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6分)
酒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酒是(cuī)生诗文书法的(jiào)母。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yuán),留下了许多(guī)丽诗篇与书法珍品。
酒中有少年意气,王维诗句“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描写了少年游侠慷概激昂,畅饮豪谈的情态;酒中有中年旷达,欧阳修谪居滁州,饮少辄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现了他寄情山水,忘怀庞辱的洒脱。
(1)根据拼音,写出汉宇。
(4分)
①(cuī)__________生②(jiào) __________母
③不解之(yuán) __________ ④(guī) __________丽
(2)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分)
【答案】1.(1)①催②酵③缘④瑰 (2)概一慨庞一宠
【解析】注意字音字形的写法,错别字重点注意。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②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己亥杂诗》)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若待上林花似锦,___________________。
(杨巨源《城东早春》)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__________》)
⑧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①感时花溅泪②今夜月明人尽望③燕然未勒归无计④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⑤留取丹心照汗青⑥出门俱是看花人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⑧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注意积累和背诵,不要有错别字。
3.名著阅读。
(3分)
阅读名著《朝花夕拾》片段,回答问题。
(3分)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__》,父亲强迫我背的书是
《_________________》。
全文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以及被父亲
强迫背书的痛苦感受,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五猖会鉴略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情节以及主旨。
《五猖会》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的身心摧残,重点注意名著的主题的思想性。
4.《朗读者》作为众多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已经流淌了好多时日。
主持人董卿说:“朗读
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
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4分)
(1)学校准备开展以“读美文,品人生”为主题的活动,你的好朋友佳佳很想参加,但她性格内向,不好意思
当众朗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她参加这次活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读者》第二期的主题词是“陪伴”,假如你是主持人,请写一段开场白。
(至少用一种修辞,5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佳佳,人生百昧,不品无味。
再说你的朗读水平那么高,不参加太遗憾了。
(答之有情有
理即可) (2)示例:“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
”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
是这样简单而美好。
细数花鸟虫鱼和人间真情的陪伴,我们是幸福的。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所给的情境组织语言进行表述。
本题设置的情境:劝说性格内向的好朋友佳佳参加“读美文,品人生”为主题的朗读活动。
解答时,开头应有称呼,然后从鼓励的角度进行劝说。
要注意语句连贯,语言得体。
(2)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
解答此题,可以用比喻或引用的修辞方法,吸引注意力,突出“陪伴”这个主题,同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第二部分(4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6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5.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诗人弃笔从戎、保家卫国、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阅读全诗可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抒发了从戎书生宁愿驰骋沙场保边卫国、建功立业也不愿置身书斋的壮志豪情。
6.联系全诗说说“心中自不平”的“自”用得好在哪里。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有“自然”之意,表现出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正是这种激情,激励他弃笔投戎,“宁
为百夫长”,这也是他甘愿在“雪暗凋旗面,风多杂鼓声”中连续奋力杀敌的动力之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字能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12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令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乙】单于欲降武①,使卫律治其事。
律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②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③毛并咽
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⑤草实而食之。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议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武:苏武,汉朝的使臣:②膏(g ào):滋润。
③旃:通“毡”,一种毛织品。
④羝(d ī):公羊。
⑤去:通 “弃”,收藏。
7.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
(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2)攘除..
奸凶( )
(3)单于欲降.武( ) (4)武不应.
( )
【答案】(1)古时指皇帝死亡(2)排除,铲除(3)使……投降,让……投降(4)答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崩:去世。
②句意为: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
攘除:铲除。
③句意为:单于想要招降苏武。
降:使……投降。
④句意为:苏武毫无反应。
应:答应。
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故.五月渡泸 既克,公问其故.
B .单于愈益欲降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C .匈奴以.为神 以.塞忠谏之路也
D .还于.旧都 所欲有甚于.
生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因此,所以/缘故。
B.两个“之”都是代词,代人。
C.认为/至于。
D.到/比。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日夜忧愁叹息,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2)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年出使时身强力壮,等到回来时,胡须头发都白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夙,清晨。
忧,忧愁焦虑。
夙夜,早晚。
句意为:早晚忧愁叹息,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②重点词语:岁,年。
及,等到。
句意: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年出使时身强力壮。
等到回来时,胡须头发都白了。
10.甲、乙两文都体现了臣的忠诚.但诸葛亮和苏武忠诚的表现不同,请加以概括。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诸葛亮的忠诚表现在竭尽全力辅佐后主来实现先帝“兴复汉窒,还于旧都”的遗愿。
苏武的忠诚表现在面对匈奴威逼利诱宁死不投降,不背叛汉朝。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体现对汉朝的忠诚。
诸葛亮殚精竭虑,为的是实现先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体现的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忠诚之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4题。
(11分)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两会期
间,“推进垃圾分类、建设美丽中国”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与日俱增,而城镇居民长期形成的
混投、混弃等不良的垃圾处理习惯,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垃圾分类的质量和效果。
尽管垃圾分类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但改变居民混合倾倒意识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材料二:垃圾分类工作呈现系统性、社会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特征,往往是后端处置、
利用的设施和产业发展情况决定前端垃圾投放的类别。
而现在,后端处置往往跟不上前端
分类,如北京一些社区中虽然放置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他蛀圾”等分类垃圾箱,但最后垃圾车来了,都倒在一个车里一起运走。
这种现象打击了居民进行前端分类的积极性。
此外,很多城市垃圾分类资金投入不足,实际投资与预算投资相差较大,导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的设施设备支撑能力不足。
材料三:某县某村农村生活垃圾前端分类处置流程图
1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影响我国垃圾分类效果的原因。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城镇居民长期形成的混投、混弃等不良的垃圾处理习惯;垃圾的后端处置没有跟上前端分类;城市垃圾分类资金投入不足。
【解析】(1)阅读所给的材料,根据材料一中的“而城镇居民长期形成的混投、混弃等不良的垃圾处理习惯,
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垃圾分类的质量和效果”,材料二中的“而现在,后端处置往往跟不上前端分类”“此外,很多城市垃圾分类资金投入不足,实际投资与预算投资相差较大,导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的设施设备支撑能力不足”等句子,即可提炼出答案。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垃圾分类的宣传“铺天盖地”,但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B.对不可回收垃圾要进行二级、三级、四级分类,这些工.作由不同的人负责。
C.垃圾分类具有系统性、社会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特征,需要各方配合。
D.前端垃圾投放的类别是由后端处理、利用的设施和产业发展情况决定的。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从材料中找出与选项内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比对。
A.有误,材料中表述的原句是“尽管垃圾分类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但改变居民混合倾倒意识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这说明垃圾分类工作稍有成效,但是离预想的效果还有很大的差距,选项中“不能起到任何作用”表述过于绝对。
13.根据材料三中的分类标准对以下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只填序号,3分)
A.香蕉皮 B.鸡蛋壳 C.烟头 D.玻璃瓶 E.砖头
可利用垃圾是___________,可回收垃圾是________,不可回收垃圾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可利用垃圾是A B E可回收垃圾是D不可回收垃圾是C
【解析】阅读材料三所给的图表,可知可利用垃圾包括厨房余物、菜叶、烂果子、果皮等,还有建筑垃圾,五个选项中与之对应的有香蕉皮、鸡蛋壳、砖头;可回收垃圾包括金属、塑料、玻璃、废纸等,选项中对应的是玻璃瓶;不可回收的垃圾是除前二者以外的其他物品,选项中的烟头应属于此类。
14.村委会要悬挂一条宣传垃圾分类的标语,请你依据上述材料拟一条合适的宣传标语。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解析】拟写宣传标语要注意:运用修辞、讲究押韵,并力求简洁。
本题以垃圾分类为中心,可运用对偶的方式,表述出垃圾分类的重要作用,如,垃圾分类投放,建设美好乡村。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
(16分)
这就是母亲
蒋勋
1月7日,我从高雄坐高铁到台北。
因为是直达台中的快车,上了车我就放斜椅背,准备休息或看书。
车快要启动时,我忽然听到吵闹的声音从七号车厢的后端入口处传来。
许多乘客都被这不寻常的骚动声惊扰,回头张望。
我坐在最后一排,声.音就近在身边,但是看不到人。
是粗哑得近于嘶吼的声音,仿佛有人趴在车门边,一声一声地叫着:“你带我去哪里呀——你带我去哪里呀——”
然后,七号车厢的乘务小姐神色仓皇地出现了,引导着两位纠缠拉扯的乘客入座。
车子缓缓开动了,这两位乘客终于坐定,就在我座位的斜前方。
其中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妇人,身躯很胖,脸有点变形,她继续咆哮着:“你要带我去哪里呀——我不要去——”她像耍赖的孩子,双脚用力跺着车厢地板,用手猛力拍打前座的椅背,吼叫道:“我不要去——”
许多乘客都露出惊惶的眼神,前座的乘客悄悄移动到了较远处的空位上。
我在列车上遇到过衰老的人、肢体残障的人、坐在轮椅上的人、手脚抖动的帕金森症患者,但是第一次遇到智障的乘客。
我没有想过,身体有这么多艰难,智障当然也是一种生命的艰难吧。
我在斜后方看着这智障的妇人:肥胖得有点失去了轮廓的躯体,浓黑的眉毛,宽而扁平的颧骨,张着的口,粗重的喘息,不断四下张望的仿佛被惊吓到的眼神。
这样不安、这样躁动、这样仓皇、这样惊恐,仿佛被围猎的野兽,无处可逃。
我或许也被吓到了吧,一直凝视着这智障的妇人。
她忽然回过头,跟旁边一直安抚着她的另一位妇人说:“我要吃——”
另一位妇人年龄在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很苍老,一脸皱纹,黧黑瘦削,但是身体看起来还硬朗。
她即刻从一个手提袋里拿出一包鳕鱼香丝,递给智障的妇人说:“吃啊,乖喔——”
智障妇人迫不及待,一把扯开玻璃纸袋。
一条一条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撒落四处。
老妇人赶快俯下身去,一一拾捡,放进智障妇人的手中。
有一些飞散在我身上,我捡起来,交给老妇人,她回头说:“谢谢。
”
我笑一笑,问她:“女儿吗?”
她点点头。
她的女儿把鳕鱼香丝塞进口里,大口咀嚼,鱼屑一片一片从嘴角掉落,母亲则不断为她擦拭着。
女儿好像安静了下来,但会不时突然惊惶地问:“你要带我去哪里?”
母亲很耐心地说:“出去走走啊,闷在家里怎么行?我们在别处旅行不是也坐火车吗?”
一位近八十岁的母亲,照顾一个年近五十岁的智障女儿,那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啊!作为母亲,她也曾经懊悔过吗?愤恨过吗?厌烦过吗?觉得羞辱过吗?想要逃避过吗?
我在斜后方,做着我应该做的功课,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做得比这一位母亲好。
母亲安抚了躁动惊惶的女儿,女儿仿佛睡着了,母亲为她盖上外套。
趁女儿睡着,她从手提袋里拿出像是女性刷睫毛的小圆筒,抽出沾黑膏的小刷子,为女儿刷染头上花白的头发。
车窗外夕阳的光,映照着母亲挑起的一缕一缕的发丝,发丝由白变黑。
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
(选自《池上日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5月版,有删减)15.概括文中母亲为她的女儿做的几件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带智障女儿外出旅行;细心照顾智障女儿吃鳕鱼香丝;为智障女儿刷染花白的头发。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根据“出去走走啊,闷在家里怎么行?我们在别处旅行不是也坐火车吗”可概括:母亲带智障女儿外出旅行。
根据“她即刻从一个手提袋里拿出一包鳕鱼香丝,递给智障的妇人”“老妇人赶快俯下身去,一一拾捡,放进智障妇人的手中”“母亲则不断为她擦拭着”可概括:母亲细心照顾智障女儿吃鳕鱼香丝。
根据“她从手提袋里拿出像是女性刷睫毛的小圆筒,抽出沾黑青的小刷子,为女儿刷染头上花白的头发”可概括:母亲为智障女儿刷染花白的头发。
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指出它的表达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个“扯”字写出了智障女儿撕鳕鱼香丝袋时用力之猛,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智障者行为失控的情状;“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鳕鱼香丝散落的情形。
画线句子从侧面表现了母亲照顾智障女儿的艰难。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本句可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来赏析,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
如:句中的动词“扯”是一个很有力道的动作,写出了智障女儿撕鳕鱼香丝袋时用力之猛,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智障者行为失控的情状;另外,句中的将“鱼丝”比作纸屑,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丝飞散开来散落四处的情形,既表现了女儿行为失控的情状,也从侧面写出了母亲照顾智障女儿的艰难。
17.请赏析文章的标题《这就是母亲》。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方面构成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了解文中写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另一方面表达出作者对文中母亲的赞美,对所有母亲的赞美,突出了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概括文章的内容,从中体现了母亲的形象,突出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同时,这个标题又引起人们的思考: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从而吸引读者去阅读。
18.请说说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中的母亲耐心、细心、善良,做事周到,深爱自己的女儿。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从外貌中可以看到,她已苍老;从“一直安抚着”“赶快俯下身去,一一拾捡,放进智障妇人的手中”“不断为她擦拭”等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她耐心,细心;从“盖上外套”“拿出像是女性刷睫毛的小圆筒,抽出沾黑膏的小刷子,为女儿刷染头上花白的头发”等动作可以看到,她做事周到,深爱自己的女儿,从这些方面来概括出母亲的形象。
19.本文作者蒋勋是台湾知名画家、作家,代表作有《蒋勋说红楼梦》《汉字书法之美》等。
选文结尾处说“自己还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你认为蒋勋先生所说的“生命的功课”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蒋勋先生这里说的“生命的功课”是指爱的功课,即照顾、陪伴自己的亲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因为作者的身份是知名画家、作家,所以这里说的“功课”指的是读书和写作。
联系文章主旨可知,文中的母亲无微不顾地照顾自己智障的女儿,表现了她对于亲情,对于亲人的珍视。
作者认识到的“生命的功课”指的就是珍爱亲人,重视亲情。
第三部分(60分)
20.作文。
(60分)
请以“我听懂了你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我听懂了你的声音
轻轻将门关上,我走出寂静无人的教学楼。
傍晚时分,带着些许离别的忧愁,夕阳打在我身上,将影子拉的老长,老长。
我轻叹口气,默默踩着树影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我路过家门口前的那棵梧桐树下,一朵淡淡的乳白色小花悄悄从树梢落下,混着绿叶的香,在空气里打了几个旋儿,轻轻拂过我的发丝,继而又敲敲我的肩膀,悄然滑过我的脚尖,最终,落在了那片枯黄的叶上。
抬头望瞭望树梢。
秋,已经带走了大半的花儿,只留下那在瑟瑟秋风中依旧挺立着高大身躯的梧桐树。
如果花依旧开满树梢,应该很美吧。
想到这,我不禁沉沉哀叹:命运为何将花的美丽全数给了它,却又残忍地在这深秋中让它一人孤独?一声叹惋从口中逸出,随着花落的声音,融入了一片秋色之中。
我静静地望着,望着。
殊不知,已经过了好久。
突然,眼前一亮,发现梧桐树上密密的结着青色的小果子,是梧桐子!这才缓过神来,原来,那繁花的盛开与零落正是为了孕育这小小的果实啊!刹那间,我豁然开朗。
风悄悄撩起我的发丝,带走了树梢残余的花朵,花们没有一丝的留恋,它们如同一群快乐的小精灵,飞向了霞光泛滥的天际。
翻转,回旋,升腾。
暮色的金色光倾泻下来,静静沐浴着这无数无私的花朵,勾勒出一幅柔和的油画。
瞬间,一切仿佛都停了下来,我不禁“好美”一句脱口而出。
你可曾听过花落的声音?不是孤独惆怅,更不是悲伤凄凉,是为了融入泥土,催生另一轮的绽放。
花落带走了浮华,留下的,是重生与希望。
生命的真谛浮现在眼帘里,曾经灿烂的花啊,我想,这一次,我是听懂了你落下的声音。
人生,需要历练,才会得到升华。
就像破茧而出的蝶,只有经历过历练的人生才会完整,才会觉得来之不易,让人倍加珍惜。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我听懂了你的声音”。
“声音”可以是人的声音,也可以是物的声音。
“听懂”并不是听明白了声音的表面意思,而是从这种声音中得出了人生的某种哲理,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创作一篇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通过了一件有关声音的小事来表现某种大的人生道理。
也可创作一篇抒情说理类的散文。
围绕“声音”二字组织材料,表现自己从这些声音中得到的人生感悟。
作文
时注意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