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_幼儿小学教育-小学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七月半》教案
河北沙河一中宋秋梅
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三、欣赏文中的描写方法和所写西湖边的各类人物
四、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目标一二为重点,目标三四为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让学生列举有关西湖的诗句。
(幻灯片)
①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②北宋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一)》,③南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2、这些诗句意境优美、宁静幽雅,描写出了西湖的秀美风光,那么明代
小品文作家张岱笔下的西湖(之人)又是怎样的呢?(幻灯片打出题
目)西湖七月半
二、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亡后隐居著述。
著有《琅嬛(láng huán)文集》、《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等。
其小品名篇《西湖七月半》以杭州庸俗之辈为附庸风雅而嘈嘈游览西湖和作者几位好友于清风明月之际引酒赏景的高雅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是明代古典散文中的佳作。
(七月半是中元节,杭州人习俗在此夜游西湖赏月。
)
三、句式与词类活用:(幻灯片)
1、介词结构后置句
怖以关门--以关门怖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于十里荷花之中酣睡
2、省略句:
怖(之)以关门列俟(于)岸上
席(于)其上一齐凑(于)岸
3、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不舟(乘舟)不车(坐车),不衫(穿长衫)不帻(戴头巾)
四、读音:(幻灯片)
童娈(luán) 衫帻(zé) 轻幌(huǎng) 茶铛(chēng) 犒(kào)军门擎(qíng)燎(liào) 如魇(yǎn) 舣(yǐ)舟頮(huì)面
五、赏析课文:
1、第一段:提笔便写“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一脱前人窠臼,别出心裁,不写西湖优美的风景,而着意写人,引出下文对游西湖之人的描写。
2、第二段:文中写了哪几类可看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幻灯片)
明确: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达官贵人。
其二,名娃闺秀,携及童娈——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名门闺秀。
其三,名妓闲僧,亦船亦声歌——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妓女和尚。
其四,不舟不车,不衫不帻——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无赖子弟。
其五,好友佳人,邀月同坐——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风雅文士。
3、作者对这五类人是怎样的态度?
明确:从他们的身份地位、情态格调上予以概括描述,生动泼辣,好恶明确,抒发了作者鄙视庸俗的情怀。
4、第三段:作者怎样描写杭人游湖情景?(幻灯片)
明确:平日,巳出酉归,避月如仇——喜白日游湖。
是夕,①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
②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盛会。
二鼓以前,①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②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只见篙击篙,船触
船,,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兴尽,①官府席散,轿夫喝道去。
②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
③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尽散矣。
5、作者怎样描写第五类人(与友人)游湖的情景?(幻灯片)
明确:景物:断桥石磴始凉----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十里荷花,香气拍人。
人物:吾辈始舣舟近岸-----席其上,呼客纵饮----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客方散去----吾
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6、作者怎样将景和人结合起来的?
明确:作者和友人正是在游人散尽之后的美景中留恋忘返,从而呼客豪饮,饮罢醉卧在十里荷花之中,清梦甚惬。
表现作者与友人的高雅、豪爽
与不羁。
六、小结:
作者首先指出杭州人七月半夜游西湖的实质是立名目,赶热闹,再进一步描写出一幅喧闹嚣杂的场面。
最后回到自己在人散之后看月的情景,写出西湖的湖山月色之美,寄托着自己清高雅洁的情怀,同时既区别于又反衬出庸俗的不堪。
文章语言简洁、优美,描写细致入微,实在是明代小品文中的佳作。
七、作业:
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