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雉科鸟类肝脏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雉科鸟类肝脏的比较研究
王昱
【摘要】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及鹌鹑(Coturnix coturnix)的肝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鹧鸪和鹌鹑的肝小叶分解不清,肝细胞成索状或团块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不明显.雉鸡肝小叶的肝细胞排列较为规则,肝细胞索呈索状围绕中央静脉放射状排列,门管区的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清晰可见.从鹌鹑到鹧鸪再到雉鸡肝占体重的比例呈减小趋势,肝细胞直径呈增大趋势.结果表明雉鸡的肝脏与鹧鸪和鹌鹑的肝脏相比可能较为完善,但需进一步研究.%The liver structure of Phasianus colchicus, Francolinus pintadeanus and Coturuix coturuix was compared by light micro- sco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ich the liver lobules of Francolinus pintadeanus and Coturnix coturnix were unclear, was similar to that most birds. Conglobation hepatocytes or hepatic cords lined into a radiating shape surrounding the central vein. The portal area was unclear. But the hepatocytes arrangement of Phasianus colchicus was regular and arranged radially around a central vein. Inter- lobular artery and interlobular vein in portal area were observed easily. From Coturnix coturnix to Francolinus pintadeanus then to Phasianus colchicus, the proportion of birds' liver occupying weight was decreased and the diameter of hepatocytes was increased. Th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livers of Phasianus colchicus may be perfect than that of Francolinus pintadeanus and Coturuix co- turnix, but which need further study.
【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
【年(卷),期】2012(017)002
【总页数】3页(P37-39)
【关键词】雉鸡;鹧鸪;鹌鹑;肝脏;显微结构
【作者】王昱
【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甘肃成县742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4.48
肝脏是动物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及鹌鹑(Coturnix coturnix)是重要的野生鸟类.雉鸡已被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鹧鸪和鹌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关于这三种鸟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饲养繁殖及生理生化等方面.杨怡珠[1]介绍了雉鸡的养殖技术,陈玉琴等[2]对雉鸡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龙帅[3]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样方法报道了南充雉鸡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的选择,周天林[4]等对3种雉科鸟类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赵从民[5]介绍了鹧鸪的人工养殖技术,李操等[6]研究了四川山鹧鸪的分布区域和栖息地的生境,付晶等[7]对两品种鹌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分析,常国斌等[8]研究了鹌鹑早期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和聚集规律,朱明利等[9]介绍了鹌鹑的饲养管理,但有关雉鸡、鹧鸪及鹌鹑肝脏组织学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了搞清这三种鸟类肝脏的结构特征,为动物学、生
理学研究及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观察了雉鸡、鹧鸪及鹌鹑肝脏的显微结构.
野外捕获的雉鸡、鹧鸪和鹌鹑各5只,乙醚麻醉后立即取出肝脏称重后修成常规
大小的组织块,分别用10%中性福尔马林和Bouin氏液中进行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5-7μm),H.E 染色,在显微镜(Olympus,FX-35WA,Japan)下观察并拍照.
鹧鸪和鹌鹑的肝深褐色,分左右两叶,右叶较左叶大而长.鹧鸪的肝占体重的 2.8~3.0%,鹌鹑的肝占体重的 2.7~2.9%.肝表面覆有一薄层结缔组织被膜,肝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肝小叶界限不清,门管区不明显,故只能根据中央静脉辨大致区分肝小叶轮廓.两种鸟肝的中央静脉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平均管径分别约为34.5μm 和30.7μm.围绕中央静脉两排肝细胞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索之间不连续,多呈索团状排列,几乎看不见肝细胞索贯通肝小叶横切面的结构.两种鸟的肝细胞
呈多边形,直径分别约为10.2μm和8.5μm,核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分别约为
2.2μm 和2.4μm.肝细胞具单核,少数具双核.两种鸟的肝血窦宽度大小不等,平
均宽度分别约为12.5μm 和11.6μm,肝血窦之间相互通连,形成网状,窦壁由
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图1~4).
雉鸡的肝脏也分左右两叶,右叶较左叶大而长,肝占体重的 2.4~2.6%.与鹧鸪和
鹌鹑相比,雉鸡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发达,故可以分辨肝小叶界限.肝细胞呈多边形
或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11.8μm,核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2.3μm,多
位于细胞中央,少数偏于细胞一侧,肝细胞具单核,个别肝细胞具有双核.肝细胞
排列成索状,由两排细胞组成,并沿中央静脉向四周放射排列,肝细胞排列较整齐.中央静脉平均管径约为78.3μm.肝血窦数量较多,直径约为 13.8μm.肝门管区明显,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清晰可见(图5~6).
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雉鸡与鹧鸪的肝细胞大小差异显著(P<0.05),
雉鸡与鹌鹑相比,肝细胞的大小差异极显著(P<0.01).从鹌鹑到鹧鸪再到雉鸡肝细胞的直径呈增大趋势,肝占体重的比例呈减小趋势(见表1).
研究表明,肝脏占体重比例的差异,表明动物肝功能的不同.动物在发育的过程中,肝脏的重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肝脏占体重的比例却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小[10].这可能是幼体的活动范围小,能耗小,肝功能不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活
动量增大,能耗增加,肝功能趋于完善,肝脏中体重的比例降低[11].从表1可以
看出,三种鸟类肝占体重的比例为2.4~3.0%,两栖类大鲵[12]肝占体重的4.4%,人[13]的肝占体重的比例为2.0~2.5%,从两栖类到鸟类再到哺乳类肝脏占体重的比例呈减小趋势,这进一步说明动物进化过程中肝脏占体重的比例可能在降低.本
实验中,鹌鹑肝占体重的比例为2.8~3.0%,鹧鸪肝占体重的比例为 2.6~2.9%,雉鸡肝占体重的比例为2.4~2.7%,从鹌鹑到鹧鸪再到雉鸡肝脏占体重的比例呈减小趋势,说明同属雉科的三种鸟类,其肝占体重的比例也存在差异.王昱等[11]对
虎斑地鸫、白眉地鸫、戴胜、大山雀、绿背山雀、黑冠山雀、山斑鸠及灰斑鸠肝脏的研究认为,这种差异可能与它们的生境即食源的丰富程度不同有关,食源丰富、食物可得和食物质量的不稳定性较小,觅食暴露时被捕的风险亦小,故其能量消耗少,肝脏占体重的比例就小.
肝小叶是动物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以往报道鸡、黄喉鹀、朱鹮、东方白鹳、丹
顶鹤、红腹锦鸡、虎皮鹦鹉、虎斑地鸫、白眉地鸫、戴胜、山斑鸠及灰斑鸠等鸟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不发达[11,14-21],肝小叶分界不明显,但大山雀、绿背山雀、黑冠山雀[11]和鸭[14]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较为发达,因此肝小叶分界较为清晰可辨.本实验观察显示,鹧鸪和鹌鹑的肝小叶中央都有一条中央静脉,肝细胞索
都围绕中央静脉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肝小叶界限不清,只能依靠中央静脉的位置进行辨别.这与鸡、黄喉鹀、朱鹮、东方白鹳、丹顶鹤、
红腹锦鸡、虎皮鹦鹉、虎斑地鸫、白眉地鸫、戴胜、山斑鸠及灰斑鸠等鸟类肝小叶
的结构基本相似.但雉鸡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较发达,肝小叶界限较为清晰可见,
这与大山雀、绿背山雀、黑冠山雀和鸭肝小叶的结构相似.这进一步说明同属于鸟
类即使同一科的鸟类,肝脏内结缔组织的多少,肝小叶界限的明显程度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实验观察显示,鹧鸪和鹌鹑的肝细胞呈索状或团块状排列,门管区不明显.但雉
鸡肝小叶的肝细胞排列较为规则,围绕中央静脉呈索状放射状排列,门管区明显,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清晰可见.何晓燕[22]在对几种脊椎动物肝脏组织结构进
行观察比较时发现,在脊椎动物的进化中:肝细胞排列逐渐规则、成索;门管区逐渐明显,数量逐渐增多,小叶间胆管、小叶间静脉特别是小叶间动脉结构逐渐明显.这提示雉鸡的肝脏与鹧鸪和鹌鹑的肝脏相比可能较为完善.另外,由表1 可以看出,鹌鹑肝细胞的直径8.5±0.9μm,鹧鸪肝细胞的直径为10.2±1.1μm[23],雉鸡肝
细胞的直径为11.8±1.3μm[13],棕熊的肝细胞直径为20μm,人的肝细胞直径为20~30μm,从鹌鹑到鹧鸪再到雉鸡肝细胞的直径呈增大趋势,从鸟类到哺乳类到人肝细胞呈增大趋势,这提示肝细胞越大可能进化程度高,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它们的进化地位.
【相关文献】
[1]杨怡珠.特种经济动物雉鸡养殖技术要点[J].畜牧兽医杂志,2010,29(3):87~89.
[2]陈玉琴,俞诗源.红腹锦鸡、石鸡和雉鸡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J].动物学报,2007,53(4):674~681.
[3]龙帅,周材权,王维奎等.南充雉鸡的巢址选择和春夏季栖息地选择[J].动物学研究,2007,(3):249~254.
[4]周天林,韩芬茹.3种雉科鸟类血液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J].经济动物学报,2006,10(2):85~87.
[5]赵从民.肉用鹧鸪人工养殖技术[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1,22(5):48.
[6]李操,胡杰,余志伟.四川山鹧鸪的分布及生境选择[J].动物学杂志,2003,38(6):46~51.
[7]付晶,刘朝阳,白秀娟.两品种鹌鹑IGF-1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0,
37(7):58~60.
[8]常国斌,程旭梅,李碧春.鹌鹑早期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和聚集规律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0,41(4):505~510.
[9]朱明利,袁伟,陈涛.鹌鹑的饲养管理[J].吉林畜牧兽医.2010,31(4):20~21.
[10]吴鹤松,杨光荣,陶开会.3种鼠类的肝重与体重关系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9,10(4):254~256.
[11]王昱,杨小录,何九军等.几种鸟类肝脏的组织学比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4):140~144.
[12]方展强.中国大鲵肝脏的超微结构[J].四川动物,2006,25(2):228~230.
[13]成令忠.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55~189.
[14]罗克家.禽解剖学与组织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0~76.
[15]叶春艳,刘宁,刘志平等.黄喉鹀消化器官的组织学观察[J].野生动物,1991,77(1):34~37.
[16]沈霞芬,李秀云,曹永平等.朱鹮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6(2):75~79.
[17]贾东平,彭克美,姜国彦等.东方白鹳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二)[J].野生动物,1991,59(6):46~74.
[18]张子慧,肖方,袁伟静等.一雄性丹顶鹤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J].动物学杂志,1999,34(3):39~40.
[19]王丽萍,刘玉堂,肖向红等.环颈雉鸡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J].动物学杂志,1994,29(3):26~28.
[20]张德禄,俞诗源,刘世倩等.红腹锦鸡肝脏的显微结构观察[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2):61~63.
[21]王昱,俞诗源,邓海平等.虎皮鹦鹉肝脏结构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8,44(5):83~87.
[22]何晓燕.脊椎动物肝组织结构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0(6):859.
[23]李德雪,金龙沫.棕熊肝脏的组织学观察[J].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学报,1985,5(2):156~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