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教案(公开课获奖教案)含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古诗三首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
【出示课件5: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
(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
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出示课件6】读五六句。
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板书:放歌纵酒)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
(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
(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出示课件7】
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
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利用课文插图,引
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
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
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玉门关
1.玉门关简介: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
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
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地理位置: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滩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北与北山相望,南与祁连山呼应,东南距敦煌市约90公里,西距罗
布泊东部边缘约150公里。
此区域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3.景区介绍: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
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
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
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
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五岳的传说
古代帝王附会五岳为群神所居,在诸山举行封禅、祭祀盛典。
“五岳”一说始于汉武帝。
五岳中“岳”意即高峻的山。
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在五岳修建佛寺、道观,进行宗教活动,每个“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称“大帝”、“神君”等)作为掌管该岳的最高神只。
这几座山上的天然风景亦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山信徒游览。
于是,五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
唐宋以前,五岳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观并存。
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彼此展开争夺。
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面,东岳和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边塞诗
1.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诗人,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
(1)边塞风光;
(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内容不仅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陆游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岑参,李贺。
2.边塞诗题材介绍:
边塞风光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唐朝的类型。
3.边塞诗的创作背景:
边疆这个概念强烈反映了古代中国同四周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历代统治者对本王朝疆界的划定以及派兵驻守边疆,其目的就是“攘夷”。
所以,民族关系的发展始终伴随战争,而战争又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一点早在周代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西周到春秋中叶,社会矛盾一直很尖锐,矛盾演化的结果必然导致战争,形式主要有西周“攘夷”与春秋“争霸”两种。
这些战争归根到底源于边界问题,实质上是边境战争。
有了边境战争,必然就有边塞生活。
在这些战争与生活里反映到文学里就是《诗经》中的边塞诗章。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关于《从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百战”是虚数。
D.本诗的结尾没有体现出悲伤的情调。
二、根据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完成练习。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
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2.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练习。
(1)前两句诗中的“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摩”字突出山的高峻;从第三句的“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南望、又一年”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2)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3.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课文中指的是。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请发挥想象,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
(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A
二、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1)入摩泪尽、胡尘南望、又一年
(2)望
3.(1)黄河(2)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华山
三、1.B
2.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四、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学计划
创作者:蒙蒙de雨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名学生,经过四年半的学习,进入五年级二期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
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掌握常用汉字数量大,初步学会辨别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初步学会按部首、音序查字典,检索汉字,看懂意思。
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
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因为学生年龄差异较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好多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
习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本学期,应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二、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分组编排。
全册共分8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每单元有3-4篇课文。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栏目。
每个单元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
“单元导语”为我们点明语文要素,“课文教学”让我们去落实这些要素,贯穿方法指导,“交流平台”帮我们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词句段运用”和“习作”教我们懂得如何去实践运用。
各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8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习作单元,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
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全册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7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提示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在每组例文的后面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及语文园地。
全册8个单元共安排了4个口语交际,分别安排在第一、第二、第七、第八单元,主题分别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我们都来演一演、我是小小讲解员、我们都来讲笑话。
这四次口语交际激发兴趣,体现双向互动。
继续提高学生的口语程度,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全册共安排了7次习作,每个单元有一个专题的习作。
但第三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遨游汉
字王国,所以没安排有专题习作。
每个语文园地由3—5个栏目组成。
第五单元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所以第五单元没安排语文园地。
其中3个是固定栏目:“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另有“快乐读书吧”在第二单元安排了1次,本册教材向学生推荐的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书写提示”在第四和第八单元各一次,全册共安排了2次。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
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
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
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
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
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
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
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材教学重难点及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2、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二)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人文主题:童年往事;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古典名著之旅;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第三单元,人文主题: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语文要素: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单元,人文主题:家国情怀;语文要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第五单元,人文主题:习作单元,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第六单元,人文主题: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七单元:人文主题:异域风情;语文要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第八单元,人文主题:幽默和风趣;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五、教学策略及措施
(1).习惯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新安排的关于留心观察事物、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等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儿童背诵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边背诵边想象,边背诵边思考的能力。
抓好学生默读、查字典主动识字、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和的培养。
(2).识字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量利用汉字造字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记生字,完成识字任务。
平时注意采用多种手段,随时巩固已有成果。
不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步形成自学生字的能力和习惯。
一定要在课堂上安排适量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描红及临写,以确保写字教学的效率。
(3).阅读教学
根据课文特点,合理选择阅读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生动、有趣、多样化,师生互动,让竞赛、表演走进中段孩子的课堂,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提问,使之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解决难点,富于启发性,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有时还要有感情地读。
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关心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真正体会课文表达
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
(4).习作练习
对于本册书中安排7次习作,要充分利用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切实引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样例,循序渐进学写片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人事物,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5).综合练习
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的方式,集合众人智慧,思考并解决问题。
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学。
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他们找原因,反省自生的不足,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其它
①.立足教学改革,加强自身的教改意识,准确把握新课标和教材的尺度,明确教学任务,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教学任务。
重视教法、学法的研究,刻苦钻研业务,不断获取教改新信息,探索教改规律,力求教学上的突破。
②.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对优秀学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发展其才能;对暂时的后进生,耐心细心,培养信心,挖掘潜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③.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④.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
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⑤.合作促进学习。
通过同桌、小组、全班交流,学会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找到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