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议论文主体段”写作指导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作⽂“议论⽂主体段”写作指导教案
⾼考作⽂“议论⽂主体段”写作指导教案
【训练⽬的】
1.明确议论类⽂章主体语段写作的意义。
2.掌握标准议论语段的特点。
【写作导⾔】
得语⽂者得⾼考,得作⽂者得语⽂,所以,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定要热爱语⽂,加强作⽂训练,争取作⽂得⾼分。
鉴于多数同学学习的是议论⽂,那我们就从议论⽂练起。
现在,⼤多数同学的议论⽂基本符合议论⽂的⽂体特征,主要表现在议论⽂字基本能够占据篇幅的三分之⼆,基本会⽤例⼦证明观点,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之⼀就是很多同学写不好⽐较标准的议论段,以致于⼀篇议论⽂段不成段,结构不匀称,论证单调乏味。
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
主体段训练属于写作中的分解训练,是作⽂复习训练的重要⼀环。
奥运会上,看到平衡⽊上柔曼绝伦的表演,奇怪运动员是怎样做到拿捏得分毫不差的。
其实,秘密就在于教练对每⼀个动作的分解训练。
佛家说:“⼀花⼀世界,⼀叶⼀菩提。
”⼀个⽐较标准的议论段,是议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作者整体议论⽔平的主体部分。
优秀议论⽂最⼤的特⾊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的论证⼒量,⽽形成这种论证⼒量的部件就是议论⽂的主体段。
⼀篇议论⽂如果能有⼏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度和厚度,颇具层次感,使议论⽂富有说服⼒。
议论⽂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主体段密切相关。
作者的议论能⼒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
因此,写好议论⽂的主体段⾄关重要。
先看⼀篇满分作⽂吧。
特别注意⽂后魅⼒评点与分析。
稳中求胜
梁⼭智有吴⽤,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
英雄如⾬,却以宋江为⾸。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西⾦,南⽔北⽕,却以戍⼟居中。
何也?
宋公明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谦稳厚实,终脱颖⽽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来。
⼀个⼈若没有远⼤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然⽆法拥有沉稳的性格。
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
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胆战⼼寒。
有远⼤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胸便沉稳下来,故⽈:⾮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来。
(观点)⼀个⼈若没有经历⽆数的挫折与磨难,⾝陷蜜⽔与襁褓之中,⾃然⽆法拥有沉稳的性格,⼀遇困境,便⼼浮⽓躁,岂能成所谓⼤事者哉。
(过渡)君不见⽂王拘⽽演《周易》,仲尼厄⽽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膑脚《兵法》修列。
没有经历磨难,便⽆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法取得辉煌的成就。
(正⾯叙例,例后评点)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陷声⾊⽝马,终⼼浮⽓躁,毫⽆沉稳。
⼀夫作难⽽七庙隳,⾝死⼈⼿,为天下笑。
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万世⽽为君。
(反⾯叙例,假设分析)
沉稳从⽆欲⽽来。
孟⼦⽈:“⽆欲者,可王矣。
”⽆欲就是没有私欲,做⼤事者,不能
因蝇头私利⽽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
有了私欲,⼼中⾃然⽆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
霸王以⼀⼰私欲,赶⾛亚⽗,⽓⾛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
霸王之败,后⼈哀之。
后⼈哀之⽽不鉴之,则必使后⼈⽽复哀后⼈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赢得了半壁江⼭,⽽⾃然界的⼤⼭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彩。
让我们拥有⼀颗和⼤⼭⼀样沉稳的⼼吧,在我们的⼈⽣中也变化出不同的⾊彩来。
【点评】
这是⼀篇“规范”的议论⽂。
⽂章在亮出中⼼论点“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来,沉稳从难⽽来,沉稳从⽆欲⽽来”。
令⼈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在同⼀平⾯上展开,⽽是“层层深⼊”。
再者,⽂中所⽤例证,均采⾃⾼中语⽂课本。
⽂中提到的⼈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霸王等,均为⼈所熟知。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如《出塞》、《过秦论》、《阿房宫赋》及名⼈如孟⼦、孔明等的名句“信⼿拈来”,或引⽤或化⽤,⽤得炉⽕纯青,体
现出深厚的积累与驾驭语⾔的能⼒。
⽂章语⾔简洁明快、⼲净利落。
不得满分,天理难容!
那么,这样典型的议论⽂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如果我们从“细处”、从局部分析,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作者进⾏了精细的议论语段分解训练。
主体部分三个语段结构类似,经作者巧⼿⼀组装,“规范”的议论⽂就形成了。
【知识勾勒】
标准议论语段的构成:
⼀个标准的议论段,其实也是⼀篇微型的议论⽂,也要有观点句、材料句、分析句。
此所谓⿇雀虽⼩,然五脏俱全也!⼀般来说,⼀个标准的规范的议论语段,应该“五有”:语段有观点、例前有导语、叙例有⽅法、例后有分析、语段有推论。
当然,你可以适当地变化,⽣出诸多变式,但⼀定要有的是:观点、事例、分析!
语段⽰例:
知识就是⼒量。
(观点句)它⾸先是⼀种难以量化的、伟⼤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的物质⼒量。
(阐释句)⼀介书⽣,⼿⽆缚鸡之⼒,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
(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
(分析句)史蒂芬.霍⾦,被卢伽雷⽒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根⾷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超⼈。
(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创造⼒的智慧。
(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由。
(结论句)
由此可以明确议论主体段的基本结构:
分论点句(⼀句话即可)+阐释句(提出分论点后,最好对分论点再深⼊阐述⼀下,对其意义范围程度后果等⽅⾯做⼀下⽣发,会加深分论点的论证性)+材料句(结合分论点简要引述对论证有⽤的那部分)+分析句(运⽤多种论证⽅法分析例⼦,论证分论点的合理性)
+结论句(不是分论点的简单重复,应该在论证的基础上引申⼀下,或强调其意义,或强调其危害,或挖掘其本质,或扩展其范围,或表明态度,或发出呼吁……对论证的内容总结深化⼀下,然后巧妙过渡到下⼀个分论点)。
这⾥所说的主体段可以凝缩在在⼀个语段中,也可以分解为⼏个⼩段。
这个结构是⼀般议论语段的基本结构,并不排斥其他语段结构。
依据观点和材料的结合,可以有并列结构、对照结构、层进结构和总分结构等结构形式。
议论⽂语段结构也要富于变化,摇曳⽣姿。
⽬前很多学⽣议论⽂中犯的⼀个普遍⽑病是观点材料脱节,看似联想丰富,实则东拉西扯,漫⽆中⼼,不会构思,不会将观点材料合理结合是⼀⼤原因。
不会写主体段更是议论特⾊不鲜明议论不深⼊的的重要原因。
对主体段⼏个组成部分的详细阐释:
⼀、分论点训练
(1)将全⽂的观点分解为⼏个相互联系的分论点。
⽂章论点⼀经确定,可以对论点的内涵和外延作⼀个准确切分,或并列,或递进,逐⼀论述。
分解层次,全⽅位⽴体地表述⾃⼰的感悟,理性⾊彩会更浓厚,有时还有⼀种铺排的效果,对读者的冲击⼒度很⼤。
分解⽅法:
由论点关键词引发开来,先准确考虑关键词句的含义、范围、程度和⾊彩等意味,然后从逻辑⾓度(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做远近深浅真伪表⾥的引申)和联想⾓度(政治经济⽂化军事、⾃然社会、个⼈集体种族国家,时间空间、古今中外,正⾯反⾯、假设引申等)逐层深⼊地思考和联想,展开全⽂的和局部的思路,充分显⽰作者识见。
有三看值得我们注意:
⼀是看了这⾯想那⾯。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考⽣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为了使⾃⼰的⽴论有说服⼒,逻辑思维严密,在看到事物的某⼀⾯的同时要想⼀想事物的另⼀⾯,通俗地说,就是看了这⾯想那⾯。
⽂章能够写出两⾯内容,就很不错了。
⼆是看到表⾯求实质。
写议论⽂章必然要涉及到⼀些具体的事实。
有不少同学以为在⽂章中列举的事实越多越好,有了这些事实就有了说服⼒,其实不然。
作者在分析问题、发表⾃⼰的看法时,注意将这⼀件事和周围的事情,或者说和它有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
论述的深刻性就在这⾥。
三是看到前⾯推后⾯。
为了显⽰问题的性质,给读者更多的启⽰,当考⽣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以后,还可以“瞻前顾后”,依据已知判断未来。
分论点组合成⽂常见的章法有“横列式”、“纵贯式”、“对照式”、“扇⾯式”等。
横列式,是采⽤从不同的侧⾯分析问题的思维⽅式打开思路,纵贯式,是采⽤层层深⼊的思维⽅式打开思路;对照式,是采⽤辩证思维的⽅式打开思路;扇⾯式,是采⽤发散思维的⽅式打开思路。
思路的展开是写好主体段的思维基础。
⽐如:传递话题,范围⾮常⼴,物质的精神的思想的⼼理的⽂化的传递,数量多少的传递,客观主观的传递,单向多向或多向互动的传递的等等,但只有范围的联想,思路略显平淡,如展开思路考虑为何要传递(传递好处和不传递的危害,传递的现状、原因、本质、⽬的等),怎样传递(谁传递,传递什麽,⽅式⽅法等),若考虑个⼈或者某个集体在传递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