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Word最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ⅹⅹ镇地处ⅹⅹⅹ三县交界处,幅员面积ⅹⅹ平方公里。
耕地ⅹⅹ余亩,森林面积ⅹⅹ亩。
共有ⅹⅹ个行政ⅹⅹ个村民小组,ⅹⅹ户,ⅹⅹ人。
全镇农夫人均纯收入xx年达到ⅹⅹⅹ元,比xx年增加ⅹⅹ元。
ⅹⅹ个省级扶贫村。
二、发呈现状
“十五”期间,全镇农村经济出现四大改变: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二三产业、养殖业、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农作物品种结构逐步优化。
优质粮油、蔬菜、三元杂交猪、肉羊新品种改良率逐年增加,林果业高接换优等新技术全面推广;三是农夫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
xx年全镇农夫人均纯收入ⅹⅹ元,比xx年增加ⅹⅹ元;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从李桥镇的镇情动身“夯基础,增后劲”围绕“修路、治水、改网、建集镇、兴旅游”的思路,完成了ⅹⅹ余万元的马路硬化和ⅹⅹ万元的渠系配套设施和投资近ⅹⅹ万元的光纤电视工程,农网改造ⅹⅹ个村,新增变压器ⅹⅹ台,改井打井ⅹⅹ多口,ⅹⅹ自然风景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状况看,ⅹⅹ镇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部分农夫比较富有,房子比较美丽,农村也比较稳定。
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
近年来,由于镇村两级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
的投入和建设,使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全镇负债总额ⅹⅹ万元,仅村级债务就多达ⅹⅹ万元,大部分村少则数万元,多则上十万、几十万。
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发展经济包袱沉重,使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
ⅹⅹ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林业大镇,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产品是其三大经济支柱。
但是,现在由于受气候、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除了进一步调优、调精、提高单产外,发展的潜力好像不大。
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难、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处在一种靠天吃饭的极不稳定的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非常有限。
3、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足。
近年来,各村都相继建设了一批为民服务的小型加工房。
但由于资金有限、投资规模小、市场风险大、经济效益差,这些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还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农夫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
在深化基层调研中,我深深地感到:农夫增收门路狭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难。
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夫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
大部分农夫把增收的盼望寄予在外出打工上。
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夫素养、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淌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四、对策和建议
1、要坚持富民为先,想方设法增加农夫收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主体是农夫,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夫收入,难点是构建农夫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尽管“十五”期间,全镇农夫人均纯收入达到ⅹⅹ元,个别村初步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但农夫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并不稳固,靠天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难,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
因此,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夫收入作为振兴全镇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夫,实行“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接着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拓农夫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别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实行见效快的详细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夫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夫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拓农夫增收的新途径。
2、要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
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示范带动。
结合本镇实际,在稳定种植业的基础上,巩固发展好笋材两用竹、黑山羊、生猪生产。
二是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要以岩区为重点,仔细做好中药材ⅹⅹ亩、姜黄ⅹⅹ亩、香樟ⅹⅹ亩的栽植。
以坝区村为重点的蔬菜基
地ⅹⅹ亩、青蒿种植ⅹⅹ亩,撑绿竹种植ⅹⅹ亩,着力推动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油、饲、林、果、蔬多元结构转变。
3、要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
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
主动发挥ⅹⅹ种猪场,ⅹⅹ养场的带动优势,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养高的种养大户,实行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方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二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服务的主体。
要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夫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实力。
4、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
要紧紧借助中心、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ⅹⅹ村、ⅹⅹ村两个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
一是要超前规划。
二是要高起点建设,进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5、要转移农夫,拓宽增收领域。
近几年,ⅹⅹ镇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速度呈加快趋势,务工经商收入成为农夫收入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