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开采方法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开采方法复习题
第一篇:特殊开采方法复习题
一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
1、四区、三带的规律和特点,影响三带高度的主要因素。

(1)充分采动区:位于采空区中部上方,该区内的岩层垮落与沉降已趋于停止,但范围仍随开采范围扩大而不断扩大;岩层平行于其原始层位;移动向量达到最大程度。

(2)顶底板压缩区:受支撑压力作用而形成的;该区中顶板岩层距地表越近,下沉值越大。

(3)最大弯曲区:此范围岩层向下弯曲的程度最大;岩层层面上将出现较多的拉伸裂隙,甚至使整层岩层断裂。

(4)底板隆起区:由于卸压及水平方向的压缩,底板出现均匀隆起区和不二建筑物下采煤
1、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下开采对地表的影响分为两类:一类是移动,包括下沉和水平移动;另一类是变形,包括倾斜、曲率、水平变形、剪应变和扭曲。

(1)下沉。

均匀下沉不会对建筑物带来损害;下沉会使连通建筑物的各种管线的坡度发生变化;下沉较大而水位又很浅时,会是建筑物内积水和潮湿。

(2)倾斜。

倾斜造成建筑物重心偏移。

对底面积小而高度又大的杆状建筑物影响较大。

(3)曲率。

有正曲率和负曲率下沉系数小;(2)主要影响角正
切小;(3)水平移动系数随采深增加变小;(4)地表移动期短;(5)地表多次下沉。

保留条带宽度a的确定:1)稳定性要求。

宽高比。

2)强度要求。

A、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要求。

B、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要求。

保留条带能承受的极限载荷要大于实际承受的载荷。

5、不迁村采煤的理论依据(1)不迁村全采,采后维修和补偿。

(2)不迁村条带开采。

(3)不迁村就地重建抗采动变形建筑。

第三章铁路下采煤
1、铁路下采煤的特点:
2、水体下的采煤方式(1)顶水采煤:(2)疏水采煤:(3)顶疏结合采煤:(4)堵截水源与疏水结合采煤:第五章承压水上采煤
1、影响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1)水源条件(2)地质构造:断层、岩溶陷落柱:(3)隔水层的阻水能力(4)矿山压力。

4、在承压含水层上带压开采时,有利于减少底板破坏深度,提高底板保护层厚度的技术措施:1)缩短工作面长度2)缩小来压步距3)改变顶板管理方法和采煤方法4)改革采区巷道布置5)处理断层和陷落柱6)注浆加固底板,提高保护层强度7)其它。

均匀隆起区。

(1)垮落带:由采矿引起的上覆岩层破坏并向采空区垮落的岩层。

特点:分为规则垮落带和不规则垮落带;岩石的碎胀性使垮落带岩石的体积明显增大;高度取决于采出厚度、上覆岩层的岩性、碎胀系数和煤层倾角。

(2)断裂带:垮落带上方的岩层产生断裂和裂缝,但仍保持其原有层状的岩层。

特点:岩层层面上出现垂直于层面的拉伸裂隙;各岩层之间产生平行于层面的离层;岩层一般都能导水;断裂带随开采空间扩大而向上发展,达到最大,继续扩大时,高度又随之降低;重复开采时,高度上升幅度减小。

(3)弯曲带:断裂带上界至地表的岩层。

特点:具有隔水性;保持整体性和层状结构,很少存在离层裂隙;采深较大时,弯曲带高度可能远大于垮落带和断裂带高度之和;地表下沉盆地边缘往往要出现张裂隙。

影响三带高度的因素:(1)顶板岩性;(2)煤层倾角;(3)采高及厚煤层分层次数;(4)采空区范围大小;(5)采空区处理方法。

2、地表移动和破坏的形式,地表移动的各种角量参数的定义、确定方法。

形式:(1)地表移动盆地;(2)裂缝;(3)塌陷坑。

参数:充分采动角,边界角,移动角,裂隙角和最大下沉角。

5、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方法,掌握概率积分法,对该方法的原理、基本参数、基本方法要清楚,如概率积分法预计地表沉陷时需要用到的参数有哪些?基本原理:(1)将矿山岩体看成为一种松散介质,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过程类似于松散介质的移动过程,该过程是一个服从统计规律的随机过程,可用概率论的方法揭示;(2)可将
整个开采范围分解成无穷多个无限小的开采单元,单元开采下沉盆地的下沉曲线为正态分布密度函数;(3)整个开采范围对地表的影响相当于无穷多个单元开采对地表造成的影响之和,可以用概率分布密度函数曲线的积分来完成。

参数:任意点的位置x;主要影响半径r;地表下沉系数η;水平移动系数b。

预计地表移动和变形时,只需计算出最大值,再以预计点的x/r为印数查表,求得分布函数的值,再把相应的最大值与分布函数值相乘即得。

之分。

正曲率使建筑物出现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和倒八字裂缝。

负曲率使建筑物出现正八字裂缝和水平裂缝。

曲率对底面积小的建筑物影响较小,对长度大的建筑物影响较大。

(4)水平变形。

水平变形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很大,尤其是拉伸变形的影响。

一般来说,地表拉伸变形与正曲率、地表压缩变形和负曲率同时出现。

由以上分析可知,使建筑物产生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曲率和水平变形。

3、建筑物下采煤的井下开采技术措施,如建筑物下采煤时,两层煤之间采用协调开采的原理,再如减少开采引起的地表建筑物所受变形的主要技术途径:对于连续型下沉,井下采取的开采技术措施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既能减少地表下沉又能减少地表变形的井下开采技术措施;一类是减少地表变形的井下开采技术措施。

一、防止地表突然下沉和塌陷的开采技术措施
1、缓倾斜和倾斜厚煤层浅部开采时,采用倾斜分层采煤法;
2、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采用分层间歇式采煤法;在煤层露头处应保留足够高度的煤柱;
3、查明建筑物下方是否有老窖、废巷、岩溶、老井以及它们被充填的程度并采取措施。

二、既能减少地表下沉又能减少地表变形的井下开采技术措施
1、充填法处理采空区;
2、条带采煤法;
3、采空区离层带中高压注浆法
三、减少地表变形的井下开采技术措施
1、限厚开采
2、消除或减少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不利叠加,利用地表变形有利叠加
(1)分层间间歇开采;(2)尽量采用无煤柱开采技术,避免残留尺寸不当的煤柱;(3)布置较长的工作面,使建筑物仅承受动态变形;(4)协调开采;(5)合理布置各煤层或上下分层的开采边界(看书);(6)合理部署工作面推进方向。

3、合理确定建筑物与开采区域的相对位置
4、对称背向开采
4、条带采煤法开采的理想地质条件、移动变形特点及保留煤柱宽度的确定方法
理想地质条件:煤层埋深小于400-500m,单一煤层,厚度比较稳定,顶板岩层和煤层较硬。

地表移动和变形特点:(1)地表(1)在安全上比一般建筑物要求要高;(2)因受到列车动载荷的作用,铁路线路的移动和变形较为复杂;(3)线路在开采影响过程中可以通过日常的维修,及时消除自身的移动和变形。

2、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1)倾斜。

倾斜将使线路增减相应的坡度。

沿线路方向的倾斜会使线路原有的坡度发生变化;垂直线路方向的横向倾斜将使两股钢轨下沉不等;(2)曲率。

线路相邻段不均匀倾斜将导致竖直方向上原有竖曲线的曲率半径变化,地表下沉曲线的正负曲率可使线路原有的曲率半径增大或减小。

(3)横向水平移动。

使线路直线段弯曲,使弯曲段的半径增大或减小。

(4)纵向水平移动和变形。

拉伸变形使轨缝增大,可能拉断鱼尾板或切断联接螺栓;压缩变形使轨缝缩小或闭合,使钢轨接头处或钢轨产生附加应力。

3、铁路下采煤的技术措施:(1)满足一定的采深与采厚比;满足规定要求。

(2)防止地表突然下沉或塌陷;缓倾斜和倾斜厚煤层浅部开采时,采用倾斜分层采煤法;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采用分层间歇
式采煤法;在煤层露头处应保留足够高度的煤柱;查明建筑物下方是否有老窖、废巷、岩溶、老井以及它们被充填的程度并采取措施。

(3)减少地表下沉;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全部充填法,其次是采用条带采煤法。

(4)消除和减轻地表变形的叠加影响;采用无煤柱开采、顺序开采及协调开采等方法。

(5)合理布置工作面;应尽量将开采区域布置在铁路的正下方,使线路处于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且工作面推进方向与铁路线路平行。

必要时,留设好铁路煤柱。

第四章水体下采煤
1、水体下采煤的理论依据
“三带”理论(1)对于地面水体、松散层底部和基岩中的强、中含水层水体、要求保护的水源等水体,不允许导水断裂带波及;(2)对于松散层底部的弱含水层,允许导水断裂带波及;(3)对于厚松散层底部为极弱含水层或可以疏干的含水层,允许导水断裂带进入,同时允许垮落带波及隔水层理论(1)水体底面与煤层之间应有相应厚度的隔水层,才能实现水体下安全采煤。

(2)一定厚度的泥岩和粘土层是水体下安全采煤的良好隔水层。

第六章上行式开采顺序采煤
1、恒底式采煤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或开采煤层的共同特点)
优点:(1)巷道系统简单,分层巷道始终沿煤层底板开掘,与上山的联系简单可靠,采区掘进率低(2)采煤工艺简单,不需铺设人工假顶,节省原材料,有利于提高工效,降低成本(3)岩层活动对工作面影响小,顶板易于管理,巷道易于维护。

(4)各分层工作面的底板始终是煤层的原生底板,支架直接支在底板上,有利于发挥支架的支撑能力(5)工作面设备搬迁距离近,易于搬迁(6)在煤层顶板含水大或复合顶板等特殊条件下,有利于消除水患及冒顶的威胁,利于安全生产(7)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缺点:(1)对煤体的粘结性要求高,破碎煤体必须容易粘结、压实后易形成再生煤体(2)不利于防止煤层自燃,需要采取防煤层自燃措施,使开采技术变得复杂(3)煤矸
容易混杂(4)对注水质量要求高,如果采前注水不及时或效果不好,将在落煤、装煤、运煤、放顶过程中,煤层易飞扬,空气中煤尘含量较高,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使用条件:(1)缓倾斜及中倾斜厚煤层,顶板松软破碎,弯曲性能较好,或顶板含水,而煤层遇水容易胶结。

采用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存在很大困难时,采用恒底式采煤法有很好适应性。

(2)煤层为中硬,粘结性强,易破碎,这样的煤体冒落后,在上覆岩层重压及水和泥浆作用下,容易形成再生煤体(3)每次不易自燃(4)煤层的瓦斯含量不宜太大(5)若开采顶板含水不大的厚煤层,煤层及顶板岩层应有较好的再生能力,且有较好的隔水性能。

第二篇:特殊开采方法
特殊开采方法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
1.引起矿区内地表移动与变形,并导致地面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是(C)。

A.掘进作业 B.地震 C.地下开采 D.地下水位下降
2.积聚在江、海、河、湖、水库、沼泽、水渠、坑、塘和塌陷区中的水统称为(B)。

A.地下水 B.地表水 C.矿井水 D.大气降水
3.按照水体的类型、流态、规模、赋存条件以及水体的允许采动程度,将地下开采影响水体的采动等级分为(C)。

A.一个B.二个C.三个 D.四个
4.当底板含水层上部存在承压水导升带,则底板安全煤岩柱高度应大于或等于阻水带厚度、承压水导升带高度和(D)。

A.隔水带深度之和
B.原岩带厚度之和
C.裂隙带厚度之和
D.导水破坏带深度之和5.为防止底板承压水沿断层面进入煤层,断层两侧需留设(D)。

A.区段煤柱 B.阶段煤柱 C.境界煤柱 D.防水煤柱
6.跨落上行顺序开采时,在层间距较近的条件下,下煤层中开采技术应采用(D)。

A.长壁开采B.短壁开采C.留煤柱开采D.无煤柱开采
7.当强制放顶工作在工作面上、下端头及中部位置,并与采煤工作同步进行时,称为(B)。

A.预先爆破强制放顶法 B.同步爆破强制放
顶法 C.一字形强制放顶法 D.台阶式强制放顶法 8.通过钻孔向顶板注压力水,一方面起软化作用,另一方面对顶板有(B)。

A.加固作用B.压裂作用 C.卸压作用 D.离层作用 9.反映地表移动和变形程度的一项重要参数是(C)。

A.主要影响半径B.主要影响角C.最大下沉值D.移动速度
10.开采影响可能会波及到地表,引起地表下沉,一般情况下,当采煤工作面距开切眼的距离达到平均采深的(B)。

A.1/8~1/4
B.1/4~1/2
C.1/2~2/3
D.2/3~1 11.我国水力充填的大部分是利用水的自然压头,一般充填倍线控制在(C)。

A.2以下B 4.以下 C.6以下 D.8以下
12.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及压煤开采规程将煤层之下的承压水采动等级划分为(A)。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3.一般认为,极薄煤层厚度小于(C)。

A.0.3m B.0.5 m
C.0.8 m
D.1.0 m 14.急倾斜煤层小分段爆破采煤法适用于煤层厚度
3.5~7.0m,煤层倾角大于(D)。

A.20度 B.30度 C.40度 D.50度
15.我国已有的埋深超过700m的深矿井,就其开拓系统受地形的影响和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成(B)。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16.从提高资源回收率、防止地表沉陷与变形和保护矿区环境等角度考虑,长期存在,并有一定发展前景的有(D)。

A.条带采煤法
B.长壁采煤法
C.短壁采煤法
D.充填采煤法
17.贮存在地球岩石圈中,积聚在岩石和松散层空隙中的水统称为(A)。

A.地下水 B.地表水 C.矿井水 D.大气降水 18.我国把薄煤层厚度定为小于(C)m。

A.0.8 B.1.0 C.1.3 D.1.5
19.在底板突水预测方面,我国矿区普遍采用(C)。

A.涌水系数法 B.统计法 C.突水系数法 D.经验曲线法
20.厚煤层分层恒底式上行顺序采煤法是将厚煤层划分为相当于中
厚煤层的若干分层,各分层工作面依次沿煤层(B)。

A.顶板布置
B.底板布置
C.走向布置
D.倾向布置
21.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把厚度、倾角、夹矸厚度和层数变化大,断层、褶曲、陷落柱发育,火成岩侵入严重,可采性时断时续的煤层统称为(C)。

A.稳定煤层B.较稳定煤层C.不稳定煤层D.极不稳定煤层
22.当工作面顶板的人为破断线是大致平行于工作面的一条直线时,称为(C)。

A.预先爆破放顶法B.同步爆破放顶法C.一字形放顶法D.台阶式放顶法23.巷道矿压显现随开采深度增加而(B)。

A.减小B.增加C.保持不变D.基本不变
24.凡申请建立永久抽放瓦斯系统的矿井,要求瓦斯资源可靠、储量丰富,预计瓦斯抽放服务年限不得小于(C)。

A.1年
B.5年
C.10年
D.15年
25.移动盆地外边界由仪器观测确定,考虑到观测误差,边界点下沉值一般取为(B)。

A.1mm
B.10mm
C.100mm
D.500mm 26.在建筑物外侧设置一条深度超过基础深度约200~300mm的缓冲沟可以作为建筑物下采煤的地面技术措施,该缓冲沟约距建筑物基础外侧(A)。

A.1~2m
B.2~4 m
C.4~6 m
D.6~8 m 27.缩短工作面长度后,前支承压力峰值降低,底板破坏深度减少,有利于提高保护层厚度,短壁开采在防治底板突水方面可起到重要作用,通常工作面斜长为(C)。

A.20 m
B.40 m
C.60 m
D.80 m 28.水力采煤是高压水射流落煤,射流的有效射程约为(D)。

A.80 m
B.60 m
C.40 m
D.20 m 29.地面钻孔放顶法的地面钻孔的孔径一般为100mm左右,孔距约为(B)。

A.5 m
B.20 m
C.40 m
D.60 m 30.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层气利用,其甲烷浓度不能低于(C)。

A.10% B.20% C.30% D.40% 31.路基下沉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不会产生明显的松动和离层现象,路基在下沉的同时还伴随有(A)。

A.水平移动
B.垂直移动
C.横向移动
D.纵向移动
32.底板突水按突水地点,可将突水类型分为巷道突水和(B)。

A.采空区突水B.采场突水C.掘进面突水D.井底车场突水
33.岩石的碎胀性使跨落带岩石的体积明显增大,生产期间,跨落后的直接顶岩层的碎胀系数一般可达到(B)。

A.1.0~1.3
B.1.3~1.5
C.1.5~1.8
D.1.8~2.0
34.深降强排方案,就是设置各种疏水工程,如疏水井巷、疏水钻孔等,将岩溶水水位人为地降低到(A)。

A.开采水平以下
B.设计水平以下
C.承压水层以下
D.底板含水层以下
35.采用恒底式采煤法的工作面,其开采煤层的共同特点是煤层松软,遇水后能(B)。

A.岩石裂解B.重新胶结C.增加抗拉强度D.增加抗压强度
36.当强制放顶工作是在回采巷道内超前工作面进行时,称为(A)。

A.预先爆破强制放顶法
B.同步爆破强制放顶法
C.一字形强制放顶法
D.台阶式强制放顶法 37.煤层气的自然涌出和抽放量与钻孔直径成正比,通常钻孔直径为(C)。

A.15~35mm B.35~55mm
C.75~100mm
D.115~135mm 38.必须沿煤层掘进,无法选择围岩,也无法避开前支承压力作用的巷道是(C)。

A.开拓巷道
B.准备巷道
C.回采巷道
D.运输大巷
39.我国常用的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方法有典型曲线法、概率积分法和(B)A.剖面曲线法
B.剖面函数法
C.概率函数法
D.剖面积分法
40.建筑物的抗变形能力与它的平面长度和形状有一定关系,建筑物的长轴应平行于地表下沉等值线布置,平面形状应为(C)。

A.圆形
B.方形
C.矩形
D.菱形 41.我国铁路等级和保护等级划分为(C)。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42.采用恒底式采煤法,同一区段内可布置2~3个分层工作面或相邻上下区段内可各布置一个工作面同时推进开采,同向推进的两工作面错距不小于(C)。

A.30m
B.50m
C.100m
D.150m 43.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随矿井通风风流从回风井排出的煤层气最多不能超过(B)。

A.0.2%
B.0.5%
C.1%
D.1.5% 44.注水超前采煤工作面是保证顶板有足够的软化时间,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生产的一个主要条件。

由实践经验:顶板湿润软化的时间要大于(B)。

A.1天
B.10天
C.20天
D.30天
45.当顶板的人为破断线为平行于工作面的阶梯状折线时称为(D)。

A.预先爆破强制放顶法
B.同步爆破强制放顶法
C.一字形强制放顶法
D.台阶式强制放顶法
二、多项选择题
1.采用垮落法处理长壁工作面采空区,采空区上覆岩层从煤层的直接顶往上大致可分为(ACD)。

A.垮落带 B.离层带 C.断裂带 D.弯曲带 E.原岩带
2.目前,国内外薄煤层机械化开采较成熟的工艺主要有(ABCD)。

A.长壁式开采
B.螺旋钻机开采 C 连续采煤机房柱式开采 D.急倾斜煤层钢丝绳锯开采 E.台阶式开采
3.防范冲击地压的根本措施有(ABCD)
A.超前钻孔
B.合理开采部署
C.煤层注水
D.开采解放层
E.留设煤柱
4.根据煤层底板破坏情况和岩溶水的导升情况,在工作面连续推进后,采空区下方煤层底板岩层中可分为(BDE)。

A.底板采动裂隙带
B.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
C.底板承压弯曲带
D.底板阻水带
E.底板承压水导升带
5.垂直剖面法设计保护煤柱在作图前所需的资料有(ABCD)。

A.松散层和基岩移动角
B.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C.井田地质剖面图
D.井上下对照图
E.矿井开拓剖面图
6.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按输送充填材料的动力不同,可分为水力充填和(BCE)。

A.人工充填 B.风力充填 C.机械充填 D.自动充填 E.自溜充填
7.地表移动和变形对铁路线路有一定影响,表现为路基竖直方向的下沉、水平方向的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描述这些变化的指标有(ABCD)。

A.倾斜
B.曲率
C.横向水平移动
D.纵向水平移动和变形
E.轨距变化值8.我国煤矿在开采天然焦煤包的实践中,总结出羽状采法的形式有(ABCD)。

A.先探后采B边探边采.C一巷多用.D探采结合.E松动爆破
9.改善深部回采巷道维护状况,减少维修次数的综合措施有(ABCDE)。

A.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B.缩短回采巷道服务时间
C.改善和加强超前支护
D.加大回采巷道超前支护距离
E.适当加大巷道断面
10.井下煤层气抽放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矿井或采区的(ABCDE)。

A.煤层气来源
B.煤层赋存状况
C.采掘布置
D.开采顺序
E.开采地质条件
11.描述地表移动盆地内移动和变形的主要指标有:下沉和(ABCDE)。

A.曲率
B.倾斜
C.水平移动
D.水平变形
E.扭曲和剪切变形 12.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煤层采煤方法有(ABCE)。

A.放顶煤采煤
B.水力采煤
C.爆破采煤
D.倾斜长壁采煤
E.短壁刀柱耙装采煤13.井下抽放煤层气的方法有(ABE)。

A.开采层煤层气抽放B.邻近层煤层气抽放 C.负压煤层抽放 D.卸压煤层抽放 E.采空区煤层气抽放
14.采空区上方一部分岩层重量将由工作面前方和采空区周围的未采煤体承担,从而引起采空区周围岩体内的应力重新分布,在煤体内形成(BCE)。

A.弯曲下沉区
B.应力增高区
C.应力降低区
D.平衡应力区
E.原岩应力区 15.条带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和变形特点有(ABDE)。

A.地表下沉系数小
B.主要影响角正切小
C.水平移动系数随采深增加变大
D.地表移动期短
E.地表多次下沉
16.水力充填采煤法对充填材料总的要求有(ABCDE)。

A.数量足
B.质量好
C.安全可靠
D.价格低
E.易加工17.隔水层的阻水能力取决于
(BCD)。

A.涌水压力
B.隔水层的强度
C.分层厚度
D.裂隙发育程度
E.面积大小 18.超前工作面预先爆破强制放顶的主要爆破参数有(ACD)。

A.顶板处理高度
B.顶板悬顶面积
C.钻孔间距
D.钻孔空间布置
E.顶板岩性 19.煤层本身的力学性质,对冲击地压影响较大的是(ABC)。

A.弹性
B.脆性
C.含水率
D.抗拉强度
E.抗剪强度
20.采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的长壁工作面煤层采出后,从煤层直接顶板开始,由下向上依次为(ABDE)。

A.跨落B.断裂C.破碎D.离层E.弯曲 21.影响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有(ABCD)。

A.水源条件
B.地质构造
C.隔水层
D.矿山压力
E.底板岩性 22.现场预测冲击地压的方法有(ACE)。

A.岩石力学法
B.瓦斯流量法
C.地球物理法
D.应力解除法
E.经验类比法23.底板突水按突水动态表现,可分为(ACD)。

A.爆发型B.剧烈型 C.滞后型 D.缓冲型 E.破坏型
24.影响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值的因素有岩性、工作面推进速度和(ABD)。

A.采深 B.顶板管理方法 C.采煤工艺 D.最终下沉量 E.支护强度
25.采出率是条带采煤法中影响地表移动和变形的主控因素之一,合理的采出率取决于采出条带宽度和保留条带宽度和(ABCD)。

A.采深
B.采厚
C.煤层力学性质
D.顶底板岩层力学性质
E.煤层含水率 26.铁路下采煤主要指线路下采煤,也包括(ABD)。

A.桥涵下采煤
B.隧道下采煤
C.建筑物下采煤
D.车站下采煤
E.田地下采煤27.我国承压含水层上安全采煤的技术措施有(ABCD)。

A.深降强排
B.外截内排
C.带压开采
D.综合治理同时带压开采
E.条带开采28.高压预注水弱化顶板方法中注水工艺工序主要包括顶板(ABD)。

A.钻孔B.封孔C.爆破D.注水E.连线
29.在煤岩本身的冲击倾向一定的条件下,典型的有助于形成高应力集中而引发冲击地压的地质因素和开采技术因素有(ABC)。

A.厚层难冒坚硬顶板
B.地质构造
C.柱式体系采煤法
D.长壁式采煤法
E.水力采煤法 30.跨落带高度取决于(ABCD)。

A.采出厚度
B.上覆岩层的岩性
C.碎胀系数
D.煤层倾角
E.采煤工艺
三、填空题
1.按条带工作面采空区的处理方式,有跨落条带和(充填条带)之分
2.水体下采煤,(安全煤岩柱)是从开采上限到上覆水体底界面之间的煤层、岩层和松散层的总称。

3.岩层移动是十分复杂的物理现象,其特性取决于地质因素和(采矿因素)的综合因素。

4.外截内排方案的实质是在井田或井田内某一区域外围集中径流带采用(钻孔注浆)的方法建立人工帷幕,截断矿井的补给水。

5.一般来说,下沉量愈大,岩性越软,采深与采厚之比愈小,工作面推进速度愈快,则下沉速度也就愈(大)。

6.为保护地貌、地面工业场地、地面建筑物、铁路、堤坝等而留下来的实体称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保护煤柱)。

7.增加围护带的目的是抵消留设保护煤柱时移动角的(误差)引起的煤柱尺寸不足。

8.只要地表最大(水平)变形小于建筑物不同损坏等级的允许变形,民房就进入规定的损坏等级。

9.由于采用全部充填法管理顶板,采场矿压显现不明显,基本上没有(周期来压),支承压力也较小,顶板移动及下沉量也较小。

10.连续的、平缓的、渐变的(地表下沉)和移动是铁路下安全采煤的先决条件。

11.通常把导水性能很弱的岩层称为(隔水层)。

12.开采层煤层气抽放又称本煤层抽放,按收集煤层气的方式分为巷道抽放和(钻孔抽放)。

13.受支承压力的影响,煤壁附近的煤体被压碎后脱离煤壁,这种现象称为(煤壁片帮)。

14.由于掘进和布置方式不同,区段间采用下行开采顺序的长壁工作面运料平巷和回风平巷可分为双巷掘进、单巷掘进和(沿空留巷)。

15.使建筑物产生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曲率和(水平变形)。

16.受保护范围的形状和边界有两个特点,一是平行于煤层走向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