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当代性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当代性问题

作者:张闯

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7期

TEXT / 张闯

“85 美术思潮”之后,中国油画界各种思潮奔涌,一个个流派名词层出不穷:伤痕美术、古典主义、纯色主义、80 后创作集体等不一而足。一时间,美术展览馆引进更为丰富的作品;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进而美术院校扩招;许多城市出现了“画家村”,而画廊和

工作室也是层出不穷,北京的“751”、上海的“莫干山”、广州的“小周村”远近闻名。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使中国的绘画产业呈现出了繁荣的态势。

冷静仔细地分析一下,在这些热闹表象的背后,很多隐藏着的深层次问题或许正等待着我

们去梳理和解决。

一个主要的问题便是,这些繁华的绘画艺术形式,是否具有真正的“当代性”,是否能经

得起历史岁月的检验,大浪淘沙之后能否在美术史上留存下痕迹?

何为绘画的“当代性”?评论家殷双喜认为“当代性”至少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当代艺术要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敏感性问题和重大事件做出积极的回应;第二,要对当代艺术

发展的尖端艺术课题做出积极的回答。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所特定的艺术样式和规律,时下艺术家在绘画作品中所采用的

技法和所传达的情感正是其当代性的体现。

随着经济和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绘画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艺术家们

可以更加自由地运用当代的符号和元素,借助更为多样的媒介来表达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用

这些当代的语素来阐释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和感受。比如,传统的中国画原是以笔墨的美为标准;而当代前卫画家笔下的中国画作品中,笔墨的痕迹正在消退,甚至完全没有了笔墨。曾经在苏

州展出,由谷文达制作的一幅用实物材料制作的立体东方式的山水作品,已经完全没了传统材

料的影子。

当代的中国油画作品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85 美术思潮”之后的作品相比较,其面貌也是大相径庭。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和标准化的倾向。比如,有的中国油画家,放弃了传

统的西方油彩绘制和审美造型方法,也忽略了中国老一代油画家艺术探索的经验,而是直接借

用流行的卡通、多媒体等方式,再造出一种新的影像图式,却受到了年轻一代的喜爱。

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都显示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空间状态也发

生了改变,西方艺术价值观念的侵入,已深深地影响了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画家们正在捕捉

新锐的绘画元素,试图创造出承载当代信息的作品。这也是画家回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姿态。

绘画作品中当代性观念的显现,都与艺术家当时所处的社会生存状况相关联。这些变化在中、外著名画家的作品中都能找到其影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崇尚科学和人文、打破中世纪的

冷酷和愚昧,在艺术上的反映就是“三杰”的不朽艺术作品。

达·芬奇创造了空气透视画法,真实的描绘客观;米开朗基罗研究人体解剖,画出了健硕

的人体,从而一扫中世纪颓废萎靡的病态人物身形;拉菲尔优美的圣母像,直接取形于优美的

少女。这些大师们结合当时的社会和自然科学成果,艺术性的再造了伟大的绘画,创造了崭新

的绘画风格,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当代性。

中国明代唐寅的作品上也说明了这一点。唐寅成熟期的作品继承了宋代画院的风格,这与

明朝是由元代外族统治中原之后再由汉人建立封建帝国的历史转变有关。因此,在艺术上要承

传正统的文化图式,恢复正统统治也就形成了当时明代绘画上以摹古、仿古为时尚。唐寅在其

山水画中用淡墨小斧劈皴法,改造了宋代院体绘画重墨皴法的面貌,是一种在继承的基础上进

行的创新和发展,也是那个时代“当代性”的体现。

以上两个例证可以看出,艺术作品呈现出的当代性并非无源之水。绘画向那个方向发展,

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从我国油画近年来的发展来看,“85 美术思潮”之后,西方外来艺术和绘画制作技术的大量引进,为中国当代油画的繁荣做好了充足的技术准备,当今的中国油画已经摆脱了“土油画”的面目,也摆脱了“苏式”油画的单一面貌,不管是在题材上还是技术制作上都比以往更加的

成熟和完善,中国式的油画面貌正在悄然形成。站在中国油画传承的高度上去看,这也是在进

步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伪存真的过程,预示着中国当代油画正在艺术发展的论题上做出了

积极的反映和呈现。

反映当代性必须体现画家独特的个性既绘画的艺术风格,但个性并不能在一朝一夕形成,

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画家要画中国气派的作品”,这句话在绘画界是比较流行的,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

很难。

在“文革”时期,艺术的千人一面、红光亮的人物处理、教条式的画面呈现抹杀了画家的

个性。而今天在政治气候宽松、艺术土壤丰腴的时代,具有东方审美精神的绘画作品占据了画

坛的大多数,但脱离当代共性个人感官的作品、虚假的伪经验作品也还有相当的数量。

在当今商品化时代,我们往往会发现,有时身边的一些画家,作品突然间就变了面貌,变

成了某种流行的样式或艺术品市场上热门的样式,这其实体现出的是一种绘画上的懒惰和奴性。一幅作品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是画家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取得成果的呈现,画家应该在不断

的借鉴和实践中,逐渐找出符合自己的艺术绘画样式,而不是人云亦云,但这或许需要一个漫

长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绘画艺术发展不是一帆风顺,以前我们抛弃了传统的审美内涵,承接了一

种空洞的语录式的图式,现今我们在找寻传统的审美内涵,继承民族的审美传统。

吴冠中在八十年代提出了绘画的形式美的问题,他身体力行,用他独特的绘画风格样式摆

脱了文革时期的精神制约,体现了老一代艺术家在探索新的绘画精神,在绘画当代性这个问题

上给出的有力回答。

体现绘画当代性,要重新修复艺术家们内心之中传统审美的内核,营造创作出具有东方审

美共性的个性美术作品。

王学仲说东方绘画的精髓就是中国的古典文学和诗歌。一个民族艺术的传承演变,有它内

在和外在的原因,西方绘画艺术由写实具象到抽象,中国绘画艺术由写实到写意,有它的客观

原因,也是历史和文化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