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学考试专业代码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二)重点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色背诵,蓝色回答问题时需答出,绿色理解回答简答、论述时需分清主次,表达分段,可用自己习惯的语言进行描述作答。
名词解释可最后背诵,背诵顺序为论述、简答、选择,预祝每位考生顺利通关
试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
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一、社会悲剧。
《红楼梦》写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是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当做中心事件,写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
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
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
奢侈和荒淫分不开的。
3、作者在描述中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表现,表现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
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
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
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
二、道德文化悲剧。
(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
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
如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的淑女形象,她只是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
)
三、人生悲剧。
(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
《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
王国维认为解脱悲剧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看破红尘而出世,这种解脱是宗教的,超自然的,因而是平和的,而高出这种解脱的是贾宝玉,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是看到全人类的痛苦,从而得到解脱之道的。
试述《红楼梦》对自然主义突破的写法
《红楼梦》一方面吸取中国传统小说的观念,同时打破其束缚,对才子佳人的批评,从而在作品中表现全新的面貌。
1、《红楼梦》继承传统的写法并加以发展,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而以家庭琐事、儿女之事为内容,这一写法直接继承《金瓶梅》写表现日常生活,但抛开《金瓶梅》的自然主义,并自觉避免才子佳人小说的公式化,更多带有典型化、概括化,因此具有艺术感,比中国传统小说更丰富。
2、在曹雪芹看来,男女之间感情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肉体结合的快感,而在于精神境界的沟通和契合。
他反对象《金瓶梅》和猥亵小说那样津津乐道于男女交媾细节的描写。
他提出贾宝玉的“意淫”、“情不情”的精神追求。
试述《红楼梦》人物塑造达到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
1、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人物性格的描写上达到了个性共性的高度统一的
典型高度。
2、如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是《红楼梦》女性人物中与男性世界关联最多的人物。
她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繽。
试论《倩女离魂》的剧情结构和艺术感染力
《倩女离魂》元代后期杂剧家郑光祖描写才子佳人缠绵情爱旦角戏的代表作。
1、“离魂”是剧中的主要情节,处理得比较出色和巧妙。
将倩女的灵魂与躯体分
2、另一方面则可通过病体所受的折磨,反映现实中多情女子相恋的痛苦。
自感叹、自伤情、自懊悔,折腾得死去活来。
3、这样就把当时闺阁佳人渴望恋爱自由的心理,以及忍受礼教禁锢的现实压抑感,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简述关汉卿散曲作品的本色风格
直白真率、生动活泼、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不避俚俗
以《潼关怀古》为例试叙张养浩散曲的艺术特色
元代后期散曲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多写于辞官退隐期间,对宦海风波和世态炎凉已看透,醉心于自然美景中,创作了不少意象清新的山水佳作。
他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把咏史怀古引入曲中,叙事抒情言志,写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如《潼关怀古》中“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2、他的散曲创作较注重立意和构思,意境风格近于诗,而于声调格律不太重视。
3、以诗入曲,把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来写,具有奔放浩荡的气韵,是张养浩散曲创作的特点,如《潼关怀古》中一开始便写气势雄浑、苍凉沉郁。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概括出千古兴亡的结局。
4、张养浩作为元散曲豪放派大家,以这篇怀古曲作为体现其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二。
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
1、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
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
2、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
3、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
4、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
5、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试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范本。
《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单一性。
作品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品质的典范。
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等。
2、稳定性。
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
如曹操从幼年到老年死去几十年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
3、和谐性。
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以曹操式的两面派形象为例,诈中风诬陷叔叔、梦中杀近侍等情节,其奸伪的本质直接以形象方式呈现。
试述《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它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其主要特征是:
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如“武松打虎”武松具有超人的力量,但打虎前也要先喝酒体现了凡人的性格。
2、惊奇和逼真的结合。
如“武松打虎”,就很好地处理了整个故事的高度夸张和细节描写的严格真实。
3、粗线条勾勒和工笔细描的结合。
即用讲故事的办法,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轮廓,后用工笔细描的办法,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对武松,作者一方面安排了打虎、杀潘金莲、西门庆等几个层次分明的段落。
但另一方面,每一个段落所描绘的细节过程都迥然不同。
4、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
如鲁智深的粗犷豪放和勇武善战的基本性格是稳定不变的,但从开始的嗜酒如命到后来到山寨上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期间的性格有了很明显的成长变化的轨迹。
简述《水浒传》的地位和影响
社会影响(理解)
1、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
2、进步文人及思想家、艺术家如李贽等往往以《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来批判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或者以梁山英雄的纯真朴实,来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
文学艺术影响(背多题适用)
1、作品所创制的英雄传奇小说的体式,对后代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
2、《水浒传》对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试述《金瓶梅》的社会意义
《金瓶梅》是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它的主要社会意义有:
一、从西门庆形象看金钱的巨大能量
1、小说内容中所反映的在金钱与权力的交易中,金钱对政治的侵蚀甚至是决定的作用,这两点,正是明代后期“好货”和“好色”两种社会思潮的畸形反映。
如中心人物西门庆是一个也官也商的恶霸豪富,他勾结官府、鱼肉乡民。
谋害武大郎,迎娶潘金莲,事发后,只稍稍加以打点便安然无事。
2、由于金钱的力量,使得封建的门第和礼教在金钱的冲击下瓦解。
(后边可以举一个小例子)
3、封建社会强大的惯力,使新兴商人缺乏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精神。
如西门庆不是把自己的资本升值,而是主要用在贿赂官府,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势力和用于荒淫无度的生活消费。
二、女性世界的社会悲剧
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西门庆家族的女性群,她们一方面受到社会新思潮的冲击,表现出对传统道德而后名节的淡漠,而对情欲、物欲和肉欲则充满了渴望。
她们的存在和追求不无合理性和进步意义。
由于封建道德伦理的根深蒂固,更由于她们活动空间的狭小,这些合理性和进步意义被局限与自己所能活动的范围内,而对她们来说,家族中最大的追求就是得到丈夫的宠爱。
三、世态炎凉的丑剧
小说通过西门庆家族的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世情的虚伪、冷酷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
《金瓶梅》是以西门庆一家的兴衰荣枯为主要线索的,其中西门庆生子和加官是他兴盛的顶点,当时他家门庭若市,等到他人亡势孤,世情的冷酷便立即显示出来。
局限性:关于“性爱”的描写
简述明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1、统治者对小说的控制程度。
明初统治者在意识领域的高压政策是造成明
初100多年小说沉寂局面的根本原因。
随着统治者政治的腐败,其政治统治能力和实际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削弱。
他们对小说持严厉的禁止态度,但事实上这些公文在当时已经成了一纸空文。
2、社会对商品经济看法的变化。
当时长篇小说一般要作为一种商品在社会上进行流通,才能成为广大读者的阅读物。
而当小说成为商品也就自然受到商品市场的呼唤而随心所欲地得到兴盛和发展。
3、小说生产能力的因素。
明代中期以后小说繁荣局面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社会地位的提高,人们对它的需求的增大,自然而然对小说自身的写作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印刷手段也是制约小说发行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简述明代小说理论批评涉及的主要问题
1、关于小说的文学地位。
2、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
3.、关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塑造问题。
4、关于小说语言的通俗性
拟话本(名词解释)
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拟话本”。
拟话本和话本的区别包括以下几点:
1、题目。
一般上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话本题目只有三四个字。
2、篇首。
话本小说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
3、入话。
入话是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引出正文。
4、头回。
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
5、正话。
故事主体。
6、篇尾。
往往有诗词或题目。
简述《牡丹亭》的取材来源和主题提炼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
这部传奇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
它的取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睢阳王、李仲文、冯孝将,三人的女儿都是钟情于男子,自由结合,争取还魂。
还有话本小说《杜丽娘记》,都是《牡丹亭》的故事来源。
2、作者对题材改造和主题的提炼。
经过作者的一番改造和提炼,传统的还魂故事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突出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鲜明旗帜,反映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情”与“理”的尖锐冲突。
主要体现在:首先,有意强调了双方门第的差异;再次,小说里的杜丽娘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作者在剧中则淡化这种淑女色彩,突出她的叛逆性格,并与杜宝和陈最良的卫道士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以强化反抗礼教、歌颂爱情自由的中心主旨;第三,作者有意营造和描绘自由爱情现实的艰难历程。
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看一遍)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
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
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
她为此精神苦闷、忧郁。
老师对于《诗经》“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
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2、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
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3、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
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
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
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
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
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临川四梦(名词解释)
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神韵说(名词解释)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名词解释)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
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名词解释)
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翁方纲
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试述《聊斋》兼具志怪、传奇手法的特点(背)
1、六朝志怪小说大都形制短小、情节简单,缺少细腻感人的艺术魅力。
唐传奇在次基础上有了发展,除内容的变化外,结构上从六朝“粗陈梗概”发展到有头有尾、情节丰富曲折的完整故事。
艺术上主要通过“尽设幻语”的虚构手法,完成优美动人的故事。
《聊斋志异》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
2、如《连城》一篇,内容上,突破“一见钟情”的框框,提出了互为“知己”的观点;在恋爱观上,继承了明代主情浪漫思潮。
作者出色地运用传奇手法,具体描写了二人爱情的曲折发展过程,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
试述《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的贡献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对中国小说发展的一大杰出贡献。
一、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文学中主要局限于封建皇权的政治讽喻;白话小说《西游记》的讽刺多以调侃出之;明末清初的部分世情小说,如《金瓶梅》和《醒世因缘笑怒骂,是喜剧的讽刺。
《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最大的传》讽刺只是其中附带使用的手法;《西游补》等神魔小说中的讽刺已经上升为主导风格,但主要是嬉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
以范进为例,中举前后的悲喜剧,揭示了八股制艺如何摧残了士人的心灵,造成他们人格的堕落,作者给可笑注入了辛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
单选:
柳开《柳河东先生集》
代表西昆体的杨﹑刘﹑钱等人,其共同创作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
被欧阳修称之为“穷塞主之词”的宋初诗人是范仲淹其作品是《渔家傲》
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的人是欧阳修
北宋中叶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苏轼
提出“词穷而后工”欧阳修
宋代最早把自己笔记式的诗评命名为诗话的是欧阳修《六一诗话》
上承晚唐五代十国的诗风,影响到秦少游和苏东坡的词人是欧阳修
《宋史》称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的是苏辙
宋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苏轼
“乌台诗案”苏东坡
根本上改变词的婉约风气,并指出向上一路的文学家是苏轼
陈与义的诗歌简斋体
北宋时期称为“富贵词人”晏殊
称为“奉旨填词”的词人、第一个专业词人、“以赋为词”的人是柳永
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是秦观
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周邦彦
“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作者张先
陆游和辛弃疾作品的内容的共同点:忠贞爱国
南宋中期集大成的诗人陆游
辽代初期最出色的契丹诗人是耶律倍
收录金源一代的史料近百万言编成的著作是元好问《中州集》
元好问的论诗绝句的写作特点是以诗论诗
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高文秀被时人称作“小汉卿”
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的是马致远
元杂剧中的多本杂剧《西厢记》
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李逵负荆》
关汉卿元杂剧的奠基人
在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里,声望最高﹑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是郑光祖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主要是研究当时汉语音韵的著作,在中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同时兼有曲韵﹑曲论﹑曲谱﹑曲选四种作用,也是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剧史著作是钟嗣成的《录鬼簿》
元代后期专门致力散曲创作而产量最多的作家是张可久
倡导“一祖(杜甫)三宗(黄﹑二陈)之说的由宋入元的南方文人是方回
南戏成就最高的是施惠创作的《拜月亭记》,是根据关汉卿的杂剧《拜月亭》改编
《琵琶记》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所以《琵琶记》有“南戏之祖”的说法
明代初期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刘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高启为“一代巨擎”的明初诗人
茶陵诗派的代表是李东阳
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
公安派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水浒传》
明末清初对水浒进行重大评改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是金圣叹
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是《西游记》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
长篇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金瓶梅》
继《三国演义》后历史演义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列国志传》及其改作
中国第一部有外文译本的小说是《好逑传》
代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编纂的《三言》
明中叶最富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
《南词叙录》是我国文学史上首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袁宏道称为“明曲第一”《四声猿》
孟称舜的《娇红记》标志着明代爱情戏曲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明代最著名的喜剧大师是孟称舜
《古今名剧(合)选》是孟称舜的作品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是吕天成的《曲品》
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宫调﹑作曲和唱曲方法的理论著作是王骥德的《曲律》
明代开戏剧道学化的作品是《伍佗全备忠孝记》
我国古代戏曲中第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是王世贞的《鸣凤记》
中国文学史上首部有意识的以男女爱情故事表现一代兴亡的传奇作品是《浣纱记》
吴炳的代表作是《绿牡丹》
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的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的学说是神韵说
袁枚“性灵诗派”的文学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
《瓯北诗话》的作者是赵翼
代表了清代骈文的最高成就的佼佼者是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