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
陈东华
11级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一班,学号:
摘要:简述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的途径及其危害,和与预防生物入侵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途径生物入侵危害及其防护措施当今世界,人类生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资源、环境、粮食以及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凸现。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山入侵种带来的生物入侵问题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威胁,不断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的深入,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经济等方面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 与入侵种进行着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通过与这些入侵种的较量,人们进一步认识了生物入侵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到了谈之色变的程度[1]。
生物入侵可定义为:一种不属于本地特定的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山于人为原因或其他方式传入原产地之外的地点,在那里定植、定居,并建立起自然种群,并且威胁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安全和人类的健康的现象。
本地种指自然起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地区的物种。
生物入侵种,即外来种是相对于本地种而言,指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却不属于本地生态系统[2],如果某物种引起生态系统发生大的波动,但历史文献乂没有相关的记录,则可能是外来物种[3]。
外来种在一个新的生态区域内由于不存在天敌,并且当其环境条件适宜其生长、生存时,它们往往生长繁殖异常迅速,从而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或人类健康造成损害。
生物入侵的外来物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入侵的途径,生物入侵在没有人类介入的情况下,生物在生物区之间、大陆之间和岛屿之间的远距离的传播也可能发生,但这种自然入侵只是小概率事件[4]。
人类的活动已大大加快了生物入侵的速率,加快的幅度应以数量级计
算,而且许多生物能够到达黑自然传播无法到达的生境,所以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于生物入侵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是人类成为入侵物种的载体其至传播者[5,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方式的改进,越来越多的对外贸易、旅游和人员往来等,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引入,加速了在中国境内的扩散和蔓延。
其途径主要有:
人为有意引入①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引入物种,但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外来物种成灾;②为了生物防治引进物种;③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人们的生活引进物种如牛蛙;④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引种尤其是园林植物引种时带入;⑤在战争中运用细菌、病毒等作为武器。
无意识引入①国际间人员来往如旅游、商务活动等,通过其行李入境:② 商品贸易渠道入境,特别是农产品、木材、牲畜等的贸易;③交通工具带入:④通过海洋垃圾或者随着压舱水入境。
自然入侵一种是自然界中的植物靠自身扩散传播慢慢侵入到其他生态系统,有的通过根、茎、叶的繁殖,有的则通过种子的传播,鸟类和昆虫凭借自身的飞行能力进行远距离传播,这种传播的速度相当缓慢。
另一种是通过自然媒介和动物媒介,自然媒介如风、水;动物媒介如动物食用植物或者携带将种子传播到其他地区。
生物入侵的危害
外来有害生物侵入新的生态环境后,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适宜的生态位,种群迅速增殖、扩大,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这是一个生态学过程。
生物入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危害和生态安全的破坏。
生物入侵对经济的影响
生物入侵给人类社会带来巨额经济损失。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Pi-mentel等从经济学的角度得出,生物入侵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366亿美元[7]。
我国也是外来物种入侵造成严重灾害的国家之一,据统讣,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蛉、松突圆勉、美国白蛾、松干蛤等森林入侵害虫每年发生与危害的面积约在150万hm2。
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农业入侵的害虫近年来每年发生的面积达到140〜160万hm2,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
难,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极为昂贵。
1994年入侵我国的美洲斑潜蝇,U前发生面积100多万血2,每年的防治费用就需亿元。
儿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人民币[8]。
生物入侵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其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侵染性”,在一定情况下会暴发成灾。
某些侵入生物是人类的病原或病原的媒介,传入后造成大范围的疾病流行,严重影响类健康和生存。
1991年由于外来船只上将受到污染的压舱水倾倒在秘鲁海港所引起的霍乱, 使美洲100多万人受到感染,1万人死亡。
此外,南美国家为处理饮用水和修理下水道就耗费了2000多亿美元[9]。
随着全球活动加强,这种流行疾病有可能再度发生。
疟疾是人类生存的大敌,它是山按蚊(Anophe 1 esgambiae)传播的疟原虫引起发病。
1930年按蚊从非洲西部传入巴西东北部地区,传入当年,在仅有万人口的地区内就有1000余人感染疟疾。
1942〜1943年,该病从苏丹传入埃及北部的尼罗河河谷地区,死亡人数超过13万[10]。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入侵可在个体、遗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水平上产生影响,造成物种濒危、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并严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生态安全的关键。
然而,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急剧贫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些都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葫芦严重破坏了滇池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20世纪60年代以前滇池的主要水生动物、植物分别有68种和16种,到80 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余种。
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 (飞机草)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
海南岛地处热带,生物种类丰富,是我国生物资源宝库。
但现在,只要是飞机草(Eupatoriumodoratum)入侵的地方,其它本地物种就很难生长, 原因是飞机草可分泌有化感作用的化合物抑制其它草本植物发芽和生长,排挤本土植物并阻碍植被的自然
恢复[12]。
飞机草现在已经侵占了大量的农田和荒地, 使海南岛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
外来种在其侵入区内,除了直接的生存竞争对当地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干扰、破坏外,还以其他形式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在南非,对14种引进的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130多种害虫均系本地种,它们原来并不取食这些农作物,山于引进的外来植物促使这些本地种昆虫改变了食性,从而造成了灾害。
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谨慎引种。
首先要谨慎引种,尽可能并酌情防止引进、控制或清除那些威胁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或物种的外来物种;其次,要尽快查清本地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另外,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最后在进行景观规划和城市绿化工作中,尽可能利用本地物种,减少引进外来物种。
建立“生物入侵”的预警制度,建立生物入侵早期预警与风险评估制度,堵死生物入侵的源头。
加强对生物入侵的系统性研究,加强对生物入侵的研究,明确入侵种类、分布、机制,评价入侵种带来的生态危害,研究控制对策和具体技术。
在研究外来物种的同时,应充分研究、了解本地生物种类,在诸如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尽可能利用本地种,发挥本地种的作用,减少引进使用外来种。
建立健全有关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体系U前,有些地方并没有专门针对外来种的法规或条例,应迅速制订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法或入侵种管理法,从法制高度重视生物入侵问题。
III于外来入侵生物威胁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仅靠某一个或儿个部门是不够的,应成立包括农业、林业、环保、海洋、贸易、检疫、卫生、国防、司法、教育、科研等国家主管部门在内的统一管理协调委员会,从国家利益的高度来全面管理外来入侵种。
提高公众的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防止生物入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防范意识,使全社会参与到防止生物入侵的行动中,农林植保部门和科技推广部门要把入侵生物物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险程度、清除方法等用挂图的形式向群众讲解,不断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加强生物入侵方面的信息流通通过信息流通有利于加深人们对生物入侵的了解,提高人们对生物入侵的警惕。
国内口前在生物入侵方面的信息很多,但不能有
效地流通。
成立国家生物入侵信息中心,建立信息库,有效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局域网,将会加强信息流通,对预防和控制生物入侵具有重要作用[13]。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脊椎动物化石手册》编写组•中
国脊椎动物化石手册[M] •北京:科学出版1979:518-523.
[2]梁晓东,叶万辉.美国入侵物种的管理对策.生物多样性,2001,9(1):90〜94
[3]彭少麟,向言词.植物外来种入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学
报499,9(2):560〜569
[4]MoonyHA,[J].ProNatlAcadUSA,2001,98:5446-5451.
[5][J].Science,1999,285( 17):1836-1841.
⑹[JJ.TREE,2000,15(5): 1780.
[7]chL,ZunigaR,^明亮.关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新热点 ------- 生物入
侵及其危害、防治对策•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2):130〜133
[9]王振华,朱子平,徐家文.我国生物入侵之现状及对策.湖北植保,2004(3):29〜30
[10]陆庆光.生物入侵的危害.世界农业,1999⑷:38〜39
[11]徐汝梅.生物入侵-数据集成、数量分析与预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2]孙善芝.紫茎泽兰生物防治初报.贵州林业科技,1994,22(1):42〜44
[13]胡淑恒,汪家权,聂磊,等.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生物学杂
志,2003,20(5):1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