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书生中学2024学年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书生中学2024学年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构成细胞成分,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
B.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模板
C.人体细胞内某些酶可以从食物中获得
D.由于细胞分化,不同细胞内的酶都不同
2.真核细胞中通常含有一个细胞核。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膜与细胞膜结构上的联系可以通过内质网来实现
B.有丝分裂中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的mRNA 减少
C.rRNA 和有关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
D.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3.下列各项中的比较项目,最相近的一组是()
A.线粒体内膜的表面大小和线粒体外膜的表面积大小
B.植物细胞膜的功能和植物细胞壁的功能
C.核糖体的物质组成和染色体的物质组成
D.内质网膜的成分和高尔基体膜的成分
4.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下列关于这些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这些不同形态的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B.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了细胞形态的不同
C.每种细胞具有的特定形态与其执行特定功能相适应
D.不同细胞间形态的差异是在细胞分裂完成时产生的
5.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
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制作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野生型酵母菌
B.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酵母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C.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醋酸菌能大量生长繁殖
D.在酸性条件下,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6.每逢冬季来临,流感总是如约而至。
流感病毒H1N1侵入人体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M。
下列有关抗体M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抗体M与H1N1结合后,可抑制H1N1的繁殖
B.抗体M由浆细胞产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由抗体M发挥免疫效应的方式属于体液免疫
D.H1N1再次侵入机体会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M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甜橙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机酸和矿物质,可作为原料发酵制备甜橙酒,其果皮通过压榨可制备甜橙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甜橙果酒的菌种为酵母菌,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
果酒制作后期,发酵液呈现__________的环境。
在该环境下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
制作甜橙酒的过程中,若发酵罐密封不严,发酵液表面会出现白色的菌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筛选出用于甜橙发酵的酵母菌,研究人员从甜橙果皮以及果园的土壤中筛选取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筛选酵母菌的培养基上要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用压榨法提取甜橙油时,压榨前要将甜橙果皮干燥去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压榨后向压榨液中加入小苏打和硫酸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
已知毛色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但哪种毛色为显性性状未知。
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想根据毛色这一性状鉴定它的基因型。
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
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工作,请设计合理的配种方案,并写出预期鉴定结果和结论。
(1)配种方案:
①实验一: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二: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鉴定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
9.(10分)研究人员为探究亮红眼果蝇突变型的形成机制,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
(1)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野生型,F2野生型与亮红眼的比为3:1,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说明亮红眼是一种位于____染色体上的____突变,属于____(可遗传/不可遗传)的变异。
(2)红眼突变型果蝇还有朱红眼、朱砂眼和猩红眼等类型,朱红眼(a)、朱砂眼(b)和猩红眼(d)三个基因分别位于Ⅱ号、X和Ⅲ号染色体上,为探究亮红眼突变基因(用字母E或e表示)与上述三种基因的关系,以4种突变型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问题:
①根据亮红眼与朱红眼果蝇杂交,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接近于9:7,可知控制果蝇亮红眼与朱红眼的基因位于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____定律。
②亮红眼与朱砂眼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
③亮红眼与猩红眼果蝇杂交,F1、F2中没有出现野生型,则可以推测亮红眼基因与猩红眼基因是____(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
(3)果蝇的眼色与其色素合成细胞产生的眼黄素有关,眼黄素由色氨酸经过酶促反应合成。
研究发现亮红眼果蝇的眼黄素显著偏低,但色氨酸酶促反应正常运行。
由此推测,亮红眼基因可能与___有关。
10.(10分)纤维素类物质是地球上产量巨大而又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纤维素酶是一组能够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酶的总称,在食品、饲料、医药、纺织、洗涤剂和造纸等众多的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是由至少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_____________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用凝胶色谱将纤维素酶与其它杂蛋白分离时,先洗脱下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___填“大”或“小”)的蛋白质。
对生产的纤维素酶进行初步检测,常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其中SDS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3)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 ,还能被反复利用。
若将纤维素酶进行固定,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洗衣粉中纤维素酶的作用是使纤维的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渗入到纤维深处的污垢能够与洗衣粉充分接触,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
①为探究纤维素酶洗衣粉的去污效能,应该选用污染状况相同的_____________(填“浅色棉布”或“浅色丝绸”)。
②已知某种含纤维素酶的洗衣粉的适宜洗涤温度范围是25-45℃,利用①所选的污布进一步探究该种含纤维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请补充实验思路:
实验思路:在25-45℃范围内设置______________ 的清水,各组清水中均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含纤维素酶洗衣粉,将污染状况相同的所选的污布分别在不同温度的水中进行洗涤,洗涤强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并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如图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干扰素的简化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过程I的前提是要根据干扰素基因的____________设计引物。
(2)过程I需加热至90~95℃,然后冷却至55~60℃,如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据图可知欲获得干扰素基因,至少需要复制____________次。
(3)图中A的名称是___________,A上与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称为___________。
(4)为检测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细胞中是否转录,可用_____________作探针,与从细胞中提取的____________进行分子杂交。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答案解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题目详解】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细胞代谢起催化作用,A错误;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是RNA,因此酶的合成需要模板mRNA或DNA,B正确;
C、酶是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道中会被分解,所以不能从食物中获得,只能在活细胞中合成,C错误;
D、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有一些酶是相同的,如呼吸酶、ATP合成酶等,D错误。
故选B。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识记酶的本质和特性、明确酶催化的特点和酶促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A
【答案解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题目详解】
A、内质网内可以与外层核膜相连,外可以与细胞膜相连,A正确;
B、在有丝分裂中期,核膜、核仁等已经解体消失,不存在核孔,B错误;
C、rRNA的合成与核仁有关,而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合成的,C错误;
D、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A。
3、D
【答案解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题目详解】
A、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了嵴,故其表面积比线粒体外膜的表面积更大,A错误;
B、植物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进行信息交流等功能,植物细胞壁只有支持和保护功能,故植物细胞膜的功能比细胞壁功能更复杂,B错误;
C、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错误;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属于生物膜,其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D正确。
故选D。
4、D
【答案解析】
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会一直保持分化了的状态,直到死亡。
【题目详解】
除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一些特殊细胞外,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形态的细胞中,核遗传物质是相同的,A项正确;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使得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B项正确;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C项正确;细胞分裂只是使细胞数目增加,不同细胞间形态的差异是在细胞分裂后经细胞分化形成,D项错误。
故选D。
【答案点睛】
易错点: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但RNA和蛋白质有所不同。
5、A
【答案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题目详解】
A、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野生型酵母菌,起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A正确;
B、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B错误;
C、醋酸菌是需氧生物,C错误;
D、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D错误。
故选A。
6、D
【答案解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题目详解】
A、抗体与H1N1病毒结合后,可抑制H1N1病毒的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A正确;
B、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由浆细胞分泌产生,B正确;
C、由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
D、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识别抗原,H1N1再次侵入机体,刺激的是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M,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异养、兼性厌氧型缺氧、酸性醋酸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大量增殖形成菌膜甜橙果皮上以及果园的土壤中有适合甜橙果酒制作的酵母菌抑制细菌繁殖提高出油率促进甜橙油和水分离
【答案解析】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
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而是油水混合物。
经冷凝管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由于部分玫瑰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则精油提取量会减少;橘皮精油的提取原料是橘皮,但橘皮易焦湖,宜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其中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其目的是坊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
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题目详解】
(1)酵母菌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酒制作后期,发酵液呈现缺氧、酸性的环境,在该环境下其他杂菌难以繁殖。
制作甜橙酒的过程中,如果发酵罐密封不严,会导致醋酸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大量增殖形成白色菌膜。
(2)从甜橙果皮上以及果园的土壤中筛选取样的原因是从中可以筛选出最适合甜橙果酒制作的酵母菌。
加入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菌等杂菌的繁殖。
(3)用压榨法提取甜橙油时,压榨前要将甜橙果皮干燥去水,以提高出油率。
压榨后向压榨液中加入小苏打和硫酸钠能促进甜橙油和水分离。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
8、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栗色母马交配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若实验一的子代出现白色小马,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
若实验一的子代全为栗色,实验二的子代也全为栗色,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
若实验一的子代全为栗色,实验二的子代有栗色和白色,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
【答案解析】
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题意分析,因为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而且要求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工作,因此需要让该匹公马与多匹母马进行杂交,以便获得更多的后代,经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题目详解】
(1)鉴于上述分析,可以这样设计:
①实验一: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栗色母马交配;
②实验二: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
(2)若实验一后代中有白色马出现,则说明栗色对白色为显性,且该栗色公马为杂合子,即基因型为Bb;若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子代都全为栗色,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若实验一的子代全为栗色,实验二的子代有栗色和白色,且栗色个体多于白色个体,则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
【答案点睛】
理解分离定律的本质以及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提取关键信息,并会用遗传定律解释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9、常隐性可遗传两基因的自由组合EeX B X b等位基因色氨酸进入色素合成细胞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考查对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解答此题,可根据杂交后代F1和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判断基因的显隐性以及遵循的遗传规律。
【题目详解】
(1)根据F1均为野生型,F2野生型与亮红眼表现型比为3:1,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可判断亮红眼是一种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2)①亮红眼与朱红眼果蝇杂交,F2性状分离比接近于9:7,由此可判断控制亮红眼与朱红眼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亮红眼♂eeX B Y与朱砂眼♀EEX b X b果蝇杂交,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 B X b。
③亮红眼与猩红眼果蝇杂交,F1、F2果蝇中没有出现野生型,说明亮红眼与猩红眼果蝇均不含有野生型基因,e基因是d的等位基因(e基因是d基因的新的突变)。
(3)亮红眼果蝇眼睛中眼黄素显著偏低,而色氨酸酶促反应途径没有受到影响,由此推测,亮红眼基因与色氨酸进入色素合成细胞量减少有关。
【答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0、葡萄糖苷大使蛋白质完全变性,掩盖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从而使电泳结果只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来浅色棉布等温度梯度各组浅色棉布洗净所需的时间(或者相同的时间里污布污染程度的消退情况)
【答案解析】
1、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范围葡萄糖。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
2、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
3、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
【题目详解】
(1)纤维素酶包括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和C X酶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而葡萄糖苷酶可以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根据分析,在用凝胶色谱将纤维素酶与其它杂蛋白分离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所以先洗脱出来的是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可以使蛋白质完全变性,掩盖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从而使电泳结果只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3)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酶一般不同包埋法,因为酶分子质量较小,容易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来。
(4)①由于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棉布的成分是纤维素,所以选择污染状况相同的浅色棉布。
②实验目的是探究该种含纤维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所以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洗涤效果,其余为无关变量。
实验思路:在25-45℃范围内设置等温度梯度的清水,各组清水中均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含纤维素酶洗衣粉,将污染状况相同的所选的污布分别在不同温度的水中进行洗涤,洗涤强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并记录各组浅色棉布洗净所需的时间(或者相同的时间里污布污染程度的消退情况)。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纤维素酶的作用,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固定化酶技术和加酶洗衣粉的作用,需要考生识记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在设计实验时考虑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1、核苷酸序列使DNA解链,然后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 3 重组质粒启动子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标记的干扰素(目的)基因mRNA
【答案解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2.PCR的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PCR 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3.题图分析:Ⅰ是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Ⅱ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Ⅲ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到酵母菌细胞中。
【题目详解】
(1)PCR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一对引物,因此进行过程Ⅰ的前提是要根据干扰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2)PCR过程中需加热至90〜95℃,然后冷却至55〜60℃,如此操作的目的是使DNA解旋,然后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
根据PCR复制的特点,结合图示可知,图示中干扰素基因的两条链应是第二次复制才能形成的子链,所以至少需要复制三次才能形成图中的干扰素基因。
(3)图中A是干扰素基因和质粒连接形成的重组质粒(基因表达载体),A上与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称为启动子。
(4)基因转录的产物为mRNA,由于转录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为检测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细胞中是否转录,可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标记的干扰素(目的)基因作探针,与从细胞中提取的mRNA进行分子杂交。
【答案点睛】
本题结合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干扰素的简化流程,考查基因工程的技术及原理、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
及技术,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