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P19 勘探深度的计算 (2)
2、P210 滑坡稳定安全系数计算 (2)
3、P225 地震液化判别计算 (4)
4、P69 湿陷性土总湿陷量计算及地基的湿陷等级确定 (6)
5、P70 红黏土的状态分类及复浸水特性分类 (8)
计算及融沉性分类表 (9)
6、P77,多年冻土平均融化下沉系数6
7、P82 盐渍土按化学成份分类表及按含盐量分类表 (9)
8、P246 花岗岩残积土液性指数计算 (9)
9、P103 浅层及深层平板载荷实验的变形模量计算 (10)
10、P110 旁压试验旁压模量计算 (10)
11、P111 扁铲侧胀试验有关参数计算 (11)
12、P28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动贯入阻力计算 (11)
13、P289 十字板剪切试验估算地基容许承载力及单桩极限承载力 (11)
14、P292 利用旁压曲线的特征值评定地基承载力 (12)
15、P298 波速测试小应变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计算 (13)
16、P124 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有关计算 (13)
17、P132 岩土参数标准值的计算(需用计算器统计功能) (14)
P136 附录A 岩土分类和鉴定 (15)
表A.0.1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 (15)
表A.0.2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 (15)
表A.0.3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15)
表A.0.4 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 (15)
表A.0.5 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 (15)
表A.0.6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定 (15)
P141 附录B 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 (15)
P143 附录C 泥石流的工程分类 (15)
P144 附录D 膨胀土的初判方法 (15)
P145 附录E 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15)
表E.0.1 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15)
表E.0.2 孔隙水压力测定方法和合用条件 (15)
P146 附录F 取土器技术标准 (15)
P147 附录G 场地环境类型 (16)
4 .1 .18: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算起,勘探孔 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 5m 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 3 倍, 对于单独柱基不应小于 1.
5 倍,且不应小于 5m 。
4 .1 .19:详细勘察的勘探孔深度,除符合 4 .1 .18 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 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 20% 的深度;对高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 压力 10%的深度。
条文说明 5 .2 .8 :滑坡稳定安全系数计算:
(R ) + R
i j n
F =
i =1 j =i s
(Ti
) + T
j n
i =1 j =i
= cos(9 9 ) sin(9 9 ) tan Θ j i i +1 i i +1 i +1
R = N tan Θ + c L
i i i i i
当 n=2 时: 当 n=3 时:
R + R
1 1 2
F = 1 1 2 s T + T
R + R + R F = 1 1 2 2 2 3
s T + T + T
1 1
2 2 2 3
当 n=4 时:
R + R + R + R
i-1
i
Pi-1
i+1
Ni Qi
Ri θi
Ni=Qicos θ i
滑坡稳定系数计算图
9
——第 i 块段滑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
i
R ——作用于第 i 块段的抗滑力(kN/m )
i
N ——第 i 块段滑动面的法向分力(kN/m )
i
Θ
——第 i 块段土的内磨擦角(度)
i
c ——第 i 块段土的黏聚力(kPa )
i
L ——第 i 块段滑动面长度(m )
i
Ti
—作用于第 i 块段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 (kN/m ),浮现
F ——稳定系数
s
Ti=Qisin θ i
Ti
θ
θ
i + 1 1 F = 1 1 2 3 2 2 3 3 3 4
s T + T + T + T
1 1
2
3 2 2 3 3 3 4
与滑动方向相反的滑动分力时, Ti 应取负值
——第 i 块段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 i+1 块段时的传递
j
系数(j=i )
稳定系数F 应符合下式要求:
s
F > F
s st
式中F ——滑坡稳定安全系数,根据研究程度及其对工
st
程的影响确定。
当滑坡体内地下水已形成统一水面时,应计入浮托力和 动水压力。
条文说明 5 .7 .9:
条文说明 5.7.9-2 :《94 规范》曾经规定,采用静力触探 试验判别,合用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具体规
定是:当实测计算比贯入阻力 p s 或者实测计算锥尖阻力 q c 小于 液化比贯入阻力临界值 p scr 或者液化锥尖阻力临界值 q ccr 时,应 判别未液化土,并按下列公式计算:
p = p scr s0 w u p
q = q
ccr s0 w u p
= 1 0.065(d 2)
w w
= 1 0.05(d 2)
u u
式中p 、q ——分别为饱和土静力触探液化比贯入阻力
scr ccr
临界值及锥尖阻力临界值(MPa )
p 、 q ——分别为地下水深度 d =2m ,上覆非液化
s0 s0 w
土层厚度d =2m 时,饱和土液化判别比贯入
u
阻力 基准值 和液化 判别锥 尖 阻力 基准值
(MPa ),可按表 5.2 取值
表 5.2 比贯入阻力和锥尖阻力基准值p 、 q
s0 s0
——地下水位埋深修正系数,地面常年有水且与地下
w
水有水力联系时,取 1.13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修正系数, 对深基础, 取 1.0
u
d ——地下水位深度(m )
w
d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 (m ),计算时应将淤泥河淤
u
泥质土层厚度扣除
——与静力触探摩阻比有关的土性修正系数,可按表
p
5.3 取值
表 5.3 土性修正系数 值
p
土 类 静力触探摩阻比
R f (f s /q c )
砂 土
R ≤0.4
1.00
粉
0.4<R ≤0.9
0.60
土
R >0.9
0.45
p
抗震设防烈度 7 度 8 度 9 度
p (MPa ) 5.0~6.0 11.5~13.0 18.0~20.0
s0
q (MPa ) 4.6~5.5 10.5~11.8 16.4~18.2
s0
f f
f
条文说明 5 .7 .9-3:用剪切波速判别地面下 15 米范围 内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可采用以下方法:
实测剪切波速 v s 大于按下式计算的临界剪切波速时, 可判为 不液化
v = v (d 0.0133d 2 )0.5 [1.0 0. 185(d w )]( 3
)0.5 scr s0 s s d π
s c
式中v ——饱和砂土或者饱和粉土液化剪切波速临界值 (m/s )
scr
v ——与烈度、土类有关的经验系数,按表 5.4 取值
s0
表 5.4 与烈度、土类有关的经验系数v
s0
d ——剪切波速测点深度(m )
s
d ——地下水深度(m )
w
π
——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 3 或者为砂土时,应用 3 c
6.1.5 湿陷性土地基受水浸湿至下沉稳定为止的总湿陷 量Δs (cm ),应按下式计算:
v
s0
7 度
65
45
(m/s ) 8 度
95
65
9 度
130
90
类
土 土
砂 粉
土
注:对能用取土器取得不扰动试样的湿陷性粉砂,其试 验方法和评定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造规 范》 (GB50025)执行。
h
——第 i 层土的厚度(cm ),从基础底面(初步勘察时
i
自地面下 1.5 米)算起,
F /b <0.023 的不计入, b 为承
si
压板宽度为 0.50 m 或者 0.25 m
β ——修正系数(cm- 1)。
承压板面积为 0.50 ㎡时, β =0.014;承压板面积为 0.25 ㎡时, β =0.020。
n
= β F h
s si i
i =1
式中
F ——第 i 层土浸水载荷试验的附加湿陷量(cm )
si
表 6.1.4 湿陷程度分类
试验条件
承压板面积 湿陷程度
轻 微
中 等
强 烈
承压板面积
0.50 ㎡ 1.6< F ≤3.2
si
3.2<
F ≤7.4
si
F >7.4 si
0.25 ㎡ 1.1< F ≤2.3
si
2.3<
F ≤5.3
si
F >5.3
si
附加湿陷量 F (cm )
si
表 6.1.6 湿陷性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表 6.2.2- 1 红黏土的状态分类
状 态 含水比
w
坚 硬 ≤0.55
w
硬 塑 0.55< ≤0.70
w
可 塑 0.70< ≤0.85
w
软 塑 0.85< ≤1.00
w
流 塑 >1.00
w
总湿陷量Δ s (cm ) 湿陷性土总厚度 (cm )
>3
湿陷等级
Ⅰ
5<Δ ≤30
s
≤3
Ⅱ
>3
30<Δ ≤60
s
≤3
Ⅲ
>3
Δ s >60
≤3
Ⅳ
注: =ω /ω L
w
表 6.2.2-3 红黏土的复浸水特性分类
注: I =ω L/ω P
I ’ =1.4+0.0066ω L
r
ω L 、ω P 均取整数
条文说明 6.9.4 对花岗岩残积土,为求得合理的液性指 数,应确定其中细粒土(粒径小于0.5 ㎜) 的天然含水量 、
f
塑性指数I 、液性指数I ,试验应筛去粒径大于 0.5 ㎜的粗颗
P L
粒后再作。
而常规试验方法所作出的天然含水量失真,计算
复浸水特性
收缩后复浸水膨胀,能恢复到原位
收缩后复浸水膨胀,不能恢复到原位
I 与 I ’ 关系
I ≥I ’
r r
类别
Ⅰ Ⅱ
r r I <I ’ r r
r
出的液性指数都小于零,与实际情况不符。
细粒土的天然含水量可以实测,也可用下式计算:
0.01P
= A 0.5
f 1 0.01P
0.5
I =
P L P
I = f P
L I
P
式中——花岗岩残积土(包括粗、细粒土)的天然含水量(%)
——粒径大于0.5 ㎜颗粒吸着含水量(%) ,可取 5
A
P ——粒径大于0.5 ㎜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0.5
——粒径小于0.5 ㎜颗粒的液限含水量(%) L
P
——粒径小于0.5 ㎜颗粒的塑限含水量(%) (以上均取整数,如60%取60)
10.2.5
10.7.4
10.8.3
条文说明10.4.1
动贯入阻力可采用荷兰的动力公式:
q = M
.
M . g . H
d M + m A . e
式中:
q ——动贯入阻力(MPa)
d
M——落锤质量(kg)轻型10 kg;中型28 kg;重型
63.5 kg;超重型120 kg
m——圆锥探头及杆件系统(包括打头、导向杆)的质量(kg)
H——落距 (m):轻型0.5 m;中型0.8 m;重型0.76 m;超重型1.0 m
e——贯入度,等于D N, D 为规定贯入,N 为规定贯入深度的击数(cm)
g——重力加速度,其值为9.81m/s2
条文说明10.6.5
十字板不排水抗剪强度,主要用于可假设Θ
,按总应
力法分析的各类土工问题中:
(1)计算地基承载力
按中国建造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设计院的经验,地基
容许承载力可按下式估算:
q = 2c + h
a u
式中c ——修正后的不排水强度(kPa )
u
——土的重度(kN/m 3 )
h
——基础埋深(m )
(2)估算桩的端阻力和侧阻力 桩端阻力 q = 9c
p u
桩侧阻力 q = α . c
s u
α
与桩类型、土类、土层顺序等有关;
依据q 及q 可以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
p s
条文说明 10.7.4 、10.7.5-3
(3)利用旁压曲线的特征值评定地基承载力:
1)根据当地经验,直接取用 p f 或者 p f -p 0 作为地基土承载 力;
2) 根据当地经验, 取(p L -p 0)除以安全系数作为地基承载 力。
条文说明 10.10.5
小应变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
G = π . v 2
d s
π . v 2 (3v 2 4v 2 )
E = s p s
d v
2 v
2
p s
v 2 2v 2
= p s p s
式中v v ——分别为剪切波速和压缩波速(m/s ) s
、
p
G ——土的动剪切模量(Pa )
d
E ——土的动弹性模量(Pa )
d
——土的动泊松比(无量纲)
d
π
——土的质量密度(kg/m 3 )
12.2.3 ;12.2.3
表 12.2.1 按环境类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表 12.2.2 按地层渗透性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 价
表 12.2.4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d 2(v 2 v 2 )
表12.2.5 土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以及P147 附录G 场地环境类型
14.2.2 、14.2.3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