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2011秋•房山区期末)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强又将纯净的CO2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
(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3)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小强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
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
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
【表达交流】
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
交流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
该同学的观点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
“结论2”不正确
2.(2012秋•东城区月考)小红用实验研究CO2通入水中后发生的变化.
(1)如图1所示,向一个收集满CO2气体的质软的塑料瓶A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产生的现象是.
(2)取3mL瓶A中的液体倒入试管B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色,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将(2)中试管B继续做如图2所示的实验,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为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小红又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
广口瓶中.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3.(2017•房山区二模)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同时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时,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

请一起参与研究。

实验一制备二氧化碳﹣﹣
①纸花变为红色
实验二用实验一制得
的气体探究二
氧化碳与水是
否发生反应②纸花不变红
③纸花不变红
(提示:实验中三朵纸花均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纸花)
【提出问题】①③中纸花为什么都变红?
【猜想假设】
Ⅰ.收集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挥发出的氯化氢
Ⅱ.收集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
【进行实验】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重新设计了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所示。

【解释与结论】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目的是。

(4)C中药品是。

【反思与评价】
(5)为检验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可将导气管伸入盛有的烧杯中。

(6)另取一朵纸花放入实验三制得的二氧化碳中,若观察到,证明气体中的干扰物质已排除。

4.(2013•北京校级一模)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A同学的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按图乙中的步骤I~Ⅳ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请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后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理由是.
(2)B同学的方案中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I.纸花变红Ⅱ.纸花不变红Ⅲ.纸花不变色Ⅳ.
(3)B同学进行的I、Ⅱ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
(4)写出B同学方案中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2010•北京)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

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

(1)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

(2)在A处放置某溶液,若B中盛有紫色溶液甲,则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则变无色。

乙可能是,结合A、B两处物质的性质解释乙变色的原因:。

6.(2019秋•平谷区期末)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三套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已知:15℃、101kPa 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1)A和B中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容积相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且充满CO2.将A的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 中也注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

①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B中塑料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2)用传感器测量C装置中圆底烧瓶内压强的变化。

某同学检验C装置气密性。

甲中图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同学进行的操作是。

7.(2019秋•东城区期末)化学小组用图1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盐酸浓度观察到的现象
甲组浓盐酸
(36.5%)B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红

C中石蕊溶液没有变为紫色
乙组稀盐酸
(13.5%)B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

C中石蕊溶液变为紫色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组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与交流】同学们认为甲组C中石蕊溶液没有变为紫色,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过多的HCl溶于石蕊溶液。

【提出猜想】盐酸的挥发性与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用图2装置研究不同浓度盐酸的挥发性。

用离子传感器测定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氯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可以近似表示挥发出的HCl的量),实验数据见表。

盐酸浓度与氯离子浓度的对应关系(相同时间内测得)
盐酸浓度(%)13.52026.229.232.236.5
氯离子浓度(mg/L) 1.1 1.4 3.719.059.8209.2
分析表中数据,能够得出盐酸的挥发性与浓度的关系是。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甲组石蕊溶液变红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改进】甲组同学在装置A与装置B之间连接装置D.三个装置之间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b.选择饱和NaHCO3溶液除杂的原因是。

四.解答题(共4小题)
8.(2017•西城区二模)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三套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已知:15℃、101kPa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1)A和B中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容积相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且充满CO2.将A的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也注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

①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B中塑料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2)用传感器测量C装置中圆底烧瓶内压强的变化。

①某同学检验C装置气密性。

甲中图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同学进行的操作是。

②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注入液体。

下图乙是向C装置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得到的气压变化图象,其中表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曲线是(填“Ⅰ”或“Ⅱ”)。

9.(2016•大兴区一模)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课上,同学们把一瓶CO2气体(排空气法收集,并已验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有的小组没有观察到水压入瓶中,有的小组观察到少量水压入瓶中.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现象,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按教材的说法“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CO2”,水槽中的水足够把
集气瓶中的CO2气体全部溶解,为什么集气瓶中的水面不上升或上升很少呢?
【作出猜想】1、排空气法收集到的CO2气体可能不纯.
2、.
3、…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分别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各收集2瓶CO2,重复图B实验,在不同时间测得压入的水量占集气瓶容积的百分数,数据见表1.(已知: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表1 24小时内CO2溶解情况
气体样本1234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排水法
2小时13.7%15.0%15.3%15.1%
24小时35.7%56.3%94.2%93.6%
实验室制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
课堂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实验反思】
该实验引发了同学们对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纯度及CO2收集方法的思考.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纯度.
小组同学用容积为150mL 的集气瓶,装入部分水,留一定量的空气,用CO2排出这些水.用此法收集到占空气体积分数不同的CO2气体,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熄灭.试验不同浓度的C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情况,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占空气体积分数不同的C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情况
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
集气瓶中预留水的体积60mL45mL42mL39mL
CO2的体积分数40%30%X26%
燃着的木条状况灭灭灭不灭
上表中X的值为.
(2)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所需时间对照
小组同学分4组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分别收集1瓶(集气瓶容积相同)CO2气体,记录所需时间,如表3所示.表3 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瓶气体所需时间对照
1234
排水法35“43“43“43“
排空气法1'57“1'15“1'4“1'12“
①每次收集气体时,需要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再收集,其原因是.
②综合上述实验,请你对CO2的两种收集方法做出评价:.
10.(2014秋•门头沟区期末)(1)小方用图1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研究,实验的结论是.(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MgO+2HCl═MgCl2+H2O
③MgCl2+2NaOH═Mg(OH)2↓+2NaCl
【实验探究】
①图2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
化学方程式
向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I、将黑色固体
收集、洗涤、干
燥后,点燃,在
火焰上方罩一
个蘸有澄清石
灰水的烧杯.
黑色固体燃烧,烧杯
内壁出现白色浑浊.
黑色固体是;
涉及该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II、取少量滤液
于试管中,逐滴
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白烟的成分是.
③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
(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
【反思提高】通过此次实验的探究,你对燃烧的条件或二氧化碳的灭火有何新认识.
11.(2015•昌平区二模)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铁生锈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分液漏斗锥形瓶A B
用品实验1稀盐酸大理石紫色干燥
石蕊纸花紫色潮湿石蕊纸花
实验2H2O2溶液MnO2干燥铁粉潮湿铁粉
(1)实验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若,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
(2)实验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若,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3)实验3:利用此装置,分液漏斗及锥形瓶中的药品同实验2,设计实验研究燃烧的一个条件,你的方案是.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生成的碳酸钙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小强做第二实验的目的是想排除其他气体的干扰,故填:排除其他气体的干扰;
(2)碳酸氢钙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故填:Ca(HCO3)2 能溶于水;
结论1:根据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CO2;
交流1:具有可燃性的气体,不纯时如果点燃易发生爆炸,故需要对气体进行验纯,故填:点燃气体前应该先验纯;
交流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若反应无氢气生成,则应该有水生成,故填:
该同学的观点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
证不同意此观点.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若有氧气产生,实验操作2
中的木条燃烧的会更旺
“结论2”不正确同意此观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反应前有氢原子,反应后又无氢气生成,所以应有水生成.【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
(3)碳酸不稳定,受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
(4)根据碳酸是由二氧化碳与水接触形成,先控制与水接触即可,先把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与二氧化碳接触,看是否有变化;然后再使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与水接触,再通入二氧化碳,看变化.
【解答】解:(1)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小,因此该实验产生的现象为:瓶子变瘪;
故答案为:瓶子变瘪;
(2)根据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瓶A中的液体倒入试管B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故答案为:红色;H2O+CO2═H2CO3;
(3)碳酸不稳定,受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将(2)中试管B 继续做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试管B中的溶液变为紫色,有气泡冒出,试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试管B中的溶液变为紫色,有气泡冒出,试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4)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a端通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再通氮气,排净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然后再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在通入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故答案为:④③①②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酸性质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的应用,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3.【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考虑;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考虑;
(5)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虑;
(6)如果将一朵纸花放入实验三制得的二氧化碳中,若观察到纸花没有变色,说明氯化氢和水都被除尽。

【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是:CO2+H2O═H2CO3;
(3)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目的是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C中药品是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可将导气管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6)如果将一朵纸花放入实验三制得的二氧化碳中,若观察到纸花没有变色,说明氯化氢和水都被除尽。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CO2↑+H2O;(2)CO2+H2O═H2CO3;(3)除去氯化氢;(4)浓硫酸;(5)澄清石灰水;(6)纸花不变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装置的改进,该题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题的要求较高。

4.【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反应可以正确判断实验现象.(1)甲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石蕊反应而使颜色发生了改变;
(2))Ⅳ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3)Ⅰ纸花变红,Ⅱ纸花不变红,说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图甲中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此实验不能排除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可能.而图乙中不但验证了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也验证了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B;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气体作用的结果,而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的作用的结果;
(2)Ⅳ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变红.故填:纸花变红.
(3))Ⅰ纸花变红,Ⅱ纸花不变红,从而Ⅰ、Ⅱ两项实验说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填:CO2+H2O=H2C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二氧化碳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5.【分析】(1)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如果B和C中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则A中的气体能够被吸入B中。

(2)显酸性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显碱性的物质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

【解答】解:(1)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

故填:氢氧化钙溶液;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 中。

故填: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2)如果乙是显碱性物质和酚酞试液的混合物,当有显酸性的物质进入时,显酸性的物质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显碱性的物质消失,红色变成无色。

故填:含有酚酞的碱性溶液;A中挥发出来的酸性物质进入B 中,与B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溶液红色褪去。

【点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6.【分析】(1)根据题目的信息可知,A中是打开瓶盖加入水,瓶内与平外压强相同,B中注入水,压强增大,1体积水溶解1体积CO2,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与加入水的体积基本相同,压强变化不明显,据此分析回答;
(2)根据密封装置内压强的变化检测装置的气密性。

【解答】解:(1)①由题目的信息可知,A中是打开瓶盖加入水,瓶内与平外压强相同,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以现象是瓶子变瘪;
②B中注入水,压强增大,1体积水溶解1体积CO2,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与加入水的体积基本相同,压强变化
不明显;
(2)某同学检验C装置气密性时,进行了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操作,得到如下图甲所示的气压随时间变化图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

故答案为:
(1)①瓶子变瘪;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与加入水的体积基本相同;
(2)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等,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7.【分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
(2)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改进】二氧化碳不能溶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同时饱和碳酸氢钠可与氯化氢反应。

【解答】解:(1)大理石主要组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书写反应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没有酸的存在,才使乙组中试管红色退去变为紫色;
故答案为:H2CO3H2O+CO2↑,
【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随着盐酸浓度的升高,测得氯离子浓度越高,也就是挥发出的氯化氢越多;
故答案为: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盐酸浓度越高,越容易挥发。

【实验改进】保证气体中氯化氢被全部吸收,需要从长管进气,而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从短管排出;
故答案为:c→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去除挥发出的氯化氢,同时不吸收二氧化碳。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此类题难度较大,要细心进行分析解答。

四.解答题(共4小题)
8.【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B中塑料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甲中图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同学进行的操作是: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并保持活塞不动;表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曲线是Ⅱ,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压强几乎变为零。

【解答】解:(1)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B中塑料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故答案为:①塑料瓶变瘪;②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2)甲中图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同学进行的操作是: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并保持活塞不动;表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曲线是Ⅱ,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压强几乎变为零;故答案为:
①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并保持活塞不动;②Ⅱ;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等,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

本考点属于属于探究题,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9.【分析】【作出猜想】根据探究过程分析要探究的问题从而推出猜想,进行分析;
【进行实验】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反思】根据实验数据,以及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作出猜想】根据探究过程可以看出,要探究在不同时间测得压入的水量占集气瓶容积的百分数所以可以推知猜想,故猜想2:CO2溶于水需要时间较长;
【进行实验】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 +CO2↑+H2O;
【得出结论】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时间越长溶解越充分,时间越短溶解越少,收集的气体不纯,所以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反思】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42mL/150mL×100%=28%;收集气体时,需要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再收集,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气体不纯;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度高且收集时间短;
故答案为:【作出猜想】CO2溶于水需要时间较长;
【进行实验】CaCO3+2HCl═CaCl2 +CO2↑+H2O;
【得出结论】时间短,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不纯;
【实验反思】(1)28%;
(2)①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②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度高且收集时间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从探究过程分析要探究的问题,从而推出猜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及化学方程式,实验数据分析,以及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
10.【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图1所示装置二氧化碳的灭火的实验中,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结论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在实验探究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生成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因此黑色固体是碳,即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白烟的成分是氧化镁,不是氢氧化镁,因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时,反应前没有氢元素;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