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性
在农村小学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十分有限。
平时生活当中接触到的英语知识较少,身边懂英语的人群也不多,英语资源十分匮乏。
各方面因素,包括学生家长、学生自己对于小学英语这一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也远远比不上城市学校。
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业无人监督无人帮助。
加上其他的客观因素。
英语作业自是达不到其效果了。
一、英语作业的类型及布置
根据二期课改的理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主的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其核心所在。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正交际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英语作业的设计类型,一般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课中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或家庭作业。
1.课前预习作业,在英语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课前预习更是值得提倡和认真实施的。
因为通过预习,就可以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并且发现自己的问题,但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普遍表现出学习任务较重,许多学生忽略这一环节,故建议教师为了使其认真预习,应该对预习要求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多思考,多分析,这样带着问题学习,是学生容易和可以实际操作的学习过程。
至于课前作业的批改,大多可在实施新课的时候,少占点时间快速检查,并对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解决,有的问题也可以作为新课的导入点,使学生在纠正问题的同时,自然进入新课。
2.课中作业,一般指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针对所讲的内容随堂布置作业,并且马上核实和解决问题,课中作业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种作业设置,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量少性(2)及时性(3)针对性(4)明朗性等,其中量少是指课堂随时作业一般量很少。
虽然量少,但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及时性,当教师在阐述一个问题时,通过讲解后,可能有一部分学生能接受,也
可能有一部分不能接受,为了确保学生能很好掌握,并且检查教师自己的授课效果,及时地给学生布置几个作业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针对性,一般课中作业针对性很强,把课前问题转化为作业形式会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并且又能及时地针对问题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甚至,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能通过作业而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解决。
明朗性,是指把问题明朗化之后学生心中有数,教师在授课时也会胸有成竹。
3.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使用最多的一项作业设计,我们经常在课堂结束时要告诉学生Homework,为此学生对此非常了解,教授完一课堂,适当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完全必要的,但作业量必须适中,而且更要注意作业的质,作业的导向性,这就是说作业设计必须强化教学目标,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出学习方法等。
如:在当天的授课中,一再出现打电话的对话,课后作业可让学生自己编一个电话对话。
作为下一堂课的复习检查内容。
在上第二节课时,可以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电话对话,这样既锻炼了口、笔头能力,又突出了教学目的与重点,学生能自然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达到学、用结合,提高能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自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于课文中重要的语言点,知识点,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操练,以便熟能生巧,灵活运用。
如何能保持作业的有效性呢?我觉得,农村小学英语作业中,布置创意的英语作业和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是两个有效的教学手段。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特长等
特点,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由浅入深,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田地中去锻炼、去实践,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目的。
作业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设置: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个性化作业
传统的作业大多围饶教学大纲设计,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或
兴趣特长的差异。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比如:让爱好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英语短剧,在练习英语口语的同时发挥其表演能力;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英语单词卡片的制作,或根据英文意思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创作;让喜欢音乐的学生对所学的英文歌曲进行简单的创作和套用,利用音乐的特质和自己的音乐特长巩固和促进英语的学习。
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设计各异的作业,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就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再学习。
2、增强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设置实践型作业
英语的口头练习很重要,听说领先。
因此口头的操练要有一定的量才能有个升华的。
将练习放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对学生的意义理解起了个重要的作用。
在条件好的城市,可以尝试让学生和生活中遇到的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而没有这种机遇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老师说,对家长说。
3、促进学生多向交流,设置合作型作业
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已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
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让多个学生共同完成。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设置探究性作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
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发现了什么。
例如:给学生一幅迷宫图,让学生从中寻找出救人的最短路线,并写下经过了什么地方。
这样学生从中练习到了地名的书写。
给学生一组单词,让学生寻找他们的共同点。
教完了颜色,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颜色等等……
5、创编型作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
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
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英语手抄报,或根据课的对话、故事理解进行绘画、编曲创作等。
同时,教师要实行合适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教师在如此新的作业内容、方法下,仍然实行旧的评价方式,给个分数,一两句的简单文字交流,那学生作业的价值和意义就失去了。
教师要意识到,作业的评价功能要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
因此,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
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
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
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
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
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
评价时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
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五角星一颗;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笑脸一个;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得大奖一个并获“作业能手”称号。
3、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我们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
的评价中去。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
同时,也可让家长也参与到评价系统中,请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社会上的表现做正确客观的评价。
4、多次评价,体验成功。
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
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的心灰意冷。
为此,我们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
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
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总之,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
开放式、个性化、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与评价,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英语的空间,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