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门诊常用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1.接种的准备工作接种场所应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冬季室内应温暖,接种用品及急救用品要摆放有序。

2.受种者的准备做好解释、宣传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争取家长和儿童的合作。

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肤应清洁,防止感染。

接种最好在儿童饭后进行,以免晕针。

3.严格掌握禁忌证
接种前认真询问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必要时先做体检。

(1)一般禁忌证:急性传染病,包括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未过检疫期者;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较重的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史者;严重的湿疹或化脓性皮肤病者;有癫病或惊厥史的小儿;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以及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

(2)特殊禁忌证:有过敏史者慎用动物血清制品;体温高于37.5oC,或一周内每日腹泻4次以上的儿童,严禁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放射治疗、糖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和细胞毒药物均能降低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应尽量推迟常规的预防接种;近1个月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不能接种活疫苗;各种制品的特殊禁忌证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执行。

4.操作要点
(1)严格查对:仔细核对儿童姓名和年龄;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剂量接种;注意预防接种的次数,按《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完成全程和加强免疫;按各种制品要求的间隔时间接种,一般接种活疫苗后需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隔2周,再接种其它活或死疫苗。

(2)生物制品的准备:检查制品标签,包括名称、批号、有效期及生产单位,并做好登记;检查安额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发霉、异物、凝块、变色或冻结等;按照规定方法稀释、溶解、摇匀后使用;严格无菌操作;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需用无菌干纱布覆盖安部口;在空气中放臵不能超过0.5小时;接种后剩余药液应废弃,活菌苗应烧毁。

(3)局部消毒:用2%碘配及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后注射;接种活疫苗、菌苗时,只用75%乙醇消毒,因活疫苗、菌苗易被碘配杀死,影响接种效果。

4、接种后,应告知家长或监护人下次预防接种的时间及疫苗,并督促受种者应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

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并向卫生局报告。

常见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
1、一般反应
(1)局部反应:接种后24小时左右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有时伴有淋巴结肿大,红肿直径在2.5cm以下为弱反应,2.6~5cm
为中等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

局部反应持续2~3天不等。

接种活菌(疫)苗后局部反应出现晚、持续时间长。

个别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5~7天出现皮疹等反应。

(2)全身反应:于接种后5~6小时体温升高,持续1~2天,但接种活疫苗需经过一定潜伏期才有体温上升。

体温37.5oC左右为弱反应,37.5~38.5oC为中等反应,38.6oC以上为强反应。

此外,还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等反应。

局部反应时,可用干净毛巾热敷;全身反应可对症处理,注意休息,多饮水。

如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应到医院诊治。

2、异常反应:只有少数人发生,反应较重。

(1)过敏性休克:于注射后数分钟或0.5~2小时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日周青紫、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脉细速、恶心呕吐、惊厥、大小便失禁以至昏迷。

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期内有生命危险。

此时应使患儿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并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g上腺素O.5~l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有条件时给氧气吸人,病情稍稳定后,应尽快转至医院抢救。

(2)晕针:儿童常由于空腹、疲劳、室内闷热、紧张或恐惧等原因,在接种时或几分钟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乎足冰凉、心跳加快等症状,重者知觉丧失。

呼吸减慢。

晕针是由于各种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

此时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

数分钟后不恢复正常者,可针刺人中穴,也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每次0.01~0.03ml /kg。

(3)过敏性皮疹:以尊麻疹最为多见,一般于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经服用抗组胺药物后即可痊愈。

(4)免疫系统有原发性严重缺陷或继发性免疫防御机能遭受破坏(如放射病)者,接种活菌(疫)苗后可扩散为全身感染。

过敏性休克抢救
一、立即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紧急情况时可插管,环甲膜穿刺,或者气管切开。

二、药物抢救:
1、原则:一定是先用肾上腺素而不是激素,还可用抗过敏药物比如扑尔敏、钙剂。

2、具体步骤:
A平卧,吸氧,抬高下肢,以保证脑和重要脏器血供。

B心电监测,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C开放静脉:大号输液针快速大量输入等渗液体。

D肾上腺素和激素的应用。

3、首先必须是肾上腺素,留观24小时以上,约25%患者初期成功救治后8小时内可再发危及生命的过敏症状。

三、肾上腺素应用
1、快速皮下或者肌肉注射0.3-0.5mg,必要时每15分钟重复,2-3次;严重者0.1mg,5分钟内静脉缓慢注入(1:10000)及5%GS250ml+1mg,以 1-4ug/min持续静脉滴注。

2、无心跳:参照心肺复苏指南,以1mg静脉推注。

3、有心跳,有血压:肌肉或皮下注射0.3-0.5mg,必要时每15
分钟重复,2-3次。

4、有心跳,严重者血压甚至为零:0.1mg,5分钟内静脉缓慢注入(1:10000)或以5%GS250ml+1mg,以 1-4ug/min持续静脉滴注。

5无心跳:参照心肺复苏指南,毫不犹豫快速大剂量肾上腺素1-3mg加一个使用方法(每3分钟),3-5mg (每3分钟),以 4-10ug/min持续静脉滴注。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
1、氢化可的松:200-400mg/次,静脉滴入,可每6小时重复1 次,维持24-48小时。

2、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

3、甲基强的松龙:80-120mg静脉滴入,8-12小时重复一次,维持24小时或更长。

4、激素4-6小时才奏效。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每月预防接种日4次以上,为辖区内适龄儿童与流动人口儿童开展常年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

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预防接种规范》和《儿童免疫规划程序》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实施。

三、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并经过县卫生局计划免疫知识技术培训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担任。

上岗工作应佩带上岗证。

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清洗双手。

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仪表端正。

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计划免疫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

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四、保持预防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

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

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五、强调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接种证,查接种凭证,查疫苗。

核对免疫接种程序,姓名,年龄,药名、批号,失效期,接种剂量。

六、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制时间的皮肤消毒液;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瓿应盖上消毒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

七、新出生儿童或新迁入儿童办理接种证时务必告知家长接种何种疫苗,预防何种疾病,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和必要的注意事项等。

告知后,儿童家长需签字确认。

接种后,应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应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

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并向卫生局报告。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详见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