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溶液 第2课时 饱和溶液 溶解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精讲
【例2】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双选)右图是甲、乙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 线示意图,据此得到的结论 正确的是( ) 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只有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才相等 C.把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 降至t1℃时,有晶体析出 D.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曲线交点M表示的含义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3.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 顺序排列是_c_<__b_<__a_。 (2)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 到10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 溶液是不__饱__和__溶__液__(选填“饱 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P点的含义是_t_1℃__a_和__c_溶__ _解__度_相__等__,__都__是_2_0_g___。
·变式训练
(4)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高到t2℃ 时(不考虑水分蒸发),发现其中一个烧杯中固体质 量增加,则此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_c _。此时,三种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D)。 A.c>a=b B.a=b>c C.a>b>c D.b>a>c
·变式训练
4. 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I.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 CO2的溶解度越__。小为增大 CO2的溶解,可采用的一种方法 是_增__大__压__强__。 II.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 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 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 度__a__(选填字母)。 a.大于40℃ b.小于40℃ c.无法确定
2019/5/20
·知识梳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转化
对大多数固体:
①升温;②增加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降温;②蒸发溶剂;③增加溶质
对于Ca(OH)2:
①降温;②增加溶剂
饱和石灰水
不饱和石灰水
①升温;②蒸发溶剂;③增加溶质
因此,只有指明温度和溶剂量时,溶液的“饱和”或 “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例题精讲
【例1】(2018•德州市二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 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 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 的是( D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考点突破
考点3 结晶
·知识梳理
1.定义: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 出的过程。 2.方法:从溶液中得到溶质的方法有__蒸__发_结__晶___和 _冷__却_热__饱__和__溶__液___。对于只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要得 到溶质晶体,可直接采用_蒸__发__结__晶__的方法。若溶液 中有两种溶质。采用什么方法结晶,这要根据所得晶 体的溶解度特点决定。
②在0℃,氮气的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里溶 解0.024体积的氮气达到饱和。
·知识梳理
3. 溶解度曲线 (1)意义 ①点: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_溶__解__度__, 也表示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交点表示 同一温度下两物质的_溶__解__度_相__等___,也表示该温度下, 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②线: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 度随温__度__的变化情况;曲线 越陡,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 受温度的影响_越__大_。 ③面:曲线下面表示溶液为 _不_饱__和__溶液;曲线及曲线上 面表示溶液为_饱__和_溶液。
·例题精讲
(3)t2℃时,甲、乙两份饱 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关系是__乙_>_甲___。 (4)t2℃时,将甲、乙两份 饱和溶液升温至t3℃,则升温 后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 系是_乙__>_甲_。如果降温至t1℃呢?甲__=_乙__。 (5)t2℃时,向50g水中加入40g 乙,充分溶解后形 成的溶液质量为_8_0_g_。 (6)t3℃时,甲溶液从N点转变成M点可采用的方法 是_增__加__溶__质__。 (7)乙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甲,提纯乙的操作方法是 _冷__却__热__饱_和__溶__液___。
·例题精讲
【例2】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双选)右图是甲、乙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 线示意图,据此得到的结论 正确的是( C) D 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只有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才相等 C.把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 降至t1℃时,有晶体析出 D.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曲线交点M表示的含义 是:_t3_℃__时__甲_乙__溶__解__度__相_等_____。
如:①从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 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宜采用 的方法是:蒸发浓缩→_降__温__结_晶___→过滤。
②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
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宜采用 的方法是:_蒸__发__结_晶___→趁热过滤。
·例题精讲
·例题精讲
(3)t2℃时,甲、乙两份饱 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关系是_______。 (4)t2℃时,将甲、乙两份 饱和溶液升温至t3℃,则升温 后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 系是_____。如果降温至t1℃呢?_____。 (5)t2℃时,向50g水中加入40g 乙,充分溶解后形 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 (6)t3℃时,甲溶液从N点转变成M点可采用的方法 是_________。 (7)乙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甲,提纯乙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1.固体溶解度 (1)概念:表示在_一_定__温__度__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_____溶剂里饱达和到状_态_______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主要是__温__度_。 (3)温度影响: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如_硝__酸__钾__;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变化不大,如_氯__化__钠__;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减小,如_熟__石__灰__。
考点突破
考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知识梳理
1.定义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注意:浓溶液不__一__定__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 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_往__溶__液__中__加_少__量__溶__质__固_体____,如果能 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解析: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均可采用增加溶质 和蒸发溶剂的方法,但对于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需要 考虑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而定,氢氧化钙的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需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答案选D。
·变式训练
1.(2018•诸城市三模)欲使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
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B)
·知识梳理
(3)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温度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_增__大__; 压强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减__小__。 (4)溶解度的意义 如: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意义:①在0℃,氮气的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 里最多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
第一部分 基础过关 第1单元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0讲 溶液
第2课时 饱和溶液 溶解度
考纲要求
1.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认识) 2.结晶现象(知道)
考点总览
溶液
形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2.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 精和汽油。
·知识梳理
(2)应用:用于判断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的多少 及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如图所示,t2℃ 时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判 断析出晶体>A___B(选填“>”或“<”),t1℃时A、 B、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B>是A>C ________。A1、B1、C1点分别表示A、B、C三种 物质在t2℃时的饱和溶液。降 温到t1℃,对应的点是A2、B2、 C2。根据图可知,C2点在C物质 曲线的下方,所以没晶体析出。 A2、B2点均在对应物质曲线的 上方,所以有晶体析出。
·例题精讲
解析: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从30℃降至0℃,析 出晶体较多的是碳酸钠,故B错误。
·例题精讲
【例3】(2018•广东省模拟)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 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温度/℃
0
10 20 30
溶解 NaCl 35.7 35.8 36.0 36.3 度/g Na2CO3 7.0 12.5 21.5 38.8
·知识梳理
(4)溶解度的意义 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意义: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NaCl就达到饱和 状态;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NaCl得136gNaCl 饱和溶液 2.气体溶解度 (1)概念: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下, 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主要有__温__度_和_压__强__。
【例3】(2018•广东省模拟)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 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溶解 NaCl 35.7 35.8 36.0 36.3 度/g Na2CO3 7.0 12.5 21.5 38.8
A.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将等质量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 降至0℃,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C.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对应的温 度在20~30℃之间 D.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 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知识梳理
对A物质,A2P线段表示析出晶体的量;对B物质,
B2B3线段表示析出晶体的量。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降温到t1℃后,B3点位置最高,
所以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而C溶液没有晶体析出且处于
B>A>C
最低点,所以C溶液溶质质量
分数最小。应用这种方法判断
析出晶体多少的前提条件是等
质量的饱和溶液。
3.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解的热效应 1.升温:氢氧化钠、浓硫酸 2.降温:硝酸铵 3.无明显变化:氯化钠、蔗糖
考点总览
溶液 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考点总览
溶液
溶解度(表示物质溶解性大小) 2.气体溶解度: ①温度不变时,与压强成正比 ②压强不变时,与温度成反比 物质的溶解性 1.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结晶 1.蒸发结晶 2.降温(冷却)结晶
A.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将等质量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 降至0℃,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C.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对应的温 度在20~30℃之间 D.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 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A.降低温度
B.再添加溶质
C.升高温度
D.倒出些溶剂
2.(2018•烟台市模拟)如图三条溶解度曲线,当它们 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 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 使它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D ) A.a溶液 B.b、c溶液 C.c溶液 D.a、b溶液
考点突破
考点2 溶解度
2019/5/20
·例题精讲
解析:此题考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溶质质量分数。解此题要清楚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点”“线” “面”所表示的意义;结合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质 量分数等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可直接比较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 度的大小,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比较几种物质的 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仅需要 考虑升温或降温后各物质的溶解度关系,还需考虑升温或降温 后各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把一定质量的某物质放入一定质量 的水中,判断溶液的质量时,一定要注意物质能否完全溶解, 再进行计算;如果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 可采用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