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策略
发布时间:2022-01-17T07:02:20.373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28期作者:左忠华
[导读] 新时代有新变化,广大建筑人应有新作为。然而事与愿违,仍有不少人穿新鞋走老路,
左忠华
东莞市望牛墩镇工程建设中心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新时代有新变化,广大建筑人应有新作为。然而事与愿违,仍有不少人穿新鞋走老路,以至于施工管理流于形式。如不及时做出应对,建筑工程质量势必会一降再降。真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损失钱这么简单了,企业好不容易积攒的信用也会消耗殆尽,吞下失败的苦果只是早晚的事。本文结合自身学习及经验,谈谈如何利用全过程管理模式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旨在防止悲剧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全过程管理
前言
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下行压力都在加大,以至于建筑企业举步维艰。要不想被市场所淘汰,需要建筑企业坚持以质量为王的发展理念。很显然,部分企业不认同这一观点,在建筑工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管理模式,结果可想而知。要想让自身重新焕发活力,需要建筑企业积极引入并合理运用全过程管理模式。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为此,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做好技术管理
现在的建筑越来越高,不仅规模大,还会频繁接触新思想、新技术、新材料,这就需要管理者做好万全准备。首先,深入研究工程合同和施工图纸,以便掌握规则、把握要求。以具体规则及要求为基础,对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优化[1]。其次,深入现场一线,结合最真实的情况对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倘若技术可行,但要求较高,则需要提前做实验,以保证施工成果的实效性。最后,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了解各项技术的优劣。好的地方要发扬,不足的地方要设法弥补。就算考虑再周全,问题依然难以避免。准确判断是哪一环节出错,并迅速分析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经过紧急磋商,找到补齐施工技术短板的办法。一切回归正轨后,施工活动就能如火如荼地开展。
(二)科学配置资源
建筑企业不能只知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还要清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科学配置资源能够压缩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工程项目的资源主要有人力、材料、设备、技术,需要逐一进行控制。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最新的平均工资。不同的岗位,工资设计方法不同。对于技术岗而言,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对于管理岗而言,平均工资即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另算。施工人员和后勤人员的待遇相当,最低不能低于平均工资。材料和设备的控制策略基本相同,都是从市场入手,经过反复对比,找到性价比高、性能强悍的产品,科学制定进场、保管、使用等计划,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技术指导施工,细节决定成败,这话说得一点也没有错。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技术的进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期,从而让工程成本一降再降。
(三)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搞好施工组织设计,可确保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譬如,根据现场情况绘制施工平面图,图纸标注要规范、要全面,包括安全通道路线、材料设备堆放的位置、三通一平的内容。布局妥当后,就要做好细节化处理。譬如,合理安排工程车辆的进出场时间,确保各类资源供应充足。施工阶段划分,并让彼此保持有效衔接。对待各类突发事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影响进一步扩大。施工人员应和设计人员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发现并修正问题,从而让预想逐渐变成现实。
二、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
(一)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是推动施工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应包括四方面内容,分别是明确的职责、科学的流程、有效的措施、合理的奖励与惩罚[2]。在这件事上,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发动全体力量,通过思维的碰撞,推动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目标达成后,就要加大执行力度。实行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依法依规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用好奖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风、创新风。做好惩罚工作,不断提升队伍的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
(二)严格执行验收制度
把验收制度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用实际行动践行质量为王。具体来说,在准备阶段,严把进场关。设备型号不匹配、材料性能不达标、人员能力不足,通通不能“放行”。在施工阶段,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让一切问题大白于天下。经过多方磋商,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问题被消灭后,追查有关部门和人员责任。问题并不全出自施工方,如果设计不严谨,同样会出现问题,这时就要进行设计变更。严控变更关,有助于防止“三超”现象的产生。在竣工阶段,对相关资料和施工成果进行全面检查,哪怕有一点不符合要求,都不能予以通过。在返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做好跟踪,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总而言之,从始至终,质量这根弦都要绷紧,这样才能打造出精品工程。
(三)科学制定管理办法
施工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漫长的过程,要想高质量完成任务,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办法。譬如,安全是一切的基础,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要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管理人员在巡视过程中如发现有人公然违反规定,就要对其进行深刻教育。改正错误则罢了,如果依然我行我素,就要立即从施工队伍中清除出去。环境是施工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因素,但其影响不可谓不大。因此,管理人员要常驻施工现场,做好现场卫生监督。施工环境改善后,不仅施工质效显著提升,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还大大降低。建筑工程体量较大,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必然会采取交叉作业的方式。不同专业、不同部门搅在一起,势必会因
沟通不畅而产生矛盾。管理人员要化身成“信息纽带”,打破内部沟通壁垒,同时根据优先级来处理问题,避免矛盾的进一步升级[3]。有一点不得不提,管理人员不能只想着事后补救,也要思考如何提升预见能力。全面搜集资料,对其进行研析,便可知晓各个环节的关键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做准备,实现防患于未然。
(四)激励与约束并重
全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建筑企业才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调动积极性的办法就是,科学制定并有效落实激励机制。不管是什么岗位,都实行竞争上岗。拥有真知灼见的人员,才能从事管理工作。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才能担任技术负责人一职。熟练掌握各项工艺,才能进行施工作业。兢兢业业只是最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是树立创新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不管是提出新想法,还是改造技术流程,都要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并且在升级加薪时优先考虑这类人。关心员工疾苦是必备技能,及时施以援手,才能留住员工的心。既然有激励,就会有约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召集全体员工,深入学习相关规章制度。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如发现有人不遵守规定,一定要严肃处理,并在内部通报,以儆效尤。长此以往,标准化、高效化施工就会形成。
三、总结
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之本,而要想尽快提高施工质量,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技术管理、资源配置、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综合管理,主要内容有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验收制度、创新管理办法、用好激励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邵寒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J].安徽建筑,2021(07):243-244.
[2]陶海.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探讨[J].建筑与预算,2019(12):30-33.
[3]陈美亚.全过程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8(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