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吉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江阴船歌》序
今年八月间,刘半农从江阴到北京,拿一本俗歌给我看,说是在路上从舟夫口里录下来的。

这二十篇歌谣中,虽然没有很明显的地方色彩与水上生活的表现,但我却以为它颇足为部分中国民歌的代表,有收录与研究的价值。

民歌的界说,按英国Fank Kidson说,是生于民间,并且通行民间,用以表现情绪或抒写事实的歌谣。

中国叙事的民歌,只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等几篇,现在流行的多半变形,因为受了戏剧的影响,成为唱本。

抒情的民歌有《子夜歌》等,数量很是不少,但却是经过文人收录的,都已大加修饰,成为文艺作品,减少了科学上的价值了。

“民间”的意思,指的是多数没有文化的民众;民歌中的情绪与事实,也便是这民众所感的情绪与所知的事实。

所以民歌的特质,并不偏重在有精彩的技巧与思想,只要能真实地表现民间的心情,便是纯粹的民歌。

民歌原是民族文学的初始和基础,倘若技巧和思想有精彩的地方,原是极好的事;但笨拙的措辞,粗俗的意思,却正是绝大数民歌无可奈何的事实。

我们称赞技巧和思想精彩的《子夜歌》,但仍不能蔑视这舟夫言辞有缺欠的情歌。

抒情的民歌中,有种种区别,田间的情景和海边的不同,农夫与渔民的歌也自然不同。

中国的民歌未经收集,无从比较;但据我在故乡所见,民众的职业虽然有别,倘若境遇不是相差很大,歌谣上也不发生什么差异。

农夫唱的都是“鹦歌戏”的片段,各种劳动者也是如此;这鹦歌戏本是堕落的农歌,它存在戏剧的扮演,名称就是“秧歌”的转讹:这件小事,很可以说明中国很多地方的歌谣,何以没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这与思想言语粗俗有巨大关系。

民歌的中心思想专在恋爱,但词意上很有高下,凡不很高明的民歌,对于民俗学的研究,虽然一样的有用,但从文艺和道德来说,便不免有可以非难的地方。

绍兴秧歌的演出,甚至被禁演,江浙通行的印本《山歌》,也被排斥;这册中所选的二十篇,原是未经辑录修饰的民歌,难免也有这些缺点。

我想民间原人的思想,本极简单,不足为怪;中国文字的特别,尤为造成这现象的大原因。

久被蔑视的俗语,未经文艺上的运用,便缺乏了细腻的表现力;简洁高古的五七言句法,在民众诗人手里,又极不便当,以致变成那个幼稚的文体,而且将意思也连累了。

我看美国Headland的《孺子歌图》,和日本平泽平七的《台湾歌谣》中的译文,多比原文明了优美,这在翻译界是少有的事,然而是实在的事;所以我要说明,中国情
歌的坏处,大半因为文辞的关系。

倘若有人将它改成《相思妹》等,也未始不可以收入古人的诗话;但我们所要的是民歌,是民俗研究的材料,不是纯粹的抒情或教训诗,所以无论如何粗鄙,都要收集保存。

刘半农这一卷《江阴船歌》分量虽少,却是中国民歌学术采集上的第一次成绩。

我们欣幸他的成功,还希望今后多有这种撰述发表,使我们知道民众的心情,这益处是普遍的,不限于研究室的一角;所以我虽然反对用鉴赏眼光批评民歌的态度,却极赞成刊出这本小书,做一点和国人自我省察的资料。

1、根据作者对《江阴船歌》的介绍,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没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水上生活的表现,是部分中国民歌的代表,有收录和研究价值。

B、里面总共二十篇歌谣,都为叙事的民歌,是中国民歌学术采集上的第一次成绩。

C、其辑录者是刘半农,《江阴船歌》不可避免地具有文艺和道德上的缺点。

D、采自舟夫之口,言辞不免笨拙,意思也有粗俗,但绝对不能因此而蔑视。

2、下列对中国民歌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中国民歌有叙事和抒情等类型,抒情类民歌数量上远远多于叙事类民歌。

B、和国外民歌采集工作相比,中国民歌的采集工作尚属于初始阶段。

C、民歌是民族文学的初始和基础,并不偏重精彩的技巧和思想。

D、思想言语粗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很多地方的民歌没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3、根据原文的意思和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
..的一项是()
A、有的民间诗歌因文人的收录修饰减少了科学上的价值,却成为了文艺作品,这是作者极力赞成的。

B、作者认为从文艺和道德的层面来说,低俗的民歌虽在民俗学上有一定作用,但应该受到非难和摈弃。

C、中国情歌应该加大改编的力度,尤其是在文辞和思想技巧方面,这样就使得情歌更加的明了优美。

D、作者赞赏刘半农的成绩,其原因在于可以因之了解中国民众的心情和做一点国民自我审察的材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晏殊传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晏)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议遂定。

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太后谓东宫旧臣,恩不称,加给事中。

预修《真宗实录》。

进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

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

坐从幸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召拜御史中丞,改资政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兼秘书监,为三司使,复为枢密副使,未拜,改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

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

太后崩,以礼部尚书罢知亳州,徙陈州,迁刑部尚书,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

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於台阁,多一时之贤。

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

殊出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谏官奏留,不许。

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

”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

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

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徙陈州,又徙许州,稍复礼部、刑部尚书。

祀明堂,迁户部,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迁兵部。

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

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

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已而薨。

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諡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奉遗诏权.听政权:暂时
B、益务.进贤材务:致力于
C、逾年,病浸.剧浸:浸染
D、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篆:用篆书写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
...的一项是()
A、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B、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C、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D、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晏殊被提拔担任右谏议大夫并兼任侍读学士,太后认为晏殊是东宫旧臣,皇恩和他的身份不称,因此提拔他担任给事中的职务。

B、晏殊对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代以来,学校教育被荒废,晏殊使学校教育兴盛起来了。

C、有人上奏论述晏殊役使官军去整治出租屋来谋取利益是违法行为,但是当时的人却认为依据辅臣惯例可以向国家宣借,并不是晏殊的罪责。

D、晏殊死后,皇帝虽然亲自来祭奠,但仍把没有去给晏殊探病当作遗憾,因之罢朝二天。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坐从幸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蝶恋花·早行
(宋)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

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眉清炯炯,泪花落枕红锦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

楼上栏杆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8、上片划线句子有怎样的作用?请试做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指出下片划线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钱大昕著有《十驾斋养新录》,其书题目出自《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氓》中说“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真正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告后主亲信“贞良死节之臣”会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效果。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幽冥钟
汪曾祺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过怀疑,认为夜半不是撞钟的时候。

我从小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夜半不是撞钟的时候呢?我的家乡就是夜半撞钟的。

而且只有夜半撞。

半夜,子时,十二点。

别的时候,白天,还听不到撞钟。

“暮鼓晨钟”。

我们那里没有晨钟,只有夜半钟。

这种钟,叫做“幽冥钟”。

撞钟的是承天寺。

(2)关于承天寺,有一个传说。

传说张士诚是在这里登基的。

张士诚是泰州人。

泰州是我们的邻县。

史称他是盐贩出身。

盐贩,即贩私盐的。

中国的盐,秦汉以来,就是官卖。

卖盐的店,称为“官盐店”。

官盐税重,价昂。

于是有人贩卖私盐。

卖私盐是犯法的事。

这种人都是亡命之徒,要钱不要命。

遇到缉私的官兵,便要动武。

这种人在官方的文书里被称为“盐匪”。

瓦岗寨的程咬金就贩过私盐。

在苏北里下河一带,一提起“私盐贩子”或“贩私盐的”,大家便知道这是什么角色。

张士诚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元至正十三年,他从泰州起事,打到我的家乡高邮。

次年,称“诚王”,国号“周”。

我的家乡还出过一位皇帝(他不是我们县的人,他称王确是在我们县),这实在应该算是我们县历史上的第一号大人物。

我们县的有名人物最古的是秦王子婴。

现在还有一条河,叫子婴河。

以后隔了很多年,出了一个秦少游。

再以后,出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

但是真正叱咤风云的英雄,应该是张士诚。

可是我前几年回乡,翻看县志,关于张士诚,竟无一字记载,真是怪事!
(3)但是民间有一些关于张士诚的传说。

(4)张士诚在承天寺登基,找人来写承天寺的匾。

来了很多读书人。

他们提起笔来,刚刚写了两笔,就叫张士诚拉出去杀了。

接连杀了好几个。

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杀他们?”张士诚说:“你看看他们写的是什么?‘了’,是个了字!老子才当皇帝就‘了’了,日他妈妈的!”后来来了个读书人。

他先写了一个:“王”字,再写了左边的“”,右边的“”,再写上边的“”,然后一竖到底。

张士诚一看大喜,连说:“这就对了!——先称王,左有文臣,右有武将,戴上平天冠,皇基永固,一贯到底!——赏!”
(5)我小时候的小学就在承天寺的旁边,每天都要经过承天寺,曾经细看过承天寺山门的石刻的匾额,发现上面的“承”字仍是一般笔顺,合乎八法的“承”字,没有先称王、左文右武、戴了皇冠、一贯到底的痕迹。

(6)我也怀疑张士诚是不是在承天寺登的基,因为承天寺一点也看不出曾经是一座皇宫的格局。

(7)承天寺在城北西边,挨近运河。

城北的大寺共有三座。

一座善固寺,庙产甚多,最为鲜明华丽,就是小说《受戒》里写的明海受戒的那座寺。

一座是天王寺,就是陈小手被打死的寺。

天王寺佛事较盛。

寺西门外有一片空地,时常有人家来“烧房子”。

烧房子似是我乡特有的风俗。

“房子”是纸扎店扎的,和真房子一样,只是小一些。

也有几层几进,有堂屋卧室,房间里还有座钟、水烟袋,日常所需,一应俱全。

照例还有一个后花园,里面“种”着花(纸花)。

房子立在空地上,小孩子可以走进去参观。

房子下面铺了一层稻草。

天王寺的和尚敲着鼓磐铙钹在房子旁边念一通经(不知道是什么经),这一家的一个男丁举火把房子烧了,于是这座房子便归该宅的先人冥中收用了。

天王寺气象远不如善固寺,但房屋还整齐,——因此常常驻兵。

独有承天寺,却相当残破了。

寺是古寺。

张士诚在这里登基,虽不可靠,但说不定元朝就已经有这座寺。

(8)一进山门,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的颜色都暗淡了。

大雄宝殿的房顶上长了好些枯草和瓦松。

大殿里很昏暗,神龛佛案都无光泽,触鼻是陈年的香灰和尘土的气息。

一点声音都没有,整座寺好像是空的。

偶尔有一两个和尚走动,衣履敝旧,神色凄凉。

——不像善固寺的和尚,一个一个,都是红光满面的。

(9)大殿西侧,有一座罗汉堂。

罗汉也多年没有装金了。

长眉罗汉的眉毛只剩了一只,那一只不知哪一年脱落了,他就只好捻着一只单独的眉毛坐在那里。

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

夏天,一地浓荫。

冬天,满阶黄叶。

(10)罗汉堂东南角有一口钟,相当高大。

钟用铁链吊在很粗壮的木架上。

旁边是从房梁挂下来的撞钟的木材。

钟前是一尊地藏菩萨的一尺多高的金身佛像。

地藏菩萨戴着毗卢帽,跏趺而坐,低眉闭目,神色慈祥。

地藏菩萨前面点着一盏小油灯,灯光幽微。

(11)在佛教的菩萨里,老百姓最有好感的是两位。

一位是观世音菩萨,因为他(她)救苦救难。

另一位便是地藏菩萨。

他是释迦灭后至弥勒出现之间的救度天上以至地狱一切众生的菩萨。

他像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

他是地之神,是一位好心的菩萨。

(12)为什么在钟前供着一尊地藏菩萨呢?因为这钟在半夜里撞,叫“幽冥钟”,是专门为难产血崩而死的妇人而撞的。

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以为血崩而死的女鬼是居处在最黑最黑的地狱里的,——大概以为这样的死是不洁的,罪过最深。

钟声,会给她们光明。

而地藏菩萨是地之神,好心的菩萨,他对死于血崩的女鬼也会格外慈悲的,所以钟前供地藏菩萨,极其自然。

(13)撞钟的是一个老和尚,相貌清癯,高长瘦削。

他已经几十年不出山门了。

他就住在罗汉堂里。

大钟东侧靠墙,有一张矮矮的禅榻,上面有一床薄薄的蓝布棉被,这就是他的住处。

白天,他随堂粥饭,洒扫庭除。

半夜,起来,剔亮地藏菩萨前的油灯,就开始撞钟。

(14)钟声是柔和的、悠远的。

(15)“东——嗡……嗡……嗡……”
(16)钟声的振幅是圆的。

“东——嗡……嗡……嗡…”,一圈一圈地扩散开。

就像投石于水,水的圆纹一圈一圈地扩散。

(17)“东——嗡……嗡……嗡……”
(18)钟声撞出一个圆环,一个淡金色的光圈。

地狱里受难的女鬼看见光了。

她们的脸上现出了欢喜。

“嗡……嗡……嗡……”金色的光环暗了,暗了,暗了……又一声,“东——嗡……嗡……嗡……”又一个金色的光环。

光环扩散着,一圈,又一圈……
(19)夜半,子时,幽冥钟的钟声飞出承天寺。

(20)“东——嗡……嗡……嗡……”
(21)幽冥钟的钟声扩散到了千家万户。

(22)正在酣睡的孩子醒来了,他听到了钟声。

孩子向母亲的身边依偎得更紧了。

(23)承天寺的钟,幽冥钟。

(24)女性的钟,母亲的钟……
(——选自汪曾祺短篇小说集《受戒》)【注】汪曾祺对小说的看法:戏要夸张,要强调;小说要含蓄,要淡远。

……因此,要把小说写得像戏,不能有太多情节,太多的戏剧性。

如果你写有太多戏剧性的小说,那不如干脆写成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别人怀疑“夜半钟声”,作者通过“我”的角度来说明无须怀疑,不仅如此,在“我”的故乡,白天听不到钟声,只有晚上夜半才有。

B、本文前半部分写了家乡的传说和历史,全部是男人的世界,“我”充满着无限的自豪感,深为故乡的历史和人文折服。

C、第(9)段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与善固寺和天王寺进行对比,表现承天寺的荒败。

D、本文写法上采取“图穷匕首见”的方式展现主题,一句“正在酣睡的孩子醒来了,他听到了钟声。

孩子向母亲的身边依偎得更紧了”,表现了孩子夜半听到钟声的害怕,从而谴责这钟声,起到了凸显母爱的作用。

E、本文能够反映作者对小说的观点态度,没有夸张的戏剧成分,含蓄悠远地反映了小说的主题。

(2)请具体指出本文的对比手法,并指出其作用是什么?(6分)
(3)从(14)段后作者着力描摹钟声,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4)本文和别的小说有很大的区别,阅读本文,指出本篇小说的特点。

(8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类社会的完美典范
(美)亨利·亚当斯
英美之间的外交形式主要是非外交性质的,而且这种外交形式产生了一种异常古怪的效果,其在传授一种在伦敦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毫无用处甚至恶意破坏的外交惯例,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地方像伦敦一样可以让人如此不专业地去担当一种角色。

这位年轻人再也不知道自己承担的是什么角色了,早晨是秘书,下午是儿子,晚上是一位在城里闲逛的年轻人,他唯一没有担当的角色是外交官,除非他需要一张名片去参加重大活动。

他的外交教育终结了。

但是他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社交圈,而且,不管做什么,他的下一次教育一定是有关英国社交生活的教育。

亨利·亚当斯没有能够获得任何一种有用的教育,但至少他应该获取了一些社交经验。

奇怪的是,他在社交上也很失败。

从欧洲人或从英国人的角度看,他毫无社交经验可言,事实上,他也从未获得什么社交经验。

英国宫廷中包括女王在内都毫无风格可言,人们可能会因为衣服上面的珠宝饰物而眼花缭乱,但那些都是传家宝,如果有哪位女士穿着合适,他要么是外国人,要么是个“随意的人”。

时尚到了伦敦就不时尚了。

由于其他的一些原因,年轻的亨利·亚当斯从来都没有得到这种现今仍然存在的社交风格的完整训练。

最开始的几个季节中他觉得很尴尬,这摧毁了他的社交生活。

由于缺乏社交
经验,他没有请人把自己介绍给那些统治社交圈的女士;由于缺少朋友,他无法知道这些女士都是谁;如果自告奋勇,他极有可能遭白眼。

然而这样感性早已被英国人抛弃,年轻的亚当斯是儿子,同时也是一位私人秘书,他不能像英国人一样脸皮厚。

当然,也不是他一个人如此,每一位年轻的外交官,和多数年长的外交官一样,都会在英国人的家里感到尴尬,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在那里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有时就会有人这样告知你。

究竟该融入还是该摆脱社交圈,这个问题让年轻的亚当斯觉得非常困扰,在经过三四年的痛苦揣度之后,这个问题竟自行解决了。

社交圈没有团结可言,人们如同蛆虫一样在奶酪里游荡。

他当然去过一些大型的聚会,也出席过一些重大的活动,就跟任何一个拿到入场券的人一样,但是,即使在这些活动中,能够让他保持兴趣,或者有助于他的教育的社交也是屈指可数。

在七年的时间里,他只记得有两次社交活动似乎于他有意义,但却不知道其意义到底是什么。

那两次聚会都不是正式的,关注的焦点也不都是和英国相关的,两次聚会对这位哲人来说简直是个耻辱,对于那些深谙世事的人也没有什么启发性。

其中一次聚会是在“德温夏尔之家”,那是一次并未经过精心准备的普通晚宴,当然接到宴请的每个人都出席了。

那天晚上,房子里挤满了亨利·亚当斯常见的那些人。

这位私人秘书站在人群中,不一会儿,第二帝国著名的美人德·卡斯汀罗林小姐进来了。

亚当斯从来都不意识到她有多漂亮,或者说,属于美的那种类型,可在场的人立刻形成了一条通道,大家列队盯着他看,后排的人站在椅子上,越过前面的人的头看过去,这群人可都是属于世界上最有修养的贵族啊!于是,那位女士从这群乌合之众中走过,受宠若惊,立即“逃离”了那所房子。

情况就是这样!
亨利·亚当斯早已厌倦了作为旁观者审视社交圈,开始讨厌看到有人穿宫廷装,听到有人宣布举办宫廷舞会就会唉声叹气,也害怕正式的晚会邀请。

他认为参加盛大的社交晚会还不及花上十先令去歌剧院听帕蒂演唱庸俗的曲调,因为后者能给他更大的快乐和教育意义。

他认为人类社会完美典范所要求的就是:一个人进入会客厅,虽然在那里自己完全是一个陌生人,也应站在炉前的地毯上,背对着炉火,带着可以预期的慈爱神情,没有任何新奇感,就跟他参加音乐晚会一样,和善地为表演者鼓掌,忽视表演者的不足。

也就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他的朋友米尔恩·加斯科尔,这次相遇影响了他的一生。

加斯科尔是约克郡人。

约克郡和英国的其他任何一个郡比起来,更多地保留了一种脱离伦敦的社会独立性。

约克郡人不大喜欢伦敦,而且对此毫不掩饰。

在某种程度上,约克郡人也许愿意这样描述:约克郡不是英国的,或者说,约克郡就是整个英格兰,对此他们心照不宣,这一定是年轻的亚当斯被约克郡而不是别处深深吸引的原因。

只有蒙克顿·米尔恩不嫌麻烦地吸
引了他,也许米尔恩是唯一一位让亨利·亚当斯当时有机会在其面前可以不强迫自己入乡随俗的人。

无论在剑桥牛津还是亨波河以南的任何一个地区,没有哪个大型聚会愿意把一个年轻的美国人当作朋友来邀请。

米尔恩·加斯科尔家境殷实,跟许多政治领袖联系紧密。

他拒绝公职,而不是费尽心力怕失去权力;他是个求知若渴的读者,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评论家,他熟知四十年的议会传统;他健谈,也善于倾听;他喜欢诙谐幽默和奇闻异事:对这个美国人来说,他是一位与众不同而且让人万分着迷的人物。

米尔恩·加斯科尔先生做了三十年议会成员,1857年他购买了温洛克修道院及其地产,包括修道院的老房子。

修道院的房子是15世纪迷人的建筑样式,很久以来都被当作农舍闲置在那里,任其慢慢腐朽。

米尔恩·加斯科尔把房子修葺一新,在1864年的秋天去那里小住了一阵儿。

年轻的亨利·亚当斯是他最早的客人之一,还与加斯科尔一家游历了温洛克周边和莱津一带,了解了这个美妙乡村的可爱之处。

那是一种新奇迷人的生活,是让人极为艳羡的经历——完美的所在和莎士比亚式的乡间宁静。

他只需要在那里生活几年就可能完成他的教育,并使他准备好在生活中做一个相当有用的英国人,一个担当神职的乔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英国的亨利·亚当斯有时甚至迷失自我,而在英美特殊的外交关系中,亨利的外交教育也终结了。

B、在本文中,作者批评了伦敦的社交圈,作者认为这种交际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启发性。

C、作者举出“德温夏尔之家”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伦敦名流缺少审美的眼光。

D、作者厌倦伦敦式的社交圈,以致于他拒绝参加任何类型的社交活动,他认为这些活动不值得一哂,还不如去听听帕蒂演唱的庸俗曲调。

E、约克郡米尔恩·加斯科尔给了亨利·亚当斯巨大的帮助,使得他最终得到了人格的完善。

(2)请具体指出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并指出其作用。

(6分)
(3)本文是一篇特色极浓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4)作者如何完成“人类社会完美的典范”的塑造的?联系本文内容,谈谈你该如何和完善自己?(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