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油气有机成因说
早期有机成因论
晚期有机成因论
1. 十八世纪中叶,罗蒙诺索夫:蒸馏说 “石油是煤在地下高温蒸馏的产物。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维尔纳茨 《地球化学概论》和《生物圈》 ——详细论述了石油的有机组成和石油有 机成因的主要依据,提出了碳循环的模式。
3. Treibs(1933):卟啉化合物的发现和证 实——石油有机成因重要依据。 4.1932年古勃金提出“混成说” : ——早期有机成因说 5. 20世纪50年代,美国P.V.Smith ;前苏 联B.B.维尔别:现代海洋沉积物中类原油烃类 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成因早期生油说—
84.5 13
(二)沉积物(岩)中的沉积有机质
——随无机质点一起沉积并保存下来的那部分生
物有机质,称沉积有机质,又叫地质有机质。
生物体死亡后: —分解(化学分解,细菌分解)→气态的水溶成分而散失 —吞食 —保存于沉积物中:0.8%
1.沉积有机质来源
原地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盆地自身。
异地有机质——经河流、风等自陆携带入盆。
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第六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油气成因概述
油气成因、油气藏形成、油气分布规律, 是石油地质学的三大研究课题,而油气生成 是其中的根本性问题。要进行油气勘探工作, 需要选择有利的勘探区和有利层位,首先必 须解决盆地的油气生成问题。
油气成因问题,在原始物质、客观环境及转化 条件等方面,长期存在争论。
6. Bray等(1961):正烷烃的奇偶优势研究 ——批判了沉积有机质直接成油说 7. 阿贝尔松(P.H.Abelson) (1963) : 干酪根热解成油说(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 8. Phillippi等(1965) :生油门限
8. 70年代初,法国著名地球化学家 Tissot 等 建立了干酪根热降解生烃演化模式,提出 并完善了干酪根晚期生烃学说,总结了油气 形成、演化与分布规律。
-C-OH -OH O
羟基 甲氧基
2)核由2~4个基本砌块组成。 3)基本砌块一般包含两层芳香族片状体。
每个芳香簇片状体中含<10个的缩合芳香簇的环状化合物和 少量的含N、S、O杂环化合物。片状体直径<10A°,两层片状 体层间距为3.4-8A°。
干酪根的结构呈 三维网状系统,由多 个核被桥键和各种官 能团联接而成。
——浅海、半深、深湖,前三角洲
滨海
浅海(陆棚)
半深海(陆坡) 深海(深海平原)
高能环境海水 进退频繁 沉积物粗 不利于繁殖、 堆积和保存
水体营养丰富, 阳光充足 水体营养不足 水体较安静 生物不发育 生物大量繁殖 生物遗体下沉经历巨厚水体 最有利 大部分遭到破坏, 陆源有机质很少
我国主要大型陆相湖盆的发育特征
再沉积有机质——已沉积的有机质由于岩石风 化等因素再次沉积。
2.沉积有机质分布特点
——总量很大,分布很不均衡。 ①不同岩性中分布不均匀。 泥质岩多:2.1%±;砂岩0.05%;碳酸盐岩0.29%。 ②不同地质时代不均衡。
总趋势:地层越老,保存的沉积有机质越少。
3、沉积有机质数量的影响因素:
生物物质的产量、原始有机质保存条件、 沉积物堆积速度、沉积物粒度 沉积物中富含有机质的环境条件是: ①生物产率高,有机质来源充足; ②低能还原环境,有机质分解少,有机质保存条件好; ③沉积物堆积速度较大,粒度细。
有机成因说:油气是在地球上生物起源 之后,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保存在 沉积岩中的生物有机质逐步转化而成。 生物有机质→油气
三、油气无机成因说
(一)泛宇宙说
(二)地球深部的无机合成说
(一)泛宇宙说
——包含烃类在内的有机化合物是在宇宙天体 的无机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在地球形成时就包 含有有机物。
7 6
22 50
1 /
17 氨基酸聚合物,较利于生油。 ——低C数烃和含N化合物主要来源。 / 糖类(葡萄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 ——易水解难保存,非主成油物质。 可成煤、气、芳烃。
31.6 0.1 0.3 芳香族化合物,抗腐能力强,来自高等植物。 ——主成煤。另:天然气、芳烃。 0.5 1.5 0.5
横座标:元素含量/样品重量,%; 纵 座标:频率,% C H O
S
N
N-样品数;m-平均值
干酪根的元素含量分布
(2)干酪根的结构 (2)干酪根结构
1)干酪根由核和链桥交联而成。链桥一般为脂肪链、 含硫、或含氧官能键,核和链桥表面可有些官能团。
-O醚
-S硫化物
-C- -C-O-O-CH3 O O
酮 酯 羧基
木质素和丹宁
29 37 17 0 0 0
动物
Zooplankton ( mixed )
Copepodes
60
65
22
25
18
10
0
0
Oysters
Higher invertebrates
55
70
33
20
12
10
0
0
生物体是有机质沉积保存的物质来源之一。
1、类脂化合物
①包括:脂肪、有机酸、甾萜类化合物、蜡、色素等。 ②主要赋存于低等植物(细菌、藻类)和动物中。
有机物 主要组份的重量百分数
植物
Spruce wood Oak leaves Scots-pine needles Phytoplankton Diatoms Lycopodium spores
蛋白质
1 6 8 23 29 8
碳水化合物
66 52 47 66 63 42
类脂化合物
4 5 28 11 8 50
原子比 H/C 1.68 1.66 1.39 1.44 1.37 1.32 1.34 1.43 1.25 1.33 1.34 1.30 0.96 0.84 0.79 0.93 0.92 0.99 O/C 0.16 0.14 0.03 0.12 0.13 0.08 0.08 0.12 0.20 0.17 0.14 0.13 0.14 0.09 0.15 0.23 0.22 0.19
一、油气成因有争议的原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油气是流体,可运移,非原地矿藏, 即产油气地≠生油气地。 2.化学成分复杂。 3.原始母质→油气? 4.涉及学科多。
二、两大成因学派
根据在生油气原始物质问题上观点的差异,分:
无机成因说 有机成因说
无机成因说:石油及天然气是在地下 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由无机物通过化 学反应形成的 。 无机物(C、H 、 O、Fe)→油气
绿河页岩干酪根结构图解
(据法B.P.Tissot等,1978) A-微弱演化;B-强烈演化
干 酪 根 盆地或地区 类型
重量百分比 层位 C 63.14 62.96 79.95 78.4 76.55 77.85 72.40 75.65 74.47 71.82 73.74 72.7 68.28 79.47 77.56 69.62 70.54 72.8 H 8.68 8.71 9.21 9.6 8.85 8.49 8.06 9.04 7.78 7.94 8.22 7.9 5.47 5.55 5.08 5.39 5.45 6.01 O 13.54 11.33 3.61 8.6 12.91 7.86 7.65 11.56 19.86 15.95 13.30 12.5 13.01 9.23 15.04 21.03 20.21 18.9 3.43 2.83 2.28 0.53 1.01 2.40 1.89 2.73 2.69 2.1 1.56 2.05 4.8 1.35 0.7 2.03 1.54 2.7 N 1.36 0.86 S
况且,这些成分还可以是石油运移中从外界捕集的。
⑤生命起源于烃类。已知甲烷和氨可以合成氨基酸,后者经热缩合又 可成为蛋白质——生命的基础物质。也就是说,远在生物出现之前, 石油就已存在了。
六、油气无机成因说主要证据
⑥石油的分布常受断达上地幔的深断裂控制。深断裂正是烃类向上运 移最好的途径。 ⑦有机说难以解释储量巨大的石油聚集。例如:加瓦尔油田的石油储量 有107×108t,加拿大西部沥青砂岩中的重质石油储量竟达一千亿吨。 如果折算成液体还得加倍。可是沉积岩中有机质含量很低,烃含量更 低,无法满足诺大的需要量。 ⑧有机生油研究中使用溶剂抽提出来的烃类是Kerogen的破坏产物,在 抽提前本不存在。 ⑨有机方案中的生油门限温度,石油析出机制,石油聚集发生时间等方
③——最主要的生油母质。
2、蛋白质——氨基酸聚合物。
较有利于生油,是石油中低C数烃和含N化合物的主 要来源。
3、碳水化合物——糖类
• 易被水解为水溶物或被菌解,难保存。非主成油物质。 • 纤维素可成煤,其次可能是芳烃和天然气的来源之一。 • 主要来源于植物。
4、木质素、丹宁
仅存于高等植物中, 为高等植物木质部分的 基本组成,是一种芳香 簇高分子化合物,抗腐
石油地质学
•绪论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
•储集层和盖层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和油气藏的形成 •圈闭和油气藏类型
•油气聚集单元与油气分布
•油气田勘探
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
第一节 油气成因假说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和理化环境
第四节
第五节
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
1973年,Pusey: “地温窗”和“液态窗”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未—低成熟”石油; 煤成烃理论
五、油气有机成因说主要证据
①90%以上的石油产于沉积岩中,而大片岩浆岩、变质岩区无石油产出。 ②从前寒武到第四纪的各时代沉积岩中,都找到了石油,但在各时代地层中
分布不均匀,且正比于各时代沉积岩中有机物的总量。
面,也都有不合逻辑之处。
本 节 要 点
1、重点掌握油气成因两大学派的根本分歧;
2、了解几种重要的油气成因假说;
3、掌握油气有机成因早期说和晚期说的含义; 4、掌握液态烃的定义; 5、了解油气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的证据。
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
第一节 油气成因假说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
能力强(>纤维素),
是成煤的主要物质,也 可生成天然气和芳烃。
生物体的有机组分
元素% 类脂 化合物 蛋白质 碳水 化合物 木质素 石油 63 5 C 76 H 12 O 2 S / N / 主要特征 包括:脂肪、有机酸、甾萜类、蜡、色素等。 主要来自:低等植物(菌藻)、动物中。 ——主生油母质。
53 44
③在近代海湖相沉积中发现了有机质向石油天然气转化的过程。 ④各地、各时期,石油既有相似性又有区别。 ⑤石油具有旋光性。 ⑥石油烃类中有些组分结构与某些生物组分结构有相似性,为生物标志化合物。 ⑦石油主要分布于地温小于150℃的中浅层,说明形成于相对低温条件下。
六、油气无机成因说主要证据
①实验表明,可由无机物合成烃。 nCO+2nH2→(CH)n+NH2O ——费-托反应。 ②火山喷出的气体和熔岩流中含有烃类。 ③许多天体上存有烃类(甚至植烷、姥鲛烷、卟啉、旋光性)。 ④石油的旋光性可由非旋光物质合成。石油中的卟啉也可无机合成,
1.索可洛夫(1889):宇宙说 前苏联,库德梁采夫(1949):岩浆说 2. T.Gold(1993):地幔脱气说
(二)地球深部的无机合成说
——油气是在地球的深处,由于高温、高 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由H2O、CO2、H2等简 单无机物反应形成的。
门捷列夫(1876):碳化物说 切卡留克(1971):高温生成说 耶兰斯基(1971):橄榄石蛇纹石化生油说 R.Robinson(1963,1966):费-托地质合成说
(三)干酪根
Kerogen
埋藏,并经一系列改造 新生沉积有机质(A) 原始OM 于成岩过程中
A:
可溶性有机质(可溶性沥青):烃,含N.S.O化合物 不溶性有机质:干酪根 (占A总量的70~90%或更多)
干酪根:
是指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性酸( HF、HCI)、非 极性有机溶剂(CCl4、CHCl3、苯、酒精)的分散有机质。
1. 干 酪 根 的 形 成 及 演 化
2、干酪根结构和化学组成
(1)干酪根的化学成分 复杂高分子聚合物,无固定化学成分。 [C12H12ON0.16S0.43]
☆ 干酪根的元素含量分布
复杂高分子聚合物,无固定的分子式和结构模型。
[C12H12ON0.16S0.43]X
根据对世界各地440个干酪根 样品的元素分析结果,五种元素 的重量百分比平均为: C—76.4% H—6.3% O—11.1% S—3.65% N—2.02%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和理化环境 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 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第六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
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
一、生物有机质
二、沉积有机质
三、干酪根
(一)生物有机质类型-生物体的有机组分 生物有机质→沉积有机质→油气 类脂化合物、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木质素和丹宁、生物烃
活体生物的组份(据Hunt, 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