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摘要。
文章围绕建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目标,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管理措施、科技支撑、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探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湿地分类(gb/t24708-2009)》标准,聊城市湿地可分为3类(自然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7型,其中,自然湿地主要是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湿地、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3型,湖泊湿地有永久性淡水湖1型,人工湿地有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3型。
聊城市湿地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旅游资源、调节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建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1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多年来,聊城市重视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在湿地保护宣传、湿地资源调查、制订和完善湿地资源保护发展规划、打击破坏湿地资源违法行为等方面成效显著。
2012年编写了《聊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工程规划(2014~2020年)》,2013年实施了湿地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通过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小区、湿地多功能区等形式,建成湿地公园16处,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东阿洛神湖、茌平金牛湖、东昌湖),省级
湿地公园1处(小湄河)[1]。
截至2016年底,全市湿地总面积已达15314.41hm2,湿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76%,湿地保护率由2013年的24.7%提高到66.7%。
2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生态供水矛盾日益凸显。
聊城市湿地均为季节性淡水湿地,其中自然湿地711
3.04hm2,湖泊湿地2060hm2,人工湿地6141.37hm2,具有多泥沙、洪枯水量变化大等特点,除夏季水量充沛,大部分湿地蓄水为死水或无水可引,致使水源涵养面积缩减,水体自净能力较差,水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存在生态供水水源不足、水质不达标等风险[2]。
2.2长效运行管护机制不健全。
聊城市属平原地区,湿地资源以干渠、河流为主,由水利、城建、电力等部门具体管理,因此,对湿地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作,牵涉面广,目前,尚未组建运行管护机制及管理机构。
2.3建设维护资金严重不足。
据统计,近10年来,聊城市用于湿地保护的资金累计平均每1hm2不足100元。
湿地保护工作是一项投入大、直接产出效益低的公益性事业,投入的湿地保护专项资金杯水车薪,无法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资金缺口较大。
2.4生态文明理念尚待提高。
聊城市对湿地的管理与维护一直遵循传统模式,部分管理人员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不充分,对生态文明的内涵、任务和工作要求把握不够,导致工作思路不
清晰,积极、主动性差。
3湿地长效保护对策
3.1建立湿地保护制度。
根据《山东省湿地保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制定聊城市湿地保护条例,将湿地保护、退化湿地恢复、湿地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红线、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动态监测和预警等纳入法制轨道,使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
3.2加大保护投入力度。
一是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个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制。
二是健全和完善湿地生态修复政策体系,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提高中小企业或团体对湿地生态修复的参与度。
三是探索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可在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和1处省级湿地公园开展补偿试点。
3.3完善保护管理措施。
一是组建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由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协同保护管理、开发利用,协力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二是挂牌公示,明确责任。
根据湿地保护条例设置责任分工,将湿地流域、入湿地河流、湿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绘制在湿地规划图上,实现湿地资源管理“一张图”。
三是数据共享,实时传递。
通过云平台建设、网络建设和第三方平台对接等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
四是建立档案,规范管理。
针对湿地保护工作具体要求,对每个湿地登记造册。
五是加强监管,督导核查。
建立湿地日常
监管巡查制度,强化湿地建设项目管理,严格履行建设方案审查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六是定岗定责,管理考核。
以水质水量监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岸线维护、水工程运行管理等为主要考核指标,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考核。
3.4完善科技支撑体系。
一是建设湿地生态实时监测网络体系,提升湿地生态风险预警防范能力。
强化顶层设计,从数据共享要求、数据安全管理职责、全业务网上协同、新兴技术与湿地生态保护业务深度融合应用等方面明确平台建设标准。
二是探索湿地修复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湿地修复关键技术和湿地保护管理理论的科学研究,并加以推广应用[3]。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推动现有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4]。
3.5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一是湿地保护教育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为指导,建立宣传阵地和教育平台,构建“幕前幕后”“线上线下”的综合宣教体系[5]。
二是采取自然课堂形式,让学生走进自然湿地,大学院校可以把实践课开到湿地工地或工程现场。
三是创新宣传方式,提高群众对湿地保护、综合利用等工作的参与度、知晓率,增强群众珍视湿地、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紧迫感、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马斌,黎鹏志.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2):84-86
[2]马学慧,刘兴土.中国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1997,17(增刊):401-408[3]张永泽,王垣.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综述[j].生态学报,2001(2):309-314
[4]刘春兰.白洋淀湿地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4:42-43
[5]郎惠卿,林鹏,陆健健.中国湿地研究和保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64-377
1.山东省聊城市生态环境局临清市分局
2.山东省临清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