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析

教师:宋甚学

全册教材安排

本册共安排十三个单元。首先在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安排了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四个单元。让学生初步感受观察、数数、比较、分类、认识方位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习有关的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然后分四个领域安排教学内容。其中“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五单元认数(一)、第七单元分与合,第十单元认数(二),分别认识10以内的数和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第十二单元加法,分别教学10以内的加减和20以内的进位加;第三部分认识钟表,安排在第十一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认识物体,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另外用一个单元进行期末复习。

教材的图例和题例。

教材中用豆荚(见第4页)、白菜、茄子(见第5页)表示老师形象;萝卜、辣椒、蘑菇(见第30页)、蕃茄(见第86页)表示学生形象,其中蘑菇是聪明学生的代表。我们曾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图例:人物形象、动物形象和植物形象,征求幼儿园的孩子和一年级学生的意见,他们都喜欢动物、植物形象。考虑到教材中要选取涉及动物的童话作为教学题材,为避免图例与教学素材的混淆,所以选取植物形象表示教师和学生。教学中可把它们命名为茄子先生、豆荚

博士、白菜老师,学生则称小蕃茄、小辣椒等。

本册教材有例题(用小天使表示,见第4页左上角)、试一试、想想做做、练习、复习等栏目。例题既是要解决的问题,又包含着要学习的知识。试一试是与例题相比稍有变式的尝试练习。“想想做做”一般是与例题配合的练习,当堂完成,个别“想想做做”要再安排一个课时。练习是一段学习内容的综合性练习,要单独安排课时。复习是一个较大的单元的知识整理和综合练习。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

在提供的场景中分别数1~10个物体的个数。

安排的意图:

1.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学习数1~10这10个数。

2.让学生初步感受观察和数物体的个数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3.观察儿童乐园的场景,引起对学前生活的美好回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感情。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教材首先呈现一幅整体性画面,学生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形成对画面的整体感知,然后呈现10幅小图,这10幅小图都是从整体画面中把一种种物体分别提取出来的,引导学生分别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这种安

排旨在启示教师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微的观察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习有条理地观察。

2.让学生学习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为什么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有两个原因:(1)圆点和任何物体都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用圆点能够表示各种物体的个数。(2)对圆点学生会数会画,能够操作,便于数数。此时学生还未学习写数、认数,因此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怎样逐步学会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前三幅小图物体和圆点都已画好,让学生体会有几个物体就在下面画几个圆点,第四、五、六、九幅图让学生试着画圆点表示图中物体的个数,第七幅图(7朵花)、第八幅图(8棵树)、第十幅图(10个小朋友)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的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学数学就要克服困难,就要用眼观察、动脑去想、动手去做。

3.可以组织数现实物体的练习。

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拿出一些物体来数数个数,也可以让学生数教室内一些物体的个数。教师应在学生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数数水平,发现后进生,以便以后在教学认数时多予以关照。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教学内容: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复杂的情景中提供比较的内容。

教材呈现的是农村学校校园的一角,里面可以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物体很多。教材首先安排老师提出3个问题,并提出比较结果的表示方法(画“√”)。这里不仅呈现了具体的教学内容,也为学生自主寻找可以比较的其他物体和确定比较的方法提供了范例。接着安排学生自己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这样的安排,教学内容充实,又使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还初步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2.把比较方法的探讨作为教学的重点。

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的方法是把两根绳并排放,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比较哪个人高的方法是背靠背站在同一平面上,比出谁高。要注意的是比哪个人高,不是哪个人站得高,因此应该都站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比较柿子和石榴哪个重,最简单的办法是用手掂一掂,凭感觉作出判断,在掂量不出谁轻谁重的情况下用类似天平的支架去比较,支架的哪一端被压下去,哪一端的物体就比较重。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比较方法的探讨上,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

3.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的练习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组织活动,包括第1题和第5题。第1题比铅笔的长短,不是比插图中哪枝铅笔长,哪枝铅笔最长,而是让学生模仿插图的样子拿出铅笔进行比较;第5题是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队,进一步体会比高矮的方法。另一种是看图判断,包括第2~4题。这三道题学生在判断时不光要观察物体,还要合情推理。第1题两个人一个坐着,一个站着,看上去一样高,联系实际想一想,就会判断出坐着的人高,这道题还渗透了爱心教育;第3题判断路程的远近,远近是路程长短的变式,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直路近,弯路远;第4题,从支架上看1个萝卜和3个茄子同样重,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