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透镜和视觉(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6节
透镜和视觉
【知识点分析】
一.透镜和视觉
1.透镜及应用:能透过光的镜片都是透镜,透镜广泛应用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眼镜镜片、望远镜等。
2.透镜的分类: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透镜的焦距、焦点等
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画主光轴应用点划线
光心:透镜中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主光轴表示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的一点。
或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发散的光反向延长线交于的点(虚焦点)。
焦距(f):焦点与光心的距离。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u):物体与光心的距离
(2)像距(v):像与光心的距离
6.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1)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一条线上
(2)移动蜡烛后,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
(3)读出物距和像距
七.人眼球的作用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在__视网膜__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__大脑__,形成视觉。
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地方,也是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__感光细胞__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__盲点__。
若像成在这个位置,我们是看不到的。
3.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__视网膜前__,使物像模糊不清(戴__凹透镜__矫正)。
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__视网膜的后面__(戴__凸透镜__矫正)。
4.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称为__色盲__。
【例题分析】
1.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矫正图B.远视眼成像原理C.近视眼成像原理D.近视眼矫正图
【答案】D
【解析】AC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汇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应该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C不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A不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图D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故AC错误,D正确;
B.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汇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图B不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地像,则()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C.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答案】D
【解析】AB.如图,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故A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小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像距增大,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右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
3.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 .该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10cm f =
B .当6cm u =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把物体从6cm 处移动到15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 .当15cm u =时,在光屏得到的是放大的像,投影仪利用这一原理 【答案】C
【解析】A .由图像可得当u =10cm 时v =10cm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 =10cm ,即f =5cm ,故A 错误;
B .当u =6cm 时 2105f cm u cm f =>>=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 错误;
C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像随着物距变大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故C 正确;
D .当u =15cm 时大于2f ,则像距v 大于f 并小于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故D 错误。
4.有些轿车的可视倒车影像系统是在车尾牌照的上方装一个摄像头(图中圈内),当汽车挂上倒挡时,倒车影像系统自动启动,摄下的图像显示在屏上。
若摄像头焦距为0.5m ,某次倒车,车后2m 处的物体要能清晰成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后的物体成放大的像
B .与小孔成像原理一致
C.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像距可以为0.4m D.倒车过程中,显示在屏中的像越来越大【答案】D
【解析】A.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距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A错误;
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B错误;
C.某次倒车,车后2米处的物体要能清晰成像,则像距的范围2f>v>f,因为尾部摄像头的焦距f=0.5m,所以像距应大于0.5m而小于1m,不可能为0.4m,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倒车过程中,物距减小,则显示在屏中的像越来越大,故D正确。
5.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
B.若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C.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D.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向右移动透镜的过程中,可能会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像
【答案】C
【解析】A.根据光线经过凸透镜的光心将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可知,若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故A错误;
B.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若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根据光路是可
逆的可知,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故C正确;D.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像的要求是,物距像距都等于2倍焦距,即20cm,由图可知,蜡烛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为45cm,所以向右移动透镜的过程中,不可能会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像,故D错误。
6.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
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
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你将不可能观察到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等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B
【解析】盛水的玻璃瓶可以看成凸透镜,把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实际是物体逐渐远离凸透镜。
AB.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铅笔在一倍焦距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等大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当铅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D.当铅笔在二倍焦距位置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7.如图所示,这个行程码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通过微信或支付宝二维码扫一扫,可以查询本人在疫情期间14天到访地信息。
查寻时用手机摄像头扫描这个行程码,当手机描行程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能看见行程码,说明行程码是光源
B.手机摄像头使用的是凹透镜
C.行程码应位于手机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个行程码,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C
【解析】A.行程码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手机摄像头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描行程码时镜头和行程码之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C正确;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个行程码,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8.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
B.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l一定大于透镜的焦距C.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
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
【答案】C
【解析】A.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说明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一定是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没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C.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认为是平行光,凸透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其下方的纸上能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焦距,若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会先变小后变大,最小时为焦距;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
若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透镜靠近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会先变小后变大,最小时为焦距。
故B错误,C正确;
D.某透镜的焦距是一个定值,不会随透镜到纸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9.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如图:是表示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B.如图: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
C.如图: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是缩小、倒立的
D.如图: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
【答案】C
【解析】A.如图: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是表示矫正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故A错误;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凸透镜并非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C.放大镜是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时,物体位于2倍焦距外,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不是反射光消失了,故D错误。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A.B.C.
D.
【答案】D
【解析】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蜡烛的同侧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且像距大于物距,只有选项D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11.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有清晰的放大的像,现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那么在光屏上将看到()
A.缩小的,倒立的实像B.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C.放大的,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答案】A
【解析】原来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大于2f,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光路可逆,对调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2f,像距处于f和2f之间,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2.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如图所示的五块,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有
()
A.只有b B.a、c、d、e C.a、b、c D.a、b、c、d、e均可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玻璃a、c、d、e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玻璃b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3.横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①可以看作两块凹透镜;①可以看作一块凸透镜;①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①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C
【解析】①①.玻璃体被中空(中间是空气)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故①正确,①错误;
①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平行光经过玻璃砖后,会变得发散,故①正确①错误。
综上所述,①,①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
14.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完成交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刷脸”时,摄像头对光起发散作用
B.要使像变大,消费者应远离摄像头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例立缩小的虚像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答案】D
【解析】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要想经过摄像头成的像变大,消费者应靠近摄像头,故B错误;
CD.此摄像头的工作原理和照相机相同,“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
15.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A.B.C.
D.
【答案】C
【解析】A.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A错误;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
16.如图,《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
A.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答案】B
【解析】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f )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来探究凸透镜成17.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15cm
像的规律(光屏上成像且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放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B.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此时图中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
D.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近视眼镜,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B
【解析】A.将蜡烛放在35cm刻度线处,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
成在光屏上,故A 错误;
B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不能看到发光体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镜也不能看到像,当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能看到像,故B 正确;
C .当蜡烛放在5cm 处,物距 40cm 5cm 35cm 2u f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而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 错误;
D .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D 错误。
18.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光屏和透镜不动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
B.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 .蜡烛和透镜不动将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D .透镜不动光屏和蜡烛同时适当远离透镜
【答案】C
【解析】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拿走近视镜片后,蜡烛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即光屏和透镜不动,也可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故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19.小刚利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如图所示,他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他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接下来他猜想了一些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
A.水透镜的焦距变小可以类比于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眼的焦距要小
B.实验室的光屏一般是白色的,原因是白色光屏可以吸收所有色光
C.若不改变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像仍然呈现在光屏上,可以在水透镜的前方放置一适当的凸透镜
D.如若不改变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可以光屏左移,此时光屏上将呈现烛焰更小的像
【答案】D
【解析】A.向水凸透镜内注水,水透镜的焦距变小,可以类比于近视眼,近视眼由于晶状体曲度增大,焦距比正常眼的焦距要小,故A错误。
B.实验室的光屏一般是白色的,原因是白色光屏可以反射所有色光,使像看起来更亮更明显,故B错误;
C.若不改变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水透镜的焦距变小,会聚能力更强,会使像成在光屏左侧,要使像仍然呈现在光屏上,可以在水透镜的前方放置一适当的凹透镜,使光线在进入水头镜前先变得发散,再经过水透镜时,像刚好成在屏上,故C错误;D.如若不改变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水透镜的焦距变小,会聚能力更强,会使像成在光屏左侧,要在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可以光屏左移,此时相距变小像变小,光屏上将呈现烛焰更小的像,故D正确。
20.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眼睛是远视眼
B.小明的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戴眼镜前帆船模糊的原因是帆船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D.帆船通过眼睛的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答案】C
【解析】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远处的物体通过眼睛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因此观察到的远处帆船比较模糊;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因此小明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就比较清晰了;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是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故C正确,ABD错误。
21.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B.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光在屏幕上发生镜面反射,方便观看
【答案】A
【解析】ABC.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实质是光的折射现象;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BC错误,A正确;
D.屏幕表面比较粗糙,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是漫反射,故D错误。
22.如图所示,F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P为2倍焦距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在A点时,所成的像跟幻灯机的成像性质相同
B.物体放在B点时,可以用光屏接收到像
C.物体放在C点时,所成的像跟照相机的成像性质相同
D.物体放在P点时,经凸透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答案】B
【解析】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由图可知,从F出发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变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则F为凸透镜焦点。
A.物体放在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A错误;
B.物体放在B点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像,故B正确;
C.物体放在C点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故C错误;
D.物体放在P点时,由题意可知,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D错误。
23.如图是小明在照相机取景窗中看到的“花朵”,现要使花朵的像变小,正确的做法是()
A.照相机适当靠近花朵,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适当远离花朵,镜头向前伸C.照相机适当靠近花朵,镜头向后缩D.照相机适当远离花朵,镜头向后缩
【答案】D
【解析】照相机照相时,镜头到景物的距离为物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像距,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若要使得照相机取景窗中看到的“花朵”的像变小,需增大物距,同
时减小像距,所以应使得照相机与花朵的距离远一些,同时让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近一些,即照相机适当远离花朵,镜头向后缩,故ABC 错误,D 正确。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若固定透镜位置,将蜡烛向右移动,则需要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形成清晰的像
C .若固定透镜位置,当蜡烛移动至35cm 处,能够在光屏上看到清晰放大的像
D .若固定蜡烛位置,将透镜移动至50cm 处,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答案】D
【解析】A .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 40cm 20cm 20cm u =-=
像距为 60cm 40cm 20cm v =-=
所以此时像距等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像距等于物距,即此时物距和像距均等于二倍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0cm 10cm 22
u f === 故A 错误;
B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变大,若固定透镜位置,将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需要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形成清晰的像,故B 错误;
C .若固定透镜位置,当蜡烛移动至35cm 处,则物距为 40cm 35cm 5cm u =-='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故C 错误;
D .若固定蜡烛位置,将透镜移动至50cm 处,则物距为 50cm 20cm 30cm u
=-="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故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