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建议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建议4篇

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建议第1篇

为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不悔资料版权所有!确保班级公物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制定本制度。

1、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2、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火灾、交通、中毒和其它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

3、班主任要经常检查教室内的电源开关、电线、门窗、照明灯具是否安全、牢固,发生问题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维修,并告之学生注意安全。

4、班主任要组织好班级各项活动,对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5、班主任要每天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时与无故未到校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6、学生要做到:不打架骂人、不看色情、凶杀的书刊、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吸烟喝酒、不损害公物、不在教室内打闹。

7、严禁学生携带棍棒、利器等不安全物品进入学校。

8、学生在校期间因特殊情况离校,需持班主任签发的出门证,方可出校门。

9、上课期间禁止学生会客。

如遇公安机关来校约见学生,一般情况下,必须班主任或保卫干部在场,陪同询问。

公安机关要将学生带离学校,必须向校领导汇报,并同通知学生家长,方可将学生带离学校。

10、学生出入教室,上、下楼梯要有礼、有序,不悔资料版权所有!严防混乱、拥挤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建议第2篇

班级作为构成学校这一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学校的教育功能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得以发挥,而且班级管理能直接关系到班级内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学习习惯刚开始形成的阶段,班级管理的健康向上与否将会对其成长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领导者,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是每一位班主任需要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难题。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存在感不强

由于一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加之小学生自身缺乏自律性、自觉性和基本的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得不成为了被管束的客体,班级活动的大小事务都由班主任亲力亲为。一方面,由于班主任不仅需要面对、处理每天班级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仍要兼顾教学,长此以往,其身体和精神上都将受到较大的负担和压力,久而久之,则会影响其日常的工作效率和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学生丧失了在班级活动中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班集体,不能算是一个健全的班集体,也就不可能形成高效运转的班级管理机制。

(二)放权班干部,致使班级管理的民主程度较低

据笔者了解,在中国,小学的班级学生数一般在30至60人之间,人数较多。由于班主任自身精力有限,需适当地减轻工作负担,以及锻炼、培养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班主任通常会赋予班干部一部分权力,从而协助其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但是,有利也有弊,由于班干部年龄较小,自我意识较强和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致使他们不懂得如何有效协调、处理好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和问题,甚至无可避免地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形成对立派别,最终破坏了单纯、友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在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问题时,班主任有时会过于感性地偏信班干部单方面的说辞,导致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处理问题,也不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

(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严”与“爱”的认识和把握不够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将“严”与“爱”的关系处理好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对于“严”与“爱”,现在很多班主任仍旧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有些班主任威严有余而亲和力不足,他们认为在班级管理中需要的是严厉,应该让学生对其有一种敬畏感,甚至是惧怕感。虽然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却无法使学生真正对班主任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从长远来看,还会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相反的,有些班主任对待学生十分有亲和力,与学生保持着较近的距离感,有时甚至没有把握好“爱”的力度,对学生过度的关爱会演变成为宠爱和溺爱,这样也使得班级管理无法有序、有效地进行下去。

二、给予小学班主任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建议

(一)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和角色

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活动载体,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自主成长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主体意识得以发展与激发,鼓励学生培养大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感受、体验、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换言之,学校和老师应该将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新形势下,班主任需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成为班级建设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并尽可能地创造使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的机会,逐渐促使其成为班级活动的主体,同时使班级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得以体现。

(二)民主选举班干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

在评选班干部时,班主任应该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让学生自由竞选,例如,以演讲的方式详细阐述自己参与竞选的班级职务的理由及优势等,然后由学生进行投票选举,这样体现了班干部选举的民主性与合理性。而且,由此组成的班委会才能真正使学生信服,并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让班干部管理班级的重要作用切实得以发挥。值得一提的是,在班干部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同时,班主任仍需深

入了解和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真实情况与性格特点,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反馈,知晓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然后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及个性,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既可以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真正认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三)班主任树立良好的形象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且自律性不强,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严格对待学生。但是严格不等同于严厉,严厉会让学生惧怕班主任,只能得到学生表面的认可,反而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当然,在班主任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不能缺少爱。唯有班主任充满感情地对待学生,时刻将学生放在心上,才能真正打动孩子的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助于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状态。总而言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掌控好“严”与“爱”的力度,做到不偏向任何一方,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建议第3篇

班级管理就是引领学生们健康有序地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使他们愉快地接受并自觉自愿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整个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有效的班级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思想上重视常规,让学生明确有序的常规是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与德育相联系,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依据。

2、以常规来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明确常规与个人行为,常规与学习态度,常规与集体行动的关系。要给学生讲明、讲透其中的道理,让学生主动接受,自觉遵守。

3、要做到“四勤”,即,口勤、手勤、腿勤、脑勤,善于抓盲点、空白点及空白时间段。

4、制订具体、完整的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并积极落实。

5、工作要创新,不能默守陈规。

6、要有耐心,不怕出问题,允许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忌急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