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丨山东省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山东卷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学术官守”“吏师合一”的制度。
春秋时期,大量王室官员沦落民间,甚至出现了“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的现象。
这一变化
A.导致了宗法体系的崩溃
B.反映了国家文化中心的转移
C.体现了文化下移的趋势
D.体现了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2.汉初,为了解决物资匮乏、通货膨胀的问题,政府实行了“令民铸钱”的政策。
而到武帝时期,国家不仅垄断了主要铸币材料铜,还成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负责铸钱。
汉代货币政策的调整
A.立足于国家财政的需要
B.反映了均输平准的特点
C.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民间财富的增长
3.唐律规定,卑幼告期亲尊长,处徒刑两年,“十恶”中的“不孝”,如谩骂和殴打父母、祖父母,会被处以绞刑;如果身体健康,不供养父母,处以徒刑三年;谎称父母死亡、祖父母死亡,处以徒刑两年半;在父母、祖父母的丧期有礼乐行为的都会受到处罚。
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
B.保证父母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威
C.弘扬封建社会的孝道美德
D.继承与发展传统宗法等级观念
4.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税收政策的结构框架图。
该税收政策
A.废除了传统人头税
B.践行了仁政思想
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抑制了土地兼并
5.清代,总督主军政,巡抚掌民事,布、按二司分割巡抚权力,提镇武职牵制总督权力。
咸丰以后,督抚侵害布按之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湖南巡抚骆秉章委署湘乡知县,不经布政使文格,文格无可奈何。
这一现象
A.反映了晚清官场的黑暗
B.说明了地方制度的变革
C.直接由鸦片战争所引发
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弱化
6.下图为20世纪初《人镜画报》上的漫画作品《心地不明》:在镜前作“立患(宪)”二字,镜中“患(宪)”字的心字底充满阴影。
该漫画
A.反映了对维新运动的失望
B.批判了满清政府的虚伪
C.体现了对立宪运动的排斥
D.表达了革命排满的主张
7.以下文件出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据此判断,它颁布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华北事变后
C.“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D.南京国民政府北伐之际
8.1945年3月,国民政府参加筹备建立联合国,代表团成员全部为国民党员,中国共产党提出严重抗议。
在罗斯福总统的压力下,国民政府修改了参会名单,其中有解放区代表董必武。
这说明当时
A.国共双方积极斡旋一致对外
B.通力合作符合国际大势
C.中国政局动荡内战一触即发
D.美国明确支持中国统一
9.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主要同各国共产党交往。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全世界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建立交往联系,如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尝试了对话机制等。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
A.直接反映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逐渐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C.间接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D.始终立足于国家实力的变化
10.开罗埃及博物馆保存了一尊男性石像。
该雕像出土于埃及卡纳克地区,其头部为希腊式样,但站立姿势和衣服却是埃及式样。
该雕像
A.是埃及文化领先世界的最佳证明
B.体现了古代战争对埃及文化的破坏
C.是研究东西文化交融的一手史料
D.是研究塞琉古王国文化的原始资料
11.在中世纪的欧洲,蔗糖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16世纪以来,蔗糖逐渐走进了普通百姓之家,这主要得益于蔗糖生产规模的扩大。
下图为16世纪制糖厂中黑人奴隶劳作的场景,此类制糖厂主要位于
A.欧洲的亚平宁半岛
B.中美洲西印度群岛
C.中部非洲刚果盆地
D.北美洲的纽芬兰岛
12.《论犯罪与刑罚》是近代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的代表作,于1764年首次出版。
书中,作者提出法律应以理性为基础,其基本宗旨应是保卫社会秩序而不是报复犯罪,它们应该永远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目的。
该书出版时,整个欧洲都轰动起来,布丰、休谟都热情地赞扬它。
该书
A.受到国家统一的影响
B.加速文艺复兴的进程
C.旨在打击教会的势力
D.带有启蒙时代的特点
13.1871年3月,由市民选举产生的自治政府巴黎公社接管了政权,随之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如颁布保护劳工法令,将逃亡业主的工场交由工人协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
这反映了当时的巴黎
A.具有人民掌握政权的特点
B.城市自治符合社会各阶层诉求
C.依法治国已成为全民共识
D.工厂制度有助于提高工人待遇
14.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贫困儿童和孤儿由教会及慈善人士建立的孤儿院、儿童救助站以及农村家庭等进行救助。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实施“家庭援助计划”,由联邦政府和州
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联邦政府承担总支出的50%~79.6%。
这一变化
A.体现了国家职能的扩展
B.得益于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C.促成了中央权力的下移
D.反映了社会保障规模的扩大
15.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实行全面出击、广泛发展的对非战略。
七十年代,苏联对非洲实行“贸易替代援助”方针,大幅缩减甚至停止经济援助,只在部分军事设施上有所保留。
苏联对非政策的转变
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B.旨在对抗马歇尔计划
C.是维护在非利益的选择
D.表明苏联国力的衰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
诸州岁歉,必发常平、惠民诸仓粟,或平价以粜,或贷以种食,或直以振给之,无分于主客户。
……无可归者,或赋以闲田,或听隶军籍,或募少壮兴修工役。
老疾幼弱不能存者,听官司收养。
……因饥疫若厌溺死者,官为埋祭,厌溺死者加赐其家钱粟。
——摘编自《宋史》材料二
——摘自戚启勋《大气科学》据材料一、二及所学,提炼一个观点,谈谈你对宋代社会救济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
角度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1898年,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发表了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近30篇。
他还为中国女学堂起草了《倡设女学堂启》。
1903年,革命派金一出版了《女界钟》,提出了女子教育的八项目标。
……1905年,广州教会学校岭南大学开始插收女生。
1918年,该校开始公开面向社会招收女生,并与男生同班授课。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等材料二
1920年北京大学接收查晓园、奚浈、王兰(从左至右)三位女生进入文科旁听,从此开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对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合理解释。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在解放战争后期,此时的国民党大肆发放金圆券导致通货膨胀极其严重,因此第一套人民币面额也比较大(最大为5万元)。
20世纪50年代初,主管全国财经工作的陈云对当时的经济有三点判断:一是他认为此时物价已渐趋稳定并将长期稳定;二是已经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由于技术所限难以防伪;三是流通中的人民币价值过低且在国际市场上无固定价值。
基于这三点判断,他向党中央提出发行新人民币的提议,在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同意后,他开始主持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
材料二
第二套人民币在1955年2月21日正式发行,于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其背面都是国徽,正面图像则各不相同,具体见下表所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耀显《图像的故事——作为政治符号的新中国初期
人民币(1949—195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博物馆中的第二套人民币撰写一份解说词。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角度全面;逻辑清晰。
)
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
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
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
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
同时,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材料二
美国真正的城市化高潮始于19世纪初。
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私人主导的自发发展相比,联邦政府则更重视开发内地。
一系列运河的开挖将沿海和内地连接起来,铁路的修建也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
20世纪初,大城市里电报、自来水、电灯等设施得到建设,钢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创造了新的城市形态。
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城市的居住环境,因此,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以奥姆斯塔德为领军人物的城市美化运动,各个城市都争先恐后地发展自己的公园系统。
——摘编自赵亮《美国19—20世纪城市发展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
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8分)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山东卷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解析】由材料“学术官守”“吏师合一”及所学可知,春秋之前,学在官府。
春秋时期,大量王室官员沦落民间促成了学术文化随着部分掌管文化的宫廷官吏的流失走向民间;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事件使师资和文化典籍进一步流散。
这些现象既反映了官学的衰落,也为私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体现了文化下移的趋势,故选C项。
导致了宗法体系的崩溃说法过于绝对且因果倒置,排除A项;当时国家的文化中心依然处于北方,排除B项: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
2.A【解析】由所学可知,汉初经济凋敝,财政有限,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了货币自由铸造政策;武帝时期,随着积极有为政策的开展,汉武帝为解决财政问题,加强中央集权,为此实行了国家控制铸币权的政策,故选A项。
均输平准是指针对贡物运输和物价管理而提出的思想和政策措施,材料主旨与此明显不符,排除B项:汉代货币政策由汉初货币自由铸造到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铁钱,在当时起到了稳定币值,规范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遏制商品经济发展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C项;武帝时期的一系列措施其实是与民间争夺财富,排除D项。
3.A【解析】根据材料,这些法律的规定,表面是维护父母的权威,实际上是维护三纲五常,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故选A项。
弘扬“孝”道,保证父母的权威,发扬宗法等级观念都是表象,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排除B、C、D三项。
4.C【解析】由材料"合并编派""缴纳征银"等信息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税收政策为一条鞭法.它使赋役货币化,使较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为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
废除人头税是清代的摊丁入亩,排除A项;仁政思想体现民本理念,一条鞭法的目的则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仁政思想并不是统治者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排除B项;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5.D【解析】清代地方事权分化,设置官员互相牵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中督抚对布按之权的侵害正是地方势力增强的表现,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弱化,故选D项。
官场的黑暗表现为吏治腐败与官场斗争,材料不涉及这一方面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督抚权力加强,地方制度并未出现变革,排除B项:材料中督抚权力加强的现象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与鸦片战争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C项。
6.B【解析】据图中“光绪三十三年”“20世纪初”“立宪”可知,该漫画发表于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漫画中心字底充满阴影,象征清政府立宪不诚,这表达了作者对满清政府立宪虚伪性的批判,故选B项。
维新运动发生于1898年,早已失败,排除A项:漫画体现的是作者对清政府的批判,体现不出作者是否排斥立宪运动或带有排满革命思想,排除C、D两项。
7.D【解析】由材料“日本帝国主义竟乘中国南北军阀混战的机会,派兵占领山东省会济南及胶州(济)路以至青岛了""蒋介石竟无耻地屈服,制止兵士抵抗"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于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对此,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故选D项。
一战于1918年已经结束,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发生于东北地区,排除C项;日本派兵占领山东省会济南发生于华北事变前,排除B项。
8.B【解析】材料体现二战后期美国支持中国共产党加入联合国筹建的参会名单,这符合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合作要求,故选B项。
材料体现国共两党出现分歧,排除A项: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国共两党以合作为主,排除C项:美国只是支持共产党参与筹建联合国,并非明确支持中国统一,排除D项。
9.B【解析】建国初期,我国实行革命外交,推行“一边倒”政策,注重意识形态的差异,故只同各国共产党交往。
新时期,我国的政党外交逐渐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与包括资产阶级政党在内的各国政党交流日益广泛,故选B项。
直接反映中苏关系的是中苏双方的态度与政策,而非与其他国家政党的关系,且中苏关系在八十年代开始缓和并于1989年实现正常化,恶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中美关系的缓和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排除C项;始终立足于国家实力变化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0.C【解析】据“头部为希腊式样,但站立姿势和衣服却是埃及式样”及所学可知,该雕像反映了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故选C项。
材料没有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文明作对比,无法得出“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明确战争对埃及文明的影响,排除B项:据"该雕像出十十十埃及卡纳克地区"及所学可知,该雕像是研究托勒密埃及文化的原始资料,排除D项。
11.B【解析】图中所示为黑人奴隶生产蔗糖的场景,它出现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中美洲地区,故选B项。
图片中制糖厂中劳作的是黑人奴隶,此场景不会出现在欧洲,排除A项:早期殖民扩张主要在非洲东西两岸,还没有进入非洲中部地区,排除C项;根据甘蔗的生长习性,制糖产业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排除D项。
12.D【解析】根据材料“1764年首次出版”“法律应以理性为基础”“保卫社会秩序”“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目的”及所学可知,该书反映了启蒙运动对理性、文明的追求,故选D项。
据“该书出版时,整个欧洲都轰动起来,法国布丰、休谟都热情地赞扬它”及所学可知.该书成书于18世纪.而意大利于1870年才实现国家统一,且此时文艺复兴已经结束,排除A、B两项:材料体现不出对教会势力的抨击,排除C项。
13.A【解析】材料体现巴黎公社由市民选举产生,且维护工人利益,具有人民掌握政权的特点,故选A项。
材料仅体现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无法代表“各阶级诉求”,也不是“全民共识”,排除B、C两项;工厂制度与工人待遇提高与否并无直接的必然联系,且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14.A【解析】材料主要表明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关于儿童的慈善事业主要由民间力量实施.20世纪30年代以后,则由政府承担起这一职责,这体现了国家主动承担其社会保障的职能,故选A项。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因此不能说得益于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排除B项;材料不直接体现中央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仅材料所述对儿童的救助增加无法说明美国整体社会保障规模的扩大,排除D项。
15.CI解析170年代、受非洲部分国家国内政局的变动,苏联在非洲的扩张受到影响,故苏联改变对非策略,即对非洲的重心逐渐转向了军事方面,这是维护和扩大在非利益的选择,故选C项。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苏联“只在部分军事设施上有所保留”的政策体现的是一种扩张政策,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无关,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实施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期、且对象为西欧国家,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排除B项:70年代,勃列日淫夫执政时期属于苏联国力最为强盛之时,排除D项。
16【答案】示例:
观点:宋代社会保障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2分)
认识:两宋时期,平均气温骤降,推动北方游牧民族受气候影响南下避寒,自然灾害与民族战争频繁:加之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加剧;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也不断强化;以文治国的政治理念与措施深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再加上中国古代优抚弱势群体的传统观念,宋代社会保障制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3分,答出3点即可)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保障措施全面、机构完善、救济范围(对象)广泛、政府作用凸显等方面.(3分,答出3点即可)宋代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保障,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为后世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借鉴。
(4分,答出2点即可)
综上所述,宋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
(2分)
【解析】首先要明确解题的基本思路:谈谈对宋代社会救济的认识,需要考虑观点、原因、特点及影响等多个角度。
其次,按照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一一进行说明:观点方面,根据“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可得出宋代社会保障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观点。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得出自然灾害与民族战争频繁;根据“宋之为治,一本干仁厚”及所学可得出两宋以文治国,其政治理念与措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再根据所学可从土地兼并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为其奠定基础。
由材料得出措施全面、机构完善、救济范围(对象)广泛、政府作用凸显等表现。
最后从对当时的影响及对后世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
解读过程中,要注意史论结合及逻辑清晰。
17.【答案】示例:
1920年北京大学接收三位女生入校学习是近代男女平等思想传播的结果。
(2分)近代以来,西方民主、平等思想不断涌入;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教会大学的影响下,男女同校,平等接受教育的观念被有识之士逐渐认同。
(6分)在当时的环境下,女子接受新式教育(尤其是高校中男女同校学习)仍存在很大争议(或比较少见)。
北京大学这一做法不仅揭开了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而且冲击了当时的保守观念,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
(4分)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解析】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解读,需要从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等角度进行思考。
本题首先可以从时代背景与历史事件的关系进行概括说明,即指出近代男女平等思想传播
与该事件的关系。
接着,根据“1896——1898年,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1903年,革命派金一出版了《女界钟》”“1905年,广州教会学校岭南大学开始插收女生""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1920年北京大学接收"等信息及所学可分析出历史背景;然后根据时代背景,从局限性及意义两个角度分析其影响。
最后,解读过程中,要注意史论结合及逻辑清晰。
18.【答案】示例:
观点:第二套人民币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1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权日益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并不断发展,"一五"计划开展。
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印刷质量较差等不足,中央决定设计、印制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4分)第二套人民币币值设计合理,币种多样;体现国家发展的重心转向重工业;展现了一个独立自主、民族团结、工农和睦的国家形象、树立了一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国家精神。
(4分,答出2点即可)第二套人民币在政治上,确认了新生政权的合法性,增强了中国人民对新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在经济上,缓解了我国当时的通货膨胀问题,为以后人民币的发行提供了借鉴;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际上,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4分,答出2点即可)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解析】首先根据“人民币在1955年2月21日正式发行,于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及所学可概括出观点。
接着,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及所学知识,从政权巩固、经济发展背景及第一套人民币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二相关信息可得出第二套人民币的币值、币种及所代表的形象等特点:根据材料及所学,从政治、经济及国际等角度分析其意义。
最后,论述过程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答案】
(1)理念:商品货币意识;财富追逐(或增殖)意识;新的积极消费观念。
(4分,答出2点即可)作用: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促进欧洲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世俗社会的发展;促进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4分,答出2点即可)
(2)特点:私人开发与政府开发相结合;交通因素影响明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或注重利用工业文明成果);改善城市环境理念兴起。
(4分,答出2点即可)
原因:建国历史及西进运动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出现等。
(4分,答出2点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理念,根据"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
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可得出商品货币意识;根据“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可得出财富追逐(或增殖)意识;根据“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可得出新的积极消费观念。
第二小问作用,根据理念的内容结合15、16世纪的时代特征从思想领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经济领域的新航路开辟等角度分析其作用即可。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私人主导的自发发展相比,联邦政府则更重视开发内地”可得出私人开发与政府开发相结合;根据“一系列运河的开挖将沿海和内地连接起来,铁路的修建也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可得出交通因素影响明显:根据"20世纪初,大城市里电报、自来水、电灯等设施得到建设,钢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创造了新的城市形态”可得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或注重利用工业文明成果);根据“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以奥姆斯塔德为领军人物的城市美化运动,各个城市都争先恐后地发展自己的公园系统"可得出改善城市环境理念兴起。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发现新大陆后,早期的欧洲移民普遍定居在美国东部沿海一带。
19世纪城市精英,包括投资者和私人业主开始把沿大西洋的最初的定居点转变成贸易和工业中心,一大批工业城市开始成型:根据“联邦政府则更重视开发内地""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及所学可知,西进运动也影响了美国的城市发展;根据"铁路""20世纪初,大城市里电报、自来水、电灯等设施得到建设,钢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及所学可得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城市的居住环境”及所学可得出城市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出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