年,散文集《将饮茶》由三联书店出版。

1988年11月,长篇小说《洗澡》在香港出版;同年12月,长篇小说《洗澡》在北京出版。

1990年,《将饮茶》在台湾出版。

1991年,写下了《第一次下
乡》及《顺姐的自由恋爱》。

1994年2月,《杂忆与杂写》由三联书店出版;同年12月,《杨绛散文》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5月,写下了《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在《十月》杂志第5期发表;同年8月8日,写下《答宗璞〈不得不说的话〉》。

1998年9月,写下了《钱锺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

1999年,《“掺沙子”到流亡》于1月17日、18日、19日分三批发表;同年12月18日,翻译完毕《斐多》。

2000年4月,出版译作《斐多》;11月17日,与商务印书馆订约,出版《钱锺书手稿集》。

2001年9月7日,设立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帮助家境贫寒的学子完成学业。

2003年4月7日,《杨绛作品集》第六版出版;7月,散文集《我们仨》由三联书店出版。

2004年,出版《杨绛文集》。

2007年8月,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2011年7月,以答问形式发表了《坐在人生边上》。

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说《洗澡之后》。

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5月27日,遗体在京火化,遵照杨绛先生遗嘱,丧事从简。

“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