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标准
一、前言
再生骨料混凝土作为一种环保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然而,其抗冻性能是使用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抗冻性能角度出发,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相关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标准
1. 抗冻循环试验标准
抗冻循环试验是评价混凝土抗冻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循环试验应符合以下标准:
(1) 试件制备:试件应制备为直径为100mm,高度为200mm的圆柱体,制备过程应满足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试件制备标准》要求。

(2) 试验条件:试验应在室内进行,试件应经过28d养护后放入-15℃的冰箱内,保持12h后取出,放置于室温下4h。

(3) 试验方法:将试件放入-15℃的冰箱内保持6h,取出后放置于室温下2h,然后将试件放入20℃的恒温房内保持18h。

如此循环,直至
试件破坏或达到指定循环次数为止。

(4) 试验结果处理:试验结束后需要记录试件破坏次数和破坏形态,计算试件的抗冻性能等级。

2. 抗冻性能等级标准
抗冻性能等级是评价混凝土抗冻性的一种指标。

根据《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应符合以下标准:
(1) 抗冻等级分为F50、F100、F150和F200四个等级,其中F50为最低等级,F200为最高等级。

(2) 抗冻等级的判定依据是试件经过试验后的破坏次数。

F50等级的试件破坏次数应大于等于50次,F100等级的试件破坏次数应大于等于100次,F150等级的试件破坏次数应大于等于150次,F200等级的试件破坏次数应大于等于200次。

3. 抗冻深度标准
抗冻深度是评价混凝土抗冻性的一种指标。

根据《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深度应符合以下标准:
(1) 抗冻深度分为D50、D100、D150和D200四个等级,其中D50
为最低等级,D200为最高等级。

(2) 抗冻深度的判定依据是试件经过试验后的破坏形态。

D50等级的试件破坏形态应为表面破裂,深度不超过50mm,D100等级的试件破
坏形态应为表面破裂,深度不超过100mm,D150等级的试件破坏形态应为表面破裂,深度不超过150mm,D200等级的试件破坏形态应为表面破裂,深度不超过200mm。

4. 抗冻性能影响因素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再生骨料的来源和处理方式:不同来源和处理方式的再生骨料其性质差异较大,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2)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的不同会对抗冻性能产生影响。

过于稠密的混凝土会影响混凝土内部气孔的连通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
冻性能。

(3) 养护方式和时间:养护方式和时间的不同也会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产生影响。

合理的养护方式和时间能够保证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4) 骨料含水率:骨料含水率的不同也会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产生影响。

含水率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气孔增多,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三、结论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是其使用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


冻循环试验、抗冻性能等级和抗冻深度是评价混凝土抗冻性能的主要
标准。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制备、配合比、养护等方面加以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