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外国刑法学要点归纳

外国刑法学要点归纳

外国刑法学要点归纳刑法与刑法理论刑法的概念与机能一、刑法的概念狭义:刑法典(系统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典)广义:普通刑法(即刑法典)特别刑法(刑法典以外的刑罚法规)保安处分法(刑法上用以补充或代替刑罚以维护公共利益的措施。

)二、刑法的机能(刑法的作用)(一)行为规制机能刑法将一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予刑罚处罚,表明该行为在法律上是无(非)价值的(评价规范)。

同时命令行为作出不实施这种犯罪行为的内心意思决定(决定规范)。

(二)法益保护机能所有的刑法规范都是为了保护某种法益而制定的,故刑法具有法益保护机能。

法益: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三)自由保障机能自由保障机能指刑法具有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发动、保障国民个人自由的机能。

刑法是“善良市民的大宪章”、“犯罪人的大宪章”和“受刑人的大宪章”第二节刑法理论一、学派之争旧派(刑事古典学派)前期旧派(18C中后期一一19C前半期)主要表现:用社会契约论,自然法理论,来否定封建刑法。

代表人物:贝卡利亚: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刑法学鼻祖。

1764年出版《论犯罪与刑罚》(近代刑法理论的奠基之作)主张:社会契约论;罪刑法定主义;客观主义;罪刑相适应;刑罚人道主义;一般预防主义。

首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证死刑的残酷性、不人道性与不必要性,明确提出废除死刑或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

费尔巴哈:德国,近代刑法学之父。

(创建刑法学体系)主要观点:法律与道德“二元分立”论;心理强制说(是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

)对于基本观点能够展开来回答:自由意志、行为主义、道义的责任、报应刑和一般预防。

犯罪原因:意志自由论(非决定论)旧派主张人的意志自由(非决定论),认为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

刑事责任实质:道义责任论(价值理念是因为犯了罪所以要惩罚要回复原秩序)旧派认为行为人承担责任是一种道义责任,是对自己基于意志自由而做出的行为选择所产生的后果的一种承担方式,是行为人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方式。

刑法学讲义

刑法学讲义
刑法学讲义
演讲人
202X-06-08
扉页
扉页
一.
第一章 刑法基 础知识
第一章 刑法基础 知识
刑法:犯罪人 的大宪章
刑法:犯罪人的大 宪章
001 刑罚的起源 002 刑法是道德伦理的最低要求 003 不受约束的刑罚权,比犯罪 更可怕
刑法的基本原 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
004 罪刑法定原则:对权力的严 格约束 005 空白罪状怎么填 006 罪刑相当原则:罪刑的标尺 007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 非多余的重复
刑罚的裁量与 消灭
刑罚的裁量与消灭
038 量刑 039 自首 040 累犯和缓刑 041 刑罚的消灭:减刑和假释
第四章 危害公 共安全罪
第四章 危害公共 安全罪
危险方法类犯 罪
危险方法类犯罪
042 危险方法类犯罪 043 投放危险物质罪 044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事故犯罪
事故犯罪
生命健康
060 故意杀人 061 自杀行为 062 协助自杀 063 故意伤害罪 064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性自由权
性自由权
065 强奸罪 066 性同意年龄 067 强奸罪的加重情节 068 职场中交易与强奸 069 猥亵与强奸
侵犯自由
侵犯自由
070 非法拘禁罪 071 绑架罪 072 拐卖妇女、儿童罪 073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婚姻家庭类
婚姻家庭类
074 婚姻自由 075 虐待和遗弃 076 家庭暴力 077 侵犯名誉和民主权的犯罪
第七章 侵犯财 产罪
第七章 侵犯财产 罪
强制占有型的 财产犯罪
强制占有型 的财产犯罪
06
083 索赔是 正当权利

卫生类公共基础知识:犯罪构成的分类-刑法

卫生类公共基础知识:犯罪构成的分类-刑法

卫生类公共基础知识:犯罪构成的分类-刑法整理法律知识-刑法之犯罪构成的分类,希望对您备考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有所帮助!为了更好地研究与学习犯罪构成,可以根据犯罪构成的不同性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标准,对犯罪构成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

1.基本的犯罪构成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符合刑法条文关于某种犯罪的完成形态规定的犯罪构成。

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都是以犯罪既遂为完成形态而规定的。

因此,在我国刑法学中所说的基本的犯罪构成,首先是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既遂犯的犯罪构成。

2.修正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标准,根据故意犯罪在行为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预备、中止、未遂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及在共同犯罪中具体共同犯罪人的不同情况下,对基本犯罪构成中个别要件的具体要求作相应的修改或者变更后形成的犯罪构成。

(二)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标准的犯罪构成与派生的犯罪构成。

1.标准的犯罪构成标准的犯罪构成,又称独立的犯罪构成,是指符合刑法分则条文对具有标准的社会危害程度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

《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的故意伤害罪,就是故意伤害罪的标准犯罪构成。

标准的犯罪构成是相对于派生的犯罪构成而言的,它是犯罪构成的基本形式。

2.派生的犯罪构成派生的犯罪构成,是指在标准犯罪构成的基础上,根据刑法分则条文在标准犯罪构成个别方面的特别规定而形成的犯罪构成。

派生的犯罪构成包括加重的犯罪构成和减轻的犯罪构成两种。

刑法学基础理论 免费在线阅读

刑法学基础理论 免费在线阅读
· 二是刑法的不完整性(并非涉及公民生活的各个 方面);
· 三是刑法的宽容性(即使出现了犯罪行为,但是 从维持社会的见地去看缺乏处罚的必要,就不能 处罚– 平野龙一)。
· 实现刑法谦抑性的途径:非罪化与非刑化
· 1. 非罪化
· 如果立法者认为原来规定的犯罪没有继续 存在的必要时,则把该犯罪从法律中剔除, 使其正当化或行政违法化。
· 狭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典,即刑 法典;
· 广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所有法律规 范;
· 最广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罚和保安处分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保安处分
保安处分是以特殊预防为目的,以人身危 险性为适用基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特定 人采用的,以矫正、感化、医疗等方法, 改善适用对象,预防犯罪的特殊措施。
· 有学者就认为,调适刑法诸目的和理念是刑法的 终极目的和理念。
· 思考: 刑法理念的和合? 报应与预防的和合?
(四)刑法的机能
· 一、刑法的机能 · 是指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或效果。 · 二、我国刑法中刑法的机能 · 陈兴良: · 刑法的机能:刑法应有的作用或功能,或者说刑
法的任务。 · 我国刑法第2条规定刑法的任务。 · 刑法的机能包括社会保护和人权保障机能
· 六、犯罪形态
· 七、刑罚的本质和种类 · (报应刑和目的刑) · (死刑与生刑,保安处分)
教学目的
· 拓宽知识面 · 培养思辨性 · 敏捷思维、锻炼口才 · 增加理论研究的深度与难度
专题一 刑法的基础理论
· 一、刑法的涵义、理念和机能
· (一)刑法的涵义 · 一般来说,刑法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因而刑法的制定和发动应该慎之又慎。 · 意大利刑法是1930年由墨索里尼签署公布,于

法学生必备知识点总结

法学生必备知识点总结

法学生必备知识点总结一、法学基础知识1. 法学的定义与特点法学是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学科,它对法律的形成、实施和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

其特点是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

2. 法学的分类法学可分为公法学和私法学两大门类,公法学主要研究国家、政府和公共机构的法律规范及其实施,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学则主要研究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民法、商法、劳动法等。

3. 法学研究的对象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规范、法律理论和法律制度,它对法律的形成、实施和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

4. 法学家与法学史法学家是熟悉法学的专业人士,法学史是对法学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5. 法律的概念和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用于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强制性规范体系。

6. 法律规范的分类法律规范可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这些规范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7. 法律权利与法律责任法律权利是法律对公民和法人的保护,法律责任是法律对公民和法人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8. 法学思维方法法学思维方法是研究法律的一种思维方式,包括逻辑思维、历史思维、法律思维等。

9. 法律文书的撰写法律文书是法律工作者工作的一种主要形式,包括法律文件、法律意见书、法律文书等。

二、法学理论知识1. 法的基本理论法的基本理论包括法的本质与作用、法的形成与变迁、法的实施与保障等。

2. 法的理论体系法的理论体系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劳动法学等。

3. 法的分类与特征法可分为国家法、国际法、宗教法等,其特征是具有统一性、强制性、普遍适用性等。

4. 法的功能与价值法的功能主要包括社会调控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等,其价值主要体现为法治化、公正性、效率性等。

5. 法的本源与正当性法的本源是指法律规范的来源,其正当性是指法律规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6. 法律解释与适用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规范的含义和适用范围进行解释,法律适用是指对具体案件进行法律规范的适用。

刑法学基础必学知识点

刑法学基础必学知识点

刑法学基础必学知识点以下是刑法学基础必学的知识点:1. 刑法的定义和性质:刑法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而制定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性质包括公法性、一般普遍性、惩罚性和法律强制力等。

2. 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概念: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员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的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过失,以及客观上的犯罪行为和法定刑。

3. 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如行为结果和行为方式等。

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员的主观故意或过失,如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等。

4. 犯罪过程与犯罪结果:犯罪过程是指犯罪人员从犯罪意图产生到犯罪行为完成的全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犯罪和结束犯罪等阶段。

犯罪结果是指犯罪行为造成的实际后果,如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和社会危害等。

5. 犯罪的刑事责任形式:刑事责任形式包括主体责任和从犯责任。

主体责任是指直接参与犯罪的人员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如主犯和共犯。

从犯责任是指未直接参与犯罪但协助、教唆或勾结他人犯罪的人员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如教唆犯和共同犯。

6. 刑法的刑种和刑罚:刑种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适用的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是指法院判处的主要刑罚,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

附加刑是指在主刑之外同时附加的刑罚,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等。

7. 免除刑事责任和减轻刑事责任:免除刑事责任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被认定犯罪人员不必承担刑事责任,如法定免责和非法定免责。

减轻刑事责任是指在判决刑罚时对犯罪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减轻,如情节轻微和自首等。

以上是刑法学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刑法规定,从而更好地理解刑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

5.5渔政-刑法学基础知识习题

5.5渔政-刑法学基础知识习题

第五节刑法学基础知识习题一、判断题(5题)1.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 √)2.罪责自负,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 ×)3.中国渔民在我国海域内进行非法捕捞,根据我国管辖的属人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 ×)4.我国刑法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 √)5.“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难以确定的,司法机关可以根据检验报告并结合专家意见等相关材料进行认定( √)。

二、单项选择題(5题)1.刑法的效力范围,不包括( C )。

A.刑法的空间效力B.刑法的时间效力C.刑罚的具体种类D.刑法的溯及力2.关于犯罪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不具有社会危害性B.可能产生刑事违法性C.应受道德谴责性D.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且触犯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3.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法中主刑的是( B )A.驱逐出境B.无期徒刑C.剥夺政治权利D.没收财产4.我国刑罚的适用对象是( A )。

A.犯罪人本人B.犯罪人的近亲属C.犯罪人的朋友D.犯罪人的上级领导5.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而采取的规则是( D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从轻原则D.从旧从轻原则三、多项选择题(5题)1.非法采捕珊瑚、砗磲或者其他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ABCD )。

A.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B非法获利二十万元以上的C造成海域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D.造成严重国际影响的2我国《刑法》的基木原则有( ACD )A.罪刑法定原则B.疑罪从无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3.我国的附加刑有( ABCD )A.罚金B.没收财产C.剥夺政治权利D.驱逐出境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 )。

法学基础知识

法学基础知识

法学基础知识1. 什么是法学基础知识?法学基础知识是指法学学科的基本理论、概念、原则和方法等基础内容。

它是法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法律实践的指导。

法学基础知识包括法学的学科性质、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体系、法律的效力、法律的解释和适用等内容。

2. 法学的学科性质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法律。

法学的学科性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性:法学研究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包括法律的各个分支和领域,如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等。

•实证性:法学是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对法律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解释,来揭示法律的规律和本质。

•规范性:法学不仅仅是对法律现象的客观研究,还包括对法律的规范性要求的探讨和评价。

•应用性:法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法律实践,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3.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3.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而规定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公正性的特征。

3.2 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宪法法律和非宪法法律:宪法法律是指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最高法律权威;非宪法法律是指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公法和私法:公法是调整国家与公民、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是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

•条文法和判例法:条文法是以法律文件中的具体条文为依据来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判例法是以法院的判决和裁定为依据来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

•国家法和国际法:国家法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国际法是指国家之间和国际组织之间的法律。

4. 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强制性:法律是国家的命令,具有强制力,必须被人们遵守。

•平等性: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平等适用的,不论贫富、地位、种族等因素。

•公正性:法律要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硕考研知识点基础大汇总

法硕考研知识点基础大汇总

法硕考研知识点基础大汇总一、法理学1.法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法的定义及法的特征3.法的分类及其特点4.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5.法的解释和法的适用6.法律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7.法律规范的结构和特点8.法律责任的概念及其实质9.公正正义的概念及其实现途径二、法律史1.法律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古代法律史在中国的发展及主要阶段3.古代法律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4.古代法律体系的特点及其影响5.近代法律史在中国的发展及主要阶段6.近代法律制度的建设和转型7.世界法律史的发展和国家法律制度的形成三、宪法学1.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宪法的概念和主要特征3.宪法的分类及其特点5.宪法的解释和适用6.宪法的修正和宪法的保卫7.宪法的权威和宪法的效力8.宪法的保障机制和宪法的实施四、行政法学1.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行政法的发展和演变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理论4.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和特征5.行政权力的性质和行使限制6.行政裁量权和裁量标准7.行政过程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保障8.行政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的处理五、刑法学1.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2.刑法的发展和演变3.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4.刑法的分类及其特点5.刑罚的种类和主要特点6.刑法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刑事故意7.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和客体8.刑事责任和刑事程序的保障六、民法学1.民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2.民法的发展和演变3.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4.民事权利的产生和行使5.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和效力6.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和构成要件7.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和客体8.民事权利的保护和民事程序的保障七、商法学1.商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商法的发展和演变3.商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4.商事主体的构成和权能5.商法法人和商业公司的概念及其特点6.商法权利的产生和行使7.商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效力8.商事法律关系的保护和商事争议的解决八、经济法学1.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2.经济法的发展和演变3.经济法概念和基本原则4.市场经济法律秩序和市场经济规则5.经济法主体的构成和经济自由的保护6.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和调整7.经济组织的构建和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8.经济法理念和经济法律责任的规制以上是法硕考研的基础知识点的大致概括,这些知识点包括了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分支学科的基本原理。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我国追诉期限的说法,错误的是A.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不再追诉B.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不再追诉C.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D.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二节中的追诉期限。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关于追诉期限的起算,我国《刑法》第89条第l款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C选项正确。

关于时效中断,《刑法》第89条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即只要犯罪分子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不论新罪的性质和刑罚轻重如何,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均归于无效,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新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知识模块:刑罚消灭制度2.《刑法》第386条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该条规定的法定刑属于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自由设定的法定刑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中的法定刑。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

刑法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刑法学:广义上,就是指以刑法的规范与实务为研究对象,研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及其适用中的问题的科学,就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法学的范畴。

狭义上,就是指以实体刑法规范为研究对象,对现行刑法进行解释,并阐述其哲学基础,研究其发展历史与立法根据,比较不同刑法的学科。

(刑法解释学、刑法哲学或理论刑法学、刑法史学、比较刑法学)2、刑法学的理论体系:就是指依据一定的知识原理、原则,将刑法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加以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统一的理论结构形式。

二、简答题1、刑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2、具体研究方法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名词解释1、刑法:(1)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与在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就是犯罪与应负刑事责任,并对犯罪人予以何种刑罚制裁的法律。

(内涵)(2)广义上,指所以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与,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等;狭义上,仅指刑法典与刑法修正案。

(含义)2、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3、刑法体系:(1)广义上,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

(2)狭义上,指刑法典的体系,即刑法典的组成与结构。

(3)我国刑法典的体系,编、章、节、条、款、项、段、但书4、刑法解释:(1)指对刑法规定含义的说明。

对象就是刑法规定,目的就是为了准确理解与适用刑法。

(概念)(2)文字具有多义性与发展性、法律具有抽象性、立法者的思维局限造成的法律缺陷、刑法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

为了使刑法规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需要对刑法法条进行规范化解释。

(必要性)(3)就是连接立法与司法的桥梁纽带,有助于正确把握刑法规定的含义精神,有利于刑法的统一实施,有助于克服刑法自身存在的缺陷促进其发展完善。

(重要性)5、刑法解释:(1)根据效力: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2)根据方法: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各解释的相关概念】二、简答题1、刑法的性质?(1)阶级性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为统治阶级的专政工具存在。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 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  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刑法)练习题(一)1.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2.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犯罪的直接客体3.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依据是()。

A.犯罪对象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一般客体D.犯罪的直接客体4.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5.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亡的结果。

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A.法律的认识错误B.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D.行为差误6.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守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7.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

甲负责望风,乙入室盗窃,丙负责接应转运销赃,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8.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

A.牵连犯B.吸收犯C.想象竞合犯D.异种数罪9.避险过当的()。

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0.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二年期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

A.没有故意犯罪B.遵守监规C.有重大立功表现D.接受劳动改造参考答案1.D 2.A 3.B 4.D 5.C 6.B 7.B 8.C 9.B 10.C(二)1.中国公民特别是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的中国公民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的构成()。

刑法学上册总论知识点总结

刑法学上册总论知识点总结

刑法学上册总论知识点总结一、刑法的概念1. 刑法的概念和含义刑法是一种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用于规范犯罪行为和对犯罪行为的刑罚进行规定。

刑法的任务是保护国家的政权、社会的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2. 刑法的特点和地位刑法具有强制性、独立性、专属性等特点,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是国家政权的法律保障,是国家管理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

二、刑法的任务和原则1. 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任务是保护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义,预防犯罪,惩罚犯罪,改造犯罪,保护社会安全。

2.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法无规定不罚原则、刑法适用原则等。

三、刑罚的理论基础1. 刑罚的概念刑罚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的惩处,是对犯罪行为进行的法律处罚。

2. 刑罚的作用和效果刑罚的作用和效果包括惩罚作用、预防作用、教育改造作用等。

3. 刑罚种类和改革刑罚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刑罚改革的方向是以改造为核心,兼顾惩罚和预防。

四、犯罪的构成要件1. 犯罪构成的基本标准犯罪构成的基本标准是客观方面的行为、结果和主观方面的故意、过失。

2. 犯罪构成的主要要素犯罪构成的主要要素包括客体、客观要件、主观要件、刑事责任能力要件等。

3. 犯罪的形式、主体和客体犯罪的形式包括普通犯罪和特殊犯罪,犯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犯罪的客体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公共利益等。

五、刑法责任1. 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被告人在犯罪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在被告人完全或部分丧失刑事责任能力时,应当依法进行鉴定和处理。

2. 刑法适用刑法适用包括适用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方面的适用和刑事责任能力方面的适用。

六、刑法的思想理论1. 刑法的思想基础刑法的思想基础包括自由主义思想、功利主义思想、人本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等。

2. 刑法的理论体系刑法的理论体系包括刑法的功能理论、基础理论和规范理论等。

七、刑法的国际化1. 刑法的国际化刑法的国际化表现为国际刑法的发展和国际刑事司法协作的加强等。

刑法基础知识100题

刑法基础知识100题

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构成犯罪的行为B:一切违法行为C: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触犯了刑律的行为答案: A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宪法B:民法C:行政法D:侵权法答案:A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有期徒刑B:管制C:剥夺政治权利D:拘役答案:C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程序法B:实体法C:特别法D:临时法答案:A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市公安局B:区治安联防队C:区公安分局D:李某答案:C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

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

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B:意外事件C:过失致人死亡D:不构成犯罪答案:A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答案: C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答案:A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

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

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

A:杀人中止B:杀人未遂C:杀人预备D:不构成犯罪答案:A试题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

A:一般主体B:国家工作人员C: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D:国家机关答案: C试题12: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重庆市考研法学硕士备考指南刑法学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重庆市考研法学硕士备考指南刑法学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重庆市考研法学硕士备考指南刑法学基础知识要点梳理文档名称:重庆市考研法学硕士备考指南-刑法学基础知识要点梳理一、刑法学基础知识要点梳理在准备考研法学硕士考试时,刑法学作为法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和知识要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重庆市考研法学硕士备考指南的刑法学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1. 刑法学基本概念1.1 刑法学的定义刑法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犯罪行为的构成、犯罪责任的划分以及刑事法律的适用等问题。

1.2 刑法学的历史发展刑法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刑法学逐渐形成了现代刑法学体系。

2. 刑法学的基本原理2.1 法律效力原则法律的执行需要具有法律效力,即法律对于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

2.2 适用刑法原则刑法的适用应当根据事实情况和法律规定来进行,并保证适用程序的公正、公平。

2.3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罪行和刑罚应当由法律规定,不得任意扩大或缩小。

3. 刑法学的基本分类3.1 普通刑法和特殊刑法普通刑法是适用于全体公民的刑法,特殊刑法是适用于特定人群或特定犯罪行为的刑法。

3.2 正则刑法和非正则刑法正则刑法是具有规范行为的归一性,非正则刑法是不能兼具规范行为的归一性。

4. 刑法学的相关学科4.1 刑责学刑责学是刑法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刑罚的种类、目的以及对犯罪分子的影响等问题。

4.2 刑诉学刑诉学是研究刑事诉讼制度的法学科目,主要研究公诉和辩护的程序、证据推定以及刑事判决等方面的问题。

4.3 犯罪学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和其成因的学科,通过对犯罪活动的研究,为刑法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二、重庆市考研法学硕士备考指南准备考研法学硕士考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合理安排学习和备考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训练。

以下是重庆市考研法学硕士备考指南的内容要点:1. 确定备考目标在备考之前,要明确自己的备考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备考计划。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计划。

刑法背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刑法背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刑法背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刑法概述刑法是一门法律学科,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处罚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刑法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规范,它是国家行使权力的一种具体表现。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罪责相适、罪疑罚不,罪刑相适应、以及法定刑与量刑原则等。

刑法的学习内容包括刑法学基础、一般部分、特别部分以及刑法适用等。

刑法学基础包括刑法的概念、性质、历史渊源以及刑法的体系结构等。

一般部分包括犯罪、刑罚、犯罪责任以及共犯等。

特别部分包括侵权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和民主权利犯罪、侵犯财产犯罪以及危害国民经济利益犯罪等。

二、一般部分1. 犯罪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刑法规定的行为,危害社会利益,需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

犯罪行为包括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两个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的对象、主体、客观要件以及犯罪的数罪问题。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的故意、过失问题。

2. 刑罚刑罚是国家依法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惩罚行为。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是指法庭依法所判给于犯罪分子的刑罚。

附加刑是指法庭在判决犯罪分子主刑的同时,依法所加处的其他刑罚。

3. 犯罪责任犯罪责任是指犯罪分子应当承担其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法律后果。

犯罪责任是刑事法律责任的一种,其性质是由于犯罪人故意或过失所导致的刑事法律后果。

4. 共犯共犯是指在犯罪行为中,有两人以上共同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

共犯行为包括实施共犯行为、参与共犯行为、主犯和从犯的划分以及犯罪共同体等。

三、特别部分1. 侵权犯罪侵权犯罪是指犯罪人在生产经营、贸易往来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以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手段,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

侵权犯罪包括侵害公民人身权和民主权利犯罪以及侵犯财产犯罪。

2.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是指犯罪分子以暴力、破坏或者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手段,损害国家政权稳定、国家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国家军事设施和军事力量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和情报工作等犯罪行为。

2024法考讲义

2024法考讲义

2024法考讲义一、法理学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是法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本部分将重点讲解法理学的概念、性质、研究对象、基本范畴以及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同时,将结合案例分析,帮助考生理解法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宪法学宪法学是以宪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探讨宪法的产生、发展、运作及其意义。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宪法的原则、制度、权利义务以及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同时,将关注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提高考生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

三、行政法学行政法学主要研究行政法律规范、原则以及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行政法的概念、性质、功能以及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

同时,将结合实际案例,帮助考生理解行政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刑法学刑法学是研究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一门学科。

本部分将重点讲解刑法的概念、性质、基本原则以及犯罪构成要件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将结合案例分析,使考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刑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考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五、民法学民法学是研究民事法律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物权、债权、人格权等方面的内容。

本部分将重点讲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以及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使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将结合案例分析,使考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民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六、商法学商法学是研究商事法律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方面的内容。

本部分将重点讲解商法的基本原则、商事组织的法律形式以及商事交易的规则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将结合案例分析,使考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商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刑法总论知识点整理

刑法总论知识点整理

刑法总论知识点整理刑法总论是刑法的基础和核心,它规定了刑法的基本原则、法律关系和法律制度。

下面是对刑法总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1.刑法总论的概念和目的-刑法总论是研究罪和刑的一般理论,是刑法学的基础。

-刑法总论的目的是论述罪刑法律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范,为刑法的具体规定提供理论基础。

2.刑法学的定义和特征-刑法学是研究罪和刑的法学科目,主要包括刑法总论和刑法特论。

-刑法学的特征是科学性、实践性和正义性。

3.犯罪的定义和特征-犯罪是指危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具备法律规定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犯罪的特征是社会危害性、非法性和有罪性。

4.刑罚的定义和特征-刑罚是国家为了惩罚犯罪行为而对犯罪分子实施的法律制裁。

-刑罚的特征是国家权力的行使、有罪的个别化反应和双重性(包括矛盾性和积极性)。

二、刑法总论的基本原则1.法定原则-法定原则是刑法中的最基本的原则,包括犯罪与刑罚的法定原则和犯罪与刑罚的合法性原则。

-犯罪与刑罚的法定原则要求犯罪与刑罚必须有法律规定,禁止非法犯罪行为和非法刑罚。

-犯罪与刑罚的合法性原则要求犯罪与刑罚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禁止违法犯罪行为和违法刑罚。

2.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规定了犯罪与刑罚必须有法律规定和法律特定。

-罪刑法定原则的要素包括罪名、刑罚和法定刑三个方面。

3.禁止反复追究原则-禁止反复追究原则规定了犯罪人在同一犯罪行为上不能被重复追究责任。

-禁止反复追究原则确保了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和刑罚的公正公平性。

4.犯罪人的基本权利原则-犯罪人的基本权利原则规定了犯罪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权利,包括人格尊严权、自由权、隐私权等。

-犯罪人的基本权利原则保障了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和刑事诉讼的公正公平性。

三、犯罪的构成和责任1.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两个方面,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的犯罪意图。

2.犯罪的责任-犯罪的责任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个方面。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的概念和种类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的概念和种类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的概念和种类(总分:8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18.00)1.下列刑种中,属于限制自由刑的是( )。

A.拘役B.拘留C.管制√D.监视居住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由刑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是指以剥夺或者限制人身自由为内容的刑罚,因此,又分为剥夺自由刑和限制自由刑,剥夺自由刑有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执行;限制自由刑主要有管制。

拘留有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两种,但不属于刑罚;监视居住是刑事强制措施,也不是刑罚。

2.某甲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1年,服刑2年时,因有重大立功表现,被减为有期徒刑8年。

甲还需关押( )。

A.4年B.5年√C.6年D.7年这是一道综合考查题。

(1)《刑法》第47条规定,判决开始执行时,某甲应服刑9年(=10-1);(2)服刑2年后,某甲的刑期还剩7年(=9-2);(3)减刑为8年有期徒刑,即减刑2年(=10-8);(4)某甲还需要关押5年(=7-2)。

3.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是( )。

A.6个月以上20年以下B.15个月以上15年以下C.6个月以上15年以下√D.15日以上20年以下4.犯罪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 )。

A.死刑立即执行√B.死刑缓期两年执行C.无期徒刑D.有期徒刑15年这是一道很具迷惑性的试题,请考生注意认真审题。

注意《刑法》第49条的表述是“审判时怀孕的妇女”,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审判时”不同于“犯罪时”,犯罪时怀孕的妇女是否适用死刑,应当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例如,某乙与其婆婆长期不合,1998年1月用砒霜毒死其婆婆,当时已有3个月身孕,后产下一子。

1998年10月,其罪行败露,被依法逮捕,对某乙可否适用死刑?可以!如果在其尚未分娩前罪行就已败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则不得对其适用死刑。

(2)对“审判时”应当作广义的理解,既包括审判期间,也包括审判前被羁押期间。

刑法

刑法

(三)刑法的效力
1、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1)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 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第六条第一款
(2)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 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 适用本法。
第六条第二款
(3)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 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就认 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第六条第三款
完全不负刑事 责任年龄阶段
(2)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 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 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 责任年龄阶段
(3)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完全负刑事 责任年龄阶段
案例分析
被告人丁某,女,15周岁。丁某一日骑自行车回家,
案例分析
案例一:甲去偷东西,走到半路,突然肚子疼,就回家了。 甲的行为是什么犯罪形态?(犯罪预备) 案例二:王强看到一女同志手中有个皮包,那个棒子在女 人身后喊:“把包留下”。女人一回头,他一看是 自己初中同学,转身就跑了。 王强的行为属于什么形态?(犯罪中止) 案例三:某仓库保管员因对工资不满,打算放火烧掉仓库, 以泄愤恨。刚把火点燃后,看到有人正向仓库走 来,他感到即将被人发现,事已难成,弄不好要 坐牢,便把火熄灭了。 问:保管员的行为,是属于犯罪的何种停止形态?
案例分析:
被告人,张某,男,23岁,农民。某日得知邻居家只留下一个女 儿(16岁)在家守屋,于是,产生歹念。当晚11时左右,张某翻窗潜 入邻居家,企图强奸该女。当张某悄悄朝被害人床边摸去时,不料踢 响了放在地上的脸盆,将被害人惊醒,被害人立即拉亮灯并喝问“谁” 张某见被发现,即转身跳窗逃走。 问: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的什么停止形态,应如何处罚? (犯罪预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1)一、填空题 1. 按照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2. 按照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犯罪客体可以分为单一客体和复杂客体。

3. 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4. 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5. 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形式责任相适应。

6. 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7.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 8.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9.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0. 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11.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12.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13. 避险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处罚。

14.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15. 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犯罪的动机、犯罪的手段、犯罪的时间、地点、犯罪侵害的对象、分子的一贯表现、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犯罪后的态度等。

16. 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17. 对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18.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19. 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20. 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21. 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1年以上 5年以下。

22. 对行为人所犯数罪除判处主刑,还判处有附加刑的,采取并科原则。

23.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如果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4.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如果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 15年以上 20年以下有期徒刑。

25. 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6.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7. 对于结果加重犯,应当按照刑法分则条款所规定的加重法定刑犯罪处罚。

28. 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29. 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30. 对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31.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2.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3.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34. 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 2年执行。

35.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36.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37. 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38.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_罚金__,并对直接负责的_主管人员和__其他直接责任人员_判处刑罚。

39.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特别防卫权,亦称无限防卫权。

40.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41.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5年不再追诉。

42. 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 15年,不再追诉。

43.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 20年,不再追诉。

如果 20年之后必须追诉的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44. 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伤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45. 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违反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46.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7. 非刑罚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责令具结悔过训诫、赔礼道谦、赔偿损失,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等。

48. 犯罪的时候_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49. 犯罪概念是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

50. 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51.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52. 犯罪客体就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53. 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54. 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

55. 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

56.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57. 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58. 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59. 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60. 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61. 犯罪分子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62. 犯罪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

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社会危害性及其____程度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63.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4. 复杂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客体包括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

65. 犯罪客观方面就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66. 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67. 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很多,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

其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必备条件。

68. 犯罪集团是指三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69. 犯罪既遂有4种不同的类型: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举动犯。

70.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71.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72.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73. 犯罪主观方面就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它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等几种因素。

74. 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来源于一个方面,即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义务和由行为人先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

75. 根据保护原则,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76. 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我国刑法规定该罪的最高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77. 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78. 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79. 根据普通管辖权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

80. 根据属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凡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81. 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82. 根据属地原则,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即受我国刑法管辖。

83. 根据属人原则,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84.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人所犯数罪中有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并罚时采取吸收原则。

85. 根据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从旧兼从轻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7年10月1日刑法施行前的这段时间内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刑法不认为犯罪的或者处罚较轻的,适用刑法。

在刑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86.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以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两种基本类型。

87.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仅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中不存在停止形态。

88. 故意挑逗他人对自己加以侵袭,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对他人加以危害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称为防卫挑拨。

构成犯罪的,以故意犯罪论处。

89. 管制的期限为 3个月以上 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最高不能超过 3年。

90.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 2日。

91. 缓刑考验期满,如果没有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