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年级上册《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三年级上册《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读数基本练习:
1、复习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
2、分别出示:(1)5329、3456
(2)5068、3406
(3)5006、9001
(4)5600、4000
(1)读出各数,选择性地说说数的组成
(2)引导比较0在不同位置读法的不同
二、写数基本练习:
1、分别出示:四千三百一十五、两千六百、三千零三
学生按要求写数,一人在黑板上板书,其他写在自己本子上,集体校对。
2、对比练习:出示P21第9题
先读一读,再让学生在书上写出各数,全班交流答案
比较每组中两个数在读写中有什么不同,引起重视
3、出示P22第11题
先读一读这些数,再在书上连线,然后集体校对。
4、教师读数:
8848 4028 8354 4200 9009 7806 4020
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各数,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分别写出各数,逐个交流订正。
说说“5”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
三、综合练习:
1、出示P21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交流
比较第三小题
2、P22第10题
根据老师不同摆放进行读数
3、计算:P21第7题
出示第一组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强调3500-500和3500-3000减数的不同
出示后两组题,学生独立计算,互批订正
4、按规律写数:P21第8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第一题,追问:你会接着往下写吗?你是怎样想的?
再出示后两题,学生独立填写完整,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你知道吗?
独立阅读,简单复述数字从何而来
带读,边读边进行解释
2、三年级上册《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3页的“想想做做”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读、写非整千数的方法。
能熟练的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通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促进数感的发展,感受到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四位数的.读、写方法,正确读、写数。
教学具准备:大小计数器。
教学过程:`
1、做“想想做做”第6题。
(1)6428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2)7005里面有7个()和5个()。
(3)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2、做“想想做做”第7题。
(1)完成前两组题。
练习后可以进行对比,让学生领会每组3道
题之间联系。
(2)练习第三组题。
(注意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后进行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8题。
(1)第8题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每组已给出的三个数,再思考每组数有什么规律,接着往下写。
(2)写完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根据什么规律填写的。
4、做“想想做做”第9题。
(1)独立写数。
(2)让学生写数后比较每组两个数在读写中的不同点。
5、做“想想做做”第10题。
(同桌合作完成)
一人摆数,另一人读出这个数;也可以一人先说出一个数,另一人再摆出这个数。
6、做“想想做做”第11题。
第11题让学生完成后,交流从练习中得到的体会。
进一步感受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7、你知道吗?
(1)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想。
(2)要突出数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人们劳动和生活的需要。
掌握用算筹表示的数字有两种摆法:纵式摆法和横式摆法。
3、三年级上册《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题:
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材P19、20、21第5题目
设计意图:
本课依据新课标精神,设计了几个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他们。
使他们在此情境下迁移知识,寻找规律,运用规律,掌握知识。
既突出重点,又反复强化。
彻底改变了以往认数课的单一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读、写非整千的四位数,了解它们的组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写非整千的四位数以及它们的组成;
教学难点:
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记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地理知识,引入课题:
电脑演示第一段地理小知识,把其中的数字标上红色。
"地球上有四个大洋,其中,最大的洋是太平洋,它的平均深度为3957米,大西洋的平均深度3626米,其中最深的地方达9219米,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平均深度3397米,最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
北冰洋位于最北面,在四大洋中面积体积和深度最小,平均深度只有1300米。
"
师提问:看了刚才的片段,你都了解了些什么?在这段文字里,你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些四位数与我们昨天学习的四位数有什么不同?
生1:了解了关于地球上四大洋的地理知识。
生2:这段文章中有很多数字,而且都是四位数。
生3:前面我们接触的四位数都是整千的四位数,而这里的四位数都不是整千数。
师:在我们生活中,常常需要用数字来研究科学、地理等等问题。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非整千的四位数。
2、交流展示,课前感知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看到的四位数并把它做成小卡片。
现在我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再作展示。
学生汇报:
科学数据: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长有6650公里,我国的长江位居第二,长6300公里,黄河长5464公里。
有商品价格:电视机一台3699元,空调1680元等
有车牌号:我爸爸的车牌号码是粤B4678号
门牌号:我家的门牌号码是1103号
年份:今年是2005年,新中国是1949年成立等
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四位数贴到黑板上,全班一起试着读出来,其中有的中间有零,有的末尾有零。
请同学当小老师集体订正。
二、寻找规律,读数写数
1、探索读数规律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这么多的四位数并且能如此顺利地读出来,可以看出同学们非常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
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来分个类,你打算怎样分?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生1:可以分为两类,数字中间没有零的一类和数字中有零的为一类;
学生操作分类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看一看它们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言:
生1:从前往后读,从高位读到低位,先读千位,再读百位、十位和个位
生3:如果中间有一个零就要读出来,如果末尾有零就不要读出来;如果在这个数的中间有连续的两个零,只读一个。
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
2、运用读数规律,寻找写数规律
师:读数的知识同学们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善于总结规律。
那么,你能运用你们刚才总结的规律来挑战一下自己吗?这里有一段文章,
你能一边听一边把里面的数据用数字形式记录下来吗?
试试看!
电脑演示:第二段科普小知识。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高度是八千八百四十八米,世界上的第一大洋是太平洋,它的平均深度大约是四千零二十八米;世界第一斜拉索桥是上海的扬浦大桥,全长八千三百五十四米,我国的新藏公路全线平均海拔四千二百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
把一个学生的答案公布到黑板上,其他同学订正。
全对的同学介绍经验。
生:写数和读数一样,要从高位起,先写千位,再写百位、十位和个位,如果遇到哪一位上没有数就用零来代替。
三、借助教具,了解组成
1、出示一个计数器,
师: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计数器的功能吗?
生1:从记数器上可以看出,右边数的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生2:我还知道千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千,百位上的数用来表示有几个百,十位上的数用来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一。
师:你能把刚才你们找到的那些四位数在这个上面表示出来吗?说说你这样拨数的理由。
让学生在记数器上拨出课前收集来的四位数,说出每一个数的组成。
2、四人小组游戏:
规则:小组里四人轮流抽卡片,每次抽一张,组成一个四位数,先读出来再说这个数的组成。
2、拓展引申:
师提问:现在我想在记数器上拨一个数,它要是一个四位数,但又要是四位数中最小的,你知道是多少吗?还要拨一个数是四位数中最大的,它又是多少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1:这个数是1000,在千位拨1,百位十位个位拨0;它是一个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999多1。
生2:第二个数是9999,在所有数位上拨9,它是一个最大的四位数。
比最小的五位数10000少1。
3、填充课本,完成P20想想做做
五、总结汇报,感受成功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里我们接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你能给大家汇报一下你收获吗?
生1:我们学习了很多与四位数有关的知识。
生2:我学会了读写四位数,还知道了最小和最大的四位数分别是多少;
生3: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里,有多高等;
4、三年级上册《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
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
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
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
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
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例1:145×12、例2:160×30、106×30和例5:49×104≈?)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
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
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
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4.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运算中有关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本单元练习的题量与第一学段相比稍有增加,使学生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同时,带“*”的题与思考题的数量也增加了,本单元每个练习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带“*”的题和思考题,以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
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
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1.例2.例5的学习,都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的通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
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
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
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单元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探索数值规律的练习,如练习六中的第8题、思考题,练习七中的第12、13题、练习八中的第10题等等。
这些题虽然都打上了“*”号,不作教学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
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中数值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有序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9课时进行教学。
5、三年级上册《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
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
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学生列出算式:78×12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
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
(根据学生汇报,演示)
1 4 5
×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 7 4 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横着第一排。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现象,请其板演。
集体订正。
2.算理选择题
(1)在计算234×35的时候,2×5表示()
A. 2×5
B. 20×5
C. 200×5
D. 200×50
(2)下面()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A. 209×15
B. 205×52
C.325×52
D. 152×5
3.不计算,选择答案。
425×19=()
A.3825
B. 8020
C. 8075
D.46325
425×219=()
A.93075
B.68000
C.46325
D.80000
4.练习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6、三年级数学《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整千数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四位数的认识。
教学的主要任务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组成,二是认读,三是写。
教学的难点是,中间有0的读法。
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我出现了以下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写的方面弱。
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有点随意。
板书无规则。
不是整体的设计整体的板书。
因为教师的板书就是示范,所以一定要重要的时候才写。
要写才写,不能什么都写。
造成板书的`无规则。
二、教学层次没有完全按照学生的思维强度来进行调整。
不应该在讲题的过程中再穿插其他的题目。
如果要穿插,穿插的内容需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设计。
完全结合教材的内容。
三、难点的处理不够明智。
我不应该一再地反复强调难点是什么。
难点的处理应该是围绕这个难点怎么去突破设计。
如针对性的练习等等。
比如说,中间有0的除法。
首先我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来找出相同点跟不同点。
其次我也可以通过灵活设计来完成,比如,可以给学生一些数。
我可以让学生根据我的要求将它组成数。
这样既能让学生认真思考,而且在这样的游戏竞赛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应让学生多动,多思考。
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思考。
不应该反复重复自己的和学生的话。
用计数器进行练习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让每一个人都练习到。
可以采用同桌互拨互说的方法。
这样不但每位同学都练习到了,而且也能及时的暴露出问题,及时解决。
我想在接下去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努力避免掉这些错误。
钻研透
教材,这样子才能在课堂上面对问题的时候游刃有余。
要放手自己的学生自己探究问题。
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7、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
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
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预习问题。
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对于问题,通过学习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
(1)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2)要求明确,包括数学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3)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二、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有将新旧笔算进行很好的'对接。
特别是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没有利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
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势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