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类》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分类
【教材分析】
分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义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在分一分,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做事有序条理,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按指定标准对物体进行正确分类。
【教学难点】
感受分类的标准不同产生的结果不同。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明,今天早晨上学,他差一点迟到了。
原来因为他们家的衣服放得很乱,校服好不容易才找到。
你们有什么好主意让他能很快找到衣服。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
交流:谁想把你的主意告诉全班同学?
预设1:他可以把衣服叠好了放在衣橱里。
谁还有别的方法?
预设2:他可以把妈妈的衣服放一起,把爸爸的衣服放一起,把小明的衣服放一起。
谁还想说?
预设3:他可以把衣服分开放,晚上就把要穿的衣服拿出来准备好。
……
教师评价: 同学们的主意真好。
看来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刚才同学们说把衣服按爸爸、妈妈、小明的分开来放,这就叫做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按照“爸爸、妈妈、小明的方法”把衣服分开就是一个分类标准。
知识目标:初步感知、理解分类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设计意图】用零乱的场景激发学生产生分类整理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校长点评:教师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学好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实际应用,认识分类
1.出示情境(课件)
谈话: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我们现在就一起用分类的方法帮小明的妈妈整理衣服吧!
2.同桌讨论:你用什么方法帮助小明妈妈整理衣服?教师指导。
3.全班交流
预设1: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谁有不同分法?
预设2:按上衣和下衣分。
谁还有补充?
预设3:按季节不同分开放。
谁还想说?
预设4:按颜色不同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妈妈小明
上衣裤子
春季夏季
……
课件演示不同分类的方法。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三次分类的结果一样吗?(不一样)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预设:分得方法不一样。
教师评价:说的太棒了!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衣服分类之后,小明还会不会因为找不到衣服而迟到了?
预设:不会,可以直接从小明的衣服里去寻找,方便多了。
能力目标: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初步体会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的结果就不一样,以及分类带来的方便。
校长点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思维互补,都能感知什么是分类,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实际应用
谈话:现在我想问同学们,平时妈妈这么辛苦,那你们的生活中,还可以用分类的知识帮助妈妈做些什么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预设1: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按盘-碗-筷来分。
预设2:帮助妈妈整理书橱里的书本。
按大小、类别来分。
教师评价:爸爸妈妈有了你们这么懂事的孩子,有多幸福啊!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同时,还可以用到数学知识,真好。
其实,分类知识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有用,还有许多其他用途呢!
知识目标:进一步感知理解分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经历全班交流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活动教育学生知道父母的辛苦,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
品格目标: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孩子自主探讨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
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学会体贴和关爱他人的情感,体会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校长点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
教师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帮助妈妈整理家务,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恰到好处地渗透了对孩子的品格教育。
三、巩固拓展,应用分类
1.想一想,分一分
谈话:请同学们快速把数学书翻到第26页,看还有哪些分类知识等着我们呢?
(学生看图说一说)
教师读要求,学生指题看题:哪些是水果?用圆圈圈出来。
(1)学生独立读题并思考完成。
(2)说一说理由是什么。
(3)其他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引导学生能正确分类并说明理由,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发表意见进行评价。
2.分一分,说一说。
(1)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2)学生先说一说交通工具的名称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按题目要求进行分类,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
(4)引导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类?教师将每种工具下面标上序号,让孩子将同类的交通工具的序号写在同一个圆圈里。
交流时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分类的标准。
3.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图。
(2)让学生尝试自主分类
(3)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4)哪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呢?并说明理由。
(5)其他同学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统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渗透符号化思想,并注重培养学
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校长点评:积极倡导和实践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预设1:我知道了把物品按照一个标准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预设2:我学到了很多整理衣服的方法,非常开心。
预设3:我感觉分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
教师评价: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回家后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做一个关心家人的孩子!另外同学们再从生活中寻找哪里还用到了分类。
我们下节课交流,比比看谁找得多!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长辈的情感,培养学生愿与同学分享的优良品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和总结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
校长点评:本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通过评价激励,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中去。
总评: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
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标,教学过程靠标,课程结构达标。
4.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但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并且能够有效的渗透对学生的品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