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阅读理解答案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阅读理解答案及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红柳
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
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荫,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
这一种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的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魂的再现。
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
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间。
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
她把她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嚣的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
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
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
(1)本文写的是红柳,而第一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树,请简要分析作者写胡杨树的用意。
(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怦然心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本文中,“大漠瀚海”与“江南内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红柳选择了“大漠瀚海”,正体现了其甘于寂寞的精神。
B.作者把戈壁中匍匐于地表的红柳用“她”来指代,以“胭脂痕”“手的抚摸”来形容,将红柳坚韧与柔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C.作者浓笔重绘红柳,不仅赞扬了她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更赞扬了她高张生命旗帜的阳刚精神。
D.作品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面上是歌颂红柳,实际上赞扬了执著、倔强、甘于淡泊的精神境界。
【答案】(1)通过刻画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胡杨树形象,衬托出沙漠中同样富有顽强生命力的红柳的美。
(2)看见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红柳时强烈的惊讶和喜爱的心情。
(3)C
【解析】【分析】(1)题干说“本文写的是红柳,而第一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树”,用意很明显,是想通过描写胡杨树在“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
”恶劣环境下生长的形象,来衬托出沙漠中也有同样能顽强生存下来的红柳,突出红柳顽强生命力。
(2)结合文意来理解“怦然心动”的原因。
红柳所处的环境是恶劣,但是就在这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不禁让作者感慨“这一种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产生了强烈的惊讶和喜爱。
(3)C项,“赞扬了她高张生命旗帜的阳刚精神”错误,应是突出红柳甘守寂寞,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以物喻人,歌颂那些在名利面前甘守清贫,坚持操守的人。
故选C。
故答案为:⑴通过刻画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胡杨树形象,衬托出沙漠中同样富有顽强生命力的红柳的美。
⑵看见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红柳时强烈的惊讶和喜爱的心情。
⑶C。
【点评】⑴本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细读文本可知,第一段写胡杨林,突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这一点与红柳相类似,这是类比写法,通过同类相比,突出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⑵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和信息的筛选。
细读文本可知,根据第三段中的“这一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可知正是因为红柳的这种特性,让作者对其产生了强烈的惊讶和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2.阅读《父爱之舟》,完成下面小题。
梦醒时分
吴冠中①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蒙眬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梦见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
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④记得我上学后,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
我记着父亲的话,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⑤初小毕业时,宜兴县举办全县初小毕业会考,我考了总分七十几分,属第三等。
我在学校里虽是绝对拔尖的,但到全县范围一比,还远不如人家。
要上高小,必须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
和桥是宜兴的一个大镇,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
因此要上鹅山高小不容易,须通过入学的竞争考试,我考取了。
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粮、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钱,很紧,但父亲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
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
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
⑥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
我高兴极了,主要是可以给父亲一个天大的喜讯了。
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
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⑦我惟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⑧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
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
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
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己煮饭吃,小船既节省了旅费,又兼做宿店和饭店。
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们见了嘲笑。
⑨老天不负苦心人,我考取了。
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
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⑩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
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
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
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
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
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
⑪……醒来,枕边一片湿。
(选自吴冠中《我负丹青》一书,有删改)【注释】①[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②[粜(tiào)粮]卖出粮食。
(1)阅读文章④-⑨段,概括作者求学之路上的往事。
①读初小时,遇到大雨大雪天,父亲背我去上学;
②________
③第一学期期末,我考了好成绩,父亲为我高兴;
④高小毕业后,父亲和姑爹送我去投考无锡师范;
⑤________
(2)这篇文章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
从第⑥段或第⑨段中选取语句进行批注,说说作者是如何在细微之处表现父子深情的。
我选的语句:________
我的批注________
(3)文章结尾,作者写到“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这与后面当他梦醒时忆起父母“枕边一片湿”并不矛盾。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1)初小毕业,我考取高小,父亲凑钱为我交学费,送我并替我铺好床被。
;我考取无锡师范之后,父亲摇船送我上学,并连夜为我缝补棉被。
(2)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
;“路走得比平常快”,是因为“我”取得了好成绩,迫切想让父亲及时看到;“重看一遍”,表现我想再次确定,急切地希望用自己的好成绩回报父亲,让父亲开心。
这些细微之处都可以表现出对父亲的理解与爱。
(3)示例:作者说羡慕孤儿、浪子,是因为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做一名教师,而是从事了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让父母为自己担心,从而感觉对不起父母的培养,很内疚;文章结尾说“醒来,枕边一片湿”是因为他回忆起自己求学经历中父亲对自己的细微照顾与关爱,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感恩和怀念之情。
【解析】【分析】(1)文章④-⑨段概括了“求学”时的几件事:一是:④段,读初小时,遇到大雨大雪天,父亲背我去上学;二是:⑤段中“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时“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
三:⑥段中,第一学期期末,我考了好成绩,父亲为我高兴。
四:⑦⑧段写了高小毕业后,父亲和姑爹送我去投考无锡师范。
五:⑨段写了,“我”考取了无锡师范,“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
据此作答。
(2)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示例:“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批注:“弯腰低头”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我”缝补的情态,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和“我”对父亲的感激。
真实感人。
据此作答。
(3)文中说“醒来,枕边一片湿”是因为“我”回忆起父亲对“我”的疼爱和照顾,所以心中满是思念之情。
而“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正是因为“我”“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违背了父亲的愿望,深感内疚,也是出于对父亲爱子之情的理解。
所以两句不矛盾。
故答案为:⑴初小毕业,我考取高小,父亲凑钱为我交学费,送我并替我铺好床被;我考取无锡师范之后,父亲摇船送我上学,并连夜为我缝补棉被;
⑵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路走得比平常快”,是因为“我”取得了好成绩,迫切想让父亲及时看到;“重看一遍”,表现我想再次确定,急切地希望用自己的好成绩回报父亲,让父亲开心。
这些细微之处都可以表现出对父亲的理解与爱;
⑶示例:作者说羡慕孤儿、浪子,是因为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做一名教师,而是从事了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让父母为自己担心,从而感觉对不起父母的培养,很内疚;文章结尾说“醒来,枕边一片湿”是因为他回忆起自己求学经历中父亲对自己的细微照顾与关爱,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感恩和怀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⑵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
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⑶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传递
池莉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
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
尽管他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
就在这时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生活费呀!”
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
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放学时间出来捡废品。
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
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
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拿出车内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
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
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
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
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
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
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
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
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
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有删改)(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 ①________→重拾希望→ ②________→十分感激
(2)第⑥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结尾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意?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心急如焚
(2)插叙。
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
(3)男孩善良、拾金不昧,捡到手机物归原主;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是懂事、勤劳、乐观,放学后捡废品减轻家里负担;他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工作后不忘回报资助过他的人,在“她”身处困境时又反过来帮助“她”。
(4)男孩拾金不昧——“她”资助男孩——男孩知恩图报——“她”获助后继续资助更多贫困孩子,善心、爱心在他们手中传递。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点题),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1)阅读文本,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尽量用原句原词。
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
可依据文章第5段中的“她非常感动”和第8段中的“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提炼概括作答。
(2)文章第6段划线部分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内容上,介绍了小男孩家庭情况及捡破烂的原因,起到补充交代的作用,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勤俭、乐观的美好品质。
结构上,为下文叙写“她”把废品送给男孩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从文中“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放学时间出来捡废品”“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生活费呀!’”“小男孩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等内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的人。
(4)语句“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内容上,揭示了善心、爱心在他们手中传递,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结构上,用“小火苗”“传递”等关键词语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据此理解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① 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② 心急如焚
⑵插叙。
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
⑶男孩善良、拾金不昧,捡到手机物归原主;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是懂事、勤劳、乐观,放学后捡废品减轻家里负担;他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工作后不忘回报资助过他的人,在“她”身处困境时又反过来帮助“她”。
⑷男孩拾金不昧——“她”资助男孩——男孩知恩图报——“她”获助后继续资助更多贫困孩子,善心、爱心在他们手中传递。
结尾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点题),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意思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
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
⑵本题考查据需顺序的把握,注意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插叙的作用。
⑶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解题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⑷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
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
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②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