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 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 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 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卧/右膝, 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神奇
可视性
“灵怪”不但具备“奇巧”所传达出的有形,还有核舟作 品中蕴含的无形意蕴,颇值得咀嚼品味。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核舟记》一文记载了核舟诸多内容,读起来却不觉得枯燥繁冗, 作者魏学洢是怎样做到的呢?
(1)生动、简洁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四、梳理文章大意
总计。
雕刻。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
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原来。
连词,和。
有(yòu):通假字,同“又”。
但是。
竟然。 满。
挑选。 长而窄。
技艺。 神奇。 加重惊叹语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数词运用多变 苏、黄共阅一手卷。 舟尾横卧一楫。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以上文句中,第一、二句的数词直接放在名词前面,第三句中“一舟 ”数词直接放在名词前面 ; “为人五;为窗八”数词又放在了名词后面。 这样灵活的形式,让人读来不觉得数词的反复出现会枯燥无味。
【翻译】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 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 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三、听朗读,注意停连、节奏和情感,标注生字词读音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 /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四、梳理文章大意
靠近。
③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极。 像。
举。
不相类似。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同“屈”,弯曲。
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分明的样子。
【翻译】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 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 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 —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01
自读课文,通核舟之意
一、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
著有《茅檐集》。天启五年(1625年),其父魏大中因弹劾 魏忠贤被捕,死于狱中。魏学洢也被下于浙江监狱,同年逝 世。《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 志》收录。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所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虞初新 志》所收故事的题材很广泛﹐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 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
关键词:首尾、中轩敞者为舱、船头、舟尾、船背。
• 先介绍船的整体,给读者留下一个整体印象; • 再写船舱突出核舟主题,统领下文; • 然后写船头突出主角; • 最后写船尾、船背,使核舟更加完整。
说明顺序: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 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
【翻译】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 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 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02
梳理概括,厘核舟之序
我们在《小石潭记》的学习中,通过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梳理全文结构。这样的方 法同样适用于《核舟记》。请先在课文中圈出提示说明顺序的词,将它们依次圈 画出来,再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按照这样顺序介绍核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 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 /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其色/丹。
这一句话,竟有三个层次,充分体现了作者用笔简洁。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 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 其人视端容寂 , 若听茶 声然。”
这一段话,先列出“一楫”,以分出左右,引出二舟子,然后分别加以 生动的说明介绍。居右者,呈现动态之美,因此先面部,后举止,重点在举 止。居左者,呈现静态之美,先举止,后面容,重点在面容。一动一静,动 静相宜,次序井然,神态毕出。
总起 分说
概述雕刻者的“奇巧”技艺以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
船体 长度、高度
船舱 篷、窗、雕栏、对联
船头 船尾
东坡、佛印、鲁直三人 一楫、二舟子、蒲葵扇、炉、壶
由主到次 的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整 体→局部)
船背 题名、篆章 总收 对核舟雕刻内容做分类统计,赞叹雕刻者的“灵怪”技艺
03
切磋琢磨,赏核舟之美
王叔远赠“我”的这枚核舟,可以代表王叔远雕刻技艺的水平。文中有没 有进行评价?若有,请大家找出并齐读?
1.明有 2.技亦
人曰王叔远。 矣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你能在文中找出这位奇巧人的“奇巧”之处吗资?料并助进读行:评价
黍,去皮后叫黄米。黍是古人的 “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计量单位,一黍长度叫一分,约
⑴能以径寸之木,( 所用材料)体为积宫小室、器皿、人等物于、0以.32至厘鸟米兽。、由木此石可。知(核舟的 )
⑷佛印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 蚊足,钩画了了。( 细节描写,佛珠可数,文字)笔画清楚,表现出刀法细,构思巧。
(5)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动作、神态自然连贯,核雕是)静态的艺术,却表现出动态的美感
“灵怪”和“奇巧”有什么区别?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3)物件罗列句式参差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上面这段文字对核舟的物件一一进行罗列 , 由四个分句构成。每个 分句都在罗列物件,但在句式上却长短有别,参差不一。在形式上也不一 样,第一、二分句,是单独罗列“人五”“窗八”;第三分句是合并罗列 ,“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物件与物件之间不 用连词,仅靠句读来体会其并列关系;第四分句也是合并罗列物件,但却使 用了连词“并”,这样,这一段的物件罗列就富有变化与趣味了。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作者为了说明雕刻之能,先说尺寸之小,“径寸之木”,而后再说“为宫室、器
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然后再进一步总结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通 过这样的三个层次,就将王叔远的“奇巧”充分介绍出来了。先以综述的笔触说明王 叔远微雕艺术之高明,后文再叙述“尝贻余核舟一”,自然引出对核舟的具体介绍。
二、资料链接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
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 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核舟是专门用果核雕刻成画船和小舟的 民间工艺品,起源于古代,兴盛于明清 时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和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核雕技艺中微 雕的一种。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罔不因雕势刻象物形品,种各类具多情态。(
)
长度为构0.3思2巧*8妙=2,.5逼6厘真米形,象高。为
⑵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0字.32共*2三=十0.有64四厘。米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雕刻东西之多与)用料体积小作对比
⑶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闭之。( 核舟上小窗)开合自如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
顺着、就着。
树木。 无不、全都。
模拟。
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赠。
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
句末语气词。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翻译】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 雕刻出宫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 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四、梳理文章大意
撑船的人。
形状像椎的发髻。
同“横”。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位于。
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若……然:好像……的样子。
【翻译】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右边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 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撑 船的人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 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 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四、梳理文章大意
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直径。 做。这里指雕刻。 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核舟记 魏 学 洢
人教版/部编版
导入新课——核雕艺术
学习目标
01 熟 读 课 文 , 读 准 字 音 和 句 读 。 02 借 助 课 下 注 释 及 工 具 书 初 步
疏通文意。
03 自 主 归 纳 梳 理 本 文 文 言 现 象 ,
积累重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三、梳理文章大意
有余,多一点儿。奇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
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
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慢慢地。
起。 一种青翠色颜料。 用颜料等涂上。
四、梳理文章大意
高高的帽子。峨,高。
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拿着
指手卷的右端。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说话。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翻译】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东坡的 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 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神奇
可视性
“灵怪”不但具备“奇巧”所传达出的有形,还有核舟作 品中蕴含的无形意蕴,颇值得咀嚼品味。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核舟记》一文记载了核舟诸多内容,读起来却不觉得枯燥繁冗, 作者魏学洢是怎样做到的呢?
(1)生动、简洁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四、梳理文章大意
总计。
雕刻。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
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原来。
连词,和。
有(yòu):通假字,同“又”。
但是。
竟然。 满。
挑选。 长而窄。
技艺。 神奇。 加重惊叹语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数词运用多变 苏、黄共阅一手卷。 舟尾横卧一楫。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以上文句中,第一、二句的数词直接放在名词前面,第三句中“一舟 ”数词直接放在名词前面 ; “为人五;为窗八”数词又放在了名词后面。 这样灵活的形式,让人读来不觉得数词的反复出现会枯燥无味。
【翻译】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 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 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三、听朗读,注意停连、节奏和情感,标注生字词读音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 /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四、梳理文章大意
靠近。
③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极。 像。
举。
不相类似。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同“屈”,弯曲。
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分明的样子。
【翻译】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 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 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 —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01
自读课文,通核舟之意
一、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
著有《茅檐集》。天启五年(1625年),其父魏大中因弹劾 魏忠贤被捕,死于狱中。魏学洢也被下于浙江监狱,同年逝 世。《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 志》收录。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所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虞初新 志》所收故事的题材很广泛﹐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或 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
关键词:首尾、中轩敞者为舱、船头、舟尾、船背。
• 先介绍船的整体,给读者留下一个整体印象; • 再写船舱突出核舟主题,统领下文; • 然后写船头突出主角; • 最后写船尾、船背,使核舟更加完整。
说明顺序: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 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
【翻译】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 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 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02
梳理概括,厘核舟之序
我们在《小石潭记》的学习中,通过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梳理全文结构。这样的方 法同样适用于《核舟记》。请先在课文中圈出提示说明顺序的词,将它们依次圈 画出来,再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按照这样顺序介绍核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 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 /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其色/丹。
这一句话,竟有三个层次,充分体现了作者用笔简洁。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 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 其人视端容寂 , 若听茶 声然。”
这一段话,先列出“一楫”,以分出左右,引出二舟子,然后分别加以 生动的说明介绍。居右者,呈现动态之美,因此先面部,后举止,重点在举 止。居左者,呈现静态之美,先举止,后面容,重点在面容。一动一静,动 静相宜,次序井然,神态毕出。
总起 分说
概述雕刻者的“奇巧”技艺以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
船体 长度、高度
船舱 篷、窗、雕栏、对联
船头 船尾
东坡、佛印、鲁直三人 一楫、二舟子、蒲葵扇、炉、壶
由主到次 的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整 体→局部)
船背 题名、篆章 总收 对核舟雕刻内容做分类统计,赞叹雕刻者的“灵怪”技艺
03
切磋琢磨,赏核舟之美
王叔远赠“我”的这枚核舟,可以代表王叔远雕刻技艺的水平。文中有没 有进行评价?若有,请大家找出并齐读?
1.明有 2.技亦
人曰王叔远。 矣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你能在文中找出这位奇巧人的“奇巧”之处吗资?料并助进读行:评价
黍,去皮后叫黄米。黍是古人的 “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计量单位,一黍长度叫一分,约
⑴能以径寸之木,( 所用材料)体为积宫小室、器皿、人等物于、0以.32至厘鸟米兽。、由木此石可。知(核舟的 )
⑷佛印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 蚊足,钩画了了。( 细节描写,佛珠可数,文字)笔画清楚,表现出刀法细,构思巧。
(5)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动作、神态自然连贯,核雕是)静态的艺术,却表现出动态的美感
“灵怪”和“奇巧”有什么区别?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3)物件罗列句式参差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上面这段文字对核舟的物件一一进行罗列 , 由四个分句构成。每个 分句都在罗列物件,但在句式上却长短有别,参差不一。在形式上也不一 样,第一、二分句,是单独罗列“人五”“窗八”;第三分句是合并罗列 ,“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物件与物件之间不 用连词,仅靠句读来体会其并列关系;第四分句也是合并罗列物件,但却使 用了连词“并”,这样,这一段的物件罗列就富有变化与趣味了。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作者为了说明雕刻之能,先说尺寸之小,“径寸之木”,而后再说“为宫室、器
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然后再进一步总结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通 过这样的三个层次,就将王叔远的“奇巧”充分介绍出来了。先以综述的笔触说明王 叔远微雕艺术之高明,后文再叙述“尝贻余核舟一”,自然引出对核舟的具体介绍。
二、资料链接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
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 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核舟是专门用果核雕刻成画船和小舟的 民间工艺品,起源于古代,兴盛于明清 时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和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核雕技艺中微 雕的一种。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罔不因雕势刻象物形品,种各类具多情态。(
)
长度为构0.3思2巧*8妙=2,.5逼6厘真米形,象高。为
⑵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0字.32共*2三=十0.有64四厘。米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雕刻东西之多与)用料体积小作对比
⑶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闭之。( 核舟上小窗)开合自如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
顺着、就着。
树木。 无不、全都。
模拟。
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赠。
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
句末语气词。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翻译】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 雕刻出宫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 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四、梳理文章大意
撑船的人。
形状像椎的发髻。
同“横”。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位于。
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若……然:好像……的样子。
【翻译】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右边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 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撑 船的人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 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 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四、梳理文章大意
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直径。 做。这里指雕刻。 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核舟记 魏 学 洢
人教版/部编版
导入新课——核雕艺术
学习目标
01 熟 读 课 文 , 读 准 字 音 和 句 读 。 02 借 助 课 下 注 释 及 工 具 书 初 步
疏通文意。
03 自 主 归 纳 梳 理 本 文 文 言 现 象 ,
积累重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三、梳理文章大意
有余,多一点儿。奇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
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
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慢慢地。
起。 一种青翠色颜料。 用颜料等涂上。
四、梳理文章大意
高高的帽子。峨,高。
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拿着
指手卷的右端。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说话。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翻译】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东坡的 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 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