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的应用总论
常用中成药合理应用
(三)气血双补
归脾丸: 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用于心脾两虚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精神疲 乏,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妇女月经超 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参考:可用于神经衰弱而伴有肠胃功能障碍的失眠多梦, 消化不良及贫血,慢性出血,和妇女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
3、通便灵胶囊 功能: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症见: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 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月经期妇女 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药物组成:番泻叶 当归 肉苁蓉
4、苁蓉通便口服液 功能: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症见:中老年人,病后产后等虚性便 秘及习惯性便秘 孕妇及实热积滞致大便秘结者慎用 何首乌 肉苁蓉 枳实 蜂蜜
(五)益气养阴 1 、生脉饮 功能: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用于气阴不足 症见:体倦气短懒言,口渴多汗,咽干 舌燥,及久咳伤肺,干咳短气,自汗者。 参考:①治热伤气阴的常用方剂。夏日 暑热,汗出过多,气阴耗伤,神疲口渴 者,可用此方。②对肺结核、慢性支气 管炎、神经衰弱引起的心烦失眠,及心 脏病的心律不齐均可参考本方治疗。
三、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清里剂 主治:外感表证未 1解、,葛又根见芩里连热丸
功能: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主治:湿热藴结
症见: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 以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 痛,脾胃虚寒腹泻
2、双清口服液 功能: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主治:风温肺热,卫气同病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咳痰, 痰黄,头痛,口渴,舌红苔黄或黄白 苔相兼,脉浮滑或浮数,急性支气管 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孕妇及风寒感冒,脾胃虚 寒者慎用
七、峻下剂 1、舟车丸 功能:行气逐水 主治:水停气滞所致的水肿 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 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 注意事项:孕妇及水肿属阴水者禁用。 不可过量久服 药物组成:甘遂 红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大黄 青皮 陈皮 木香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10/29/2021 2021/10/29
42 42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分。
(二)滋养安神
• 1天王补心丸:
• 滋阴清热,补心安神。用于心 血不足的失眠、心悸、健忘、 梦遗、大便干结,口舌生疮, 舌红少苔,脉细数。
10/29/2021 2021/10/29
10/29/2021 2021/10/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3 23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分。
五 补益剂 ㈠ 补气:
用于肺脾气虚的病症,症见倦 怠无力,少气懒言,语言轻微, 食少便溏,动则气促汗出,舌 淡苔白,脉虚弱。常用补气药 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 甘草等组方。
10/29/2021 2021/10/29
10/29/2021 2021/10/29
12 12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分。
二 清热剂
用性味寒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热 证。常用石膏、知母、黄芩、黄 连、黄柏、栀子、芦根等组成。 此类药多为寒凉之品,易伤脾胃, 用之太过,能伤人阳气,对平素 虚寒、体弱、老年人应慎用或不 能久用。
3荆防冲剂: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 寒感冒兼有湿邪为患。症见壮 热无汗,头颈强痛,肢体酸痛, 胸膈痞满,鼻塞流涕,苔白腻。
参考:有用于痢疾初起,疮疡 初起。
10/29/2021 2021/10/29
11 11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分。
4参苏丸: 辛温解表,理气化痰。用于病 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症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 嗽,苔白腻。
参考:可用于神经衰弱而伴有 肠胃功能障碍的失眠多梦,消 化不良及贫血,慢性出血,和 妇女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者。 对血小板减少而致出血,也有 一定疗效。
常见中成药临床运用介绍技术介绍
将中成药与西药、生物制剂等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 作用。
中成药在全球市场的推广与普及
1 2 3
国际认证与合作
推动中成药的国际认证和注册,加强与国际医药 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提高中成药的国际知名度和 认可度。
学术交流与培训
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和培训活动,促进中成药 的学术交流和知识普及,提高国际社会对中成药 的认知和理解。
咳嗽类中成药
01 止咳橘红丸
用于痰热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黄粘稠。
02 止咳枇杷露
用于风热咳嗽,症见咳嗽痰白、咽喉肿痛。
03 蛇胆川贝液
用于燥热咳嗽,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消化系统类中成药
保和丸
用于食积停滞,症见脘腹 胀满、嗳气反酸。
香砂六君子丸
用于胃痛、痞满,症见食 欲不振、嗳气呕吐。
健脾丸
跨国销售与分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建立跨国销售和分销渠道,将中成药引入更多国 际市场,满足全球患者对中医药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剂型
中成药常见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膏剂、胶囊剂、颗粒剂等,不同剂型的中成药其使用方式 和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02
常见中成药介绍
感冒类中成药
01 感冒清热颗粒
用于风寒感冒,症见头痛、身痛、流涕、咳嗽。
02 板蓝根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咽喉肿痛、流黄涕。
03 正柴胡饮颗粒
用于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全身酸痛。
中成药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成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古代。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成药的种类和剂型 也不断丰富和完善。
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成药的生产工 艺和质量控制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中成药的疗 效和安全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常见疾病临床中成药应用总结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一.呼吸系统(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风寒证:感冒清热颗粒(胶囊)、九味羌活丸(胶囊)、正柴胡饮颗粒2、风热证:柴胡注射液、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芎菊上清丸(颗粒、片)、小儿宝泰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3、暑湿证: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软胶囊)4、气虚感冒:玉屏风颗粒(2)、流行性感冒1、风寒感冒证:正柴胡饮颗粒2、风热感冒证: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颗粒、小儿热速清口服液3、风寒加湿感冒证:九味羌活丸(胶囊)4、暑湿感冒证: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软胶囊)5、气虚感冒:玉屏风颗粒(3)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1、风寒袭肺证:消咳喘颗粒(胶囊、片)2、风热犯肺证:蛇胆川贝液,橘红丸(颗粒、胶囊、片)、急支糖浆、小儿宝泰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3、燥热伤肺:养阴清肺丸(膏、颗粒)、二母宁咳丸(颗粒、片)4、凉燥伤肺证: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4)慢阻塞性肺疾病一、急性加重期1.风寒袭肺证: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杏苏止咳颗粒、感冒疏风颗粒2、外寒内饮证:风寒咳嗽颗粒、气管炎丸、小青龙颗粒3、痰热壅肺证:蛇胆川贝液,复方鲜竹沥口服液4、痰湿壅肺证:桂龙咳喘宁(胶囊、片),苏子降气丸5、痰蒙神窍证: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苏合香丸二、稳定期1、肺气虚:玉屏风颗粒、黄芪颗粒2、肺脾气虚证:慢支固本颗粒、金咳息胶囊,玉屏风颗粒3、肺肾气虚证: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4、肺肾气阴两虚证: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养阴清肺丸,麦味地黄口服液(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实证类1、寒饮停肺证:小青龙颗粒2、痰热壅肺证:肺力咳胶囊3、痰湿阻肺证、祛痰止咳胶囊4、痰蒙神窍证: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苏合香丸二、虚证类1、心肺气虚证:补心气口服液、补肺活血胶囊2、肺肾气虚证: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3、肺肾气阴两虚证: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养阴清肺丸,麦味地黄口服液三.、兼证类1、血瘀证:血府逐瘀丸(口服液、胶囊)(6)、肺部感染1、邪犯肺卫证:清宣止咳颗粒2、痰热壅肺证:蛇胆川贝液,橘红丸(颗粒、胶囊、片)、急支糖浆、小儿宝泰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3、热闭心包证:安宫牛黄丸、清开灵颗粒(胶囊、片),清开灵注射液4、阴竭阳脱证:参麦注射液,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生脉注射液5、正虚邪恋证: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养阴清肺丸二、消化系统疾病(1),慢性胃炎1、肝胃不和证:气滞胃痛颗粒(片)、胃苏颗粒2、胃脾虚弱证:香砂六君丸3、脾胃湿热证:三九胃泰颗粒(胶囊)4、胃阴不足证:养胃舒颗粒(胶囊)5、胃络瘀血证:元胡止痛片(颗粒、胶囊、滴丸)6、肝胃郁热证:加味左金丸(2)消化性溃疡1、寒邪客胃证:安胃疡胶囊,香砂养胃丸2、饮食伤胃证:保和丸{颗粒,片}、六位安消散(胶囊)3、肝气犯胃证:气滞胃痛颗粒(片)、胃苏颗粒4、湿热中阻证:三九胃泰颗粒(胶囊)、加味左金丸5、淤血停胃证:元胡止痛片(颗粒、胶囊、滴丸)6、脾胃虚寒证: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7、胃阴不足:养胃舒颗粒(胶囊)(3)腹泻(一)、暴泻:1、寒湿型: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软胶囊)2、湿热型:葛根芩连片(丸),小儿泻速停颗粒3、食滞证:保和丸{颗粒,片}、六位安消散(胶囊)(二)旧泻1、脾胃虚弱证:醒脾养儿颗粒,参苓白术散2、脾肾阳虚证:四神丸(片)、附子理中丸。
常见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解表剂解表剂是以柴胡、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
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
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二、泻下剂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芫花、甘遂、大戟、牵牛子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
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
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三、和解剂和解剂是以柴胡、黄芩、青蒿、白芍、半夏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胃肠不和、肝脾不和等证。
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疟疾、感冒、各类肝炎、胆囊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见上述症状者。
四、清热剂清热剂是以银花、连翘、板兰根、大青叶、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桑白皮、紫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中成药。
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等六类。
临床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症性疾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炎、胃肠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见上述症状者。
五、祛暑剂祛暑剂是以藿香、佩兰、香薷、鲜银花、鲜扁豆花、鲜荷叶、滑石、西瓜翠衣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去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中成药。
祛暑剂分为祛暑解表、祛暑清热、祛暑利湿和清暑益气四类。
中成药总结
中成药总结1. 引言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是指在我国传统医学经验的基础上,经现代科学技术整理而成的药品,具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中成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疗效,成为中国人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重要选择。
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总结,介绍其主要成分、功效及适应症。
2. 抗感染类中成药2.1 中成药A•主要成分:XXX•功效:抗菌消炎、清热解毒•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2.2 中成药B•主要成分:XXX•功效:抗病毒、增强免疫力•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3. 消化系统疾病类中成药3.1 中成药C•主要成分:XXX•功效:健脾益胃、消食化滞•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3.2 中成药D•主要成分:XXX•功效:解热镇痛、润肠通便•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4. 心脑血管类中成药4.1 中成药E•主要成分:XXX•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4.2 中成药F•主要成分:XXX•功效:降血压、增强心脏功能•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5. 免疫调节类中成药5.1 中成药G•主要成分:XXX•功效: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5.2 中成药H•主要成分:XXX•功效: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适应症:用于XXX疾病的治疗6. 总结中成药在我国临床应用广泛且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总结了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包括抗感染类、消化系统疾病类、心脑血管类和免疫调节类中成药。
在实际使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中成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中成药有一定的了解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中成药的研究与应用. 北京: XXX 出版社, 20XX.[2] XXX, XXX, XXX.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北京:XXX 出版社, 20XX。
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课件
毒药系指药理作用剧烈,极量与致死量非常 接近,超过极量就能引起中毒和死亡的药品。剧药是指 药理作用强烈,极量与致死量比较接近,超过极量时会 严重损害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药品。
道肠道肠给和给经可药为分不类。胃径途给按分药.3
1.固体剂型
(1)散剂:是将药物粉碎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散剂无需用粘合剂,故服用后奏效迅速,并对胃 肠道有机械性的保护作用。剂量易控制,尤适合 小儿服用。
散剂按医疗用途可分为如下两种:
n 内服散剂:以内服为主,如局方至宝散(丹) 。也 有兼外用的,如七厘散。粉末较粗的用酒渍或煎 汤方式服用,称煮散剂,如香苏散。
剂方和剂方药中(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中成药的发展概况
(1)古代中成药初具规模
n 中成药起源于战国时代。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五 十二病方》 中,就有中成药的记载。战国时期的《黄帝内
经》 为中药药剂学的先导,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典, 记
载 有 l2 个 方 剂 , 其 中 就 有 9 种 成 药 。 如 : 乌 剿 骨 丸 、 泽 泻 饮
释物所粘糊米长延慢剂制合面成药缓为或丸的,:了。以
n 浓缩丸:药物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其他药 物细粉或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丸剂。为丸剂剂 型的改革剂型。浓缩丸节约了赋形剂,减少 了服用量,增强了疗效。加二至丸剂型由蜜 丸改为制浓缩丸。
等。有药膏、丹、丸、散、药酒等剂型。
n 东汉末年(公元142—219年), 医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
论》,共收载成药数十种,因其疗效显著,确切而沿用至 今。如治小便不利的五苓散,治虚寒腹痛泄泻的理中丸, 治蛔厥证的乌梅丸及治肾虚水肿的肾气丸等。记载了膏、 丹、丸、散, 以及栓剂、灌肠剂、洗剂、烟熏剂等多种剂 型,奠定了中成药制药的基础。
常见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法
5
咳嗽类
燥咳:干咳,咽干,痰少不易咳出,苔薄 白少津,脉细弦数。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生津利咽,二母宁嗽丸、秋梨润肺膏等。
阴虚咳嗽:咳嗽日久,痰少咳吐不爽,痰 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养 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川贝清肺糖浆等。
4、热痹:痛处发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 或兼有发热口渴,心烦,怕热等。清热除湿, 活血通络,复方伸筋胶囊、通络止痛胶囊。
21
月经不调
包括先期、后期、不定期、过多、过少、延长等 1、气血虚: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提前,经期延长,
行经量多,经色淡、质清晰,伴有精神倦怠,肢 体乏力,自汗出,头晕眼花等。苔薄白,舌质淡, 脉细无力。补气养血、活血,乌鸡白凤丸、八珍 益母丸、当归丸、四物合剂等。 2、血瘀:月经后期,经期延长,月经持续七天以上 或淋漓不净半月以内,行经量少,经色紫黑,有 血块,小腹疼痛,或伴有经期头痛等。苔薄白, 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沉弦。活血调经的益 母草膏等。
安神片、眠安宁、神经衰弱丸等均用于虚证,特别 是阴血亏虚,血不养心。
16
安神 --- 失眠
重镇安神: 1、朱砂安神丸: 组成:朱砂、当归、地黄、黄连、甘草 功能:清心养血,镇惊安神。 主治:心火亢盛,心神不宁,胸中烦热,
心悸易惊,失眠多梦。 注意:不宜久服或多服。
17
2、妇宁胶囊
组成:黄连、琥珀、石菖蒲、茯苓、丹参、远志、 甘草、红枣、怀小麦、灵磁石、珍珠丹
14
郁病类
1、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喜叹气, 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胃部闷胀,食欲不振, 或有呕吐,妇女月经不行或延迟。舌苔薄白, 脉弦。疏肝理气,消胀止痛之柴胡舒肝丸; 胃脘腹胀明显者,木香顺气丸。
中成药归纳总结
中成药归纳总结中成药,即由中药材经过一定工艺制剂而成的药物。
凭借着其独特的疗效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中成药在中医药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常见的中成药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应用。
一、护肝药1. 丹参片:主要成分为丹参素,具有活血化瘀、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适用于肝气郁结、血瘀证等疾病。
2. 氨基酸复方片:由天门冬酸、甘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组成,可促进肝脏代谢,保护肝细胞,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不全。
3. 茵陈蒿合剂:主要成分为丁香酚、茵陈素,可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肝炎、肝胆湿热等肝病。
二、止咳平喘药1. 杏仁清肺片:由杏仁、茯苓等制成,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状。
2. 百合固金丸:主要成分有百合、黄芪、桑白皮等,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干咳等症状。
3. 双黄连口服液:由黄连、黄芩、黄柏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三、活血化瘀药1. 川芎嗪片:主要成分为川芎、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痛经、血栓性疾病等。
2. 大活络丸:由桃仁、红花、川芎等制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3. 桃红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熟地、续断等组成,具有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四、清热解毒药1. 白虎清解丸:主要成分为石膏、知母、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热毒病、痢疾等疾病。
2. 小柴胡颗粒:由柴胡、黄芩等配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作用,适用于肝胆湿热、感冒等疾病。
3. 复方黄连素片:主要成分为黄连素、黄柏素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胆的作用,适用于急性胆道感染、口腔溃疡等疾病。
总结起来,中成药以其独特的制剂形式和临床应用经验,为人们解决了许多疾病的困扰。
然而,中成药虽然具有多种疗效,但仍需谨慎使用,遵医嘱合理用药。
中成药的应用
中成药的应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心血不足: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气虚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补丸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参膏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肝郁发热:加味逍遥丸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牙痛、风火牙痛: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白清胃散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中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心悸、心血不足: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枕中丹水肿:五皮丸;脾阳不振: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胃苓丸、阳衰微: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水痘: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毒热炽盛:绿雪、普济回春丹目赤肿痛: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肝经风热: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开光复明丸目涩:养阴清肺膏肝肾亏虚: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石斛明目丸、琥珀还睛丸目痒:桑菊感冒片肝肾阴虚:桑麻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失眠、肝瘀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心脾两虚: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阴虚:天王补心丹、神经衰弱丸、安神补心胶囊、朱砂安神丸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耳鸣耳聋: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脾胃虚弱: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气血瘀阻:血府逐瘀口服液厌食、脾失健运:曲麦枳术丸脾胃气虚:参苓白术丸汗证:桂枝合剂肺气不固、经常感冒:玉屏风颗粒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散头痛:川芎茶调散、都梁丸风热上扰: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片)肝阳上亢:降压片、脑立清痰浊阻遏:半夏天麻丸瘀血阻滞:天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咳嗽:风寒咳嗽: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羚羊清肺丸燥热咳嗽:秋梨膏、二冬膏、川贝枇杷膏痰湿犯肺:二陈丸、橘红丸肝火犯肺:黛蛤散、清气化痰丸肺虚咳嗽: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养阴清肺胶囊肺火咳嗽:二母宁嗽丸、清肺抑火丸(膏)、除痰止嗽丸、清气化痰丸(小儿)风寒咳嗽:解肌宁嗽丸、儿童清肺丸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解肌清肺丸痰热咳嗽:清金理嗽丸眩晕:脑立清、磁朱丸、杞菊地黄丸肾精不足:左归丸、六味地黄丸气血亏虚:八珍丸、十全大补、痰浊中阻:半夏天麻丸瘀血停留:血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烧伤:紫草膏、生肌玉红膏粉刺:连翘败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肺益火丸、颠倒散湿热蕴结:参丸、二妙丸、茵陈五苓丸脾虚湿蕴:参苓白术丸痔疮\迫血妄行:地榆槐角丸、止红肠辟(?)丸、消痔散、脏连丸、鳖甲消痔胶囊、荣昌肛泰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防风通圣丸、桂枝合剂、通宣理肺丸(片)风热感冒: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冲剂、抗病毒口服液、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气虚感冒:参苏理肺丸、玉屏风颗粒、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水、六合定中丸、祛暑丸感冒(儿):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羌活丸、九保丹风热感冒:小儿感冒清热冲剂、妙灵丹暑邪感冒:香苏正胃丸感冒夹湿:至宝锭、小儿百寿丹感冒夹惊:牛黄镇惊丸、琥珀抱龙丸食积:小儿化食丹、小儿化滞丹、食积停滞:保和丸、大山楂丸脾虚夹积:小儿健脾丸、小儿香橘丹鼻衄:清肺抑火丸、荷叶丸、胃热炽盛:清胃黄连丸、小儿消热散肝火上逆:当归龙荟丸、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脾不统血:人参归脾丸痛经:调经姐妹丸、调经活血片、寒湿凝滞: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气血虚弱:宁坤养血丸、妇宝金丸、八珍益母丸肝肾不足:当归调经丸月经先后不定期:肝七郁滞:逍遥丸、七制香附丸肾气虚弱: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月经先期:气虚不摄: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益气养元丸肾气不固:右归丸、金匮肾气丸肝经郁热:加味逍遥丸阴虚内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固经丸月经后期:寒凝冲任:少腹逐瘀丸阳虚内寒:艾附暖宫丸、女金丹血虚失盈:八珍益母丸、八珍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气滞血瘀:舒肝保坤丸、七制香附丸月经过少:血虚:内补养荣丸、人参养荣丸、八珍丸肾虚精亏: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血瘀:益母草膏、少腹逐瘀丸月经过多:定坤丸、补中益气丸、乌鸡白风丸血热:加味逍遥丸、荷叶丸不孕症:阳虚宫冷:暖宫孕子丸、艾附暖宫丸、女金丹、鹿茸粉、调经促孕丸气血不足:八宝坤顺丸、乌鸡白风丸、安坤赞育丸、定坤丹、肝气郁滞:妇科得生丹、七制香附丸寒凝血瘀:少腹逐瘀丸、十二温经丸痰湿壅滞:二陈丸、越鞠丸。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详解
• •
总 论—中成药的合理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
(三)安全合理用药
1、正确使用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包含了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信息,是指导医师和药师用药的法律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 2、恰当选用含毒性药材品种 • 注意剂量疗程 有毒药、剧毒药在安全剂量范围内是某些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但如果治病求愈心切 而一味地提高药物的剂量和延长用药的时间,就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国家药典》 • 注意用药方法 • 注意个体差异 某些毒性药材对特定人群或机体的特定器官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相关人群应尽量避免 使用。如雷公藤—导致男子不孕,女子闭经。 • 注意配伍禁忌 有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能降低疗效,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必 须禁止同用。如朱砂含有硫化汞,在肠道内与溴、碘化物生成有刺激性的碘化汞或溴化汞, 引起赤痢样大便,从而导致药源性肠炎 3、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 南(中成药)2009年版 基层部分
总
•
论—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一)
•
•
证候禁忌 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用范围,对于临床证候都有所禁忌,称证 候禁忌。 如:中风、热厥、小儿急惊风证—心肝有热,风痰阻窍所致高热烦燥,面赤 气粗,舌绛脉数,两拳固握,牙关紧闭的热闭神昏证—凉开宣窍醒神救急—安宫 牛黄丸—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面青身凉,苔白脉迟,寒闭神昏者—禁用本药—温开宣窍—苏合香丸。 配伍禁忌 中成药配伍使用通常是为了增加疗效,但需要注意中成药也是由单味中药组 成,其配伍受中药配伍禁忌的影响。 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二者配合应 用,相当于增加了附子的用量,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妊娠禁忌 禁用药多是大毒的药物、引产堕胎药、破血消癥药、峻下逐水药。 如:砒霜、雄黄、马钱子、乌头、附子、土鳖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 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慎用药包括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 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等;行气破滞类的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 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含有上述成分的中成药,也就相应被视为妊娠禁用药和妊娠慎用药。
各类中成药临床应用
第三部分各类中成药临床应用一、解表剂解表剂是以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桑叶、菊花、柴胡、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中成药,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
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1.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例如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
2.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证。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
例如银翘解毒丸(颗粒、胶囊、片)、桑菊感冒片、柴胡注射液。
3.扶正解表剂适用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有所区别。
气虚感冒者症见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等。
例如玉屏风颗粒(口服液)、参苏丸(胶囊)。
注意事项:(1)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2)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最佳。
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多,则耗伤气津,重则导致亡阴亡阳之变;(3)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4)服用解表剂时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饮水,注意休息;(5)若外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二、泻下剂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牵牛子、甘遂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
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
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1.寒下剂适用于里热与积滞互结之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腹部或满或胀或痛,甚或潮热、苔黄、脉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 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用量少而较贵重的药 物,宜制作散剂使用。
二、散 剂
内服散剂奏效迅速,一般用温开水冲服即可( 如乌贝散、十灰散);还有一些散剂要求用黄 酒调服(如七厘散);另有制成药物粗粉需要煎 煮服用的散剂称为煮散(如香苏散、银翘散)。
糊丸
浓缩丸
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 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 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所用粘合剂 的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或浓缩水 蜜丸。
浓缩丸是在继承古代“煎膏丸”的基础上开发的 新品种,其优点是体积较其他丸剂为小,药 物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小,易于服用。浓 缩丸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六味地黄丸等 。
二、中成药的分类
中成药分类,各有不同目的,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按成药功用分类 便于临床应用。如解表 类、止咳祛痰类、清热降火类、调肝理气类 、祛暑类、开窍类、补益类等。
2.按治疗病证分类 便于临床应用。如感冒 类、咳嗽类、头痛类、胃痛类、食滞类、便 秘类、腹泻类、眩晕类、失眠类等。
乌鸡白凤丸:明•龚云林在《寿世保元》中收载 ,距今 约500年
银翘散: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创立,距今约200年
云南白药:1914年创制,距今90年
第二章
中成药的命名和分类
一、中成药的命名
中成药的品种繁多,名称各异,其名称各 有一定的意义和道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 下几方面:
1.按功用而命名 如补心丹、舒肝丸、大 补阴丸、止嗽定喘丸、补中益气丸等。
质,浓缩成稠胶状,经干燥后制成的固体块 状内服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动物水解蛋白类物质,并加入 了一定量的糖、油脂及酒等辅料,有些还加 入一些药材提取液共同制胶,以便增强疗效 。
七、胶 剂
凡含有蛋白质的动物皆可制备胶剂,常见的 有皮胶类(用驴皮制的阿胶,用牛皮制的黄明 胶)、角胶类(用鹿角制的鹿角胶)、骨胶类(如 豹骨胶、狗骨胶)、甲胶类(如龟甲胶、鳖甲胶 等),其他胶类(如用牛肉熬制的霞天胶等) 。
2.按病证而命名 如跌打丸、慢惊丸、牙 痛散、鹭鸶咳丸、感冒清热颗粒、冠心片、 腮腺炎片、神经衰弱丸等。
3.按主要组成药物而命名 如木香槟榔丸 、参苓白术丸、荷叶丸、橘红丸等。
4.按治疗对象而命名 如妇科十味片、妇女 痛经丸、女金丹、孕妇清火丸、儿童清肺丸 、小儿百寿丹、铁娃丹等。
5.按处方药物的味数而命名 如二妙丸 、四神丸、五子衍宗丸、六味地黄丸、 八珍丸、九味羌活丸、十全大补丸等。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一、丸 剂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入适宜的
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 剂型,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 缩丸、微丸等类型。
蜜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其中每丸 重量在0.5克以上(含0.5克)的称为大蜜丸,每丸重量在 0.5克以下的称为小蜜丸。蜜丸质地较柔软。
•5 本 草
•6 草 药
•7 中草 药
•8 道地药
材
植物药占中药的绝大多数(87%) ,因此成为“本草”。
• 一般指草医(民间医生)用于治 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绝大 多数历代本草无记载的药物。
•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 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 、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 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丸剂一般用于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如理 中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亦有用 于急救的,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为使 某些峻猛药缓慢发挥其作用,亦可制成丸剂 ,如大黄廑虫丸等。
另外,对于毒性大,难溶于水,或贵重、芳 香、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麝香、牛黄、苏合 香等,均宜制作丸剂,如苏合香丸等。
二、散 剂
浓缩丸
蜡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因为蜂蜡的主要成分软脂酸蜂酯的极性小, 不溶于水,制成蜡丸后在体内药物释放的速 度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调节用蜡量,可 以使丸剂在胃中不溶解而在肠中溶解,以防 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若处方中含有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 并要求在肠道吸收以达到治疗效果的,皆可 以制成蜡丸。例如传统中成药三黄宝蜡丸等 。但应注意切忌因其难化而擅自将蜡丸压碎 后服用。
中成药的历史:
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东汉•张仲景创制,距今约 2000年。
六味地黄丸 :北宋•钱乙创制,距今约1000年。
藿香正气散:北宋•陈师文等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 载,距今约1000年。
归脾丸:南宋•严用和著《济生方》中所载,距今约800 年
补中益气丸:金元•李东垣创制,距今约800年
中成药剂型的分类
1.按物态分类 按剂型的物态,可以分为气 体、液体、半固体、固体剂型。气体剂型如 气雾剂等,液体剂型如酒剂、酊剂、注射剂 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煎膏剂(膏滋)等, 固体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颗粒剂(冲剂) 等。
2.按制法分类 按剂型的制备工艺方法,可 以分为浸出制剂(酒剂、酊剂等)、无菌制剂( 如注射剂)等。
外用散剂一般多撒布或调敷患处使用(如生肌 散、金黄如意散),亦有点眼(如拨云散)、吹 喉(如冰硼散)、吹鼻取嚏(如通关散)使用的。
散剂具有制作简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 优点。但也有一些散剂因服用量大不易吞服 ;还有一些散剂易挥发、潮解,为其不足。
散剂
三、颗粒剂(冲剂)
颗粒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 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有颗粒状和块状 两种,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 泡腾性颗粒剂。其中用水冲服的颗粒剂,以 前又叫冲剂,但含糖量较高,容易吸潮。
•大黄
•中药材
•何首乌•双黄连口服液
•饮片
•中成药
•2 中药材
• 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 料药,简称“药材”。
•红花 •何首乌
•冬虫夏草
•3 饮片
• 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 疗需要的加工品。
•大黄
•黄芪
•附子
•鸡血藤
•4 中成 药
• 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按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现成药物。
胶剂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 有补益作用,可以单独服用,也可配伍在汤 剂或与其他药物合制成中成药使用。常用的 胶剂有龟鹿二仙胶等。
阿胶
八、糖 浆 剂
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 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糖浆剂中加入了蔗糖和芳香物质,因此 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便于服用, 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服用,尤多见于 小儿用药,如小儿健胃糖浆。但由于含 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 、人参养荣丸等。
水蜜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 的丸剂。水蜜丸系用蜂蜜加水炼制为粘 合剂,采用泛制法成型,丸粒小而光滑 圆整,易于吞服,同时节省蜂蜜,便于 贮存。水蜜丸质地较硬。
许多补益药剂多制成水蜜丸,如补中益 气丸等。尤其南方气候较湿润的省份, 生产水蜜丸者更多。
根据组成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给药途径 和临床应用的需要,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 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品形态,可以最大限度地 发挥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 同时便于中成药的生产、运输、携带、贮藏 和使用。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繁多,各有其特点和用途 。目前中成药不仅有丸、散、膏、丹、酒、 露,茶、锭等传统剂型,更有片剂、颗粒剂 、注射剂、气雾剂等现代剂型,现有剂型有 40多种。
片剂的缺点为儿童和昏迷病人不便于吞服系指药材细粉与适量黏合剂(蜂 蜜、糯米粉等,或利用药材本身的粘性) 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锭剂有长方 形、纺锤型或圆柱型等形状。
锭剂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 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 ,如紫金锭、至宝锭等。
常用中成药的应用总论
前言
一、为什么开设这门课? 1.临床及生活需要:因中成药疗效显
著,副作用少而被大量地应用。 2.应用误差:临床及生活中误用的情
况很多。 二、达到的目标: 在临床及生活中能正确应用中成药。
第一章
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1 中药
有 关 概念
指在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 下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蜡丸较难制作,释放药物过于缓慢,目前此 剂型品种已不常见,有的品种已经改为滴丸
微丸
系指直径小于2.5mm的各类丸剂。微丸 系采用现代技术将药物制成体积较小的 丸粒,药物分散性好,释放均匀,吸收 平稳,尤其适宜有刺激性的药物,以免 刺激肠胃,如葛根芩连微丸。
微丸
丸剂一般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且体积小, 服用、携带、贮藏都较方便,是一种常用的 中成药剂型。
3.按成药剂型分类 便于经营保管。如蜜丸 类、水丸类、糊丸类、散剂类、膏滋类、膏 药类、药酒类、片剂类等。
4.按成药名称笔画顺序分类,便于查阅。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第三章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剂型
剂型是指中成药的形态,即中成药的客观存 在形式和临床应用形式,并与中成药的制法 和服法密切相关。
锭剂
六、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 ,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 “蜜膏’’或“膏滋”。
煎膏剂可备较长时间服用,其特点是吸 收快,服用方便,较易贮存,益于滋补 ,适用于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如当归 养血膏、参芪膏等。在服用时注意控制 用量。
煎膏剂
七、胶 剂
胶剂系指动物皮、骨、甲或角等用水煎取胶
蜜丸为传统中成药中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蜂 蜜性质柔润,味甜能矫味,并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 ,具有补益作用。
蜂蜜还含有大量的还原糖,能防止药材有效成分的氧 化变质。
作为粘合剂的蜂蜜为炼蜜,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与 药粉混合后有较大的可塑性,制成的蜜丸圆整、光洁 、滋润、含水量少、崩解缓慢、作用持久、便于贮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