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苏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第1篇
《灰椋鸟》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歌名叫《一个真实的故事》哪位同学来通过网页你所查阅到的资料,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故事中的主人公?
——指名简要介绍作者徐秀娟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灰椋鸟》(齐读)
3、课文同学们课前都读了好多遍了,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最想告诉我们什么吗?
引出: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齐读)
对于“鸟是人类的朋友”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指明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网页相关资料)
4、《灰椋鸟》这篇课文,作者没有描述鸟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培植的人工林场成了鸟的乐园,描写了灰椋鸟群鸟归林、闹林时壮观,美丽,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二、出示图片,认识灰椋鸟
(多媒体:出示灰椋鸟的图片,快速浏览简介)
1、看,这就是灰椋鸟。
它的嘴——尖尖的,它的背——灰灰的,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2、就是这样不起眼的灰椋鸟,在作者徐秀娟的笔下却是那么富有灵性,尤其是群鸟归林时和归林后的描写。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4、5两个自然段,用心感
受一下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
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你会想到哪一个词?
四、学习第4自然段——群鸟归林。
1、群鸟归林,美丽、壮观、喧闹,而又热烈。
从大家描述的这些词语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轻轻地走进那片树林,走进灰椋鸟的世界。
(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
读: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划:划你喜欢的描写鸟的词语或句子。
思: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词语或句子的理由。
)
2、要求: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静静地看、静静地听,静静地欣赏,如果有哪个词语和句子打动你了,就用横线划出来,然后再静静地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和句子。
(多媒体:播放轻音乐)
3、谁愿意说一说。
△交流。
■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说喜欢的原因.
1“投入”,换“飞入”好不好?为什么?
2、“排空而至”,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脑海里想一想。
老师这里找到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录像,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不是你刚才脑海中的画面?(欣赏视频)
3、这段话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情景?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引读这段话: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的叫声就是前进的号角。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可真是井然有序啊。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
——不仅井然有序,而且数量众多。
△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不仅井然有序,数量众多,还气势宏大,规模壮观!
4、谁来读出着壮观的场面?(指名读)
读出壮观了,一个人的力量还有些单薄,大家一起读读气势就更宏大了。
(齐读)
△你还喜欢哪些句子?
■2、“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
1、为什么你喜欢这一句,这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说友好,欢快,自由等)
一想象:
2、作者在倾听鸟儿鸣叫的时候,展开了美好的想象,把灰椋鸟儿想象成懂感情、会说话的人了。
想一想,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灰椋鸟,你又会向同伴倾诉些什么呢?
指名说——
3、诉说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就是见闻,再说说你的收获吧。
二读:
4这一些些倾诉那一声声呼唤后到的鸟听懂了吗?哪个词语告诉了我们?
“应和”是什么意思呢?
指导读——
这一问一答,一呼一应,一唱一和,多么欢快的一幕啊!你能把这欢快的一幕读出来吗?
指导读——这一字一句也饱含着作者对灰椋鸟深深的喜爱之情啊!
再读一读,把作者对鸟儿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
五、学习第5自然段——百鸟闹林。
1、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是意犹未尽。
不知不觉,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的刺槐林和竹林俨然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2、师:“俱乐部”是什么地方?
师:对呀!俱乐部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是放松心情、自由快乐的地方。
请同学们拿起心中的摄像机,走进林间,趁着天还没黑,到俱乐部去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
注意:一要仔细看,二要用心听。
看看你抓拍到了哪些精彩画面,录下了怎样喧闹的声音。
准备好了吗?那就出发吧!——师配乐朗读。
3、交流
△时间虽然很短,你拍到哪些动人的画面?
(1)、生描述自己拍到的画面。
出示句子——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作者开始说灰椋鸟灰灰的背,尖尖的嘴,简直就像童话中的‘灰姑娘’现在却说她像盛装的少女,仅仅是因为晚霞的映照吗?(作者喜欢上了鸟)
一切景语皆情语。
美丽的景象融入了作者炽热的感情。
作者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些鸟。
那舞动的不仅仅是灰椋鸟,还是作者那颗被陶醉的心啊!我们大家分明也被感染了,谁能把这份美好和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指名读。
(2)、“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当其他同学把目光注视到灰椋鸟身上时,为什么你会与众不同的把目光注视到这句话上呢?)
多美的一幅夕阳晚景啊,这么美好的家园,难怪灰椋鸟要急于投
入刺槐林,回到它们的乐园呢。
△(3)、你又录下了怎样喧闹的声音?
用心读一读,再用心听一听,你从这叫声里感受到了什么?(欢快,友好,自由自在、幸福)
听!(播放声音)
多么喧闹、热烈场面呀!
指导读——
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其乐融融。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一份快乐和美好表现出来。
指导读——
飞瀑落入深涧,声嚣如雷;惊涛拍打岸滩,石破天惊。
这恢宏而磅礴的气势,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小结:
多美多热闹啊!这哪里是树林,这分明就是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哪里是刺槐林和竹林,这分明是灰椋鸟的乐园!目睹了这壮观美丽喧闹热烈的场面,作者更加深深爱上了这些鸟儿。
难怪作者要说——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六、感知作者写作特点
1、是啊,“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作者围绕这一主题,写了群鸟归林、百鸟闹林这两个壮观、美丽、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表达了自己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
你们有没有想过,她为什么能够把这两个场面写得如此的形象生动,那一幅幅壮观、美丽、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就好象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一般,她有没有采用一些巧妙的写作手法呢?
(拟人,比喻的运用)
2、其实除了作者恰当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外,还有一点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徐秀娟在写这篇文章时,是用自己的心写的,只有用心写出来的文章才让人觉得情真意切,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徐秀
娟岂止是把鸟儿当成是她的朋友啊,在她的心目中,鸟儿甚至比她的生命还要宝贵。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网站上去读读她写的爱鸟日记,去读读徐秀娟的故事。
七、总结全文,抒发情感,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打开鸟网,自由浏览网页,看看你又结识了哪种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浏览,交流。
2、正因为有了这千姿百态的鸟儿作伴,我们人类才不再孤单,这大自然才更加丰富多彩。
你也许曾经喂过它一粒米,可能你为它搭过一个巢,或者你放飞过一个希望,更可能它给你带来无限欢乐。
学了这篇课文,听了有关作者的故事,看着这些画面,我想你们一定感慨万分,有许多话想说,对自己,对作者,或者对他人,请你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最真切的想法写在留言板上
——学生留言,交流。
结束语: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我们要爱护鸟,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整个世界更美好。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入网站,了解更多关于灰椋鸟,以及其他鸟类的知识。
也可以点击浏览相关写鸟的文章。
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护鸟儿吧!
第2篇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
数的意义。
知识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一、复习导入。
谈话:今天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月饼,现在我要分给4位同学,你觉得怎么分才公平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均分)
导入课题: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深入认识分数,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么分大家才公平?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1)教学单位“1”的含义。
(出示第52页例1的图。
)谈话:先来看这四幅图,你能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写出分数后,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
相机指出:一块饼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可以称之为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最后一幅图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
提问:想一想,在这几幅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
‚这几个分数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关注平均分的对象,感受平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特别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接着以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面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
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助深化理解。
)(2)概括分数的意义,揭示分数单位的含义。
提问:从这几个例子来看,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板书:分数的意义)追问:这里的若干份在一个分数里表示什么?一份或几份在一个分数里表示什么?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平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
过渡:我们知道,在整数和小数里都有计数单位,分数里也有相应的单位,这个单位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板书:分数单位)
提问:那这四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2)练习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同学们说得很棒,可是光说不练怎么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练习纸,这里把6个三角形看做一个整体,分一分,涂一涂找到喜欢的分数。
(学生自己操作,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他们找到的分数,你能和大家介绍下吗?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谈话: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喜欢的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我也涂了其中的4个,想一想,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呢?(板书:6432)
64,说说你的理由。
还有不同答案吗? 32,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同样涂四个三角形,还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都把6个三角形看做单位“1”,为什么找到的分数不一样呢?(是的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有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三、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相信这些都难不倒你,谁能快速的说一说。
练习八
2、直线上的点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在直线上同长用0—1之间的线段表示单位1,页可以用1—2、2—3之间的线段表示单位1.小眼睛仔细看,这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那这里可以填多少呢?你觉得还可以填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下面的请你试着填一填。
3、你会涂色表示2|3吗?打开书本,自己试试看。
师:同学们同样是2|3,为什么涂色的桃子个数不一样呢?
小结:一个圈里不管都多少个桃子,都是把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就是2|3.
4、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分数的意义,那么下面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给大家点提示:
同桌相互说一说。
你会说哪一个,谁来说说看。
出示3:一节课的时间是 32小时。
32小时的意义是什么?刚我们已经说过这个分数的单位“1”了。
(四)巩固游戏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我准备了15块崭新的橡皮,准备送给你们,想要吗?。
我先说要求:等会请同学上来,按照我所说的分数来拿,如果拿对了,橡皮就送你,如果错了,橡皮只能留下,听明白了吗,谁愿意来试试?
要求1:我先请他,他举手发言最为积极。
听清楚:请你拿出这15块橡皮橡皮的 51;(停顿一会)开始
(1)他还没拿,可能是紧张了,我们一起来帮帮他,要拿出15块橡皮的 51,应该把什么看做单位“1”?应该把什么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你能在展台上分一份吗,平均分成5份,你来说,要拿几份?1份是几块?(3块)。
很遗憾,这三块不能给你,送你一张我们学校的书签作为鼓励,谢谢你的参与,请回坐。
我拿掉这3块。
(2)给大家看看你拿了几块?(2块)他拿对了吗?。
你来想一想,要拿出15块橡皮的 51,应该把什么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在展台上分给大家看一看,(这2块也放进去),平均分成5份,要拿几份?1份是几块?(3块)。
你只拿了2块,很遗憾,橡皮不能给你,送你一张我们学校的书签作为鼓励,谢谢你的参与,请回坐。
我拿掉这3块。
(3)给大家看看你拿了几块?(3块)你是怎么想的?把什么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在展台上分给大家看一看,(这3块也放进去),平均分成5份,要拿几份?1份是几块?(3块)。
他拿对了吗?橡皮送你了,请回坐。
要求2:还剩几块?我们继续,他的手举得最快,我请他。
听清楚,拿出这些橡皮的 123;(停顿一会)开始。
把什么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12份。
要求3:还剩几块?继续吗,这回要请两位同学一起来。
你先来,听清楚,拿出这些橡皮的 31;(停顿一会)开始
请你拿出剩下橡皮的 31;(停顿一会)开始,(。
停);
同样是31,为什么他们一个人拿了三块,一个人拿了两块?(橡皮数量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
从剩下的4块橡皮里拿出几分之几给他,就一样多了呢?41,几块?
要求4:还有3块,已经有同学举手了,等等,这回我们换个要求,根据你们自己所想的分数,上来拿。
(笨的)
如果你们上来拿,想拿几分之几呢?拿几块啊,3块全拿走
要求5:(还有很多同学没拿到是吧),还有一道题,谁率先算出答案,并说对理由,这两块就给他。
(不要说,还有三份一共有这样的几份?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不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三、总结:今天和大家继续学习了分数,一起来说一说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还认识了分数单位,那什么是分数单位,。
(1)最后留一题作业给大家,练一练第三题,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后去解决,好吗?
这堂课就到这结束了,感谢大家,也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谢谢!下课吧,同学们。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很注重学生教法和学法的指导。
我们都知道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
学生虽然在前
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
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
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
通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通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应该说,整堂课学生的效果,气氛都很不错,得到其他老师的肯定。
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
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1、分数单位的教学。
在这一环节很多学生卡住了,不知道分数单位是什么?可能是我在设计的时候跨越性太大,对于基础好的班级,问题不大,但是一般的班级基本都卡住了,对于这样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一种是,在出示分数单位后,举例说1/4的分数单位,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以举例的方式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分数单位,有了这样一个台阶,学生对于接下来分数的分数单位理解更轻松些。
另一种是,利用板书解说,应该说这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直观和清楚,从板书下手,学生可能马上会发现分数单位的意义。
2、 2/3小时的分数意义,应该说这是一难点,课上处理的比较快,本身学生找单位“1”不容易,而这里更要强调是把1小时看作单位“1”。
3、在第二环节,互动新授的练习中,老师出示的2/3,4/6,设计
到了同样的涂色,还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那么在这里,是否可以再提升些,它们的分数单位?让学生明白分数大小相等,但是分数单位不同。
我想教学就应该是这样的,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
第3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6、47、48页。
教材分析:
本节“分数的意义”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又要加强活动的有效指导,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和建构过程。
上好这一节课,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运算等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能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会用“1”表示熟悉的整体。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数单位的意义。
3、运用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学具:正方形纸、笔、糖、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暑假就要结束了,这个暑假你都参加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呢?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说成语,你来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