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文学作品阅读
鳝孔
曾庆升
①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
②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个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
③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院子矮墙边潜下身来。
④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
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
苗儿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
于是几次脸红争执,两家积下怨来。
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
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瓜,瓜藤仍不分界地长。
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
开始,两家都细心捡摆自家的瓜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
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来,在田家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鲜红的南瓜。
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給谢家一个难堪。
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儿子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
⑤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
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里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
⑥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面的河。
昔日两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
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精田挨山,只能靠老天。
田二抬头望望夜空,没一丝下雨的迹象。
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
要救活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费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
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
他坐在樟树下的石头上抽闷烟,心里抱怨说:老天爷可是要存心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气爽润了许多,田二才站起身,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
⑦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因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
水将砖头般干硬的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
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
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田二心里说着,很快又回到了橡树下的石板上----他怕撞见谢芳,说他干不光明正大的事。
约摸过了个把钟头,田二再次起身偷偷地向自家的稻田走去。
这次,田二更有新的发现:第一丘稻田流满水后,又是几道鳝孔穿过田埂,把水引向第二丘稻田。
哪来这么多鳝孔?田二是捕鳝的好手,他用手触摸孔道,发觉不像……莫非这鳝孔…田二陷入了沉思……
⑧深夜,凉风拂过,火炉般的村子,变得凉爽起来。
朦胧雾气中,园里的藤蔓也潮润鲜活起来。
潜伏在园子中的田家兄弟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在园里晃动,正猫着腰,轻手轻脚
地抱起那似脚盆的南瓜向谢家园子移动。
⑨“抓贼啊?”隐蔽着的田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大声叫喊着。
⑩“混蛋,连老子都不认识了?
⑪田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自家老爸田二。
(1)梳理文章第⑥段----第⑦段田二的心理活动,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
每空限填两个字。
无法引河水灌溉,心里________------不愿求人,心里抱怨-----发现鳝孔漏水,内心________------有新的发现,陷入沉思,内心惭愧。
(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分析第④段画线文字“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这一细节在情节上的作用。
②请分析第④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田二这一人物的可贵品质。
(4)关于这篇小说,有人说,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说,谢芳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1)难受;庆幸(高兴)
(2)①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节。
铺垫,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子作铺垫。
②反映人物心理变化。
反映田二醒悟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
暗示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3)①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
②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难堪。
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③为人正直。
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④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
(4)①田二。
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②谢芳,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随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
认真阅读文章,依据相关内容作答。
自家田地无法灌溉的时候,“田二心里难受极了。
”“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由此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某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①题干要求从情节上分析其作用。
当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时,特派两个儿子看守,这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而经过灌溉事件之后,田二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打算主动摘瓜送回给谢家,也为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②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这一段的环境写“凉风拂过”、天气“凉爽起来”,这舒适的环境描写与此时田地得到灌溉的喜悦心情相照应,同时也暗示了两家的关系得到了和解,为下文的送瓜故事做好了铺垫。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根据人物的言行来总结。
田二与谢家有积怨,但是谢芳的善举感化了田二,使得田二打算把瓜给谢家送过去,说明田二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也是知错就改的,他时刻关注自己的田地,“直到后半夜”,还“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
”说明其勤劳。
而“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
”也
是其性格的耿直。
(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拓展延伸能力。
首先明确本试题有两问,先要答出主人公是谁,然后再说明理由。
关于第一问,回答是谁都可以,关于原因的阐述,①文章笔墨用量的多少写的是田二的故事;②文章写田二与谢芳的恩怨,写他查看瓜,写他查看田地,写他打算送瓜给谢家,所有的故事情节都与其有关系,③田二的转变体现了“善良”这一小说主题,由此来总结答案。
故答案为:⑴难受;庆幸(高兴);
⑵①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节。
铺垫,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子作铺垫;②反映人物心理变化。
反映田二醒悟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
暗示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⑶①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②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难堪。
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③为人正直。
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④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
⑷①田二。
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②谢芳,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随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梳理和概括。
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
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
⑵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的考查。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⑷本题考查小说主人公的判断。
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有三个角度,首先看对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
因为判断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答案也不同,只要陈述的理由充分皆可。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
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
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
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
“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
小时
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
”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
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
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
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
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
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
”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
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
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
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
”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
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
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
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
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
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
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
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
”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里。
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
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
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
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
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
”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
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
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
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
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
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
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幛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
(1)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不见簪子→爷爷寻找→________→(田垄上找→菜地里找→________)→找到簪子
(2)“玉簪子”这一物品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阅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题。
(3)文中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内心世界?
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4)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1)父亲寻找;老屋里找
(2)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
(3)奶奶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慈爱,十分珍惜相见的时光,生怕儿子很快离开。
(4)示例一:不能删去。
因为:①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情节更加完整;
②深化了小说主题;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结尾产生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示例二:能删去。
因为:①删去后情节结构是完整的;②仍有明确的主题;③仍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文中围绕玉簪子首先写了奶奶丢了玉簪子,于是爷爷帮着寻找,却找不到。
只好让父亲回来寻找,奶奶带着父亲先后去田垄、去菜地、去老屋寻找,最后在樟木箱中找到了玉簪子。
据此理解作答。
(2)文中的事件都是围绕“玉簪子”来写的,所以“玉簪子”是文章的线索,奶奶借口“玉簪子”找不到了,骗父亲回家,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
据此作答。
(3)“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此句借助神态描写,写“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表现了奶奶对父亲的慈爱和思念,“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表现了奶奶生怕儿子离开的心理。
据此理解作答。
(4)此题属于半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文章情节的作用,对于结尾,如果选择保留,就结合结尾的作用来谈。
结尾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情节更加完整;深化了小说主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如果选择删去,就从文章情节的完整行来谈。
删去后情节结构是完整的;仍有明确的主题;仍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父亲寻找;老屋里找;
⑵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
⑶奶奶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慈爱,十分珍惜相见的时光,生怕儿子很快离开。
⑷示例一:不能删去。
因为:①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情节更加完整;②深化了小说主题;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结尾产生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示例二:能删去。
因为:①删去后情节结构是完整的;②仍有明确的主题;③仍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线索。
通读全文,文中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玉簪子”展开的,所以,
“玉簪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⑶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答题时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用意和对作品的认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答题比较自主。
发表观点后,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都要有具体理由,并且不能脱离文本。
答题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如情节是否完整,主题是否明确,是否影响人物塑造,能否与前文照应等。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少年的月夜
①“五一”小长假,妈妈带乐乐到农村看望奶奶。
对六岁的乐乐来说,邻居家九岁的阿保就像他的闰土哥。
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来的,乐乐每天都会觍着脸哼唧:“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分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②阿保穿着件白背心,吸拉着一双满是黑泥的拖鞋,头发很长很乱,都直立着。
最初,他用审视的、提防的眼神看着乐乐。
这年月,即使农村的孩子,也都在学校学会了普通话,他弄懂了乐乐的语言后,开始跟乐乐一起玩积木。
阿保也有不少玩具,断腿的奥特曼、缺了顶棚的托马斯,还有变了形的小火车轨道。
乐乐瞪着晶亮的小眼睛喊道:“我以为你是穷孩子呢!”妈妈赶紧制止他并不安地看着阿保,但阿保没有说话。
③乐乐瞅个空子,央求阿保带他去追后院的鸡鸭,阿保灵敏得像个猴子,老母鸡看见他都吓得发着抖蹲下来。
院中的老杨树上,住着一只松鼠,阿保爬到树杈上去抓,乐乐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这时他看到树下有个猪圈,那头耳朵遮着眼皮的花猪不时瞥他们一眼,还看到墙角一个露天的粪池被雨淋得快满了,他真担心阿保哥会不小心掉到粪池里。
最后松鼠逃到树梢去了,阿保从树上下来,带乐乐去二楼淘他的玩具箱。
④楼梯是用铁焊的,看上去很陡,但是站到二楼阳台上就能够到树上的橘子。
阿保的奶奶喊他吃饭,一碗很黑的肉,是昨天没吃完的,奶奶也不舍得吃,一顿赶着一顿给阿保留着。
乐乐说:“我妈妈说吃剩饭对身体不好,容易得癌症。
”妈妈过来喊乐乐回家吃饭,用湿纸巾给他擦去满手的灰尘,顺便问阿保的成绩好不好。
阿保奶奶抱怨道:“阿保脑子笨,我和他爷爷又不能辅导,他回回都考不好。
”阿保似乎没听到奶奶的话,他只是看着乐乐手上来回滑过的湿纸巾,半天没回过神。
⑤夜晚,孩子们消停下来,老年人不允许过早开灯,他们只好坐在门前的水泥台阶上聊有趣的事。
阿保告诉乐乐,上学要步行三里路,路两边都是稻田,一汪一汪的水里面有很多青蛙。
他随身带一个打火机,有时候会偷偷点燃路边的野草,有时还会挖田里的泥巴捏小人,沟里的水不深,但是掉下去可很难上来,沟的尽头是用来浇地的水井。
这些让乐乐听得入了迷,抬头望见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照着小院对面那片亮洼洼的莱畦。
乐乐说:“农村的月亮可真干净,跟刚洗完的脸一样!”阿保问:“城里没有月亮吗?”乐乐说:“城里的月亮容易和路灯弄混。
”阿保就想:那得多大的路灯啊!要是每一盞路灯都跟月亮一样大,那该多神奇呢!对了,妈妈爸爸肯定每天都能看到那么大的月亮。
⑥明天小长假就结束了,这是最后的月夜。
乐乐像跟妈妈撒娇一样倚着阿保的肩膀,明天的分别让他有些伤感。
这时奶奶出来吓唬他:“你爸妈说明天把你放这里,让你每天和阿
保哥哥一起上学。
”乐乐一脸恼怒:“我才不要当留守儿童!”说完他回头问阿保:“哥哥你是留守儿童吗?你妈妈呢?”阿保又沉默了一会儿,告诉乐乐,妈妈和爸爸都去上海給他挣钱去了,爸妈很爱他,所以要挣很多钱将来好送他出国读书,爸妈还答应他下次回来给他买个平板电脑。
“可是妈妈说,平板电脑对眼睛不好!”乐乐一本正经地说。
⑦阿保抬头望向天空,不知什么时候,丝丝缕缕的几片薄云遮住了月亮,月夜似乎暗了下来。
而乐乐却感到耳边蛐蛐儿的鸣唱越来越响,青蛙也跟着伴奏。
台阶上的两个孩子都不肯回屋,他们望着天空,各自想着心里的月亮。
(选自金羊网,有删改)(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来的,乐乐每天都会觍着脸哼唧:“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阿保也有不少玩具,断腿的奥特曼、缺了顶棚的托马斯,还有变了形的小火车轨道”?
(4)说说文中第⑦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5)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
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让这些留守孩子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材料二】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緒、交往等等一系列问题。
读过选文和链接材料,面对阿保的父母,你想说些什么?
【答案】(1)小长假去乡下玩耍的城里孩子乐乐和留守儿童阿保经过几天短暂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觍”是厚着脸皮的意思,“贱兮兮”运用反语(或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乐乐天真可爱,在父母面前撒娇的样子,表现父母对乐乐的疼爱之情。
(3)表现阿保父母曾经给他买过很多好玩具,对阿保十分关爱,但之后父母已经很久没有陪伴和关爱阿保了。
(4)渲染了月夜宁静的气氛,烘托了阿保对未来的期待却又迷茫的矛盾心情,也表现了乐乐对农村月夜的喜爱之情。
(5)略。
(可以从阿保生活学习、安全、身心、情感等现状谈起,体现对阿保的担优之情,希望阿保父母能想尽办法关注陪伴阿保成长。
)
【解析】【分析】⑴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乐乐”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乐乐”与留守儿童阿保经过几天短暂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的事件。
⑵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
“贱兮兮”运用了神态描写,而“觍”有着厚着脸皮的意思。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