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常见慢性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可编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常见慢性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人类常见慢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04002437 彭晗
随着人类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诊疗手段的丰富,曾经严重危害我们生命健康的急性病已经不再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与此同时,各种慢性疾病正悄声无息地蚕食人类的生命。

慢性病与急性病不同,这一区别并不仅仅表现在病程的长短上,而是更多地表现在其本质上:慢性病并不会在短期内带走生命,而是一步一步地损害正常人的生命质量,降低患者的劳动力,造成急性病所不可企及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从宏观的公共卫生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临床基础医学角度来说,慢性病的防治都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不幸的是,由于慢性病起病隐匿、机制复杂、以及其本身的部分不可逆性,仅管通过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下面,我将挑选几个典型的、普遍发生的、也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进行介绍。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是一类具有气流受限特征能够的肺部疾病。

WHO资料显示,该病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4
位。

另据世界银行/时就卫生组织的预测,2020年时COPD将成为世界经济负担第五位。

在我国,其发病率达5%以上。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机制研究尚未完全确定,但以下因素是相关致病因子: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而据最新的研究报告,机体的内分泌和精神因素也在该病的发生中起到一定催化作用。

病理及病理生理
COPD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肺气肿和支气管炎表现,病理生理表现为起到受阻、气流不可逆受限造成通换气障碍在这个领域中研究最为彻底,为疾病的诊断打下了基础
诊断
除了常规的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本病主要由实验室检查客观确诊
1 肺功能测定:吸入舒张气管药物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者可确诊气流受限不可逆。

并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

2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CT、MRI均为有效的辅助诊断。

并发症
根据UCLA于1998至2003年作的临床研究,COPD患者主要死于以下三类并发症,并阐明了部分相关发展过程:
1 慢性呼吸衰竭
2 自发性气胸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和预防
在传统的抗生素、气管舒张药、激素治疗等手段基础上。

新研发出的长期家庭氧疗LTOT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确认有效,并可对血流动力学、运动能力、肺生理和精神状态产生正面影响。

但其经济要求较高,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尚无法普及。

现阶段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戒烟是预防COPD的最有效、简单的措施。

慢性心力衰竭CHF
Chronic heart failure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因。

我国尚未有正式的流行病统计学调查,但以美国为例,AHA(美国心脏病学会)2001年的统计报告表明全美有500万患者,发病率相当高。

我国由于心瓣膜病的高发病率,CHF患者也不是少数。

病因
1 原发心肌损害: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心肌炎及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
2 心脏负荷过重:高血压、各种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3 各种诱因:因为上述因素本身亦为慢性发展,因此各种急性诱因对心衰的发展引起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而对诱因的控制也对心衰的治疗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病理生理
1 代偿机制:以Frank-Starling机制为基础,相继提出了心肌肥
厚和神经体液代偿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于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该系统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能代偿受损的心功能,另一方面会加重心肌损害而形成恶性循环。

2 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心钠肽和脑钠肽、精氨酸加压素、内皮素等。

3 心肌重构:目前的研究认为这是心力衰竭的基本发展机制,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终末阶段。

诊断
心衰的诊断基于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主要依据超声心动图、运动学检查及有创心血管检查。

治疗
慢性病的研究难点和最终目的在于治疗,因此,药物的更新换代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呈现日新月异的态势。

1 病因治疗:控制高血压;通过药物和介入手术改善冠心病心肌供血;通过心外科手术纠正瓣膜病变。

在这些方面,前沿的生物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球囊、支架、人工瓣膜能良好地长期在体内工作。

2 药物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正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等是心衰病情控制的有效药物。

其中,ACEI是二十世纪心脏病药物的里程碑。

除了改善血流动力学外,还可以限制心肌重塑,大大改善了远期预后,,降低了死亡率。

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已有两百多年的应用史,但其中毒特性也许十分明显,随着科学的进步,对其应用指征的确定使得这种古老的药物继续发挥着积极的作
用。

β-受体阻滞剂则是传统观念中的“禁忌药”,但出于对其组织心肌重构作用的探究,80年代以来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谨慎的临床观察,其中MERIT-HF应用美托洛尔治疗CHF发现死亡率下降,开创了新的治疗方案。

3 终末期治疗:对于此类病人,唯一的出路是心脏移植。

现有技术可利用体外机械泵解决等待合适心脏期间的循环问题。

而新一代抗排斥治疗使得心脏移植的五年生存率达到75%。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占我国内科住院人数的4.3%~14.2%,为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

病因
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1.2亿HBV携带者是我国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高发的根本原因。

发病机制
近年来对肝纤维化的形成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早期的纤维化是可逆的,但后期结节形成后不可逆。

肝星状细胞为纤维形成的主要细胞。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失代偿期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表现。

并发症
肝是全身最大的腺体和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在肝功能受损严重时出现多器官表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症、肝
肺综合症、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实验室检查
放射免疫和自动化生化仪可检测肝功能,而影像学甚至腹腔镜的应用可以直接观测肝脏的形态变化。

治疗
由于现阶段仍未有有效针对病毒的特效药,治疗仅能保肝和对症治疗。

随着基因工程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研制出可杀灭肝炎病毒的药物。

在消除腹水的治疗中很多新技术得到应用:人工合成白蛋白静注、腹水透析浓缩后回输、TIPS手术等。

慢性肾衰竭CRF
Chronic renal failure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发生于各种慢性肾病基础上。

我国为慢性肾炎高发国家,因此该病发病率不低,每一万人中一年有一人发生,透析治疗人数居世界首位。

发病机制
分子细胞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在这方面应用很普遍。

从RAS到抑制肾保护作用,再到血流动力学和非血流动力学,最后到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对肾硬化影响的研究,对新药的研制和临床治疗敢于试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临床分期
我国自创的新分期较美国的K/DOQI更切合国情:
1 肾储备能力下降期:GFR降至正常之50%~80%,无表现,肌酐不高。

2 氮质血症期:GFR降至正常之25%~50%,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高于正常但小于450μmol/L,无明显的症状。

3 肾衰竭期:GFR降至正常之10%~25% ,血肌酐450~707μmol/L,症状明显。

4 尿毒症期:肾衰的晚期,GFR10%,血肌酐707μmol/L。

治疗
晚期仅可用替代治疗,包括透析和肾移植。

现鼓励适用者用新型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效果好、经济、生活质量高。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WHO评估认为全球有1.5亿患者。

在我国为一种常见、多发疾病,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估计有三千万患者,居世界第二。

糖尿病已是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给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分型
根据最新的机制研究,现行的1999年WHO标准对于治疗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期糖尿病四大类。

分期
“任何类型的糖尿病都将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1999年WHO年会中专家提出。

正常葡萄糖耐量??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糖
尿病(不需要胰岛素??需胰岛素控制血糖??需胰岛素维持生命) 病因与发病机制
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总体已经确定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发病过程。

其具体机制借助新的基因组信息正在被揭开。

1 T1DM:遗传易感性---启动自身免疫---免疫学异常---进行性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临床糖尿病---晚期
2 T2DM:有更明显的遗传因素,可存在胰岛素抵抗(一种集体对胰岛素反应低于预计的现象)
并发症
高血糖本身对人体无影响,但可造成全身多系统并发症:感染、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

病理生理学研究已经阐明了这些并发症与高血糖之间的关系,为早期干预和预防打下了基础。

实验室检查
自动化尿糖仪和随身血糖仪的应用大大方便了血糖的监测,而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可了解远期的血糖控制水平。

在进行外源胰岛素治疗的时候可用C-肽测定了解胰岛功能。

我们可以说相关检查的完善已经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铺平了道路。

治疗
目前经过大量临床试验,强调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治疗。

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1 糖尿病健康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医学模式开始向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护工作以患者为中心,健康教育也顺应而成了其他治疗的关键。

2 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有效地自行控制血糖水平,增强体质。

3 自我监测血糖:SMBG是近10年来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进展之一,提供重要的动态数据调整治疗方案。

4 口服降糖药:一线药有磺脲类、双胍类、AGI、格列酮类等。

而瑞格列奈则是新研制出的餐时降糖药。

5 胰岛素治疗:我国曾首次合成牛胰岛素,现有应用DNA重组技术和煤转化技术职称的人胰岛素,较以往的猪、牛胰岛素减少了免疫反应。

此外,胰岛素的注射方法也在发生变化,趋于无创化。

如持续皮下注射的胰岛素泵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可雾化吸入的胰岛素制剂也即将投入市场
6 胰岛移植:由于全胰移植的效果不甚理想,正在研究用干细胞或胰导管细胞诱导分化进行胰岛移植。

预防
现在提倡的糖尿病三级预防包括以下几点,可有效降低发病率、死亡率:
一级预防:避免发病。

二级预防:及早检出并治疗。

三级预防:延缓和防治并发症。

在介绍了五种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慢性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后,我们不难看出,现阶段对于这些疾病都缺乏根治的手段,无法彻底治
愈的结果就是患者在漫长的病程中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

因此,在21世纪当中,生物医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将在这些疾病的防治上。

只有战胜了这些病魔才能使人类的科学文化水平无限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元钰,陈文彬.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Goldman L, Bennett JC.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1st ed. Philadelphia: W. BSaunders Company 2000
3 Hurst JW. The Heart. 10th ed. New York: Mc Graw-Hill Company, 2001
4 Sherlock S, Dooley J. et al. Disease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 11th ed. London: Blackwell Science Ltd, 2001
5 Brenner BM, Brenner and Rector’s The Kidney, 7th ed. Philadelphia: W. B. Saunders, 2003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ort of WHO Consultation. Geneva, WHO, 1999
7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