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中考新增诗歌的诗歌鉴赏(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新增诗歌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8题。

芙蓉楼①送辛渐
王昌龄②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②王昌龄:盛唐诗人,写作本诗时被贬为江宁县丞。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1答案: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答案: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3、结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

“冰心”和“玉壶”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寓意?
3答:冷而洁,有冷于名利而洁身自好之意。

4、请你说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答:作者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没有追求功名富贵的欲念,坚持玉洁冰清操守的情怀。

5、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5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的志向。

6、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2分)
首句中点明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季节是在。

6.(2分)寒雨连江(或“寒雨”);“秋季”或“冬季”或“秋冬季”(每空1分)
7、请说说第二句中“孤”字好在何处?(2分)
7.(2分)“孤”字既点出了眼前所见之景(1分),也融入了作者当时孤独的心境(1分,或融情于景,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学生如果将本题答成“以楚山孤立来衬托内心的孤独”即可得满分)。

8、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2分)
8.(2分)最有可能问的是:“何事被贬,是不是做错什么或犯什么罪了。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习题。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yì):湿润,沾湿。

(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写出、春天景象。

1.小雨淅沥柳色青青
2、“劝君更尽一杯酒”,酒中带有之情,更带有之意。

2.惜别祝福
3、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地点是,景物是和,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3.春天渭城朝雨青青柳色
4、诗中作者用一个“”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4.柳
5、我们学过不少送别诗,除这首外,请再写出两首连续的两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送元二使安西》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7、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4分)
7、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

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8、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4分)
8.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的细心体察,包含一路珍重的殷殷祝福。

点拨:劝君更尽一杯酒表明离别的时刻不可避免地来到了,体现出的是对友人的不舍。

(答出惜别之情和祝福之意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习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
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分)1.身上衣裳口中食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2.C(2分)A(1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3分)
3.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1分),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2分)。

(如果只答到“表现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1分)
4、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3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5、“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
5.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为下文一段
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对统治者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的揭露与抨击(1分)。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7.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
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人苦)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
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8、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8、(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9、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9、(B选项白居易是唐朝的;C选项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
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
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
洁,富有表现力。

10、“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11、“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12、宫市的霸道不公
13、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习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全诗采用了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1分)①夸张
2、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的精神。

②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3、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4、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5、“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6、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7、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7、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

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8、略 9、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0、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习题。

(6分)
【甲】《渔家做》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典故,表达了;
【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2)【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

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10.(1)窦宪勒石燕然(1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1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1分)。

(2)答案要点:结合词句内容1分,分析2分。

甲词分析须立足于“委婉曲折”,乙诗分析须立足于“豪迈奔放”。

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1分),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 (1分),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1分)。

(“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

)
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1分),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
誓死报国之志(1分),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1分)。

(“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
11、阅读下面着两首诗,回答习题(6分)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首联叙写了两件大事:一是作者文天祥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如今作者文天祥兵败被俘。

B.甲诗颈联巧借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国家形势的危急和自己境况的艰辛。

C.乙诗“半卷”两句先以“半卷红旗”写趁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

D.乙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甲】【乙】诗结尾句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11.(1) A “二是如今作者文天祥兵败被俘”不对,二是在国家危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2)【甲】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爱国情怀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2分,意思对即可)
【乙】表达诗人高昂的士气、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和爱国热情。

(2分,意思对即可)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习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 。

诗人杜牧和 ________合称“小李杜。

(3分)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
答: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
4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
了之情。

(2分)4.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5、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分)
5.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6、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7、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8、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10、诗歌鉴赏。

(4分)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2分)
10.(1)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1分)。

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1分)。

(共2分)
(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清?(2分)
(2)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1分)。

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1分)。

(共2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习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4)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

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5)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

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6)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

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

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

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7)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

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8)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

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9)选择有误的一个是(C)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10)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11)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1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13)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七)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的竹子。

(2)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

诗人在赞美竹的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2分)
(3)本诗第一句用一个______字充分表现了竹子的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的生命力______;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_______,进一步表现了竹子____________的精神。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5)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1)写的是生长在高山破岩中的竹子。

(2)坚韧,执著(3)咬坚韧顽强磨难很多坚定顽强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6)用拟人手法,很形象。

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