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方案
一、根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详细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重的兴趣,所以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根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组成
1、动物和植物:本单元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根底上,以动物和植物为研究对象,培养学习观察、记录、测量、猜测、实验等探究方法。

本单元安排了“寻找动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大约用7—8课时完成,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各种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兴趣。

2、土壤:本单元在动物和植物单元的根底上,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认识事物的才能,理解土壤的成分和根本性质。

本单元包括“观察土壤〞和“土壤的保护〞两课,大约需要4-5课时。

3、水: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才能,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设计实验及简单
制作等方面的才能。

本单元由“水与生命〞、“浮和沉〞、“流动的水〞和“节约用水〞四课组成,大约需要9-10课时。

4、空气以空气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初步获得通过实验探究事物性质的才能,空气的根本物理性质。

本单元由“认识空气〞、“风〞、“纸飞翼〞三课组成,大约需要6-7课时。

5、食物与安康“食物与安康〞是本学期的完毕单元,本单元包括食物的营养、食品的加工、保持安康三课,大约需要6—7课时。

本单元从保持安康的角度,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联络起来,并通过学习食品加工技术、设计新食品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食物和安康有关的技术。

三、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使学生经历更为完好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根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老师自身的科学教学根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详细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气氛。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
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展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导入课共4课时
1、亲历科学 1课时
2、认识自己 3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和植物共7课时
3、寻找动物和植物 3课时
4、蚯蚓 2课时
5、凤仙花 2课时
第二单元土壤共5课时
6、观察土壤 3课时
7、土壤的保护 2课时
第三单元水共9课时
8、水与生命 3课时
9、浮与沉 2课时
10、流动的水 2课时
11、节约用水 2课时
第四单元空气共7课时
12、认识空气 2课时
13、风 2课时
14、纸飞翼 3课时
第五单元食物与安康共7课时
15、食物的营养 3课时
16、食品的加工 2课时
17、保持安康 2课时
第一单元方案动物和植物
本单元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根底上,以动物和植物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测量、猜测、实验等探究方法。

本单元安排了“寻找动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

教材先通过“寻找动物和植物〞,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身边的动植物,再通过“蚯蚓〞、“凤仙花〞两课,让学生分别认识详细的动物和植物。

该单元大约用7~8课时完成。

由于最容易使学消费生兴趣的客观事物是身边的生物,所以,安排了对学生周围的生物进展研究。

其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而是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各种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兴趣。

该单元动植物是什么样的为主线,各课之间的关系是:
本单元以学生的实际观察活动为主,为了完成观察任务建议老师们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好观察和采集的地点。

要选择平安、便于学生活动的地方;
2.指导学生要采集足够的观察材料;
3.采集和观察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保护动植物,不要随意破坏动植物生存的环境;
4.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教给观察的方法,指出观察的步骤和要求及考前须知;
5.要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展及时的评价;
6.本单元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从课前到课上再到课下的过程。

教学内容不一定都要在课上完成,要重视课前和课后活动。

1亲历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老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根本过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2.开场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的
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考虑探究科学的兴趣。

2.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方法:
探究科学的主动学习与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纸
拓展:漏斗、乒乓球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老师:今天是大家第一次接触科学课,那么,科学课终究学的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亲历科学。

导入新课:
老师: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导航图标。

〔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认识一下列图标〕
老师:图标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后的课程就由我和小鼠标引导大家一起学习,大家翻开书第二页,观察一下这三幅图片,说说这三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举手答复。

老师:通过这三幅图,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考虑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场了。

联络大家自己的经历,观察每幅图中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问题?
〔课堂交流,学生发言。


老师:大家家里都有电视机吧〔播放课件插图〕,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如今,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展讨论,并把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看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

〔老师巡回指导,然后进展课堂交流。


老师:我们如今已经开场考虑为什么了,看来我们探究科学开场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一下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活动:吹纸片
1.出示纸片,讲述做法
老师:同学们,我手里如今有两张纸片,按照第三页下方的图示的样子,两纸的间隔不要过近或过远,向两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自由答复。

老师:好,这是大家的猜测,那实际结果是怎样的呢?下面两人一组,一人进展实验,一人进展记录,按照老师刚刚说的方法做一下这个实验,看看实验结果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样?
〔老师巡回指导〕
2.课堂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老师: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我想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两纸片不是分开而是靠拢的呢?是不是呀?大家想一想,怎么解释这个现象?把结果写在记录本上。

师生共同对现象进展简单的交流,不进展对错评价。

〔学生的可能解释:吹气时,,把两纸片之间的空气吹跑了。


拓展活动:吹乒乓球
1.出示漏斗和乒乓球,讲述做法
老师:同学们,我手里有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按照第四页下方图示的样子,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向下吹气,,再渐渐放开手,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注意,吹气时要均匀、快速、连续吹气。

〔老师巡回指导〕
2.课堂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老师: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大家想一想,对于你所看到的实验现象,你怎么解释?把结果写在记录本上。

〔课堂交流,把自己的解释告诉同学,并听听他们的意见〕
3.课后练习
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看出现什么现象?
板书设计:
第一课亲历科学
1.我想知道的问题
观看课本上的三幅图答复下列问题
2.关于电视,你想知道什么?
3.教学活动:吹纸片
汇报实验结果:
4.拓展活动:吹乒乓球
汇报实验结果:
2认识自己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任务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成记录观察结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2.发现小组同学互相合作的好处。

3.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的:
1.能用科学术语说出人体的四大根本组成部分
2.能根据生活经历区分出人体的能遗传的特征和不能遗传的特征。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的:
能举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学习观察事物的根本方法。

2.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事物。

教学方法:
老师讲授与课堂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纸、彩笔、直尺、卷尺、计时工具、体重计
活动2:镜子、放大镜
拓展1:印泥
课时建议: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老师:同学们,你理解自己的身体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自我介绍,介绍一下自己的外形。

学生举手答复。

老师:大家答复得很好,那么,你如何记下如今的自己呢?
学生考虑。

老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记下如今的我
1.画轮廓
老师:要认识自己的身体,首先要看到自己的外形。

大家想想方法,你能用几种方法看到自己的外形呢?
两分钟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展交流。

老师: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可以看到自己的外形,那么,在课堂上最实用的是那种方法呀?
学生甲答复:把身体外形画在纸上。

学生乙答复:把身体外形画在墙上。

老师:这两种方法都很实用,下面我们用学生甲的方法,按照书上第五页的样子来画出自己的外形。

小组合作,画外形,老师巡查指导并提出轮廓时的考前须知。

老师:大家已将把外形画好了,如今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体分几部分?
学生举手答复。

〔学生答复不出时,老师可引导学生答复出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老师:大家答复的很好,请大家把这几部分标注在各自的轮廓图上。

学生标注,老师指点并用展示标注好的轮廓图。

2.小组内比拟轮廓图
老师:比拟一下小组内成员的轮廓图,看看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拟。

老师:通过比拟,小组中谁最高?谁最重?
学生答复。

老师:你能准确说出谁比谁高多少,重多少呀?要是看起来差不多该怎么办呀?
学生讨论并答复。

〔用尺子量身高,用秤称体重,用皮尺量腰围,用计时器测心跳等〕
老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种方法,我给大家提示一下,量身高时,要脱鞋才准确。

称体重时,等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眼睛要与指针垂直。

下面,大家开场测量,并把结果标注在轮廓图上,注意写单位呀。

学生开场测量,标注;老师巡回检查指导。

〔老师从众多学生中选择一幅标有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的轮廓图。


老师:大家看看这幅图,猜猜这是班上那位同学呢?
学生议论、猜测。

学生:假如轮廓图上再加上眼睛、鼻子、嘴,就好猜了。

老师: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观察每个人的特征,大家回家做好预习呀,知道为什么我没用学生乙的方法吗?因为我们的课要继续,我们画的图要保存。

板书设计:
第二课认识自己
活动1:记下如今的我
1.画轮廓
人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小组内比拟轮廓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老师:上节课有同学提出来“假如轮廓图上再加上眼睛、鼻子、嘴,就好猜是谁了〞,这就是要区分自己与别人有哪些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我们每个人的特征,看看我们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新课教学
活动2:仔细观察找特征
1.观察找特征
老师:四人一组,观察比拟自己与其他同学有哪些不同特征,请
大家记录下来。

学生拿出小镜子,放大镜等工具进展观察,并记录。

老师巡回检查并指点。

老师:哪位同学说说他的记录结果。

学生甲:老师,我有酒窝,他没有。

学生乙:老师,我是双眼皮,他是单眼皮。

老师总结,让学生把自己的特征画在轮廓图相应的位置上。

老师:大家想一想,人有这么多特征,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哪些特征会发生改变?哪些特征不会发生改变?
学生讨论并答复。

〔胎记、指纹、耳垂、酒窝等不会改变;有无小辫、指甲长短等会改变〕
老师: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个别学生答有并学生提出双胞胎的问题,大多数答没有。

老师:双胞胎看似一样,其实仔细看也有细微的差异,比方:指纹就不同,所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指纹观察我们留在下节课讲。

2.猜一猜
展示自己的轮廓图〔不要写名〕,与同学的混在一起,从中抽取一张,根据图中的信息,猜猜勾画的是谁?
3.作业:
小调查:对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姑姨、伯父、舅舅等人的眼皮、耳垂、酒窝、平舌卷舌等特征进展观察记录,比一比,自己哪些特征分别与谁一样和不同。

板书设计:
第二课认识自己
活动2:仔细观察找特征
1.观察找特征
胎记、指纹、耳垂、酒窝等不会改变;
有无小辫、指甲长短等会改变。

2.猜一猜
3.作业:小调查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老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指纹吗?
学生答复。

老师:指纹是人手指〔脚趾〕皮肤上特有的花纹,它山皮肤上隆起的纹线所构成。

这些隆起的纹线的起点、终点、分叉、结合等被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

这种细节特征有着无数种排列,每个人的指纹甚至每一个指纹的每一条纹线都是独立的,并且一生都不会改变。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指纹技术有哪些应用?
学生考虑。

老师播放指纹技术应用的视频。

老师:指纹识别技术就是根据每个人所固有的指纹特点,鉴别这个人的身份。

大家上节课提出的双胞胎问题如今明白了吧,不管长得有多像,我们都有方法把他门区分出来。

下面我们就来留下我们自己的指纹吧。

〔二〕新课教学
拓展活动1:留指纹
1.留指纹并观察
老师:四人一组,小组同学分别将右手食指的指纹留在书上第八页上并对应填写名字,然后用放大镜等工具进展观察每个人的指纹是否一样。

学生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2.找一找
老师:小组同学打乱刚刚按指纹的顺序,再次将右手食指的指纹按在另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上,不再写知名字,设法找出与前一次的指纹中哪个一样,体验一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根本道理。

学生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3.阅读科学在线
老师:我们如今一起来理解一下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

〔老师请同学阅读科学在线〕
师生共同学习科学在线。

拓展活动2: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
老师:将自己的轮廓图保存好在每学年开学时,要求同学们按照本节课学的方法勾画出自己身体的轮廓,并与旧图相比,找出一样点与不同点,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这是课下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认识自己
拓展活动1:留指纹
1.留指纹并观察
2.找一找
3.阅读科学在线
拓展活动2: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研究目的
1.能用感官综合认识同一种物体的特点。

2.能分别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和植物进展详细的描绘,并进展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能把自己看到的动植物给别人看,还能关注别人看到了什么。

2.在观察动物和植物时能保护它们,不伤害它们。

三、科学知识目的:
能识别出两种以上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并能说出它们的学名。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的:
能分别举例说明动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

2.利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

教学方法:
老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记录表、放大镜
课时建议:
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老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生命世界有多精彩吗?下面先欣赏视频?我们的生命世界?。

师生共同欣赏视频。

老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是很美丽呀,无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我们周围都有许多动物和植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二〕新课教学
活动:寻找身边的动植物
老师:终究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寻找吧!首先,老师先说一下考前须知,大家认真听,第一,不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用手摸;第二,不要去危险的地方;第三,可以做到不采摘植物,不捕捉小动物;第四,不能破坏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活动内容及要求:
1.以分组活动的方式进展探究,最好四人一组,这样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2.探究前进展考虑、制定方案;探究时细心、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探究后及时反应整理。

3.要用文字、图表、语言对观察到的事物及现象进展简单的描绘。

大家都已经知道考前须知和活动内容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去寻找动植物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考虑、讨论:准备怎样寻找有生命的动植物?〔要求:把想到的简单记录下来。


2.在校园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有重点地指导。

〔要求:珍爱生命,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可以用表格、文字,也可以将不知名的物体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来〕。

老师:同学们都已经找到了一些动植物并做了记录,大家在课下整理一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下节课带来。

板书设计:
第三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1.播放视频?我们的生命世界?
2.活动:寻找身边的动植物
①考前须知:
第一,不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用手摸;
第二,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第三,可以做到不采摘植物,不捕捉小动物;
第四,不能破坏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②活动内容:
第一,四人一组,分工合作。

第二,制定方案,做好观察及记录。

第三,整理观察记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在校园中寻找了动物和植物,并留了课下作业,要求大家整理记录,大家都完成了吗?
学生答复:都完成了。

老师: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汇报讨论。

〔二〕新课教学
汇报讨论
老师:首先我们把整理的记录填写到记录卡上,记录卡的格式请大家看黑板。

学生填写记录卡片。

老师:下面那位同学先汇报一下他们小组的观察结果,重点说物体名称、在哪里找到的及观察方法。

学生汇报。

老师:大家讨论一下,我们找到的动植物是不是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观点,老师进展简单评述。

老师:大家会不会写观察报告呀,书上P12有个例子,大家可以参照这个范例写小组观察报告,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与书上不同的报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书写观察报告。

老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他们的观察报告。

小组汇报观察报告。

老师:各小组间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报告,看那一小组的观察报告写得最好,最有创意。

小组间交流,互相展示自己的观察报告。

老师总结并对各组观察报告做出评价。

板书设计:
第三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汇报讨论:
1.写记录卡
2.汇报讨论3.写观察报告
4.汇报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老师:我们已经寻找过动物和植物了,大家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找到一种动植物?
学生回想并答复。

老师:大家再想一想,你能用一种方法找到几种动植物?
学生考虑并答复。

老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答复。

〔二〕新课教学
拓展活动:猜一猜
活动内容:
1.选几名学生,用布将眼蒙上,一字排开。

2.老师将要识别的物体放在布袋中,让同学们通过自己想到的方法去识别。

学生活动,并从中体验识别出物体的乐趣,总结各种识别物体的方法。

老师总结:
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识别物体。

手:能帮助我们感觉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眼:能帮助我们区分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

耳:能听出声音的上下强弱。

鼻:能帮助我们区分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

舌:使我们尝出物体的味道。

板书设计:
第三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拓展活动:猜一猜
感觉器官
①手:能帮助我们感觉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②眼:能帮助我们区分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

③耳:能听出声音的上下强弱。

④鼻:能帮助我们区分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

⑤舌:使我们尝出物体的味道。

4蚯蚓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构造、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展观测。

3.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4.能用画图、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展记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2.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三、科学知识目的:
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蚯蚓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的
能说出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好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蚯蚓、直尺、放大镜、绳子等
活动2:蚯蚓与环境的实验装置
课时建议:
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