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
试卷B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认知结构
B.价值体系
C.观念系统
D.策略框架
【答案】 B
2、下列学生的表现中,不属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是()
A.过分依赖
B.吸烟
C.认为生活没有乐趣
D.一到考试就有不适应反应
【答案】 B
3、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答案】 C
4、班级授课制首行于()的欧洲。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答案】 B
5、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体现了教师的( )。
A.知识素养
B.人格特征
C.教育专业素养
D.能力素养
【答案】 B
6、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维果茨基
D.裴斯泰洛齐
【答案】 A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法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答案】 B
8、健康教育的()是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从影响健康的因素角度讲,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
A.环境策略
B.政策策略
C.教育策略
D.干预策略
E.医疗策略
【答案】 C
9、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的是( ) 。
A.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评价
【答案】 B
10、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
D.小学教育目的
【答案】 D
11、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地方课程
【答案】 B
12、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过程的教育是()。
A.现代教育
B.传统教育
C.素质教育
D.创新教育
【答案】 B
13、《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映了对教育起制约作用的是()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答案】 B
14、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地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答案】 C
15、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包括
A.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B.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C.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
D.制定社区人群的健康干预计划
E.健康管理人群分类
【答案】 A
16、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答案】 D
17、集中反映夺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本主义与教育》
【答案】 B
18、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洛克和《教育漫话》
D.杜威和《民本主义与教育》
【答案】 D
19、学习理论的观点中,属于行为主义观点的是( )。
A.强化说
B.需要层次说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答案】 A
20、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
A.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B.学习结果与学习反思
C.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
D.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
【答案】 C
21、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这种观点完全否定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答案】 A
22、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 C
23、()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鲁宾斯坦
C.赫尔巴特
D.第斯多惠
【答案】 C
24、“学不躐等”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 C
25、据我国心理科学工作者研究确定,小学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一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的关键期为()。
A.6、7-11 岁
B.7、8-11 岁
C.9-11岁
D.10-11岁
【答案】 C
26、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A.关键期
B.守恒期
C.转折期
D.过渡期
【答案】 A
27、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答案】 D
28、测验主要以()进行。
A.口试
B.笔试
C.面试
D.交谈
【答案】 B
29、从规划到例子的学习实践实质上是一种( )。
A.上位学习
B.发现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下位学习
【答案】 D
30、青少年期一般指()岁。
A.6~12
B.11~18
C.6~18
D.10~20
【答案】 B
多选题(共20题)
1、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C.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D.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答案】 ABCD
2、“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A.遗传的作用
B.教育的价值
C.家庭的影响
D.文化的功能
E.人的能动性
【答案】 A
3、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A.兼爱
B.有教无类
C.学而时习之
D.教学相长
【答案】 BC
4、以下关于教学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没有关系
B.两者既有关系又有区别
C.两者完全等同
D.教学评价以测量、测验的客观描述为基础
E.测量和测验的结果通过教学评价来判断
【答案】 BD
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其他社会制度,概括起来有以下哪几方面?()
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B.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D.优越的社会制度保证教育的极高的社会效益
E.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答案】 BC
6、个体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意向发展两方面,其中认知发展包括( ) 。
A.感知发展
B.情感发展
C.记忆发展
D.思维发展
【答案】 ACD
7、维纳把行为结果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
A.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B.内部归因与稳定归因
C.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
D.可控制归因与稳定归因
E.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答案】 AC
8、关予稳性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隐形课程具有潜在性、内隐性和持久性
B.隐世课程往往是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来影响学生的
C.隐性课程可以以教材的形式明确呈现
D.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无法进行研究的
E.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菲学术性经验
【答案】 AB
9、教师资格的条件包括()。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丰富经验
E.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答案】 ABC
10、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A.思想品德课
B.其他学科教学
C.班会
D.课外活动
E.学校例会
【答案】 AB
11、下列对学习策略描述正确的有().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B.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学习策略是学习是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技能
【答案】 BCD
12、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E.暂时隔离法
【答案】 ABCD
13、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导向
B.甄别
C.评价
D.激励
【答案】 ACD
14、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
A.学习产生的变化是持久的
B.学习产生的变化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学习产生的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引起的
D.学习不受后天环境影响
【答案】 ABC
15、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有()。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答案】 ABCD
16、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有()。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D.提早自立原则
E.无歧视原则
【答案】 ABC
17、用调查法收集资料的基本方式有()
A.问卷调查
B.随机调查
C.重点调查
D.访问调查
E.自然调查
【答案】 AD
18、“循序渐进原则”中的“序”指的是()
A.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B.学科的知识逻辑
C.课堂的组织顺序
D.学生的认知顺序
E.课堂教学的进行
【答案】 ABD
19、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A.说服
B.群体约定
C.榜样学习
D.奖励与惩罚
【答案】 ABCD
20、下列表述中体现了制度化教育特点的是()
A.非正规教育的概念
B.非学校化的观念
C.按年龄分级
D.具有层次结构
【答案】 CD
大题(共10题)
一、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了一个18人的班级。
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
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子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答
案:(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
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分析。
【答案】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3.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
4.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三年级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
为了玩球和看球,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
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
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
问题:请用德育原则分析这一案例。
【答案】(1)该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
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三、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请问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案】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直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直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四、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一栏。
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地对学生一-顿痛骂。
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
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
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你骂。
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说服教育,真诚与之沟通。
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多,故教师应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评价。
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五、在小学的一节关于“确定位置”的数学课上,老师在上课时拿出电影票询间大家:“如果周末跟父母看电影,能否自己找到座位?是怎么找的?”然后又开展了“争当小小送信员”、下水果棋等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了解如何确定位置。
自学生顺利将信投递到正确位置时,教师都会夸奖道:“真是个认真准确的投递员”: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也会用善意的批评指出:“这位投递员有点小粗心哦!"然后再让他自己纠正错误。
请从学习动机激发的角度分析本案例。
【答案】这节课教师充分运用了学习动机激发的原理。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根据结合案例和展开情况)
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稈中都冇这样的体会:在讲课过稈中,冇的学生会在下而冇各种小动作或是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冇的同学会窃窃私语或是很自由的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于上述现象,你的基木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答案】基木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
课堂纪律要冇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
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
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
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
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七、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
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
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一|”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答案】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近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八、智力正常的小明从小双脚残疾,借助轮椅可以行走。
考虑到小明已满7周岁,小明父母决定送孩子到附近一所小学上学。
学校却以其本身是一所普通小学,不是特殊教育学校,而且学校无特殊班,没有为残疾儿童准备的专门设施,不宜接受残疾儿童入学为由拒绝了小明的入学申请。
请用教育法规知识分析学校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案】(1)学校的做法不合法。
(2)学校不接收小明上学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残疾人保障法》和《义务教育法》。
(3)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和《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身体虽有残疾,但智力正常的儿童,可以到特殊学校就读,也可以到普通学校就读。
(4)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原则,小明有权选择进入该校学习。
九、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題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題,也不主动回答问題了。
请你分析该案例,评价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做法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案】该教师对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一十、智力正常的小明从小双脚残疾,借助轮椅可以行走。
考虑到小明已满7周岁,小明父母决定送孩子到附近一所小学上学。
学校却以其本身是一所普通小学,不是特殊教育学校,而且学校无特殊班,没有为残疾儿童准备的专门设施,不宜接受残疾儿童入学为由拒绝了小明的入学申请。
请用教育法规知识分析学校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案】(1)学校的做法不合法。
(2)学校不接收小明上学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残疾人保障法》和《义务教育法》。
(3)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和《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身体虽有残疾,但智力正常的儿童,可以到特殊学校就读,也可以到普通学校就读。
(4)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原则,小明有权选择进入该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