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给地方干部上的一堂“政治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耿飚给地方干部上的一堂“政治课”
作者:文世芳
来源:《百年潮》2012年第04期
耿飚曾作为八路军三八五旅副旅长率部驻守甘肃庆阳,并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1991年,耿飚回到庆阳看望乡亲们时,不意遇到一个棘手问题,一群老百姓向他告状,反映问题。为此,耿飚临走前对当地干部深情讲述了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并提出一个让全场鸦雀无声的反问……
這个故事得从1937年初说起。当时,中央为了挽救深陷困境的西路军,组建了援西军,耿飚所在的红四军被编入其中。援西军3月中旬抵达庆阳镇原,得到西路军失败消息后,就在镇原屯兵待命,主要任务是积极营救和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并创建革命根据地。1937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后,红四军被编入一二九师,耿飚担任三八五旅参谋长(后任副旅长)。正当耿飚对上前线抗日壮怀激烈时,10月初,中央决定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开赴前线,旅部和七七O 团留守后方,保护党中央。耿飚对此安排不大情愿,为此找过刘伯承、徐向前同志。刘、徐耐心地与他谈了话,说明了留守革命抗日大本营的重要性。10月中旬,三八五旅正式进入陇东防区。后来,毛泽东得知耿飚不情愿留守后方的心思后,还和他谈了话:“你在后方也可以指挥嘛,可以给前方出点子啊。你们七六九团在阳明堡就打了胜仗嘛。都走了,谁给我们中央這些人搞饭吃呀?我对你们萧主任(即萧劲光)讲了,我今后要靠留守兵团吃饭呐。”耿飚回忆说:“毛主席还打了个比喻,鸟有巢、毛毛有摇篮,革命要有根据地。這次谈话坚定了我做好保卫边区、建设边区的信心。”
此后,耿飚和王维舟一起带领三八五旅,在陇东大地挖窑洞,建学校,开荒种地,进行反“磨擦”斗争,留下了许多至今都让当地老百姓口耳相传、津津乐道的故事。而且,耿飚还解决了被刘伯承同志所调侃的不能“不食人间烟火”的问题,找到了终身伴侣。
事情是這样的,此前耿飚在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期间,毛泽东去看望在洞里“最高学府”学习的学员们,风趣地说:“古人云: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你们可成了神仙了。好好‘修炼’吧,天下无事,你们就在這里参‘禅’悟‘道’,天下大乱,你们就出洞下山,救苦救难。”对“禅”和“道”,耿飚理解为“我们参的是马列主义之‘禅’,悟的是中国革命之‘道’”。有一次刘伯承也用“神仙”一说来调笑学员们:“你们這些‘神仙’,天天吃素,全打光棍,可别真的不食人间烟火哟!有机会得考虑找老婆了。”不久,耿飚就执行了刘伯承的“指示”。1940年夏天,耿飚在视察庆阳女子学校时和庆城姑娘赵兰香相识。后来,两人互生爱慕,慢慢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這门亲事遭到了赵兰香父亲的反对,得知女儿要和南方一个当兵的结婚,他死活不同意,认为当兵的每天枪林弹雨,随时有生命危险。可是,赵兰香态度坚决:“耿飚渊博的知识、平易近人的作风,尤其是他从一名钳工成长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传奇经历,已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暗暗地下了决心:‘非耿飚不嫁。’”由于女儿态度坚决,又经过深得庆阳老百姓信任的蔡畅做工作,赵父终于同意了這门亲事。1941年7月,耿飚和赵兰香喜结连理,成为当地老百姓街头巷尾眉飞色舞谈论的佳话。
在以后的岁月中,耿飚始终对庆阳這块革命的黄土地充满感情,始终对当地老百姓充满感激,并给予关注和关怀。挂职庆阳期间,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和当地党史工作者、老同志的闲聊中,了解到耿飚在庆阳的不少感人故事。其中,最让笔者记忆深刻、感叹不已的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场景:
1991年,正值耿飚和夫人赵兰香结婚50周年,耿飚也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便和夫人赴革命老区,也是赵兰香的家乡,看望曾经血脉相连并肩战斗过的陇东人民。耿飚夫妇抵达庆阳后,耿旅长回来了,庆阳人民的好女儿赵兰香回来了的消息,很快传播开来,大家奔走相告,兴高采烈。当晚,在耿飚夫妇下榻的县招待所门口人声鼎沸,来了一群老百姓,其中大部分是来看望他们夫妇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耿飚告状的,怎么劝也不愿离去……
看到這种情况,耿飚心情十分沉重。在离开庆阳那天早晨,耿飚接见了县里主要领导,到场的还有甘肃省顾委负责同志。耿飚并没有就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批评任何人,甚至都没有提及,只是现场给大家讲述了一件往事:50年前,我们三八五旅在這里驻防时,部队的一个战士犯了严重错误。旅部决定按纪律将這个战士枪毙。当我们在操场上准备执行纪律时,来了一大群老百姓替那个战士求情。我坚决要执行纪律。谁知竟连受害女青年的父母都跪倒在地向我求情,紧接着一操场的群众全都跪倒,哭着请求饶了這个战,让他戴罪立功。他们怎么劝也不起来。最后,我们流着泪接受了群众的要求。讲到此处,耿飚话音一顿,环顾四周,大声问道:“现在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你们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做错了事,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這时全场鸦雀无声,只有耿飚的话在回荡!
赵兰香在回忆耿飚时也谈到了這个故事,说:“耿飚的一生,无论走到哪里,在多高的职位上工作,他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人民群众。”耿飚的女儿耿焱曾谈到她父亲的四次落泪,其中一次就是被這些善良可爱的老百姓所感动的:“几百群众都在操场上跪倒一片,说‘共产党是好人,给他一次机会’。最后我父亲流泪了,接受了群众的意见。”
耿飚的這一反问,我想不仅能引起在场领导干部的深思和反省,也足以引起重读這段历史的领导干部的思考和警惕。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其实,耿飚不过是用党史故事的形式,将這一道理用震撼人心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
這个故事也体现了耿飚高超的领导艺术。作为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干部,对于地方政务,不宜直接插手,更不宜采用严加指责或横加干涉的方式处理。但是,老百姓的诉求不能不回应,老百姓的问题不能不关心,老百姓的困难不能不解决,而且何以忍心辜负老百姓的深深信任和深切企盼呢!這等于给耿飚出了一道难题,管也不好,不管更不好。离开庆阳之前,给地方领导干部讲述這样一个催人泪下的革命故事,以及提出如此直指人灵魂深处的反问,不仅对老百姓的诉求作了侧面回应,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使问题得到正视及至给以解决,而且对地方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人脑人心的政治教育,虽然這种教育能产生多大的作用和效果,我们难以得知,但是或多或少会鞭策其在以后工作中尽可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