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大批企业开始迅速的崛起,并快速的进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开始在现实情况下,显著的进行了增强。

目前,中国已经是国际第二大经济体,毫无疑问,这一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我国企业的发展速度。

而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跨国并购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跨国并购,能够直接的帮助我国企业,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资源整合,完成产业升级。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已经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大趋势。

从其实际的发展历程来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其往往是由一家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的证券,对国外另一家企业或者多家企业的资产或股票进行购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对这一企业的全部资产(或某项资产)的所有权。

按照我的理解,对于那些寻求扩张的中国企业来说,其往往会面临着内部扩张的选择,内部扩张在实际情况下,往往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而通过跨国并购,则可以迅速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1990年左右,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在参与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往往占有着较大的比重,在这种具体的情况下,政府也就直接的变成了进行具体决策的主体,而参与到跨国并购中的企业则不能更好的自主决策,这也就直接的反映出了一点问题,那就是,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如果在实际情况下对其进行了介入,就势必会直接的导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存在着一定的非经济性。

此外,由于政府的角色定位,能够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起到核心作用,因此,按照我的理解,企业往往并不能够较好的具备运作主导权,而政府的强制行为,也会使得并购双方,基本都很难在实际情况下达成共识,因此,在后续的整合经营过程中,出现矛盾摩擦是十分常见的事。

到了2008年之后,政府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干涉程度降低,但是,中国企业往往会在相关的发展过程中,直接的陷入到规模经济与多元投资的误区当
中,从而为了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的进行盲目扩张,最终,导致相关的定位不明确,犯下战略决策上的失误。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特征
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来说,首先,是具备实效性。

对于中国企业自身来说,在相关领导者的指引下,基本能够通过对企业自身拥有的各种要素资源进行的调整、组合,从而间接的提高企业自身的运行效率,同时,还基本能够在实际情况下,对社会资源进行实现,从而在不同企业,进行优化组合,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最终目的,这也使其在并购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实效性。

其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具备着发展快的特点。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以发达国家企业作为目标的跨国并购出现明显增幅,与开展对外投资初期相比,目前中国投资对外结构已经得到了初步的优化和升级。

另外,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产业氛围较为成熟,政治环境较为稳定,因此,中国企业开始越来越多的在发达国家地区开展并购项目。

再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具备资源性。

具体的说,目前,中国资源类海外收购占整体跨国并购的主要地位。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了对于能源和资源的持续需求,这也就使得现实中出现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资源的情况。

据统计,从2007年到2014年,三季度,资源类的并购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约60%,特
别是2012年,中海油宣布了以151亿美元对价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这也是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成功完成的最大海外收购。

最后,对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而言,必须要提到跨国并购股权的相关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着控股权的特点。

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控股权,一直受到外界高度关注。

之所以会如此,我认为,主要就是因为,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对资本力量进行引进、利用的同时,往往无法与资本投资方在企业战略等领域达成共识,再者,一旦企业的创始人与投资方之间存在着分歧,那么股权的大小、股权的归属问题,也就促使争议进一步拉大。

以上所述,基本就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特征。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分析
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

从一组相关的数据来看,
在跨国并购交易中,海外并购的交易激增。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呈现了强势增长,并购市场共完成169起跨国并购交易,具体披露金额的152起案例,并购金额达到了1235.78亿美元。

从跨国并购的行业分布看,基本上是以能源及矿产为主导。

其中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相关企业共发生175起并购交易,涉及金额299.22亿美元.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会持续的向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以制造业、能源、房地产为主导的跨国并购格局,会持续的存在。

从下图来看,2014年,在整体的并购浪潮中,制造业、能源、房地产占据了主要的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情况具备着持续的基础。

2014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案例数量行业分布
其次,在对前文问题进行了研究之后,我得出结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一定的问题,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其中最明显的改善,将是政府政策方面的完善。

从现实情况来看,前文已经提到过,在参与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往往占有着较大的比重,在这种具体的情况下,政府也就直接的变成了进行具体决策的主体,而参与到跨国并购中的企业,则不能更好的自主决策,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势必会在其中发挥其宏观的调控作用,之后,通过对产权交易机制的完善,让企业真正的在实际情况下,转变为市场行为的主体。

此外,政府还会进一步的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从而在管制方面,适当的进行放松,接着,进一步的提高整合效率。

再次,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基本会运用合理的战略,避免盲目扩张的情况,保持并购地点的全面性。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在各洲的资金分布表
并购地区并购金融比例
亚洲85%
北美洲13%
欧洲2%
从上表我们能够看出,目前,中国企业在亚洲并购的金融比例较高,但是在欧洲,则存在着缺失的情况,因此,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必须要要时刻的对全局进行考虑,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核心战略决策的主要出发点。

此外,对于企业而言,其还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如今极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在所有领域中,都能够得到领先的地位,因此,我认为,中国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基本会将主要的资源,完全的集中在关键的主营业务方面,集中力量,夺取具有“成长潜力市场”的领先地位。

而在对欧洲地区企业进行并购时,我认为,中国企业需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拿捏好具体的程度,如果不能够在在一个领域内,做到第一或第二的位置,或者没有把握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够轻易的去其他领域内进行发展,毫无疑问,很多盲目追求扩张的企业,都出现了失败的情况。

另外,企业还必须要具备理性的并购动机,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将会成为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趋势。

最后,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进行技术、资源方面的整合是其重
要的发展趋势。

对于企业而言,在进行了跨国并购后,无疑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整合。

换句话说,只有真正的做好了跨国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企业的并购。

在管理制度方面,中国企业也势必会吸纳国外的先进技术、理念,更加充分的对我国企业进行“充实”,使我国企业能够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1]斯蒂格勒著.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三联书店,1989:99.
[2]张秋生、王东著.企业兼并与收购[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56
[3]陈维政.资产重组[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53.
[4]田晶.MBo实战操作经典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5.
[5]崔毅、邵希娟.现代财务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35.
[6]陆政飞.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75.
[7]于春晖、刘祥生.企业并购理论与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89.
[8]于春晖、刘祥生.企业并购理论与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90.
[9]罗肇鸿.跨国并购:特点、影响和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0
[10]唐续兵.中国企业并购规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37.
[11]任娟.企业并购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4,10:12.
[12]Beek,u.Thereinventionof Polities.Rethinking mod emityinth enewsoe ial order.Cambridge:PolityPress.1997:201.
[13]Adams,J.skLondon[M].UCLPress,1995.
[14]刘青.企业并购中的整合问题[J].经济论坛,2004,7.
[15]刘嘉伟.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J].江苏商论,2004,9.
[16]李冰.试论企业在并购中的风险及其管理[J].企业活力,2004,7:9.
[17]Bemstein,PL.Againstthegods.There markablesto ofrisk.NewYork:Wiley.1 996:98.
[18]董富华.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定位及制度创新[J].学术交流,2003,9.
[19]佟福全.第五次浪潮一企业并购与产权重组启示录[M].北京:中国民航出
版社,1999.
[20]朱宝宪.公司并购与重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7.
[21]姚海鑫.并购视角下的人企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2]石建勋,郝风霞.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理论、案例与操作实务[M]北京:清
华人学出版社,2012.
[23]李涤非,颇蓉,罗新宇.企业并购实务[M]上海:上海交通人学出版社,2009.
[24]胡海峰.公司并购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人学出版社,2010.
[25]李荣融.并购重组—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 04
[26]郭晓莉.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的现状及其改革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9 .
[27]王巍浅.谈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理[J].财政监督,2013.
[28]陈寿文.企业并购失败原因及管理整合[J].实务探讨,2009.
[29]张国才.略论我国企业的兼并重组[J].现代商业,2010,.
[30]叶雨青.企业并购与重组的风险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