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这种“声势”的训练学会用身体来感受音乐,让幼儿 感受用身体来唱歌和表演时的感觉,不仅可以锻炼其身体 协调能力,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16页/共64页
视频《母鸡孵蛋》
第17页/共64页
3.“乐”与教学相结合 “乐”是器乐的代表,无论在任何的音乐教学过程中, 器乐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奥尔夫音乐教学 中也同样如此。奥尔夫教学学授课过程中所使用的乐器 一般可分为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和有固定音高的乐器, 也是奥尔夫教学法授课中必须用到的组成部分。奥尔夫 乐器像是幼儿们的玩具,授课过程就像是一场游戏,
视频《青蛙》
第19页/共64页
视频《手臂律动》
第20页/共64页
《走走、跑跑、停停》 活动目标:锻炼听觉的灵敏性。 活动准备:小鼓一面,三角铁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 率。) 2.教师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幼儿听鼓声走,在走的 过程中幼儿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 3.教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幼儿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 跑起来,这是幼儿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 4.在此基础上请幼儿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 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 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
从音乐的本身出发,利用人类的本能作用与音乐、语言、 动作相结合,便形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灵魂核心。 卡尔·奥尔夫说过:“走遍全世界的,不是我的教材,而 是我的观念”。
第2页/共64页
二、奥尔夫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末,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廖乃雄介
绍传入中国,传入我国以后,以廖乃雄、曹理、蔡觉民 等为代表的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对其教育思想进行 了学习与深化。
使身心有障碍的儿童有机会通过音乐活动来表达情感和开 发想象。由于奥尔夫音乐治疗富于自发性、创造性、人本 性和游戏性且可灵活釆用个体与团体相结合的治疗形式, 因此近年来被大量使用在各种特殊临床群体和不同障碍的 人群上,如留守儿童、焦虑症患者、孤独症儿童、智力障 碍儿童、听觉障碍者、视觉障碍者、智力障碍者等等。
第12页/共64页
奥尔夫课程在我国的应用
在本源思想看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内容主要从 歌、舞、乐三方面来说表现,主要表现于:
第13页/共64页
1.“歌”与教学相结合 “歌”代表着语言,人类是通过交流来产生思想和感情, 这个时候语言就成为了交流的媒介,同时它也代表着不 同的地域、民族和国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节奏练习 为核心基础,在节奏中加入语言元素,这样不仅增强了 幼儿的节奏感还通过这样的结合培养出他们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以及对音乐情感表达的感知能力。
通过这样多种多样的结合方式,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反应力 和创造力。
第14页/共64页
视频《我要亲亲你》
第15页/共64页
2.“舞”与教学相结合 “舞”是动作的代表,“舞”也是人类最原始性的表达 之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于动作则是通过民族 民间的舞蹈及形态表演与“声势”练习相结合。“声势” 训练就是人体在发出声音或声响时人体的姿势,表现形 式基本有跺脚、拍手、拍脚等。
3.家长配合力度不够
第33页/共64页
1.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推广存在局限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需要几十件奥尔夫乐器,加上配套的其他 乐器,一套乐器有上百件,并且,这些组件都有自己的特 点,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作用,对一般的学校来说属 于较大的开支。因此,这也使得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推广存 在一定的难度。
第34页/共64页
第4页/共64页
三、奥尔夫音乐的特点
原本性
综合性
开放性 创造性 实践性
第5页/共64页
视频《奥地利音乐幼儿园奥尔夫音乐课》
第6页/共64页
四、奥尔夫课程的特点
以人为本
游戏性
形象化
开放性
第7页/共64页
1.以人为本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感性的培养,它强调学生是教育的 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帮助学生 走近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 密切,能充分表达他们的情怀。
第10页/共64页
4.开放性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思想是非常开放的,它没有具体的 约束,也不按照规定进行教学,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 它通过音乐教学与儿童进行近距离的接触,特殊儿童 也可以更加容易地接ຫໍສະໝຸດ 教育过程,这也体现了开放性 的特点。
第11页/共64页
五、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 和老师共同创造。 2. 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目录
奥尔夫课程简介 奥尔夫课程在我国的应用
奥尔夫课程与特殊儿童 奥尔夫课程的影响与反思
第1页/共64页
奥尔夫课程简介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 20 世纪最著名、且具影响力的音乐 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诉诸感性,回归人 本”的理念为其基本教育原则。以创造性、原本性和实践 性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推崇的教育理念,
第22页/共64页
活动过程片段:学习交通工具时,教师可以请幼儿说出 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 ,如卡车(x x) 、摩托车(xx x)、公共汽车(xx xx),每一种交通工具 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 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强弱、音 色的变化(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 三声部的节奏合奏。
第23页/共64页
奥尔夫课程与特殊儿童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基于两个基本假设: 一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参与音乐; 二是治疗师所使用的音乐元素在本质上是音乐的基本要素。
这就意味着不论是有音乐能力的还是无音乐能力的儿童都 能够参与到奥尔夫音乐的活动中。
第24页/共6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福利事业投入了大量人 力、财力、物力,特殊儿童的物质生活有了提高,但因特 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和亲情缺失等诸多因素,其在成长过程 中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人格和心理品质障碍,因而对于特殊 儿童生理代偿、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等方面, 将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念。) 5.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 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 6.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 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
第21页/共64页
活动过程:在音乐活动《彩带舞》中,孩子们闭上眼睛, 老师发给每位孩子一件礼物(绸带),让孩子通过触觉来 猜是什么,然后逐个请每个孩子用动作表现绸带的用途和 可以怎样舞动,要求每个人都不同。接下来放一首非常舒 缓轻柔的慢板音乐,请孩子用绸带来表现音乐,然后是两 个人合作用绸带来表现,最后发展到集体的创作,成为一 个很丰满的作品。
第3页/共64页
起步阶段:1980—1989 年,我国开始传播与实践奥尔 夫音乐教学法; 发展中期:1990—1999 年,我国在应用实践奥尔夫音 乐教学法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发展高峰期:21 世纪之后,由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以其独特教学理念吸引着中国众多人的喜好。
1991 年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成立,原名中国音 协奥尔夫学会, 1993 年更改为现名,会长为李妲娜。
第31页/共64页
奥尔夫音乐在特殊教育中的治疗作用
1.通过声音
2.通过律动
给特殊儿童
提高特殊
快乐和美的
儿童的自我
体验 3.通过聆听 表达能力
提高特殊
儿童的
4.通过 感知能力 5.通过
乐器演奏
音乐假想游戏
提高特殊儿童 达到更好的
的理解能力
治疗效果
第32页/共64页
奥尔夫音乐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推广存在局限性 2.师资力量不足
临床治疗方式有唱儿歌、童遥,有节奏的朗诵字词、成语, 嗓音游戏等。
第29页/共64页
2.“动作造型”:声势、律动舞蹈和戏剧表演活动。 在奥尔夫音乐治疗活动中,动作造型包括声势、身体各部 位的动作,以及形体律动舞蹈、即兴动作等。声势是指通 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以身体为乐器,表达、发泄、联络人 类感情的原始直接的方式。
特鲁德·奥尔夫(Gertrude Orff)认为奥尔夫音乐治疗应 “给患者创造一个很好的音乐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他们 能表达自我的情感,拥有正常人的体验,并获得与他人一 起演奏音乐的机会”。
第27页/共64页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
"嗓音造型” “动作造型”
“声音造型”
第28页/共64页
1.“嗓音造型”: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 在奥尔夫音乐治疗念唱活动中,音调与歌词的准确性已退 居次要位置,而情感的表达被发展成为具有音乐特征的,作 为情绪的表露与交流的载体。而节奏朗诵是能够把自我情 感表达出来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通过声音节奏的训练, 激发特殊儿童本身具有的潜能,提升他们的反应、感知及 创造能力,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平衡发展。
通过幼儿们简单的操作来进行,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 让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来感受音乐本身,以自己实践 的过程来真正体会音乐的本质。对于人类来说,人声就 是任何器乐都无法取代的,也是属于我们的第一件乐器。 使用奥尔夫乐器也是为了使教学的过程中变得有趣,在 教学过程上增加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使得更有效的培养 幼儿的创造力及协调力。第18页/共64页
奥尔夫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音乐戏剧,这种被称之为 “整体的艺术”的观念,是受到音乐、舞蹈、戏剧、绘画 乃至诗歌等诸多艺术创作思想、风格、流派的影响而形成 的。
第30页/共64页
3.“声音造型”:乐器演奏活动。 奥尔夫乐器的演奏方式有敲、打、摇、拉、吹、弹等,音 乐治疗师不强调乐器演奏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强调的是参 与的过程。奥尔夫认为在参与乐器即兴演奏活动中,儿童 可以通过乐器与治疗师、其他成员及乐器进行交流。奥尔 夫音乐疗法所釆用的治疗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其引发患者 包括视觉、听觉、运动觉和触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和反应,
第36页/共64页
奥尔夫课程的影响与反思
其实,奥尔夫教学法的思想和中国古代乐教思 想中的寓教于乐乐者乐也的观念是相通的。那么我 们可以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的本土音乐教育 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本土性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于这部分儿童来说,正常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满足他 们的需要,而充满人本主义思想的奥尔夫音乐疗法认为每 个儿童都有能力在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并在感受与体 验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对于缺乏音乐素养的特殊儿 童而言,奥尔夫音乐治疗为其提供了一个无需音乐技能要 求的宽松自由环境。因此,奥尔夫音乐治疗是一项值得在 特殊儿童教育中推广的有效教育方法。
第25页/共64页
特殊儿童的分类
“孤家寡人” “孤陋寡闻” “残缺不全”
第26页/共64页
奥尔夫教育理念注重以过程为取向,而不是以结果为动机, 这个理念非常适用于患有身心障碍的儿童,在临床治疗上 通常采取律动、舞蹈、演奏乐器等活动形式。奥尔夫的治 疗模式也是多重感官的,它能在人的听觉、触觉、运动觉 和视觉上引起不同的刺激和反应。
2.师资力量不足 奥尔夫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即兴的特点,并且, 配套的乐器比较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才能胜 任教学工作,如果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以及专业的奥 尔夫教学培训,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特殊 儿童人口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虽然每年都有专业的培训 课程,但是师资不足一直都是特殊教师缺失的一个问题。
第8页/共64页
2.游戏性
“学习活动都是在‘做’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渐 完成本质的联系。”儿童对游戏式的学习更加容易接受, 儿童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具体表现为心理及行为不稳 定,对事物的了解也还处于表面阶段,但是,他们最感 兴趣的还是游戏。
第9页/共64页
3.形象化
奥尔夫课程中需要不同的打击乐器来完成课堂教育,这 些乐器通常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节奏以及音乐要素,有时 还要利用身体动作发出声音来进行训练。这种教学方式 不需要引入概念、复杂逻辑以及复杂技巧等,也不需要 教具乐器,儿童能够轻易地驾驭,课堂学习非常形象化。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身体的接触是开发智力的初始阶段。
我们也需要加大培训的力度,缩小师资力量的缺口,并 且,要掌握学生的需求,不能造成实践与理论的脱节。
第35页/共64页
3.家长配合力度不够 特殊儿童的家长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不少家长因 为别人的言语或是其他压力,或对奥尔夫教学没有足够 的认识,导致家长配合力度不够,这也制约了奥尔夫音 乐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16页/共64页
视频《母鸡孵蛋》
第17页/共64页
3.“乐”与教学相结合 “乐”是器乐的代表,无论在任何的音乐教学过程中, 器乐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奥尔夫音乐教学 中也同样如此。奥尔夫教学学授课过程中所使用的乐器 一般可分为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和有固定音高的乐器, 也是奥尔夫教学法授课中必须用到的组成部分。奥尔夫 乐器像是幼儿们的玩具,授课过程就像是一场游戏,
视频《青蛙》
第19页/共64页
视频《手臂律动》
第20页/共64页
《走走、跑跑、停停》 活动目标:锻炼听觉的灵敏性。 活动准备:小鼓一面,三角铁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 率。) 2.教师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幼儿听鼓声走,在走的 过程中幼儿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 3.教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幼儿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 跑起来,这是幼儿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 4.在此基础上请幼儿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 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 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
从音乐的本身出发,利用人类的本能作用与音乐、语言、 动作相结合,便形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灵魂核心。 卡尔·奥尔夫说过:“走遍全世界的,不是我的教材,而 是我的观念”。
第2页/共64页
二、奥尔夫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末,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廖乃雄介
绍传入中国,传入我国以后,以廖乃雄、曹理、蔡觉民 等为代表的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对其教育思想进行 了学习与深化。
使身心有障碍的儿童有机会通过音乐活动来表达情感和开 发想象。由于奥尔夫音乐治疗富于自发性、创造性、人本 性和游戏性且可灵活釆用个体与团体相结合的治疗形式, 因此近年来被大量使用在各种特殊临床群体和不同障碍的 人群上,如留守儿童、焦虑症患者、孤独症儿童、智力障 碍儿童、听觉障碍者、视觉障碍者、智力障碍者等等。
第12页/共64页
奥尔夫课程在我国的应用
在本源思想看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内容主要从 歌、舞、乐三方面来说表现,主要表现于:
第13页/共64页
1.“歌”与教学相结合 “歌”代表着语言,人类是通过交流来产生思想和感情, 这个时候语言就成为了交流的媒介,同时它也代表着不 同的地域、民族和国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节奏练习 为核心基础,在节奏中加入语言元素,这样不仅增强了 幼儿的节奏感还通过这样的结合培养出他们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以及对音乐情感表达的感知能力。
通过这样多种多样的结合方式,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反应力 和创造力。
第14页/共64页
视频《我要亲亲你》
第15页/共64页
2.“舞”与教学相结合 “舞”是动作的代表,“舞”也是人类最原始性的表达 之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于动作则是通过民族 民间的舞蹈及形态表演与“声势”练习相结合。“声势” 训练就是人体在发出声音或声响时人体的姿势,表现形 式基本有跺脚、拍手、拍脚等。
3.家长配合力度不够
第33页/共64页
1.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推广存在局限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需要几十件奥尔夫乐器,加上配套的其他 乐器,一套乐器有上百件,并且,这些组件都有自己的特 点,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作用,对一般的学校来说属 于较大的开支。因此,这也使得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推广存 在一定的难度。
第34页/共64页
第4页/共64页
三、奥尔夫音乐的特点
原本性
综合性
开放性 创造性 实践性
第5页/共64页
视频《奥地利音乐幼儿园奥尔夫音乐课》
第6页/共64页
四、奥尔夫课程的特点
以人为本
游戏性
形象化
开放性
第7页/共64页
1.以人为本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感性的培养,它强调学生是教育的 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帮助学生 走近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 密切,能充分表达他们的情怀。
第10页/共64页
4.开放性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思想是非常开放的,它没有具体的 约束,也不按照规定进行教学,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 它通过音乐教学与儿童进行近距离的接触,特殊儿童 也可以更加容易地接ຫໍສະໝຸດ 教育过程,这也体现了开放性 的特点。
第11页/共64页
五、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 和老师共同创造。 2. 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目录
奥尔夫课程简介 奥尔夫课程在我国的应用
奥尔夫课程与特殊儿童 奥尔夫课程的影响与反思
第1页/共64页
奥尔夫课程简介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 20 世纪最著名、且具影响力的音乐 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诉诸感性,回归人 本”的理念为其基本教育原则。以创造性、原本性和实践 性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推崇的教育理念,
第22页/共64页
活动过程片段:学习交通工具时,教师可以请幼儿说出 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 ,如卡车(x x) 、摩托车(xx x)、公共汽车(xx xx),每一种交通工具 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 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强弱、音 色的变化(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 三声部的节奏合奏。
第23页/共64页
奥尔夫课程与特殊儿童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基于两个基本假设: 一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参与音乐; 二是治疗师所使用的音乐元素在本质上是音乐的基本要素。
这就意味着不论是有音乐能力的还是无音乐能力的儿童都 能够参与到奥尔夫音乐的活动中。
第24页/共6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福利事业投入了大量人 力、财力、物力,特殊儿童的物质生活有了提高,但因特 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和亲情缺失等诸多因素,其在成长过程 中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人格和心理品质障碍,因而对于特殊 儿童生理代偿、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等方面, 将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念。) 5.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 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 6.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 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
第21页/共64页
活动过程:在音乐活动《彩带舞》中,孩子们闭上眼睛, 老师发给每位孩子一件礼物(绸带),让孩子通过触觉来 猜是什么,然后逐个请每个孩子用动作表现绸带的用途和 可以怎样舞动,要求每个人都不同。接下来放一首非常舒 缓轻柔的慢板音乐,请孩子用绸带来表现音乐,然后是两 个人合作用绸带来表现,最后发展到集体的创作,成为一 个很丰满的作品。
第3页/共64页
起步阶段:1980—1989 年,我国开始传播与实践奥尔 夫音乐教学法; 发展中期:1990—1999 年,我国在应用实践奥尔夫音 乐教学法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发展高峰期:21 世纪之后,由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以其独特教学理念吸引着中国众多人的喜好。
1991 年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成立,原名中国音 协奥尔夫学会, 1993 年更改为现名,会长为李妲娜。
第31页/共64页
奥尔夫音乐在特殊教育中的治疗作用
1.通过声音
2.通过律动
给特殊儿童
提高特殊
快乐和美的
儿童的自我
体验 3.通过聆听 表达能力
提高特殊
儿童的
4.通过 感知能力 5.通过
乐器演奏
音乐假想游戏
提高特殊儿童 达到更好的
的理解能力
治疗效果
第32页/共64页
奥尔夫音乐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推广存在局限性 2.师资力量不足
临床治疗方式有唱儿歌、童遥,有节奏的朗诵字词、成语, 嗓音游戏等。
第29页/共64页
2.“动作造型”:声势、律动舞蹈和戏剧表演活动。 在奥尔夫音乐治疗活动中,动作造型包括声势、身体各部 位的动作,以及形体律动舞蹈、即兴动作等。声势是指通 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以身体为乐器,表达、发泄、联络人 类感情的原始直接的方式。
特鲁德·奥尔夫(Gertrude Orff)认为奥尔夫音乐治疗应 “给患者创造一个很好的音乐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他们 能表达自我的情感,拥有正常人的体验,并获得与他人一 起演奏音乐的机会”。
第27页/共64页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
"嗓音造型” “动作造型”
“声音造型”
第28页/共64页
1.“嗓音造型”: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 在奥尔夫音乐治疗念唱活动中,音调与歌词的准确性已退 居次要位置,而情感的表达被发展成为具有音乐特征的,作 为情绪的表露与交流的载体。而节奏朗诵是能够把自我情 感表达出来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通过声音节奏的训练, 激发特殊儿童本身具有的潜能,提升他们的反应、感知及 创造能力,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平衡发展。
通过幼儿们简单的操作来进行,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 让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来感受音乐本身,以自己实践 的过程来真正体会音乐的本质。对于人类来说,人声就 是任何器乐都无法取代的,也是属于我们的第一件乐器。 使用奥尔夫乐器也是为了使教学的过程中变得有趣,在 教学过程上增加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使得更有效的培养 幼儿的创造力及协调力。第18页/共64页
奥尔夫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音乐戏剧,这种被称之为 “整体的艺术”的观念,是受到音乐、舞蹈、戏剧、绘画 乃至诗歌等诸多艺术创作思想、风格、流派的影响而形成 的。
第30页/共64页
3.“声音造型”:乐器演奏活动。 奥尔夫乐器的演奏方式有敲、打、摇、拉、吹、弹等,音 乐治疗师不强调乐器演奏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强调的是参 与的过程。奥尔夫认为在参与乐器即兴演奏活动中,儿童 可以通过乐器与治疗师、其他成员及乐器进行交流。奥尔 夫音乐疗法所釆用的治疗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其引发患者 包括视觉、听觉、运动觉和触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和反应,
第36页/共64页
奥尔夫课程的影响与反思
其实,奥尔夫教学法的思想和中国古代乐教思 想中的寓教于乐乐者乐也的观念是相通的。那么我 们可以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的本土音乐教育 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本土性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于这部分儿童来说,正常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满足他 们的需要,而充满人本主义思想的奥尔夫音乐疗法认为每 个儿童都有能力在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并在感受与体 验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对于缺乏音乐素养的特殊儿 童而言,奥尔夫音乐治疗为其提供了一个无需音乐技能要 求的宽松自由环境。因此,奥尔夫音乐治疗是一项值得在 特殊儿童教育中推广的有效教育方法。
第25页/共64页
特殊儿童的分类
“孤家寡人” “孤陋寡闻” “残缺不全”
第26页/共64页
奥尔夫教育理念注重以过程为取向,而不是以结果为动机, 这个理念非常适用于患有身心障碍的儿童,在临床治疗上 通常采取律动、舞蹈、演奏乐器等活动形式。奥尔夫的治 疗模式也是多重感官的,它能在人的听觉、触觉、运动觉 和视觉上引起不同的刺激和反应。
2.师资力量不足 奥尔夫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即兴的特点,并且, 配套的乐器比较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才能胜 任教学工作,如果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以及专业的奥 尔夫教学培训,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特殊 儿童人口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虽然每年都有专业的培训 课程,但是师资不足一直都是特殊教师缺失的一个问题。
第8页/共64页
2.游戏性
“学习活动都是在‘做’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渐 完成本质的联系。”儿童对游戏式的学习更加容易接受, 儿童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具体表现为心理及行为不稳 定,对事物的了解也还处于表面阶段,但是,他们最感 兴趣的还是游戏。
第9页/共64页
3.形象化
奥尔夫课程中需要不同的打击乐器来完成课堂教育,这 些乐器通常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节奏以及音乐要素,有时 还要利用身体动作发出声音来进行训练。这种教学方式 不需要引入概念、复杂逻辑以及复杂技巧等,也不需要 教具乐器,儿童能够轻易地驾驭,课堂学习非常形象化。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身体的接触是开发智力的初始阶段。
我们也需要加大培训的力度,缩小师资力量的缺口,并 且,要掌握学生的需求,不能造成实践与理论的脱节。
第35页/共64页
3.家长配合力度不够 特殊儿童的家长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不少家长因 为别人的言语或是其他压力,或对奥尔夫教学没有足够 的认识,导致家长配合力度不够,这也制约了奥尔夫音 乐教育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