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印糯哨(脊髓损伤)壮医针刺治疗技术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印糯哨(脊髓损伤)壮医针刺治疗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缩印糯哨(脊髓损伤)壮医针刺治疗技术规范的西医诊断、证型分类、禁忌症及慎用症、技术操作要求、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缩印糯哨(脊髓损伤)的壮医针刺治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45/T1409-2016瑶医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缩印糯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
壮语为SUkinnohsauj,西医称为脊髓损伤,一般是指患者受到外伤作用,而导致的损伤节段平面以下功能和感觉功能丧失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3.2
壮医针刺Zhuangmedicineacupuncture
壮族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以壮医理论为指导,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三道两路”、“气血均衡”、“毒虚致病”、“三气同步”等,是壮医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3
脐内环穴UmbiliCalInternaIringacupoint
以脐窝的外侧缘旁开0.5寸做一圆环,称脐内环,环线上均是穴位,统称脐内环穴。
4西医诊断
4.1体格检查
可能查见强迫体位或棘突压痛,出现躯干、四肢或会阴部感觉异常,出现病理反射等。
4.2影像学检查
4.2.1X线检查
可发现骨折、脱位、脊柱成角畸形、突入椎骨内的骨片、椎间隙变窄、脊椎附件骨折等。
4.2.2CT检查
能显示脊杜损伤节段骨质结构变化,特别是对椎体压缩程度、椎弓骨折及碎骨片的位置、脊椎关节突交锁均可清楚显示。
4.2.3脊柱MRl检查
目前诊断脊髓损伤最理想的方法。可以从多方位准确、敏感、直观的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和类型。可观察脊髓外形、脊髓信号强度、脊髓损伤的范围、脊椎骨质结构、周围韧带软组织包括椎间盘损伤情况等。
4.3特殊检查(体感诱发电位(SEP)
通过测定脊髓传导功能是否正常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脊髓损伤评估及脊髓功能预后有指导意义。医诊断
注:根据患者发生脊髓和脊髓损伤事件后出现运动、感觉障碍等症状体征,脊髓损伤程度,结合CT、X线检查可发现脊髓损伤部位的脊柱骨折或脱位,可明确诊断。
5证型分类
5.1气虚血瘀型
具体表现如下:
一主症:双下肢或四肢痿软无力,脊背(损伤处)痛处固定,疼痛如刺;
一次症:面色胱白,神倦乏力,唇甲紫绢,肌肤甲错,肢体酸麻或刺痛,活动不利,麻木不仁,驰纵瘫痪;
一一舌象: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
一一脉象:脉涩。
5.2肝肾亏虚型
具体表现如下:
一一主症:双下肢或四肢痿软无力,脊背(损伤处)疼痛程度较轻;
一一次症:目干而涩,眩晕健忘,口干咽燥,五心发热;
一一舌象:舌质红,舌苔少;
一一脉象:脉细数。
6禁忌症及慎用症
6.1禁忌症
6.1.1怀孕三个月以下者。
6.1.2小儿囱门未闭合者,头顶部穴位。
6.1.3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
6. 1.4有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
6.5.5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不能自我约束者不得使用。
6.5.6患者情绪紧张、不能配合治疗或饥饿、疲劳时采取相应措施,不宜立即施行针刺治
疗。
6.2慎用症
6.2.1糖尿病。
6. 2.2身体较虚弱者。
7. 2.3怀孕三个月以上者慎用。
7技术操作要求
7.1操作人员
衣帽整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洗净双手、不得有长指甲,人员资质符合DB45/T1409的规定。
7.2诊疗器械
诊疗器械应符合DB45/T1409的规定。
7.3环境
清洁、安静、保暖、避风、室温,26℃~28℃为宜。
7.4操作前
8. 4.1消毒
场所应每天消毒;针刺用具应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制度,其中针具均采用一次性针具;工作服每日应有效消毒。针刺部位:脐内环穴以碘伏棉签沿脐环形消毒三次,其余穴位一穴一碘伏棉签消毒。消毒程序按照GB15982的要求执行。
9. 4.2评估
根据第4章评估患者证型分类。
10.4.3用物准备
0.35mmX75mm亳针、0.25mmX40mm亳针、75%消毒酒精、碘伏消毒液、消毒棉签等。
11.4.4针刺治疗
主穴固定为脐内环穴(肝、脾、肾)、百会、后溪、气海,辅穴根据证型选择。四强穴采用0.35mmX75mm亳针沿皮肤呈45°斜刺进针1.5寸~2寸,采用捻转泻法,其余穴位取用0.25InmX40mm 亳针,常规消毒,以常规针刺手法进针,采用平补平泻行针手法。针刺得气后,每一侧肢体选取相邻二穴,接电针治疗仪,留针30I nin。证型、治则、取穴见表1。
出针时,将针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孔片刻。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置适当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12.治疗疗程
患者每日接受针灸治疗1次,每个疗程21次,完成一个疗程后间隔7d~15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13.注意事项
7.6.1严格消毒,必须符合感控标准。
7.6.2对于身体虚弱,气血亏虚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
7.6.3针刺患者腹部穴位时,应严格掌握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内脏器官。
7.6.4糖尿病、高血压及身体虚弱者,应家人陪伴或遵医嘱。
8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8.1晕针
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呕、精神萎倦、脉象沉细,甚者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立即停针,并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头位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温;轻者静卧片刻,饮温水可复;重者可针刺人中、内关、涌泉、足三里,并温灸百会、气海、关元,必要时配合其它急救措施。
8.2滞针
在穴位内行针或出针时感到涩滞困难。让病人放松以缓解紧张状态,用手指在邻近部位按揉;或在附近加刺一针以宣散气血;因单向捻转所致者,须反向推转左右轻捻松懈之。
8.3弯针
针身弯曲,在肌肉内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行针及出针困难,病人感疼痛。针身轻微弯曲者,将针缓慢退出;弯曲角度大者,须轻微摇动针体,顺势将针退出;因体位改变所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