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背景下国土调查和国情监测实践方法优化_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背景下国土调查和国情监测实践方法优化
发布时间:2022-12-20T05:57:17.84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5期8月10批次作者:李梁山
[导读] 耕地的变化是自然资源监管的重要环节,是地理国情监测和第三
李梁山
济宁市任城区自然资源局山东济宁 272099
摘要:耕地的变化是自然资源监管的重要环节,是地理国情监测和第三次国土调查皆关心的问题,对地理国情监测与同期的国土调查的耕地数据进行衔接对比,再对两类数据中耕地变化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二者在任务目标、调查方法、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结果为完善优化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使其更好地满足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资源;国土调查;国情监测;优化
引言
2020年11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文件,为实现3个“统一”即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等提供了依据。

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是实施全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

地理国情监测作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下的一个重要支撑,目前虽能全覆盖地获取地表覆盖信息的自然属性,但与国家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体系要求尚有差距,亟需与国土调查数据进行深层融合,解决两套数据之间的套合精度问题,才能发挥出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管理与分析价值。

1实践分析梳理
以北京市为例,目前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领域中的两大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三调”以后的年度变更调查;二是年度地理国情监测任务。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十四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规划中提出,要以国土调查和地理国情监测为基础,构建操作性强的调查监测体系,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和地方统一部署,立足地方工作基础,协助主管部门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方案,系统梳理各类调查监测之间的逻辑关联,协调优化调查监测分类标准,推进体系构建。

其目标之一便是摸清自然资源现状家底,探索“测—调—监—用”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达到调查监测专项数据库与国家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的有效衔接。

当前各项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但从具体作业实践视角来看,仍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

首先从宏观角度上看,通过对近几年完成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项目的开展过程进行总结梳理,当前还存在一些不足。

就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来说,一是在资源投入上,存在对项目全周期所需的资源配置评估、对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评估、对各个环节的分析、对上级需求的对接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减少每到关键时间节点,临时赶工期、做质检的临时突击情况;二是在质量控制上,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中,要求对数据成果完成自检、互检、专检,同时加入监理环节,并通过县级核查和省级核查,国家层面还要进行督查,即便如此,也不可避免地会存一些疏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将质量把控的主线进行优化。

另一方面,从生产角度上看,在任务研究上,常规监测统一时点为每年12月31日,专项监测为每年6月30日,两项工作主体都是针对地表覆盖进行图斑提取和地类认定,其区别在于统一时点和地类分类标准,但对于当前作业而言,每轮作业都仅是为了完成单一的任务,从而在不同阶段都投入海量人力物力,在实践过程中,其原因归纳起来一是技术要求不一,致使作业中的作业流程不变通;二是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掌握程度有差别,以致作业之间不融合。

在数据层面,国土调查和国情监测同为自然资源调查体系内的重要项目,但两者的数据统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却表现出了差异。

通俗地讲,同一区域、同一地块、同一部门所做的测绘调查,却表现出不同的地类或数据体现。

虽然从宏观数字表面上来看存在差异,其实是一定程度上由于各类数据具有不同特点所致,因此为消除使用者的疑虑,提升数据利用价值与交叉引用的效果,需要快速响应,将数据高效地计算出结果,将各类数据的优势更清晰简单地体现出来,将各类数据的特点快速且直观地表现出来。

因此需要在数据计算统计的效率上、在数据表达的直观性上加以研究和突破,形成一套方法与流程,为相关使用者提供方便,充分体现出数据的应用特色,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政府发展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支持。

2优化路径研究
2.1任务管理体系优化
笔者认为,管理体系优化将是核心工作,作业队伍优化、成果质量把控及数据安全保障方面是重点。

与此同时,业务层面作为管理的最直接抓手,将各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之间的关系有效梳理和分解尤为重要。

队伍优化方面,完善作业队伍结构、明确相关职责将是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以有效消除在服务自然资源调查工作中技术人员潮汐作业的现象,将成果质量每一步都夯实。

2020年度变更调查和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中,我们采取了明确县级工程主持人、分别配备相应数量的作业员、强化各环节培训等措施,虽有不足,但管理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质量管理方面,进一步把握质量因素的主要矛盾点,梳理提高质量的关键点,优化加强质量管理,可系统性地对地方政府、组织单位、作业单位提出质量管理要求,针对性地出台相应质量管理细则,进而直接消除影响质量的因素,使保证质量主线的脉络清晰。

2.2特殊性处理
对于地理国情监测图斑和变更调查图斑套合较大的情况,协调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逐图斑处理,在生产工期紧张的前提下,就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

原则上应以变更调查图斑为准,对地理国情监测图斑按照矢量对矢量的纠正方式,再与变更调查图斑重新融合。

通过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正射影像数据,利用同名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出偏差较大区域的纠正参数。

但经测试,同名点分布情况对于纠正精度影响非常大,偶然性偏差大问题会导致多次选点纠正,同时会破坏图斑之间的拓扑,导致面重叠和面裂隙的情况出现,整体效率较低。

因此,为体现变更调查图斑的主体性,同时最大化利用地理国情监测图斑属性,可以每一个变更调查图斑为单元,选择性进行融合地理国情监测图斑,并继承其中较大图斑的地类属性。

2.3进一步融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
确定在体系内部的作用,考虑与国土变更调查的衔接。

通过查看两项工作实施方案与技术规程可发现两类数据已经有了初步融合的趋势,2021年地理国情监测采用“三调”成果中的县级调查界线作为工作分区界线,且任务分为国家监测任务和省级监测任务,国家监测任务要求在“三调”耕地图斑和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提取耕地减少的地块,成果直接用于耕地保护管理。

省级监测任务要求是提取耕地范围之外的地类变
化。

2021年的地理国情监测已经考虑了国土调查成果,但还可以考虑补充属性信息项,增加标注内容以方便必要时与国土调查数据的转换。

结语
地理国情监测与国土调查两项工作成立之初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与国土部门合并后,需要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两项工作的衔接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自然资源管理中耕地保有量以及耕地变化出发,分析两项工作在耕地分布以及耕地变化上的异同,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对地理国情监测更好地融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 陈俊勇.地理国情监测的学习札记[J].测绘学报,2012,41(5):633-635.
[2] 李德仁,马军,邵振峰.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创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8,43(1):1-9.
[3] 谭永忠,何巨,岳文泽,等.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后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格局[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2):186-197.
[4] 赵育恒,谭永忠.中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省域耕地利用时空变化[J].水土保持通报,2020,40(1):204-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