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当代体育
体育锻炼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探究
李粤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普通高校6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其日常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量化评定。

最终获得有效问卷为578份,有效回收率为96.33%。

其中,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Q-3)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修订,该量表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3个方面对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评定,按1-5计分,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1)×运动频率,分数越高说明体育活动的量越大。

经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且重测信度为0.82。

临床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有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和精神性病性10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方式,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7。

在数据统计处理方面,主要采用SPSS 25.0对收集样本的相关性分析进行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5%。

2 结果与分析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法,分析体育锻炼与心理症状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见表1),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与心理健康的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除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恐惧4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外(P <0.05),运动强度与心理健康其他维度均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

与此同时,运动频率与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5)。

青少年群体存在长期的情绪低落、烦躁、压抑等部分表现,虽然这些与其自身情况存在密切联系,但研究也表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活动存在某种关联。

众所周知,大量研究已有清晰指出,体育锻炼能够有效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包括改善抑郁症状、缓解焦虑状况,提升个体的自尊和自信水平,从而有利于个体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Biddle(1999)通过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具有较强的良性心理效益,可以明显改善孤独、焦虑等心理症状;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增进身心健康,而且可以促进其社会化及提高认知能力。

根据本研究的相关结果可知,除了运动频率外,体育锻炼
中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通过数据分析不难看出,既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关系,那么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加强运动锻炼的强度和提升运动锻炼的参与时长,就有可能改善大学生群体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

毋庸置疑,通过体育锻炼享受运动的愉悦及高峰体验,让大学生们在繁重的学习之余,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来发展人的身心、提高生活质量,让生命的存在向着更健康、更和谐、更完整的境界推移。

表1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差相关系数结果(N=578)注:* p <0.05,** p <0.013 结论与建议
高校大学生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与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丹玉运动频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研究建议,高校大学生应该结合自身的兴趣与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注重体育锻炼获得的积极心理健康效应。

与此同时,广东省各高校也应该努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参与中进一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尽早摆脱焦虑、抑郁、敏感、脆弱等消极的心理状态,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目的。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基础部)
变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量躯体化-0.063*-0.124**0.018-0.108**强迫症
状-0.068*-0.152**0.037-0.122**人际关系-0.106**-0.114**0.029-0.101**抑郁-0.107**-0.119**0.025-0.102**焦虑-0.117**-0.105**0.014-0.103**敌对-0.078*-0.116**0.034-0.108**恐惧-0.077*-0.124**0.035-0.096**偏执-0.116**-0.129**0.019-0.106**精神性病性-0.125**-0.115**0.021-0.109**心理症状总分
-0.138**
-0.167**
0.035
-0.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