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这种发展包括( )
A.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
B.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
C.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正确答案:A,B,C,D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选项A、B、C与选项D意思相同,仅表述方式不同而已,所以答案是ABC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3.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要点包括( )
A.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B.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正确答案:A,C,D
解析: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所有制的调整,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
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以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计划为主体,以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因此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知识模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有( )
A.庸俗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这三种具体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说明世界,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这种概括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5.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三个行业是( )
A.农业
B.工业
C.手工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正确答案:A,C,D
解析:三大改造指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选ACD。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6.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正确答案:C,D
解析:c选项表达福与祸之间相互转化,D选项表达进步与落后之间的对立
与统一关系。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7.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
A.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
B.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
C.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
D.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矛盾的斗争形式质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包括相互否定、相互反对、相互分化、相互离异等形式。
知识模块: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8.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 )
A.道德要求
B.政治原则
C.法律规范
D.核心精神
正确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
知识模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9.下列选项属于经济法的是( )
A.《企业所得税法》
B.《农业法》
C.《预算法》
D.《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经济法为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我国制定了《预算法》、《价格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对经济活动实施宏观调控和管理;制定了《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车船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以及《增值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不断健全税收制度;制定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反洗钱法等法律》,对金融行业的安全运行实施监督管理;制定了《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保障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制定了《铁路法》、《公路法》、《民用航空法》、《电力法等》法律,对重要行业实施监督管理和产业促进;制定了《土地管理法》、
《森林法》、《水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规范重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促进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知识模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0.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
A.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组成部分
B.世界观、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
C.世界观和历史观可以代替人生观
D.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现实表现
正确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正确的世界观对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有方法上的指导意义。
历史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一部分——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社会现象之一——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世界观范围最广,层次最高,观察整个世界;历史观范围其次,处于中间层次,观察“整个世界”的一部分一一社会历史;人生观范围最小,层次最低,观察“社会现象”的一部分——人生问题。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世界观尤其是历史观对人生观有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历史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在唯物主义世界观尤其是唯物史观指导下树立的人生观,必定是从集体主义出发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尤其是唯心史观基础上的人生观,必定是从利己主义出发的个人主义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也对世界观、历史观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生目的和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到对社会历史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主体都是人,是人对整个世界和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里面就交织着、渗透着人对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从上可知,世界观包含着对人的看法,历史则是人的历史,所以,历史观中也包含着对人生的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现实体现,世界观、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
故选项A、B、D正确。
世界观和历史观不能代替人生观,人生观也不能代替世界观和历史观。
故选项C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B、D。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正确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认识的辩证过程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唯物论和辩证法高度统一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认识论中的应用,认识的辩证过程就是运用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发展的观点和一系列的辩证法规律阐述认识的来源、变化发展以及认识
过程的相互关系。
本题属于间接性的综合应用试题,可以有许多的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要求的就是正确选项。
A项是讲真理的发展过程,从相对走向绝对,B项把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的转化说颠倒了,C项是讲认识发展的规律,D项讲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过程,所以,ACD是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 )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
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正确答案:B,D
解析:解此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人的本质”这个概念。
人的本质就要揭示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同时也要说明人与人之间区别的原因所在。
A选项是马克思所批判的费尔巴哈的观点,是错误的观点。
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只考查人的自然属性(生物的生理属性等),脱离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属性考查人的本质,他理解的人是抽象的人,不可能正确揭示人的本质。
B选项,人的本质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在这个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
二是人与人的区别,在这个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
无论哪个层次,都说明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所以,此选项正确。
C选项,“自由”最一般意义上指从自然力的奴役下、从社会关系的压迫下和从人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自由只是标志人的活动状态,不能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不能把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区别开来,不能说明人的本质,此选项错误。
D选项,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关系形成发展的参与者、选择者、创造者,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以,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D选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正确答案:A,C,D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4.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抨击美式民主早已从“一人一票”演变为“一美元一票”,进而加剧着社会不平等。
这表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选举是
A.有钱人的游戏
B.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一种形式
C.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
D.名义上的平等
正确答案:A,B,C,D
解析:题干表明美国的选举政治早已演变为富人的金钱游戏。
名义上一人一票,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
“一美元一票”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实际已蜕化为有钱人的游戏,是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5.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
A.自由是随心所欲和为所欲为
B.自由以必然为限度和根据
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D.自由是对世界的改造
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6.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平均利润、生产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正确答案:A,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理解。
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变资本的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它本身的价值是通过具体劳动转移到商品中。
可变资本是价值量发生变化的资本,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没有可变资本就没有剩余价值。
因此,选项A 是正确的;选项B、D是对这一原理的引申,要搞清楚选项中所涉及的几个概念(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正是由于资本有机构成高低不同才会产生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选项C是错误的,原因在于,与资本周转速度相关的资本区分的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因此.正确答案为AB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
这说明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
B.主体现实的需要以及需要程度,是某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C.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体现着主体的创造性本质
D.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标准
正确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及其特征。
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但不是人
的需要单方面决定的,价值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及其满足也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和限制。
价值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又具有主体性。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以主体的需要为基准;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值关系中主体的创造性得到鲜明的体现。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8.价值评价的基本要求是
A.对评价标准的正确认识
B.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
C.对客体属性的正确认识
D.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
正确答案:B,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建立在对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只有对客体和主体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
评价标准是评价主体用于衡量价值关系的内在价值尺度,即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尺度,其以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而非主体需要自身,所以选项A排除。
选项D虽然包括客体属性但又不局限于客体,指涉范围过大,也在排除之列,所以正确选项为B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9.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应该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决不应该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文化。
这句话表明,新民主主义文化
A.是大众的文化,民主的文化
B.是共产主义文化
C.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
D.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正确答案:A,C,D
解析:材料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干扰分析:B选项错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新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是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必经阶段。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0.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这一运动爆发的条件是
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B.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C.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正确答案:A,B,C
解析: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最后,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故A、B、C三项均正确。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而不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和社会条件,故排除D。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主义生产愈来愈具有社会性的表现有
A.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全社会服务
B.生产资料的使用社会化
C.各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强
D.社会分工不断扩大
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2.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
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消灭资本家
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正确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考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目的的掌握。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所以,正确答案是ACD。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3.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正确答案:A,C,D
解析:本题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全面考查。
当价值出现时,价格就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当生产价格出现时,价格就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当某些领域的价值形式是垄断价格时,价格就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故正确答案为A、C、D。
选项B中的成本价格只是生产价格的一部分。
知识模块: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继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
熟更加定型。
在民主制度建设方面要
A.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B.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
C.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D.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正确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构建社会制度体系方面的新要求。
ACD均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特指党的建设,故B 项不选。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25.“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措施,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运动的措施一样。
”这句话表明( )
A.对自由不应施加约束
B.自由并不是无限度的
C.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都必须尊重他人的自由
D.对自由施加合理的约束,是保障自由实现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B,C,D
解析:虽然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但并不意味着对人们的自由的限制与取消。
为了保障他人同等的自由,法律一般都要给当事人的自由确定合理的界限,对当事人的自由施加合理的约束。
这些合理的界限和约束是让人们更好地享有和行使权利的必要条件。
因此,选项A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CD。
知识模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6.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提出的意义体现在
A.扩大和深化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实现了与亚欧非及各国的互利共赢
B.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
C.符合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打破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探索新的全球发展模式
D.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架
正确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意义,属理解与记忆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
ABD选项正确。
C选项的错误在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主要是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合作,并不是为了打破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而是为了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对国际合作以及全球发展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知识模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7.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五四运动( )
A.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D.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特点。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8.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同时还要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D.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内容,属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
正确选项是ABCD。
知识模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有关国际条约有( )
A.《德黑兰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正确答案:B,D
解析:1943年11月26日,中、美、英三方签署开罗会议宣言,明确表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德黑兰宣言》和《雅尔塔协定》不涉及台湾、澎湖列岛问题。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 )
A.解放贫苦农民
B.完成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历史任务
C.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
D.废除土地私有制
正确答案:A,B,C
解析: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