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梳理复习教案3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最新考纲审析
考点疏理: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任何事物都处在______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_________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坚持用_____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联系是_______,是事物本身_______,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_____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_。

3.联系的多样性
(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__________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
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_____、_____和_____为转移。

1.要实行科学发展,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这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各方面建设的联系具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判一判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
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 )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
2.由于过度的资源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生态环境还在迅速恶化,危害日益严重。

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直接经济损失占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将引发社会强烈不满,影响了社会安定、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特点的命题点一联系的普遍性
1、(2015·濮阳市模拟)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一场表演鼓掌欢呼的程度并不简单取决于表演的水平,而更多地取决于观众间的相互影响。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②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④物质与意识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联系的普遍性的分析应用
通常以古诗词、名人名言或谚语、漫画、现实热点事例等为背景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联系的普遍性的理解。

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时,多结合现实热点材料从多角度考查,有“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的考查方式,也有“阐释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综合考查方式,题型涉及体现类、措施类、认识(分析)类、依据类等。

分析应用方法:
(1)要深入理解联系的普遍性的内涵: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要明确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表述: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

(3)分析材料信息:只要涉及人类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等事例,要求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回答,一般可以用联系的普遍性等知识来回答,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综合运用的较多。

(4)注意辨析理解:联系具有普遍性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具有条件性。

常见的错误观点有: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等。

命题点二联系的客观性
2.(2013·高考课标Ⅰ卷)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

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

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事例表明
()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015·湖北黄冈、黄石、鄂州模拟)河南省鹤壁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原来普遍认为是废弃物的石头变废为宝。

煤矸石原本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鹤壁市却经过科学方法鉴别和加工
把它变成了宝贝,不但可以生产烧结砖,甚至可以用来制取无机纤维进行造纸,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上述材料说明()
①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新的客观联系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创造人为事物联系的物质条件③应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④人们可以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具体联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联系的客观性的分析应用
通常以古诗词、名人名言或谚语、漫画、现实热点事例等为背景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联系的客观性的理解。

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时,多结合现实热点材料,如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际贸易等情境素材,从多角度考查,有“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的单一考查方式,也有“阐释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综合考查方式,题型涉及体现类、措施类、认识(分析)类、依据类等。

分析应用方法:
(1)要深入理解联系的客观性的内涵: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既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要明确联系的客观性的原理表述: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
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分析材料信息,凡涉及人类利用联系或违背联系等事例,要求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回答,一般可以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等知识作答。

(4)注意辨析理解: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创造新的联系,因为联系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或消灭。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由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建立的,建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因而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以主观虚构的联系代替客观联系会导致诡辩论。

(5)常见的错误观点有: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等。

命题点三联系的多样性
4.(2014·高考课标Ⅰ卷)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

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

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 (2014·高考重庆卷)右图漫画《吃水果有利健康》()
A.否认了联系具有条件性
B.否认了矛盾具有普遍性
C.肯定了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
D.肯定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联系的多样性的分析应用
通常以古诗词,名人名言或谚语、漫画、现实热点事例等为背景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联系的多样性的理解。

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时,多结合现实热点材料进行考查,有单一考查方式,也有“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回答”的综合考查方式,题型涉及体现类、措施类、认识(分析)类、依据类、意义类等。

分析应用方法:
(1)深入理解联系的多样性的内涵: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我们要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要明确联系的多样性的原理表述: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注意辨析理解:联系多样性表现为联系的多种多样,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常见的错误观点有: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等。

(4)联系的多样性应用较少,仔细阅读材料,当材料涉及循环经济、生态文明、温室气体排放等内容时,一般可以用联系的多样性进行分析。

考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的_____和发展的_______,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_____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3)方法论要求:首先,应当树立_____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
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其次,必须重视_____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_______、内部结构的_________ _。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_______;
②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__。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_______________来认识事物。

1.滨海新区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配合联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三个体系、十大机制,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加快建设天津国家级新区作贡献。

(1)判一判
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党委、政府的密切配合,体现了任何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客观( )
②滨海各部门分工协作,配合联动,共同推进实验区建设,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
③通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加快建设天津国家级新区作贡献,体现了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

( )
(2)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这说明( )
A.部分离不开整体
B.整体离不开部分
(3)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配合联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推进实验区建设,为加快建设天津国家级新区作贡献。

据此说明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要求。

提示: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在统筹考虑、优化组合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命题点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2013·高考江苏卷)“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

这表明
()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通常以古诗词、名人名言或谚语、漫画、现实热点材料等为背景材料,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
的考查与现实结合紧密,涉及热点如:统筹城乡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城市建设、城镇化发展等,从多角度考查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应用方法:
(1)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做非选择题时,要仔细分析材料是强调整体的地位与作用还是强调部分的地位与作用,一般侧重考查
其中一个方面。

强调整体的地位与作用的表述;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强调部分的地位与作用的表述: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既体现整体又强调部分的表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要澄清几种观点,如:“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说法不准确,只有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的说法错误,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发展,不一定是推动。

常见的错误观点还有: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还包括其发展的全过程);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
下)。

(3)应用中要注意区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优化的方法,有时二者可以同时用,有时只能用一个。

如“中国好声音由浙江卫视与灿星制作公司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招商、均分收益的合作模式”,体现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与系统优化的方法;如
“产业结构优化、结构性减税”等体现的是系统优化的方法,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等。

命题点二系统优化方法
7.“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

这体现了() A.系统优化的方法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
D.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8.(2015·山东济南月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构图上注重近、中、远景的处理,留有大片空白,形成生动又不乏严谨的结构,使山水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简约利落。

这告诉我们() A.布局构图是画家本人的主观想象,摆脱了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B.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C.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否定是实现艺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D.要实现艺术的整体优化必须恰当地把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系统优化方法的分析应用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通常是提供古诗词、名人名言、漫画、现实热点事例等,分析体现的哲学道理、启示等。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经常以“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国家大部制改革、结构性减税等为背景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综合考查。

分析应用方法:
(1)要全面理解系统优化方法的含义及要求: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
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2)做非选择题时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的方法论要求作为知识依据回答即可。

即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
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3)系统优化的方法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不同在于:系统优化的方法在强调整体性的基础上,更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可从是否体现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上来进行区分。

跟踪训练
9.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治疗,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存在,科学家至今仍未能完全破解。

如早在抗菌素发明以前,医生们就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有的甚至还平安地渡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①必然性作为偶然性的积累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是以具体条件为基本前提的
③发挥主体因素的调适功能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方面
④物质世界总会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10.有学者认为,以往政府调控更倾向于从需求端入手,通过“大投资”、“宽货币”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思路类似于西医疗法,一生病就吃止疼药、打抗生素,往往有严重的后遗症。

未来中国的宏观调控将是“中医式”的,主要通过促改革和调结构消化前期政策,发掘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

从哲学角度看,这启示我们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坚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统一
②把握世界的物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正确区分事物各自不同的特殊本质
④把握发展的普遍性,摒弃传统观念以实现理论创新发展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
11.为解决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严重空气污染问题,某地推出了环保鞭炮。

其特点是:燃放后没有碎屑且不含硫磺,不仅没有刺鼻气味,还减少了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从哲学上看,环保鞭炮的诞生
①显示了辩证否定观在推进生产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②启示我们只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能正确认识事物
③证实了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类实践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④说明了人们的创新思维源于人们的主观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2014年,是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最低的年份,看上去并不太美的数据背后,却是经济转型曙光的初现。

这一年,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崛起,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开始发力;增长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最主要驱动;区域结构发生了变化,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用物质第一的观点看待经济发展
②要坚持用系统优化的观点看待结构变化
③要坚持用实践第一的观点对待经济增速
④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当前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它的根本内容是指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

这启示我们
A. 坚持从局部入手认识整体
B. 在事物的共性中把握个性
C.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D. 分析解决问题要突出重点
14.下列与漫画哲学寓意相一致的诗句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代·李商隐
B.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唐代·刘禹锡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北宋·苏东坡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
1-5ADDCA 6-10BADCA 11-14CC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