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案例《化学史》与《化学与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化学史》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化学史教育并不主张化学内容由化学史代替,也不指望学生理解历史性的争论问题,更不要求他们阐释为什么“燃素说是错误的而氧化说是正确的”。
教学中融入化学史,主要是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途径和手段,而不是侧重对历史的深入了解。
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史,必然要接触到教材中所提到的化学家,他们的机遇、想象力、实验设计、洞察和推理、毅力等,会给学生极生动、形象的启示和教育;让学生对化学家进行角色体验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掌握化学知识及科学学习的方法,逐渐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感受化学中人文的一面。
在进行化学史教育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与评价化学科学发展进程中,化学科学认识成果以及化学家的作用和贡献。
不能用现代的理论观点去否定某些理论、假说等曾经在科学史上所起的作用。
例如燃素说,尽管是错误的,燃素也是不存在的,但是历史上利用燃素学说却解释了大量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并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的进步与发展。
另外,在燃素学说统治的百年间,化学家们为了解释各种现象,曾做了大量的实验,积累了丰富的试验材料。
这些不仅是化学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还是拉瓦锡等科学家们用来推翻燃素学说,建立燃烧氧化学说的可靠依据。
对化学家在历史上的作用,也要作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
化学家在科学上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卓越的成绩、作出杰出的贡献,一方面是与他们具有广博、深厚的业务基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判断力、脚踏实地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大胆创新、勤奋学习、顽强努力的科学精神分不开,另一方面也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生平以及前人遗留下的科学成果分不开。
另外,还有科学家人性的一面也要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到他们可亲、可敬。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遵循个人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他感兴趣的事物就会非常投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并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个性优势,形成独立的个性。
只有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健康发展,他们的个性、气质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而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发展,其他潜在的才能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我们从一些科学家所做出重大发现的事例中可见,权威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旧思想也会束缚人类的头脑,要想在科学上有重大发现,一定要敢于大胆设想,冲破权威和旧思想的束缚,勇于发现问题,并发挥创新意识去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挖掘教材蕴涵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将众多科学家的爱国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感染,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现在的科学的研究日益复杂,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所以单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有所作为。
这时我们需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集合集体的力量去探索,去发现。
化学史上这类例子也是举不胜举的。
我们要通过教材上的事例让学生领悟到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三、课程内容设计
第一章古代和中古时代化学萌芽
1.1 早期的实用化学
1.2 古代物质观
1.3 化学名词的起源
1.4 医药化学与冶金化学
第二章近代化学的建立
2.1科学化学元素概念的建立
2.2燃素学说的兴衰
2.3氧的发现与科学燃烧学说的建立
2.4原子分子论的建立
第三章近代化学的发展
3.1近代有机化学的产生
3.2新元素的发现
3.3化学元素周期律
3.4近代化学传入中国
第四章中国化学会的成立
4.1 中国化学会的成立
4.2 中国化学会的艰辛历程
4.3 中国化学会的发展现状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1.进行专题讲座。
比如,介绍拉瓦锡推翻燃素说的事例和居里夫人的事例等,可以进行专题讲座。
先介绍事例,再引出相联系的化学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们从这些典型的事例得到启发,学习科学家们的精神和品质。
2.“小老师”讲课的形式。
挑选出几个章节,让自愿讲课的学生先自学教材上的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用于补充课本上的知识。
然后,进行备课,学做“小老师”。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并可以调动整个课堂的积极性,形成气氛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3.撰写小论文的形式。
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通过自己查资料的方式,选择一段化学史,并以小论文的形式阐明对这段史实的看法和从中得到的启发。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课本的知识上,而是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课外知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化学与生活”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合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实验室、网络教室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为学生和学校开发出一套既具有学校特色又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化学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在此基础上,带动其它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全校校本课程开发全面开展的局面,构建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
通过“化学与生活”校本课程的实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提高搜集、提炼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并能阐述生活领域化学原理的应用与人们生活中认识的种种误区,力求将化学基础知识应用于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关注且实用的问题。
课程教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贴近生活,改变化学基础学科枯燥无味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兴趣。
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培训和自学,丰富他们的课程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从“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形成一支团结合作又富有进取精神的精干的教师队伍。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掌握一定的开发技术,启用学校相关的闲置资源,密切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促进学生的发展。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趣,形成创新意识;学会交往与合作,开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3.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一是每一位教师除了自己课程以外至少开发、形成、掌握一门具有自身特长的课程成为校本课程;二是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4.促进社区的发展。
一是逐步完善社区的教育设施;二是社区文化活动由单一转变为丰富。
三、课程内容设计
第一章形影不离的物质
1.1 空气
1.2 我们周围的水
第二章食品与化学
2.1食品的营养作用
2.2食品中的化学
第三章化学与环境
3.1还我蓝天一一大气污染
3.2水体的“败血症"——水体污染
3.3大地母亲的呻吟一一土壤污染
3.4吸烟危害与化学
3.5搬入新居的化学问题
第四章药物中的化学
4.1 医生处方上的常见药物
4.2疼痛与麻醉药
4.3毒品及其危害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化学与社会》可采用灵活多变、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1.进行专题讲座。
对一些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热点知识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开展社会活动。
结合学科实际组织学生走访当地医院、药厂、环保单位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化学常见问题的能力及快速跟踪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能力。
3.进行学习探究。
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对一些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让学生自行探究并加以解决。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举行竞赛。
对化学与生活、生产、医药、环境、能源、科技等相联系的知识,采用竞赛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应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化学与社会”问题的能力。
5.撰写小论文。
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后撰写小论文,让学生把学习中的心得体会进行分析、探讨写成小论文。
同时可举办论文报告会,交流质量较高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