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影响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影响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23T15:52:25.4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王建华
[导读] 本研究中患者并未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我们认为中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长期治疗是安全的。
王建华(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卫生院 163514)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024-02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影响。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患者106 例, 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 d, 均治疗6个月, 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及血脂变化。
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 个月后, 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IMT 变薄( P < 0. 05) , 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度密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 < 0. 05)。
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消退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 降低血脂。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之一, 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 其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关系密切,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脂,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减轻或消除炎症反应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确诊为高血压病, 并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6例入选本研究。
男64例, 女42例, 年龄52-76岁, 平均年龄(63.9)岁。
其中高胆固醇血症58例, 高甘油三酯血症32例, 混合型20例, 无高脂血症56例。
基础药物治疗包括硝酸盐类、钙通道拮抗剂、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1.2 方法1) 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监测及判定标准: ①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产PHILIPSALT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判定标准: 仔细测量两侧颈总、颈内和颈外动脉, 颈动脉IMT增厚为:1.0mm≤IMT≤1.2mm、斑块为IMT>1.2mm;斑块与血管长径平行的最长径为长径, 与血管长径垂直的最长径为宽径, 计算斑块面积, 如果有多个斑块则面积相加。
②对颈动脉斑块回声强弱进行形态学分型, 软斑: 指形态不规则, 内部回声呈低回声或等回声; 硬斑: 指斑块纤维化、钙化, 内部回声增强; 混合斑块: 两种回声均有。
2)发现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存在的患者, 服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 每晚1次20mg , 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期间保持平常饮食。
用药后监测血脂、肌酸磷酸激酶、转氨酶及有无肌肉疼痛、无力等, 同进询问并记录有无副作用。
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做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 测定粥样斑块的面积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治疗前后斑块消除情况及IMT 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采用(±s) 表示, 试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
2 结果
2.1 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变化,见表1。
表1 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变化(mmol/L)
TC TG LDL-C HDL-C
治疗前 5.38±1.12 2.14±0.86 2.56±0.85 1.18±0.44
治疗后 4.22±0.84* 1.82±0.56* 1.83±0.53* 1.56±0.4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见表2。
表2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颈动脉的变化
斑块面积(cm2) IMT(mm)
治疗前 0.86±0.13 1.56±0.23
治疗后 0.62±0.11* 1.38±0.2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在病例治疗过程中, 出现腹胀1例, 肝功能异常2例, ALT、AST轻度升高(<正常上限的1倍) , 经过护肝等对症处理, 肝功能恢复正常, 均未退出试验, 无1例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状。
3 讨论
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是动脉粥样硬化明确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 由于颈动脉位置浅表, 无创性的超声多普勒能够探及, 临床上常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作为反映冠状动脉及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
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 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是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2]。
他汀类降脂药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一方面通过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 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同时还具有调脂外作用,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抗凝等作用, 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
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
80mg能在26周后使颈动脉斑块消退[4]。
我们采用的是中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0mg , 在治疗6个月后发现, 不管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均明显降低, 表明中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通过治疗前后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测量发现, 治疗后斑块面积明显缩小,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降低,但并未达到正常水平, 提示阿托伐他汀具有一定消退斑块的作用, 但不能完全逆转, 可能本研究中药物剂量偏小有关。
本研究中患者并未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我们认为中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长期治疗是安全的。
总之, 在高血压患者中不管是否合并高脂血症, 给予中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在降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延缓高血压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67- 302
[2] Parikh A, Daneman D. Is carotidultr asound a useful tool in asses sing cardiovascular dis ease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J].D-iabetes
Tech nor T her, 2004, 6: 65- 69
[3] S ever PS, Dahlof B, Poulter NR, et al. Preventi on of coronary and st rok e event swith atorvast at in inhypert ensivepatients who have average or low er - than - average cholesterol concent rations, in the Anglo- Scandinavian Cardiac Out comes Trial-Lip id Lowering Arm (ASCOT -LLA) :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 2003, 361: 1149- 1158 [4] Yu CM, Zhang Q, Lam L, et al. Comparison of intensive and low-dose atorvast at in therapy in the reduction of carotidint-imal - medial thickness in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 t disease[J].Heart , 2007, 93: 933- 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